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莊全佛申法師‖重譯圓瑛法師《首楞嚴經講義》(字幕版)

2022-01-06 標月之指

120(接上期) 本堂講解:

請大家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好,我們繼續學習圓瑛法師《首楞嚴經講義》

    辰二 開其未開】繼續學習經文「分別開示」的第二部分:開示阿難尊者,沒有聽聞的和合相,以及不和合相,宣說這部分義理。

    【分二】經文分為兩個部分。 

    【巳初 躡前悟與未悟】第一部分:追溯前面,阿難尊者的敘述。阿難尊者已經領悟,本有真心不是因緣所生法,也不是外道自然論。還沒有領悟,本有真心不是和合而生,也不是非和合而有。

   【二 正破和合俱非】第二部分:從正面破除,說本有真心是和合而生,說本有真心是非和合而有,都不成立。

    【今初】首先學習第一部分。

     【阿難,汝雖先悟,本覺妙明,性非因緣,非自然性。而猶未明,如是覺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此躡前文,當機述意。世尊,為我等輩,宣說因緣,及與自然。諸和合相,與不和合。心猶未開。而今更聞,見見非見,重增迷悶】此處經文,涉及前面,當機眾阿難尊者,敘述的用意:世尊,已經為我們宣說因緣和自然。但是,那些和合相,以及不和合相,如來還沒有宣說。所以,心裏面沒有打開這方面的疑惑。如今進一步聽聞見見非見的法理,不能真正地領悟,又重新增加了一重迷悶。【而佛先其所急,與釋迷悶。今了知真見見於見精之時,真見已離自體中一分妄,非是帶妄之見矣。則迷悶已釋】上面經文,佛陀,針對於阿難尊者的迷悶,首先開示「見見非見」。如今阿難尊者已經知道:純真之見,見到帶妄的見精,純真之見,已經離開見精自體之中,那一分虛妄,已經不是帶妄的見精。這樣一來,阿難尊者的迷悶,已經得以釋懷。【此當開其未開】此處經文應當開示,那些還沒有宣說的和合相,與不和合相。【謂阿難言,汝雖先前已悟,本覺妙明真心。雙超妄情,分別計度。而非因緣性,非自然性】對阿難尊者說:你先前雖然已經領悟,本覺妙明真心,超越因緣和自然,這兩個虛妄情執,計議執著。知道本覺妙明真心,不是小乘因緣法,不是外道自然論。【而猶未明下屬未悟】經文「而猶未明,如是覺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這是叮囑阿難尊者,還沒有領悟,本覺妙明真心,不是和合而生,以及不是非和合而有。【以因緣自然,佛已開示。故得先悟】因為本覺妙明真心,不是因緣法,不是自然論,這方面的義理,佛陀已經開示。因此阿難尊者首先得以領悟。【如是本覺妙心,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此理實猶未明。故不得不再為開示也】針對於本覺妙明真心,本來不是和合而生,也不是非和合而有。這方面的義理,阿難尊者,實在還沒有明白。因此,不得不再為阿難尊者,分別給與開示。【若說覺性,是和合生。則與離一切相相背】如果說,本覺真心之性,是由於和合而生。這樣一來,就與本覺真心的體不變,遠離一切虛妄之相,相互違背。【若說非和合有。則與即一切法相背】如果說,本覺真心之性,是非和合而有。這樣一來,就與本覺真心的用隨緣,隨緣現一切法,隨緣現和合之相,與這個相互違背。【故下正明非和合,及非不和合之義】因此,下面經文,如來從正面宣明,本覺妙明真心,不是和合而生,也不是非和合而有,開示這兩個方面的義理。【初躡前悟與未悟竟】經文「開其未開」的第一部分:追溯前面,阿難尊者的敘述。阿難尊者已經領悟,本有真心不是因緣所生法,也不是外道自然論。還沒有領悟,本有真心不是和合而生,也不是非和合而有。這部分內容學習完畢。

