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遷移理論

2020-12-13 中公教師網

關於學習遷移理論,主要分為早期的遷移理論和現代遷移理論。但是根據往年的試題來看,早期的遷移理論考到的機率會更大。所以我們幾天來看看這一部分的理論

對於這一部分的內容來說,首先我們來要知道,它主要是以單選題和簡答題這兩類題型出現。但是也不能排除突然出現其他題型,所以大家的心裏面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一、形式訓練說

代表人物:沃爾夫

形式訓練說是關於遷移最早的一個學習理論(它的地位一定要記住)。它的理論基礎是官能心理學。我們人的心智是由許多不同的官能組成的,不同的官能活動相互配合就構成各種各樣的心理活動。各種官能可以像訓練肌肉一樣通過練習增加能力。通過訓練學會某種能力以後,對其他的知識就會做了,就能夠發生遷移。

形式訓練說的觀點它認為傳遞知識沒有訓練官能來的重要。知識的價值在於作為訓練官能的材料。(一般選擇訓練的知識材料的難度就比較大)

二、共同要素

代表人物:桑代克和伍德沃斯

共同要素說又稱相同要素說,相同要素說認為,一種學習之所以有助於另一種學習是因為兩種學習具有相同因素。若兩種情境含有共同因素以及具有共同的成分,這樣遷移就發生。

1903年,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對於沃爾夫的形式訓練說不太認同,所以他就做了一個試驗。他以大學生為被試對象,首先訓練大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進行估計,然後對他們進行兩種測驗。結果表明,被試對矩形面積的判斷成績提高了,但對三角形、圓形和不規則圖形的判斷成績並沒有提高。據此,他認為,學習中訓練某一官能未必能使它的所有方面都得到改善,從而發生遷移。他認為兩種學習之間只具有相同因素時,才會發生遷移,例如,在活動A12345和活動B45678之間,因為兩種活動有共同的成分4和5,所以這兩種活動之間才會有遷移。

三、經驗類化說(概括化學說)

代表人物是賈德

這個理論認為,只要一個人對他的經驗進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從一個情境到另一個情境的遷移。遷移之所以能夠發生是因為兩個情景之間有共同要素。

賈德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打靶」實驗,是經驗類化理論的經典實驗。他以五年級和六年級的小學生作被試,分成兩組,要他們練習用標槍投中水下的靶子。在實驗前,對一組講授了光學折射原理,另一組不講授,只能從嘗試中獲得一些經驗。在開始投擲練習時,靶子置於水下1.2英寸處。結果,講授過和未講授過折射原理的學生,其成績相同。這是由於在開始測驗中,所有學生都必須學會運用標槍,理論的說明不能代替練習。當把水下1.2英寸處的靶子移到水下4英寸時,兩組的差異就明顯地表現出來。未講授折射原理一組的學生不能運用水下1.2英寸的投擲經驗以改進靶子位於水下4英寸處的投擲練習,錯誤持續發生。而學過折射原理的學生,則能迅速適應水下4英寸的學習情境,學得快,投得準。

賈德以實驗研究了原則和概括性的遷移後認為:兩個學習活動之間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產生遷移的必要前提,而產生遷移的關鍵是學習者在兩種活動中概括出它們之間的共同原理,即在於主體所獲得經驗的類化。所以賈德的學習遷移理論又稱概括化理論。

四、關係轉換

代表人物是苛勒

該理論是格式塔心理學家從理解事物關係的角度對經驗類化的遷移理論進行了重新解釋。苛勒做了一個「小雞啄米實驗」證明了關係轉換的學習遷移理論。他讓小雞在深、淺不同的兩種灰色的紙下面尋找食物。通過條件反射學習,小雞學會了只有從深灰色紙下才能獲得食物獎賞。然後,變換實驗情境,保留原來的深灰色紙,用黑色紙取代淺灰色紙。問題是:如果小雞仍然到深灰色紙下面尋找食物,那就證明遷移是由於相同要素的作用; 如果小雞是到兩張紙中顏色更深的那張(即黑色紙)下面尋找食物,那就證明遷移是對關係作出的反應。實驗表明:小雞對新刺激(黑色紙)的反應為70%,對原來的陽性刺激(深灰色紙)的反應是30%。他認為這結果證明是情景中的關係對遷移起了作用,而不是其中的相同要素。苛勒通過實驗證明遷移產生的實質是個體對事物間的關係的理解和頓悟。

