被動「焦慮」的父母,送孩子進早教班就能成才了?別忽略5個重點

2020-09-26 淺淺媽媽育兒經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掌握實用的孕嬰、育兒知識,讓媽媽照顧寶寶更輕鬆!



導語:別人家的孩子兩歲多會十位的加減法、三歲能認識好幾百個英語單詞、三歲半的孩子可以讀報紙……看到聽到這些「炫耀」你心裡是什麼感覺?很多家長會坐不住,因為已經被動「焦慮」了,趕緊給孩子選早教班,那把孩子送入早教班就能成才了嗎?不見得!因為一些比早教班兒更重要的內容被忽略了。


前幾天刷到一條信息,有個媽媽說她被拉入了一個家長群,一個媽媽說自己的孩子兩歲多已經會十位的加減法了,另一個媽媽不甘示弱,說自己的孩子三歲已經會幾百個英語單詞了……

一會兒的功夫沒有刷,就好幾十條信息了,家長們發的無非是自己的孩子有多厲害,另一部分家長就在讚美。

本來這個媽媽是很淡定的,但是看到其他媽媽的發言,都快要「焦慮」了,趕緊退出了這個群。


在一本育兒書上看到個例子,有個孩子剛過兩歲,已經在上四種早教班了,孩子的父母平時很忙,周末的時候還要帶孩子轉場各種興趣班,一家三口都很累,而且夫妻的感情也受到了影響。

還有一對夫妻收入一般,但是還要堅持送孩子去大城市學網球和冰球,讓孩子從小接受「貴族教育」,很多人不理解,但是他們覺得這樣值。

在孩子上早教班的事兒上,很多家長應該不是出於本心,但是大環境在那裡,焦慮的父母也會忍不住讓自己的孩子去上早教班。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送孩子去了早教班,就能圓你讓孩子成才的夢嗎?不見得,因為有些重點可能被家長忽略了。


1、忽視了家長的陪伴是最重要的

(1)有的家長太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覺得把孩子送入早教班兒就一勞永逸。周末的時候把孩子送進早教班,自己在在外面玩兒手機,孩子下課之後,再急急忙忙把孩子送入下一個班兒裡。

(2)有對父母比較忙,在三歲的時候才把孩子接到身邊,因為一直分著孩子出道父母身邊比較拘謹,家長就覺得孩子比較冷漠。

說這兩個例子是想告訴家長,父母對孩子而言比任何早教班更重要,可以讓孩子上早教班,但是不能忽視父母的陪伴。


2、選擇錯了早教班對孩子的影響

(1)很多家長對自己沒有信心,覺得不會看孩子,就想著省事給孩子報個早教班,但是很多早教班抓住了家長的這種心理,在早教班的宣傳上弄很多噱頭誇大其詞,來吸引家長。

(2)有些類型的早教班不要報:

打著全腦開發的名義,這類早教班的學費高不說,是沒有效果的。有人專門研究過,靠他們的儀器開發右腦,並不起不到作用,而且左腦和右腦的能力差不多。所以要學會鑑別,別上當。

打著感統訓練名義的早教班也不要報,因為感統訓練是一種尚沒有定論,沒有經過專家統一認可的「疾病」。

灌輸式,競爭式的早教班

早教班應該是讓孩子在沒有成人的指導下開放性的自由玩耍,來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等。但是很多家長讓孩子上早教班的目的是學東西,但是卻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成長規律。

過早的去接受不是該年齡段應有的內容,或者是人為的給孩子灌輸知識,很可能讓孩子產生負面情緒,會焦慮緊張,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得不償失了。

只是為了孩子能夠跟人家比較

有個媽媽帶孩子去找一位出名的老師,讓他幫著自己的孩子過小提琴的七級,因為她鄰居家的孩子和她家孩子同時學小提琴,人家今年就要考八級了。

老師讓她家孩子演奏一首曲子,但是拉的太差,學的時間和能力根本就不成正比。這位家長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而是覺得上這些班兒就是為了讓孩子考級,能和別人比較的時候有面子。那報速成班兒肯定是學不紮實的,家長該反省自己了。