    【巳二 正破和合俱非】繼續學習經文「開其未開」的第二部分:從正面破除,說本有真心是和合而生,說本有真心是非和合而有,都不成立。

    【分二】經文分為兩個部分。

    【午初 先破和合】第一部分:首先破除,本有真心是和合而生。

    【二 破非和合】第二部分:隨後破除,本有真心是非和合而有。

    【午初又分二】「先破和合」這部分經文,又分為兩個部分。

     【未初 總舉妄惑】第一部分:總的舉出,虛妄迷惑。

     【二 別為破斥】第二部分:分別斥責,並且破除。 

     【今初】首先學習第一部分。

      【阿難,吾今復以,前塵問汝。汝今猶以,一切世間,妄想和合,諸因緣性,而自疑惑。證菩提心,和合起者】

      【前破因緣等,皆約前塵而破】前面經文,破除本有真心不是因緣所生法,不是外道自然論,都是針對於眼前外塵,給與破除。【以見離塵不顯故】因為眼根見性,離開外塵不能顯發的緣故。【今破和合,亦以前塵為問】現今,破除本有真心不是和合而生,過程之中,也是用眼前外塵,展開提問。【故佛雲,吾今復以前塵問汝】因此佛陀宣說:我還是用眼前外塵來問你。【汝今猶以一切世間,妄想情計。疑見性為和合而有。此誠不當】你現今,仍然用那些世間的妄想情執,計議執著,懷疑見性是和合而有。實在是不應當!【觀猶以二字,有責怪意】觀照經文「猶以」兩個字,具有責怪阿難尊者的用意。【和合上加妄想二字,以真見本無和合。妄想情計,妄計和合】「和合」兩個字前面,加上「妄想」兩個字,稱之為「妄想和合」。這是因為純真之見,本來沒有和合。妄想情執,虛妄計議,以為是和合而已。【諸因緣性一句,以和合與因緣相關,故兼言之】經文「諸因緣性」:因為和合與因緣相互關聯。因此,宣說見性不是和合而生的時候。兼備而說,見性也不是那些因緣之性。【自生疑惑,即是妄想】自己產生疑惑,這就是虛妄想心。

    【證菩提心,和合起者。此二句按定錯計】經文「證菩提心,和合起者」:這兩句經文,按定阿難尊者,屬於錯誤計議。以為本有真心,是和合而起。【上句即指真見。以真見為能證菩提之因地心】經文「證菩提心」,指的就是純真之見。因為純真之見,是能證佛果菩提的因地之心。【此心為如來密因,由來不變。豈屬和合起者】純真之心,是十方如來,因地上修行,秘密的因地之心。真心之體從來不變,怎麼能是和合引起呢!【故不應自生疑惑】因此,不應該自己產生懷疑。【初總舉妄惑竟】經文「先破和合」的第一部分:總的舉出,虛妄迷惑。這部分內容,學習完畢。 

    【未二 別為破斥】繼續學習經文「先破和合」的第二部分:分別斥責,並且破除。

    【分二】經文分為兩個部分。 

    【申初 破和】第一部分:破除本有真心,由「和」而生。

    【二 破合】第二部分:破除本有真心,由「合」而有。

    【今初】首先學習第一部分。

    【則汝今者,妙淨見精。為與明和,為與暗和。為與通和,為與塞和】

    【此仍用見精者,以真見見精無別體故】經文「則汝今者,妙淨見精」:此處經文,仍然用「見精」兩個字的原因,是因為純真之見,和見精就是一個體。帶妄的時候,稱之為見精。離開虛妄的時候,稱之為純真之見。就好比夢人和醒人,就是一個人。【因二妄既剖,故加妙淨二字】因為,同分妄見和別業妄見,已經剖析破除。因此,加上「妙淨」兩個字,稱之為:「妙淨見精」。【以此見雖然處染,畢竟不染。其清淨本體,由來不變。故曰妙淨】因為見精雖然處於染汙之中,畢竟不會被染汙。見精的清淨本體,從來不曾改變。因此,稱之為妙淨的見精。【為與明和等,即以前塵為問也】經文「為與明和,為與暗和。為與通和,為與塞和」,就是用眼前外塵,提問阿難尊者。

