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多星期以來,神秘又可愛的熊爪咖啡店意外的變成了永康路上的「明星」。沒有招牌、也不能進去,一堵水泥牆上鑿出了不規則的洞口,一個點單二維碼,一隻萌萌的熊爪伸出手來遞上咖啡,也賣萌互動。有人喜歡得拍照、發視頻,留下好評;有人圍觀,對熊爪開玩笑;也有人覺得有點摸不著頭腦。
今天,這家「奇怪」的店鋪正式開業了。創始人和店主告訴記者,「奇怪」原因只有一個——這是一家聾啞人咖啡師擔當店長的咖啡店。我們創意最初就是無接觸式的設計,因為對於聾啞人來說,直接面對陌生人可能會讓他們緊張,創始人之一的王海青解釋。避免和大量的人群接觸讓他們能夠自在的工作,也為聾啞人創業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
但是,這樣的創意能夠被大家接受嗎?「最初我們也受到了很多質疑」,王海青回憶,為了讓更多的人接受店鋪的這種設計,他們連續兩周招募志願者站在門外,專門為顧客解釋,希望能夠得到更多人的理解。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這家店收穫了超出預期的善意。許多網拍照做起了「自來水」,抖音、大眾點評、朋友圈,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家店,也知道了背後暖心的故事。
孫姑娘在附近工作,偶爾在大眾點評上看到了這家最近很火的店鋪特地過來體驗。20元的價格並不昂貴,她買了一杯拿鐵,杯子上很有心地粘了一片紅色的玫瑰花瓣,同伴幫她跟熊爪合照;老住戶餘阿姨也很好奇,她對附近的每一家店都了如指掌,這家沒有店招也不能進去的新店讓她有些疑惑,但聽說這是一位聾啞人開的店鋪之後,她也瞭然地笑笑;一個背著書包的小朋友和奶奶經過,感到好奇,奶奶低著頭跟他解釋,這是一家聾啞人開的咖啡店,小朋友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熟悉永康路的人知道,這條路永遠不缺故事和網紅,對於路人來說,還能好好地喝個咖啡嗎?記者了解到現在的店長YingYing曾經在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比賽中獲得咖啡衝調項目的第一名,和另一名咖啡師都擁有咖啡師的證書,小店還特別請了一位星巴克的咖啡師。「我們YingYing真的是大神,有一次我們開會,東西掉到地上發出很大的聲音,YingYing在旁邊做咖啡,手超級穩,她就完全沉入做咖啡的工作裡」,王海青強調「我們招募的要求是咖啡師,跟是不是殘疾人沒關係」。
店長YingYing對大家表示感謝
三位創始人也是懂咖啡的人,「在日本的時候發現雖然它的咖啡豆不是很好,但是他們的咖啡文化很好」,王海青和夥伴希望將這種好味道帶給大家。在溝通過程中,記者逐漸了解到這是一個專業團隊。王海青是一個連續創業者,還曾為一家非營利機構服務了十幾年;另一位創始人剛剛從雲南支教回來,近期還有支教工作;還有一位創始人曾經在大型的飲品連鎖店工作過,現在主要負責品控的工作。他們不僅能夠在應對網友質疑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在店鋪運營方面也有很多心得。
試運營的狀況也給團隊和店長極大的信心,「單店的營業是很好的,工作日出單量有400杯左右,周末會有500-600杯」。目前店面的運營已經基本確定,兩位聾啞人咖啡師,一位互動的工作人員,一名中臺,還有一位負責搬運等工作的人員,小店已經能夠正常運營。王海青說,聾啞人咖啡師的薪資都是以市面上的咖啡師為標準的,同時店長會有相應的股份,未來他們想招募更多聾啞人咖啡師,但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還是修煉「內功」。同時她也提醒,小店不會做加盟店模式,網上流傳的加盟信息都是假消息。
熊爪咖啡的背後還有殘聯的支持,「最初我們是聯繫了殘聯的老師,幫我們招募咖啡師」。店長yingying就是殘聯推薦的咖啡師,參加了許多比賽和技能展示活動。yingying用手語告訴記者,她是在市區殘聯的培訓機構中接受了咖啡專業設備和技巧的培訓,在平時的工作中依靠訊飛語音、手寫板等方式進行交流,咖啡店受到歡迎她很開心,也謝謝前來幫忙的志願者。
店名HINICHIJOU是「非日常」的意思,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日常生活中大多數生物都是不能說話的,人類才是那個少數,因此聾啞人並不是不正常,而是「非日常」,YingYing也說,殘疾人聾啞人做出來的咖啡能跟正常人一樣好。
(文章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