3、忽略了孩子本身的發展和需求

有個家長把孩子送入早教班去練習大運動能力,但是看到別人的孩子都會走了,自己的還不會,反而讓他更焦慮了,還覺得自己的孩子有問題,太笨。

這是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心理發展和需求,這種大運動的發展,其實根本就不需要去早教班,家長多陪伴孩子,孩子自然就能夠學會,即便你不教他,孩子到了一定年齡段也是會的。

選擇上早教班可以,但是一定要考慮孩子自身的發展。


4、忽略了他還是個孩子

很多家長一邊嫌孩子的作業太多,一邊又給孩子增加負擔。只要孩子有點兒空閒,就給安排這課那課的。完全忽視了他只是個孩子,他也需要自由,需要玩耍。

現在競爭是很激烈,但是也沒必要把孩子逼得那麼緊吧。


5、忽略了質量,只追求數量

看到人家的孩子報各式各樣的早教班,就給自己的孩子也報這報那,單純追求數量而不追求質量,不僅浪費錢也會讓孩子煩。


你家孩子有上早教班嗎?

如果你是被動焦慮的家長,那先問問自己的內心,早教班跟你的要求相符嗎?

不一定上了早教班孩子就能成天才,也不是不上就一定差。

孩子在小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家長的陪伴,如果家長能夠拿出一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孩子一樣可以變得優秀。