    【若明和者,且汝觀明。當明現前,何處雜見。見相可辨,雜何形像】

    【首句牒定】經文「若明和者」,這是確定,如果說見性是與光明相和。【下以名義體相四意破之】確定以後,下面經文,將要從「名義體相」,四個方面給與破除。【先約相破】首先,從「相」這個方面,給與破除。【雜即和也】經文「何處雜見」的「雜」,指的就是「和」。【凡言和者,必有二物,相投不分,方成和義】凡是可以稱之為「和」的,必須有兩個物體。相互摻雜,不可分割。這樣,才構成了「和」這個義理。【故難雲,且汝觀見明相,正當明相現前之時,何處雜和汝見耶】因此,問阿難尊者:暫且根據,你觀見光明之相來說。正當光明之相現前的時候,什麼地方摻雜你的見性?【見相可辨,雜何形像者。見精屬內心,明相屬外境。如果雜和為一,亦應可辨】經文「見相可辨,雜何形像」:見精屬於內心,光明之相屬於外部境界。如果摻雜和為一體,見性也應該同光明之相一樣,可以分辨出來,可以指出來。【如朱與麵粉二物雜和。則朱失其紅,面失其白。成為非紅非白之色】就比如,硃砂和麵粉摻雜在一起。硃砂就失去了本有的紅色,麵粉也失去了本有的白色。變成紅不紅白不白的顏色。【今見相二者雜和,究竟作何色相耶】如今,見性與光明之相摻雜在一起,究竟是什麼顏色呢?

    【若非見者,云何見明。若即見者,云何見見】

    【二約義破】第二,從「名義體相」的「義」這個方面,給與破除。【凡言和者,必有二物,先相離而後相即,方成和義】凡是可以稱之為「和」的,必須有兩個物體,先前是分離的狀態,之後摻雜在一起,和而為一,才可以成就「和」這個義理。【難雲,見與明相和後。畢竟還是見耶,非是見耶】因此,問難阿難尊者:見性與光明之相,和在一起成為一體之後。光明之相到底是見性呢,還是不是見性呢?【若和後明相非是見者,應無所屬】如果和在一起之後,光明之相不是見性。那麼應該看不到光明之相。【云何而能見明】光明之相,既然不是見性,怎麼能夠見到光明之相呢!【此非離也】這是開示,見性與光明之相,一體不可分割。【若和後明相即是見者】如果見性與光明之相,和在一起之後,光明之相就是見性。【相既成見,應不能自見其相】光明之相,既然已經成為見性。已經成為見性的光明之相,不應該見到光明之相自己。就好比,眼睛看不到自己一樣。【若仍見其相,云何以見自見其見】如果,仍然能夠見到光明之相。怎麼能夠,用已經成光明之相的見性,自己看到見性自己呢!【此非即也】這是開示,見性與光明之相,不是一體。【如是觀察,則和義不成】通過上面的觀察,見性與光明之相,相和這個義理,根本不成立。 

