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校車雪天拒載學生?原來又是「鬥米恩,擔米仇」!

2021-01-10 北晚新視覺網

2018年4月7日訊,北方的春,「春如四季」。根據天氣記錄,本周一至周三,內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爾縣的最高溫依次為24℃,12℃和4℃。就在4℃的小雨轉雨夾雪天氣中,位於該縣的內蒙古師範大學盛樂校區的學生們迎來了清明小長假。旺盛的出行需求和突然轉冷的天氣,不幸碰頭。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網上流傳的視頻顯示,小長假前一天,也就是本周三下午,內蒙古師範大學盛樂校區的學生們試圖乘坐校車前往呼和浩特市區。校車候車室內,車隊負責人「從下午三四點開始轟人」,當畫面中一名被標註為老師的女性質問「老師是人,學生就不是人啊?這麼多人怎麼走?」車隊負責人回應稱「不管,不管,就不管」。三個「不管」,直上熱搜。

要細究車隊負責人的毛病,先要弄清楚校車設置的目的。與顏色鮮豔、接送幼童上下學的小巴不同,在各級高校,車身噴塗學校名稱的大小客車,一般是接送教職工上下班的通勤車。學校是教學育人之地,但它同時也是有家有口的普通人供職的場所。單位地處偏遠,既不提供宿舍,提供擺渡的大巴當然在情理之中。為了服務只有2節課、4節課、6節課的老師,班車頻次加密也是後勤服務改善的必然。服務的細分伴隨運力的冗餘,在非早晚尖峰時間,校車產生的部分閒置座位,能否成為方便學生出行的舉手之勞?開好事之先者,沒有被念好心,反而慣出了一些「天經地義」的毛病。

「運力富餘時可搭載學生」的默認規則,潛臺詞是「首先保障教職工乘坐」。作為區區現場秩序維護者,車隊負責人面對惡劣天氣下可以預見的座位緊張,在臨近教師下班高峰時開始阻止學生上車,其行為是符合邏輯的。倒是這位為學生鳴不平的老師,真的覺得這些體力精力充沛、已成年或將成年的青年人是弱勢群體嗎?真的覺得區區幾輛校車,是為數量上萬的學生而設的嗎?為求「平等」,她大可以把自己的座位先讓給某位學生。但顯然,無論是她還是要求上車的學生,追求的都只是「自己能上車」的立竿見影和「現場的人都上車」的其樂融融,至於實現的可能性,不在考慮之列。

可惜這位車隊負責人,也是個「好好說話」的反面教材,佔盡道理,倒在嘴上。明明可以說「我們要先保障老師們上車」,偏不,非要說「不管不管就不管」;明明可以讓學生們維持好候車廳秩序、讓出上車通道,偏不,非要被氣得七竅生煙後直接驅趕學生。對校車的發車秩序,結果是一樣的;對個人呢?明明是個「權限有限的耿直男」,輿論風暴裡,成了「臉臭冷血的黑心腸」。

這個故事裡,車隊負責人像極了遊樂場裡那些被熊孩子家長的反覆挑釁和假意道歉激怒,並最終動手的老實人。來看看真正誅心的人――為渲染車隊之惡,投訴者表示「當時室外大雪」,為揭露「路面太滑、減少校車班次」之說立不住腳,又稱「路上基本沒有積雪」,這雪到底是大還是不大?學生稱別無選擇,「在路上叫黑車叫了兩小時」,但據百度地圖,距內蒙古師大盛樂校區一公裡處即是盛樂經濟園區北口站,在每天校車結束運行半小時後,前往呼和浩特市區的209路公交車仍在此站停靠。(記者沈靜文)

(原標題:投訴下雪天高校校車拒載學生 先要弄清楚「誰的校車」)

相關新聞:內蒙古師大否認校車拒載學生:有人發布不完整信息

4月7日下午,內蒙古師範大學就「4月4日極端天氣導致校車停發引發網絡輿情」一事發布聲明,否認拒載學生,稱「有某學院學生通過微博平臺發布了部分不完整信息」。

在此之前,有媒體報導稱,4月4日,清明假期前一天的晚上,內蒙古師範大學盛樂校區的學生們打算坐校車返回市區,卻遭到了無情的拒載,校方車隊稱只能載老師。該校一老師為學生鳴不平:「老師是人,學生就不是人啊?這麼多人怎麼走?」不料校方工作人員大喊:「不管,不管,就不管。」