相關焦點

  • 家長送4個月寶寶上早教班,是被割了智商稅嗎?行業人告訴你答案
    誰知女孩依然不願意放棄,繼續勸說:「這位媽媽,你這個想法是不對的呢,早教是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我們這邊年紀最小的學員也才4個月,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是非常上心的,您的孩子8個月了完全可以報名早教班的,這是為了孩子好呢!」
  • 別不承認!入園分離焦慮,父母比孩子還嚴重,認清這5個現實吧!
    我總覺得孩子離不開我。」——「送孩子進幼兒園那一瞬間,就感覺跟嫁女兒似的,真不知道20幾年後她真的出嫁了,我會是啥心情……」——「我特意選的有監控的幼兒園,剛入園那陣子,我天天對著監控看。還總往朋友圈裡發孩子的動態,孩子吃飯了,孩子睡覺了,孩子看不著了,孩子上課呢,就跟剛生娃那會一樣刷屏,現在一想,真傻!
  • 寶寶9個月還沒上早教班,你怎麼當媽的?這樣的問話曾讓我很焦慮
    推銷員說了很多,只有兩句我印象最深刻:(1)你家寶寶都9個月了,還沒上早教班?天啦,我們6個月不到就上了早教班。(2)現在報名全年課程可享受8.8折優惠,一年只要3萬6千元。寶寶9個月還沒上早教班,你怎麼當媽的?這樣的問話曾讓我很焦慮……這種推銷模式我很熟悉,我們兩個寶寶很小的時候也有好些人向我推銷早教課程。推銷員說話其實還算委婉,我有個同事曾經這樣說過我:「現在哪個寶寶不上早教班?你這當媽的……太不合格了。」
  • 寶寶9個月還沒上早教班,你怎麼當媽的?這樣的問話曾讓我很焦慮
    文/小魚周末帶二寶在遊樂場搭積木,旁邊帶孩子的寶媽手裡還抱著個小嬰兒。不一會兒,過來一個推銷員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張廣告單。我一看是某某早教中心,就折起來了。因為我家兩個寶寶早已經過了上早教班的年齡了。寶寶9個月還沒上早教班,你怎麼當媽的?這樣的問話曾讓我很焦慮……這種推銷模式我很熟悉,我們兩個寶寶很小的時候也有好些人向我推銷早教課程。推銷員說話其實還算委婉,我有個同事曾經這樣說過我:「現在哪個寶寶不上早教班?你這當媽的……太不合格了。」
  • 早教班?別著急!
    電梯擠滿了孩子,他們大多為兩歲左右的幼兒,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著。來到三樓,兩個活動區域被家長佔滿,十幾個孩子正在地上玩玩具,等著上課。一間正在上課的教室裡,老師正給一歲半的孩子進行「閃卡練習」。家長則一對一坐在身後,其中有兩個孩子不停往後看,甚至離開了座位。據介紹,七田真亦莊店在讀學員約600人。每個孩子需要一名家長陪同上課,以至於早教班裡人滿為患。
  • 致「中國式父母」:放下焦慮,尊重孩子的選擇
    小張和小王是一對「八零後」父母,他們的女兒莉莉今年12歲了,即將面臨小升初的考試。為了女兒莉莉能步入重點初中,丈夫小張打算買學區房,他和妻子商量道:「莉莉快讀初中了,這是重要的一步,咱們倆努努力買一套學區房,爭取讓孩子能上重點初中,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小王問道:「可是咱倆不夠錢,怎麼辦?」
  • 早教班出現這三個詞,一定是騙局,別交錢!別被騙!
    經常有寶媽給菌菌留言說:不想讓孩子落於人後,這樣的心情相信當父母都感同身受。從菌菌的角度來說,不差錢,確實可以選擇性的報,能讓孩子見識到不一樣的東西,何樂而不為?有的家長可能是想讓孩子學習不一樣的東西、接觸不一樣的事物,所以會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孩子身上。如果孩子不能有很明顯的變化,可能會覺得不值得。但我們可能忽略了,早教班對於家長的價值,可能會大於孩子。
  • 對於一般家庭,幾千上萬的寶寶早教班到底該不該上?
    我家孩子剛滿一歲的時候,她媽媽陪她去早教班了,都已經上完一個學期了呢,就是學費挺高呀,一學期就一萬三,我們家就我一個人掙錢,花銷真的傷不起,我現在是一有空就出來掙錢。哎,誰叫咱們是當父母的呢?」我:「這麼小的孩子,能聽得懂早教的知識嗎?」師傅:「哎呀,妹子,你可別小瞧早教哦,我家閨女現在才一歲半,剛學會走路,就能自己上廁所了,上廁所的一系列動作,她都可以自己完成呢。」
  • 9歲孩子上8個輔導班,家長為何一邊罵輔導班,一邊爭著送孩子補課
    但是有一個細節我印象深刻:小桐和我女兒在同一個班級裡學顏楷,有一次我送了女兒出來迎面遇上小桐。小桐神色匆匆跟我打招呼,我叮囑他跑慢點別摔著。小桐說剛下了鋼琴課緊趕慢趕還是要遲到了。我隨口問了一句:「學鋼琴和書法,開心嗎?」
  • 孩子上的早教班真的有意義嗎
    @23樓最後花幾十萬的,與很少補課的坐在同一所大學的課堂裡,我兒子就是但是很多家長明明就知道這種結果,還依然願意花費「巨款」,其中一個作用就是「買個心裡安慰」。@15樓打水漂多數,買個心裡安慰部分為孩子報早教課的父母也一樣,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在上早教課,他們內心會產生焦慮,總擔心不給孩子上,就會落後於人。