好,  這一講,我們就學習到這裡。請大家合掌,我們一起來做回向: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圓瑛法師楞嚴經講義PPT版 30 (視頻加圖文珍藏版)
    今天把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應化身,十四種無畏,四種無作妙力分享結束。這些只是簡略地說,觀世音菩薩的shen通力、廣大功德,如果全說的話,一劫也說不完,我們只是大概了解下有這麼三類妙用。這些妙用必須要證得圓通體才能夠顯發。我們在沒有成佛之前,有什麼事情, 確實可以求觀世音菩薩幫忙,千萬不要懷疑。這些他力救拔的功德,都是觀世音菩薩在照見五蘊皆空後,果地上獲得的法爾自然的能力。
  • 圓瑛法師用了半個世紀才註解完《楞嚴經》
    圓瑛法師一生佛教著述豐厚,有《圓瑛法匯》行世。其中最令法師費心力的當數《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圓瑛法師自發心註解《楞嚴》直至最後完成, 歷時50年,有整整半個世紀之久。半個世紀註解《楞嚴》  圓瑛法師一生著述宏富,有《圓瑛法匯》行世。
  • 《楞嚴經》釋疑:聖嚴法師講楞嚴經
    如來一聞,使知阿難不悉佛定總名。故先答雲:『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汝今諦聽。』阿難頂禮,伏受慈旨。此文橫隔在第一番破處文中,前後文意,全無接續。今為審定,當在請定願聞之後,初示佛定總名,令知諸佛,修因克果,然後再逐答三名。初三卷半之文,即二說奢摩他路,令悟密因,大開圓解。第一卷七處被破之後,文雲:『惟願世尊,大悲哀愍,開示我等,奢摩他路。』
  • 96 學習講述《楞嚴經講義》
    96 學習講述《楞嚴經講義》21.08.23
  • 楞嚴經一重點提示01 : 要學《楞嚴經》,請放下你擁有的任何知見
    (全)慧律法師《唯識簡介》全慧律法師楞伽經(全)淨界法師法華經講記1-70淨界法師楞嚴經要義(全 )這個在《楞嚴經》裡面都講得很清楚了!《楞嚴經》自古以來,高僧大德都列為非常重要的一部寶典,幾乎沒有一個高僧大德不看《楞嚴經》的。我們本次講經,採圓瑛法師講義,分上跟下,本來只有一冊,那麼厚的,所以我們在印刷的時候,就把它分成上跟下,你要拿的時候才方便。講到上冊的範疇,你拿上冊來。我們為什麼要採《圓瑛法師講義》呢?因為他保有傳統叢林的講經風格,在講經前,用十門把《楞嚴經》提綱挈領。
  • 親近過淨空法師的青年法師的感言---能利法師
    李圓淨居士 編大方廣佛華嚴經疏科文表解 澄觀法師 疏鈔 李圓淨居士 編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上下冊) 倓虛老法師安士全書之文昌帝君陰騭文白話解歷代因果事跡彙編-感應篇彙編蓮宗寶鑑 元 普度大師瑜伽焰口施食要集 三時繫念佛事全集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2007年重排版) 圓瑛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圓通疏
  • 楞嚴經三科判03 : 拜佛是以佛為榜樣,要把頻率調整跟佛一樣愈拜愈像佛
    >淨界法師法華經講記1-70淨界法師楞嚴經要義(全 )淨界法師唯識學概要(全)楞嚴經三 科判與序文翻開第1頁,【圓瑛法匯序一】,這個序文非常重要,在講經以前,先來一個簡單的介紹,叫做序文。通常有自序,就是自己寫的序文,就是為什麼要寫這一部《楞嚴經講義》?另一個是請有德行的法師,或德高望重的護法居士大德,來作這個序文,共襄盛舉這一本《楞嚴經講義》的完成,看看大家對圓瑛法師的評價是如何?因此這個序文可是很重要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四)
    我們今天繼續來學習《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圓瑛法師匯序這個序是圓瑛法師所寫的,現在是在讚嘆圓瑛法師的這本經典,這是一位林居士寫的,寫讚嘆圓瑛法師的這篇文章。說這個要解實在是很了不起。【閩中山川磅礴。靈氣所鍾。高僧輩出。黃檗心要。百丈清規。古德流風。至今猶有存者。】
  • 圓瑛法師 |《勸發菩提心文》講記 (九)
    圓瑛長老簡介圓瑛法師是中國佛教界近百年來的一代宗師。法師宗說兼通,臺賢並重,禪淨雙修,解行圓融,一生愛國愛教,始終踐行報國濟世宏願,是佛教界為人宗仰的一代楷模。法師生平圓瑛大師(1878-1953)法號弘悟,別號韜光,福建古田縣人。幼讀詩書,聰穎過人。十八歲在福州湧泉寺出家,從妙蓮法師受具足戒。二十一歲時,發心行腳參訪。先後從當時禪宗名師冶開、寄禪修習禪定,廣學大小乘諸經論,多方參訪善知識,從通智法師、諦閒法師、祖印法師、慧明法師、道階法師聽經研教。
  • 大佛頂首楞嚴經|慧律法師佛學講座