聲明全文如下:

4月4日下午,呼和浩特地區遭遇了入春以來的一次極端天氣,從中午開始,突降大雪, 能見度不足50米,天氣條件無法續行駛大車,因此,運輸服務中心啟動應急預案, 於下午4:30開始停發往返兩校區的大巴,並由工作人員告知停運原因。下午5:30分左右,降雪稍小,路面結冰情況有所好轉,但大車行駛速度仍非常慢,無法完成大量人員運輸,考慮到教師人數較少,盛樂住宿條件限制等原因,運輸服務中心決定把人員分為教師和學生兩部分,先解決教師回本部的車輛,如果條件允許,再安排學生回本部的車輛。下午5:40、6:10分,運輸服務中心共安排兩輛大車運送老師,之後由於天氣條件,路況原因,行駛速度,行駛安全等多方面原因綜合考慮,不適合大量運送學生,所以決定停運,於次日7:40分提前發車運送學生。

當天下午由於時值清明節放假,有部分學生提前購票準備回家,但遇到車輛無法正常運行,故此有某學院學生通過微博平臺發布了部分不完整信息,此後,不同微博媒體平臺對該消息進行了轉載。
為使社會各界及廣大師生進一步了解實情,現將此次事件聲明如下:

一、視頻中反映學校校車停發的事實屬實,在「安全」與「回家」的選擇中,學校毅然選擇 「安全」,將師生安全放在首位。

二、視頻中出現的與當事人進行爭辯的女士並非本校教職工,而當事人描述的「不管……」也是針對包括這位女士在內的非本校教職工,並非像一些自媒體經過剪輯加工後的結果。

三、作為學校窗口服務部門,針對視頻中出現的當事人服務態度問題,學校已高度重視,並責成相關單位進行批評教育,對涉事當事人給予行政處分。

四、視頻中涉及「拒載」、「就不管」等詞彙,是被一些自媒體不負責任地進行了刻意放大、歪曲了事實。

五、學校已經對視頻內容進行了核實,經核查,微博等平臺發布的視頻內容是經過人為剪輯合成的。提供視頻的某學院學生已經對當時行為表示追悔,並誠懇認錯,學院負責人也對該學生進行了批評教育。

在此,我們通過本聲明書向關心此次事件的廣大師生及社會朋友澄清事實,也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

特此聲明!

