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作業是教師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續,是檢測學生英語學習,掌握英語知識的反饋,也是檢測教師教學效果的一架反光鏡。那麼怎樣使作業發揮它該有的作用呢?
作業前,囑咐一二。教師在布置作業前對學生的作業質量提出嚴格的要求。在做作業時,要仔細審題,要瞻前顧後,要寫出思考過程,要多留個心眼,對自己沒有把握的題用圓圈圈出,避免出現「跟著感覺走,錯誤總拉著你的手」這種不良情況。做好作業後,要仔細檢查,認認真真地讀幾遍,會做的題目一定要對,儘量減少錯題量。
批改中,做個有心人。在批閱學生作業時,要非常關注做錯題學生的做題思路和想法,思索原因,是沒有掌握知識?對句意的不理解?還是粗心大意?等等,以便能更好地講評作業,鞏固他們已學的知識,提高他們對相應題型的解題能力;同時,注重統計,不光統計答錯的比例,還要統計哪些學生在什麼樣的地方出現錯誤;還要注重對學生畫圈地方的思索。
評價中,做個關愛人。教師要對學生的作業評價傾注感情,那樣它所產生的效果遠比打一個叉或者打一個勾要好的多。它不僅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而且能使學生珍惜每一次作業,珍惜每一次師生交流的機會。這樣,學生才能樂於作業、樂於反思,使作業發揮它該有的作用。
講評中,做個知識的聯絡人。在批改作業中要做個有心人,揭示學生出現作業錯誤的深層次原因,找到思維的障礙。也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通過講評來理順思路,克服障礙。
講評後,讓學生做個作業反思者。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有一本自己的英語拾錯本,記錄自己的錯題和自己不會做的題目,並記錄當時自己的思路及分析,然後對照正確的思路和解題方式反思自己的問題,而且要求學生經常翻閱自己的拾錯本和借閱周圍同學的拾錯本。
作業反思是減負的關鍵,是學生走出課堂、大量吸收課外知識的前提,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培養學生探索、創新意識的學習途徑。當學生和教師達成共識,用心交流,有限的英語作業就能發揮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