  • 賤客輝映說說早教班
    近兩日被孩子是否上早教班問題所困擾,孩子現在28個月,我個人計劃在30個月時候送到幼兒園(當然可以在24個月時候也送去,不過孩子小捨不得覺得30個月送去比較適合。)可是老婆想要給孩子上早教班,起因是媳婦覺得寶貝女兒膽子小,總不和外界接觸,所以就去試聽了兩節早教班,覺得不錯。
  • 暑假2個月,培訓班上40天,怪不得中國父母容易焦慮,都是被逼的
    甚至孩子剛剛出生時,也還信誓旦旦:一定不會像那些父母一樣,我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可沒過多久,焦慮感就不可避免的來襲:· 隔壁家小兩個月的弟弟,都可以清楚地說一句話了,自己孩子怎麼叫&34;還含含糊糊的?· 閨蜜孩子剛剛報了一個早教班,教父母怎麼跟孩子親子互動,我們要不要也去試試?· 私立幼兒園好,還是公立幼兒園好?
  • 要開學了,小班家長比孩子還要焦慮?園長:三種家長請別送孩子
    園長:三種家長請別送孩子上幼兒園,難過自己害了孩子。別不在意,送得好,孩子適應快,送得不好,孩子難適應。然而有些家長就真心不適合開學送孩子上幼兒園,那是哪些家長呢?第一種家長:心軟遷就型這類家長是很常見的,幾乎每個新生班上都會有。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自然而然是疼愛孩子的。
  • 販賣焦慮的早教班該降降虛火了
    數字背後更有生機的是一個個鬧哄哄的早教班:老師們在教英語、講故事、做運動;孩子們活蹦亂跳或者打瞌睡,表情似懂非懂;而孩子屁股後面緊跟的是家長,他們配合老師完成教學任務,評判教學效果和性價比。如果身處其中,你會發現,早教班的火熱程度或許超出你的想像。一個工作日的上午,記者探訪早教機構七田真國際教育北京亦莊店。上午10時40分,第二節課即將開始。
  • 早教班出現這2個詞,絕對是騙局!記住4點,省錢不上當
    如何識別早教班的坑人(錢)套路?1早教班帶這2個詞,坑錢沒商量!利用爸媽們的焦慮賺錢,已經是母嬰店、早教機構中屢見不鮮的套路。例如宣傳主打這兩種「效果」的早教班,就是妥妥地在騙錢:✖全腦開發全腦開發,到底開發啥?看到下面這條新聞才知道,原來是開發了個「寂寞」!
  • 早教班出現這2個詞,絕對是騙局!記住4點,省錢不上當!
    這些負面消息讓家長在報早教班這件事上陷入了深深的糾結:不報吧,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報吧,又怕早教班不靠譜、白花錢!所以很多人都在「報與不報」之間糾結,或是在眾多早教機構中不知如何挑選!恰巧前幾天科大大(kexueyuer2012)就收到了關於早教班的提問:那今天就來說說,送娃去早教班到底有沒有必要?
  • 養出焦慮不自信的孩子,是父母做了這些
    現在很多的父母都特別焦慮。焦慮孩子不吃飯餓肚子,焦慮孩子穿少了著涼,焦慮孩子的學習,正所謂「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還有不少父母常常處在這樣的焦慮中:「我要是教育不好我的孩子怎麼辦?」「我可不能耽誤了我的孩子,一定要讓他/她接受最好的教育!」於是小小年紀就各種早教班,背誦古詩詞。朋友聚會父母經常就是拿孩子「開刀」,「寶貝,給大家背一首詩吧。」
  • 焦慮的父母,無論多累,別把負能量給孩子
    但是很多家庭因為父母「焦慮」,導致了親子之間矛盾加劇,孩子離心,父母傷心。這篇文章送給正在焦慮的父母們。01我雖是語文老師,但沒有做兒子的老師。現在,每天晚自習後回家已經就點多鐘,我自然知道他的疲累,除了他進家門時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說一聲「辛苦啦」。我每天變著花樣給他準備一兩樣他愛吃的夜宵,他換了鞋坐下來就能喝到熱乎乎的鮮湯美食,我默默陪伴。
  • 三種與時俱進的能力,幫你攻克父母焦慮、孩子頭疼的學習「頑症」
    作為一名執教多年的「老教師」,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老學生」,齋藤孝先生深知現代孩子的教育給父母帶來的各種焦慮與壓力,所以總結自己執教多年的教學經驗出版《速效學習輔導法:60招化解父母焦慮》一書,從孩子的早教開始,手把手教父母如何應對孩子在「學習」這件事情商出現的各種問題,快速且有效化解父母的焦慮,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成績。
  • 早早就給孩子報早教班?不要在麻木跟風,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小粒並不知道哪種早教班對孩子好,只能聽著其他家長們討論,這個早教班有利於孩子的智力開發,那個早教班有利於孩子的動手能力,小粒想著,既然這麼好,要不都給孩子報了吧,學習總不是壞事。就這樣,孩子開始每天上各種早教班,一天一天過去,小粒發現孩子開始悶悶不樂,甚至有時候對小粒大發脾氣,扔書本,扔書包,甚至產生厭學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