    本次講經採圓瑛法師講義。為什麼要採《圓瑛法師講義》呢?因為他保有傳統叢林的講經風格,在講經前,用十門把《楞嚴經》提綱挈領。近代註解《楞嚴經》的,圓瑛法師的《楞嚴經講義》無人能出其左右。臺北的大毗盧寺成觀法師註解的《楞嚴經義貫》是白話的註解。他把經文註解,最後貫穿一遍,叫做義貫,寫得通俗易懂。這本書的特色除了義理貫穿以外,把五會的楞嚴神咒加以解釋。
  • 梵音楞嚴咒讀誦版(法豐法師)/咒義淺釋+羅馬拼音+中文音譯PDF下載
    (註:加黃底色部分,為梵音楞嚴咒之咒心。法豐法師誦咒Mp3漏念「懷喇」,梵文有此2字)南無司打他嘎達呀·司嘎達呀哇哋·三藐三布達呀·悉殿杜·曼得啦啪達·梭哈! 【注】大寬法師:①以我所知道的,現在推廣持誦「梵音楞嚴咒全咒」的楞嚴咒版本,都不是楞嚴經裡面那個版本的楞嚴咒,從開頭的第一句就不同了!
  • 《大佛頂首楞嚴經》第三部 科判與序文 2-2
    《大佛頂首楞嚴經》唐 中天竺沙門般刺密諦 譯《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圓瑛法匯慧律法師 主講因此,不能怪臺灣的法師這麼聰明,叫你直接拿錢來,咱們彼此那種氣氛有點不對勁,那麼,所有的道場辦個點燈,求佛菩薩加被;辦個拔度、辦個法會,大家順便來參與這個殊勝的法會,從中來學習佛、法、僧,信徒也高興,出家眾多少也有一點收入,來做教育、建築、弘法的基金。雖然是有點兒變相,但是,我覺得,他有的真的是有苦衷。
  • 楞嚴咒: 怎樣持誦更有效 (法豐法師)
    【附】百度網盤 https://pan.baidu.com/s/1W7o-7n36reb3nb-ShvaD1A,文件下載:成觀法師著作:①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上.下);楞伽經義貫;②禪之甘露;寶篋印陀羅尼法門集要;佛頂尊勝陀羅尼法門集要.
  •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大佛頂首楞嚴經-第三套:科判與序文 04節 高清 【視頻+文字對照】
    【圓瑛法匯序一】這個序文非常重要,在講經以前,先來一個簡單的介紹,叫做序文。通常有自序,就是自己寫的序文,就是為什麼要寫這一部《楞嚴經講義》?另一個是請有德行的法師,或有德高望重的護法居士大德,來作這個序文,共襄盛舉這一本《楞嚴經講義》的完成,看看大家對圓瑛法師的評價是如何?因此這個序文可是很重要的!   圓瑛法匯序一。
  • 簡體注音|妙法蓮華經(全7卷·對校本)
    《楞嚴咒》資料連結:https://pan.baidu.com/s/1K6QZFvFp6MnGET2xq1ZiKw提取碼:xnvf《楞嚴經》資料連結: https://pan.baidu.com/s/1KLEKGLqDpUl0tGCiiaLRXQ提取碼: vd8j《楞嚴經講義》慧律法師1 連結:https
  • 近現代法師書法中,不得不得的一位:圓瑛法師
    近現代法師書法中,除了代表人物以弘一法師外,還有虛雲法師、印光法師、太虛法師、持松法師,還有一位法師不得不提,他,就是圓瑛法師。圓瑛法師書法圓瑛法師(1878~1953),法號宏悟,別號韜光,又號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縣人。中國近代佛教領袖,1929年與太虛共同發起成立中國佛教會,並連續數屆當選主席。1953年中國佛教協會成立,被推選為第一任會長。
  • 【淨界法師】【楞嚴經講記21】《楞嚴經》經文大意(一)
    《楞嚴經》經文大意(一)淨界法師
  • 護法興福 利生濟世 圓瑛法師的慈悲擔當
    大師任極樂寺住持直至圓寂,前後共20年,圓瑛大師留在古田極樂寺的一首七絕、一幅對聯、一尊佛像、一件法罄,見證了大師與極樂寺的甚深淵源。2011年11月23日-24日,圓瑛大師與佛教文化研討會在福建古田縣召開,泉州市鯉城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吳英明在會上發表題為《護法、興福、利生、濟世之擔當》的論文,他從四個方面論述了圓瑛法師的佛教一生。
  • 法豐法師面對面, 梵文楞嚴咒的秘密!
    真講修行,必須禪定,持咒,讀經與行願並重。禪定是一切的基礎,是修持的共法和基礎,當然如果你持咒能達到心一境性的境界,也是禪定,但十有九個是不行了,所以最好抽一定時間做禪修。持咒是基礎,修法一定要佛,菩薩加持,這是前行,持咒護法,否則很容易著魔,有人說好象從來沒有著過呀,那是你修行沒長進。讀經增長智慧,否則盲修瞎煉,修成魔道就麻煩了。
  • 佛門耆宿 | 斌宗法師
    結果使他大失所望,原來那個時候的出家人,多以趕經懺為生,連識字的都不多,更不要說講經弘法了。他下決心到深山結茅,虔修苦行,發願將來改革臺灣的佛教。他找到臺中東郊的汴峰——現在臺中縣太平鄉的頭汴坑,結茅獨居,研究《法華》、《楞嚴》諸大乘經典,如是六年之久。他在汴峰,間或參加臺中詩人學者相聚的雅會。他能詩菩文,通達內典,成了詩文會中最受歡迎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