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寶寶們在入睡前都有特殊的小習慣呢?比如,橙子哥小時候在掙扎著睡覺時,喜歡捏我的耳朵,而橙子妹呢,喜歡在睡覺時用手抓住我的長辮子,而我親戚家的孩子喜歡在睡覺時捏住被子固定的一角。
寶寶做出這樣的行為,是因為他們需要安全感。睡覺對於他們是閉上眼睛,一片漆黑,是幼小的他們唯一要自己獨自做的事情,於是他們需要一個物體給予他們安全感。
現代的育兒理念,很強調要給寶寶建立安全感。
依戀(attachment)這個詞很好理解,它是一種對特定對象的持續的感情聯繫。依戀作為兒童早期最重要的社會聯繫,直接影響到兒童智力、需要的發展。
0-3歲,幸福的基礎就是安全感。
可是很多媽媽對安全感的誤解太大,要麼就認為「出生就鍛鍊獨立性」,導致孩子安全感缺失;要麼就認為「安全感就是寸步不離、有求必應」,把孩子養成黏人的小霸王。
- 究竟怎樣培養安全感呢?咱們往下看哈!
- ✨首先要說的是,安全感並不是寸步不離,也不是有求必應。相反,有規矩、有邊界的孩子才最有安全感。
- ✨其次,有充足安全感的孩子都勇於接受自己的失敗,這才是有安全感的孩子所具有的底氣。並不是總能一帆風順的孩子,才有安全感。
0-6個月 一句話: 無條件接納,及時響應寶寶,用撫觸和親吻使寶寶感受到安全感。 - 剛出生的寶寶,他們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要,困了,餓了,尿布要換了。每當寶寶一哭,媽媽就會前來抱著、哄著、安撫著。餓了、冷了、熱了,媽媽也時刻關注著。這讓寶寶知道,他的不舒服,會有媽媽來關心。母子之間的親密關係就是這樣建立的,寶寶也有了最初的安全感。
- 不要聽很多文章詐唬「培養獨立性從零歲開始」,要知道,對於1歲之前的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培養獨立性,而是培養依戀關係和安全感。當他能和媽媽建立信賴、安全的依戀關係,進而相信「世界是安全的」,才奠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6個月-1歲半 一句話:鼓勵獨立探索,需要時再幫助
- 6個月以後,很多寶寶會坐會爬了,別小看這些運動發展,這可是寶寶的裡程碑。一旦他會爬了,他就能不依賴媽媽,爬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 這時候父母的做法應該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支持他冒險。在寶寶需要抱時,就給他一個擁抱;寶寶想自己玩的時候,就隨他去。這個時候寶寶的安全感在於:他知道即使爬走了,媽媽還在那裡守護他,會隨時來幫助他。
1歲半-2歲半 一句話:尊重孩子的獨立性,教給規則
- 在一歲半以後,很多寶寶進入了「Terrible 2」(可怕的兩歲)階段!這個階段最大的特點就是:希望自己能獨立完成自己的事,「不要不要」時常掛在嘴邊,開始有了自己的小脾氣。就拿寶寶吃飯來說,他不讓你喂,你餵他就生氣,自己吃卻又吃不穩當。這體現了寶寶既依賴著媽媽的安全感,又渴望獨立的矛盾心理。
- 這個時候,怎樣幫寶寶培養安全感呢?答案是:要尊重寶寶的獨立性,他要自己做就讓他自己做吧,媽媽不要主動幫忙。但他回頭看看尋找我們時,我們要在他的視線內,需要幫忙時,我們也要幫他解決。
最後推薦兩本心理安撫繪本,能帶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
《爸爸,我害怕了怎麼辦?》給孩子理性和力量
《媽媽,你會永遠愛我嗎?》給孩子擁抱和溫柔 ————————————————
兩本沒有波瀾起伏的故事,沒有扣人心弦的情節,卻有詩意盎然的文字,非常的溫情~
《媽媽,你會永遠愛我嗎》面對孩子對於愛的焦慮,通過不斷重複的我愛你,堅定的告訴寶寶,媽媽無時無刻都會愛你~溫柔又堅定的幫孩子構建心理安全感~
《爸爸,我害怕了怎麼辦》是一位爸爸面對孩子對於未來人生的不確定,所給予的勇氣和鼓勵。
❤你害怕了,那就給自己加油打氣。
❤你摔倒了,那就哭出來,但是要堅強些。
❤你難過了,那就走得慢……
爸爸的回答就是在為孩子的人生「導航」,讓孩子的內心變得強大。
非常有愛的一套繪本,這兩本書中的每一句話可能都是你想對孩子說的!而每一個孩子都應該讀一讀,用溫馨的親子共讀時光,溫柔堅定的幫助孩子們構建強大的心理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