內蒙古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

2018年4月7日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鳳凰網 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鬥米恩,擔米仇,遠離那些見錢眼開,利益為上的親戚
    「鬥米恩,擔米仇」,生活中實際發生的,遠遠比小說或電視劇裡的更讓人憤怒心寒,往往這些事還發生在最親的人之間,讓人不禁對所謂的親戚朋友產生厭惡感。有的親戚,在面對利益時,醜陋面目全部展現,打著感情的旗號實為謀取個人利益。
  • 也說「鬥米恩,石米仇」
    「鬥米恩,石米仇」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說當別人遇到危難時,你給他較小的幫助,他會感恩於你。當你經常給他幫助,他漸漸養成了對你的依賴,認為你的幫助是理所當然的,一旦哪天你停止幫助,他就會成為你的仇人。現實工作生活中,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講個真實的故事。
  • 校車拒載:高校的服務和學生的權利
    【閱讀提示】內蒙古師大否認校車拒載學生:有人發布了不完整信息一事發布聲明,否認拒載學生,稱「有某學院學生通過微博平臺發布了部分不完整信息」。  在此之前,有媒體報導稱,4月4日,清明假期前一天的晚上,內蒙古師範大學盛樂校區的學生們打算坐校車返回市區,卻遭遇拒載,校方車隊稱只能載老師。視頻中一位女教師為學生鳴不平:「老師是人,學生就不是人啊?這麼多人怎麼走?」不料校方工作人員大喊:「不管,不管,就不管。」
  • 警醒世人一句話「鬥米恩,升米仇」,其中包含著哪些的含義
    這與「鬥米恩,升米仇」的故事不謀而合。這句話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說古代農村裡有兩戶人家,其中一家的家境較為殷實,在上交完田賦之後還有餘糧,家裡的主人也比較善良,經常慷慨接濟吃不起飯的窮人。有一年正逢大旱,又遇上了蝗災,莊家顆粒無收。家庭殷實的主人家看另外一家家裡的小孩子餓得面黃肌瘦。於是好心給貧窮人家送去了一鬥米。
  • 內蒙古師大否認校車拒載學生:有人發布了不完整信息
    4月7日下午,內蒙古師範大學就「4月4日極端天氣導致校車停發引發網絡輿情」一事發布聲明,否認拒載學生,稱「有某學院學生通過微博平臺發布了部分不完整信息」。  在此之前,有媒體報導稱,4月4日,清明假期前一天的晚上,內蒙古師範大學盛樂校區的學生們打算坐校車返回市區,卻遭到了無情的拒載,校方車隊稱只能載老師。
  • 內蒙古師大發聲明否認校車拒載學生:有人發布了不完整信息
    4月7日下午,內蒙古師範大學就「4月4日極端天氣導致校車停發引發網絡輿情」一事發布聲明,否認拒載學生,稱「有某學院學生通過微博平臺發布了部分不完整信息」。在此之前,有媒體報導稱,4月4日,清明假期前一天的晚上,內蒙古師範大學盛樂校區的學生們打算坐校車返回市區,卻遭到了無情的拒載,校方車隊稱只能載老師。該校一老師為學生鳴不平:「老師是人,學生就不是人啊?這麼多人怎麼走?」不料校方工作人員大喊:「不管,不管,就不管。」
  • 公交成校方首選租用校車 公交校車超載或將拒載
    「公交校車」超員今後司機可拒載  甘肅「11·16」慶陽校車悲劇發生後,校車安全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然而慘痛的教訓卻仍被一些人無視。17、18日兩天,昆明交警接連查獲多起校車超載事件。
  • 警醒世人一句話「鬥米恩,升米仇」,恩將仇報的「白眼狼」許可馨
    各大媒體也好好扒了扒,這個吸著東方空氣長大,吃著中國糧食四肢健全,嘴裡卻一派胡言,幹著吃裡爬外的勾當的留美學生---許可馨其人其事,不少網友稱,她是恩將仇報的「白眼狼」。「鬥米恩,升米仇」的故事,有很多家長都給孩子講過。一升米養恩人,一鬥米養仇人,講的是,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平時關係還不錯。其中一家人因為能幹,家中要富裕得多。而另一家,則貧窮一些。兩家關起門來過日子,並沒有什麼恩怨。
  • 農村老話常說的「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話,其實深究起來,與「救急不救窮」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那麼,農村老話常說的「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看看吧!插圖【一種聲音】送人一鬥米是恩人,送人一擔米是仇人。一個人快餓死了,你給他一鬥米,他會當你是恩人。
  • 揭秘何為「升米恩,鬥米仇」?韓信發達後對恩人的做法說明了一切
    中國有句古話叫「升米恩,鬥米仇」。當然,這句話還有很多版本,比如有的說法是「鬥米恩,擔米仇」,也有的說法是「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和漂母付出的「升米」相比,亭長和亭長夫人的付出真可用「鬥米」來形容;但是他們最終得到的回報卻少得可憐,根本無法與漂母相提並論。可笑的是,韓信在譏諷亭長做好事不能善始善終時,也忘了反思自己對亭長的回報是否稱得上「君子之為」。倘若韓信知道「奉之以一飯易,奉之以百飯難」的道理,他一定會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羞愧!
  • 農村老話說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正確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句人生經驗總結出來的老話,同時也是人情世故,是煙火人間,是人性的一部分,是多少人發出的無奈感嘆。這句話用在古代合適,用在現代也合適,用在未來同樣也合適。這個事情和鬥米恩,擔米仇雖然事情不同,但是道理是相通的。有人困難了,你借給他一點吃的,能活命,他就感激萬分,可是你一股惱地借給很多,想著他翻身後自己再要,那就有可能要倒黴了,因為他看你借這麼多糧,感覺你不缺糧,心裡的感激就拋開了,而是覺得下次沒有了還可以找你,當他有了後你還不能要,你都不缺,借給你還要?你要得急了,把他給惹了,從此成了仇家。
  •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對人的一生都有用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指的是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出手給他一點幫助,他會感激你一輩子。如果你給別人的幫助多和持續不斷,一旦你不幫助了,受幫助的人不但不感激你,可能還會很你。據說這句話來自「一升米養恩人,一鬥米養仇人。」還有一個傳說故事。很久以前,村裡有兩戶是鄰居,平日裡關係很好。一家比較能幹,家境富裕。可是,有一年,發生了天災,田裡莊稼顆粒無收。窮的這一家只有等死了。這時,富的一家就買到了些糧食,給窮的一家鄰居送去了一升米,給他救了急。
  • 諺語「升米恩,鬥米仇」現實版:不要把別人的好看成理所當然
    「升米恩,鬥米仇」,這是一句自古流傳的諺語。有人家裡揭不開鍋了,你給了他一升米,他會感激你,可你天天給他米,他就會形成依賴,認為這都是應該的,當你有一天不給他米,他就會懷恨在心。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了太多的哲理,作為現代人的我們能學習到很多東西。
  • 升米恩、鬥米仇——是無慚無愧生起得太快
    從百度上百度一下就知道升米恩、鬥米仇的原話是:鬥米養恩,石(dàn)米養仇。其意思就是如果你在危難的時候給人很小的幫助,人家會感激你。如果你持續這樣下去,突然某次因為什麼原因沒有幫忙,對方就會記恨你,並且記恨一輩子!
  • 鬥米恩升米仇——做好人or做壞人?
    俗話說:「鬥米恩,升米仇。」不是沒有道理的。放在現實生活意思就是,偶爾的小恩小惠會讓人銘記於心,但一直以來的奉獻給予在別人眼裡這就是該做的!一旦違背,那就是深仇大恨!在現實生活中,「鬥米恩,升米仇」的事件也比比皆是!比如前幾年報導的資助貧困生,卻換來了被資助者的質問!
  • [靜觀]投訴下雪天高校校車拒載學生 先要弄清楚「誰的校車」
    就在4℃的小雨轉雨夾雪天氣中,位於該縣的內蒙古師範大學盛樂校區的學生們迎來了清明小長假。旺盛的出行需求和突然轉冷的天氣,不幸碰頭。網上流傳的視頻顯示,小長假前一天,也就是本周三下午,內蒙古師範大學盛樂校區的學生們試圖乘坐校車前往呼和浩特市區。校車候車室內,車隊負責人「從下午三四點開始轟人」,當畫面中一名被標註為老師的女性質問「老師是人,學生就不是人啊?
  • 孫儷資助向海清被其指責摳門,叢飛病倒無人問:鬥米恩,升米仇
    古訓有云:鬥米恩,升米仇;又有:救急不救窮一說。人行善時應當有所選擇,讓善良,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如果善良用錯了地方,可能會適得其反,甚至豢養罪惡。至於叢飛事件,每每提到此事時,都感覺善良原來也是有鋒刃的,如果盲目行善,會傷到自己。受人點滴恩惠,可湧泉相報,但如果受人如湧泉般的恩惠,那你可能連點滴回報都沒有,甚至於,當恩惠形成一種習慣時,也便同時轉化成為一種責任,一旦停止施恩,便有了怨言。
  • 鬥米恩、升米仇,因對老師後人太好,女作家慘遭殺害
    經過這件事情,我覺得大家也能從中吸取一些教訓,那就是千萬不要對陌生人或者不是特別親近的人太好,正所謂生米恩,鬥米仇,過多的施捨,最後反倒會成為別人的理所當然、反倒是會給自己憑添很多麻煩,平常稍微幫助一下就行了,如果別人得寸進尺,大家千萬不要不好意思拒絕、不要被別人當成了肥羊。
  • 加拿大「虎媽」罰熊孩子雪天徒步上學
    據悉,照片裡的兩個孩子因為粗魯對待校車司機,作為懲罰,孩子的母親讓他們雪天徒步7公裡去上學。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位母親,讓孩子們在雪天走路上學,手裡舉著一張紙板。上面寫著這樣的話:「我們對校車司機的態度惡劣且粗魯!媽媽讓我們走路上學。「這位母親在臉譜網上發布自己的育兒方法後,得到來自網友的瘋狂轉發。
  • 【理智言論】師大校車這麼火?
    個人觀點看來不知道學校這個校車的事情為什麼要吐槽?由於天氣原因,校車停運應該是很正常的現象,就像機場飛機延誤或者改籤一樣。學校停運校車也是出於學生安全考慮。讓老師先走,原因也給出了是因為教師在盛樂沒有居住的地方,而學生有宿舍,所以優先教師。再者說,沒有特別情況,學生和老師之間,理應做到教師優先的禮讓吧。    大家的議論點也大多圍繞在態度差,那句不管不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