以上這些內容就是學習遷移理論,自己一定要去理解記憶,以後在做題的時候得心應手。

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心理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學習的遷移理論
    學習的遷移理論在教師招聘考試當中是,大多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但也有部分考試中出現了簡答和案例分析題。需要各位考生認真備考。不僅要掌握一些識記型的知識點,更要深層次的理解每個理論的核心觀點。一、形式訓練說形式訓練說是對學習遷移現象作出最早的系統解釋的理論,以官能心理學為理論基礎。代表人物:18 世紀德國心理學家沃爾夫。
  • 學習遷移之早期的遷移理論
    學習遷移這一部分的考點,在教師招聘的考試中,通常以單選或者多選題的形式呈現,作為一個易錯知識點,在這一部分,我們將重點知識以及考察形式都給各位考生做一個區分。1.形式訓練說代表人物:18世紀德國心理學家沃爾夫。觀點:形式訓練說是對學習遷移現象作出最早的系統解釋的理論。
  • 早期的學習遷移理論
    針對於遷移發生理論的探索,更有助於學習有關遷移的知識。有關遷移發生的理論教育心理學家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並根據理論研究的階段分為了早期遷移理論和現代遷移理論。其中,有關早期遷移理論在教師招聘考試過程中常以選擇題或者簡答題的形式出現。因此,對於早期遷移理論的分析以期對學員的備考有所啟發。
  • 學習遷移的早期理論
    學習心理學家都非常重視學習遷移問題,遷移的本質是什麼?遷移發生的基本過程怎樣?影響學習遷移的條件是什麼?針對這些問題,學習心理學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從而形成了各種學習遷移理論。一、形式訓練說形式訓練說是最早的學習遷移現代理論,它主張遷移要經歷一個形式訓練過程才能產生。形式訓練說的心理學基礎是官能心理學。
  • 快速掌握學習遷移理論
    近期很多地市都在開展教師招聘考試,很多同學都進入了最後的備考衝刺階段,進入了刷題階段,但是很多同學都在反映在學習遷移理論的人物和觀點時,還是不能理解相關考點,那麼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教育心理學中學習遷移理論的相關人物和主要觀點:首先我們要清楚,教育心理學所研究的學習遷移是狹義的遷移,特指前一種學習對後一種學習的影響或者後一種學習對前一種學習的影響
  • 關於「學習遷移理論」的難點解讀
    學習遷移屬於學習心理的內容之一,在教師資格證考試中要全題型備考,學習內容有遷移的分類、學習遷移的理論等、影響遷移的因素、有效促進遷移的教學策略。其中,學習遷移的分類是重點,而學習遷移的理論是難點知識,本文重點來講關於學習遷移理論的要點知識,以及由理論貫穿產生的影響遷移的因素以及教學策略。
  • 遷移學習理論與實踐
    本文闡述了遷移學習的理論知識、基於ResNet的遷移學習實驗以及基於resnet50的遷移學習模型。 >>加入極市CV技術交流群,走在計算機視覺的最前沿在深度學習模型日益龐大的今天,並非所有人都能滿足從頭開始訓練一個模型的軟硬體條件,稀缺的數據和昂貴的計算資源都是我們需要面對的難題。遷移學習(Transfer Learning)可以幫助我們緩解在數據和計算資源上的尷尬。
  • 學習遷移理論當中的實驗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學習遷移中的遷移理論往往並不好理解,那麼現在就請大家跟隨著中公教育的腳步一起來從實驗的角度來理解一下這些遷移理論。1.共同要素說代表人物:桑代克、伍德沃斯實驗過程:訓練學生判斷紙張大小和形狀不同的紙張大小先讓被試估計127張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和不規則圖形的面積。
  • 教師招聘備考之學習遷移理論
    一、知識解析學習遷移的相關理論在教師招聘考試和教師資格考試科目二的考察中主要是客觀題的考察,考察的角度非常多,有識記的,也有要求理解的,考察時會涉及理論與人物或者觀點的對應,部分理論還會考察實驗或者地位。所以要多維度的了解學習遷移的理論。1.形式訓練說。該理論主要考察理論、人物、觀點、地位的相互對應。代表人物是沃爾夫。
  • 教師招聘常考點之學習遷移理論
    學習遷移理論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屬於,主要考察的遷移理論有形式訓練說、共同要素說、共同要素說、概括說、關係轉化說。一、知識點1.形式訓練說:代表人物:18世紀德國心理學家沃爾夫。觀點:形式訓練說是對學習遷移現象作出最早的系統解釋的理論。形式訓練說主張遷移要經歷一個"形式訓練"過程才能產生。
  • 教師招聘考點梳理:早期學習遷移理論
    在四川教師招聘考試中,學習遷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的內容,通常考試的題型以判斷題和單選題為主,幾乎是每年必考的知識點,考查的側重點集中在學習遷移分類和學習遷移的理論,在學習遷移理論部分,又以早期遷移理論考查居多,今天老師就將早期學習遷移理論這一部分的內容為各位同學做一個梳理,幫助同學們理解這部分的知識點。
  • 早期遷移理論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早期遷移理論是一個重要的考點,考試形式主要是以客觀題: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為主,主觀題:簡答題為輔助。在我們學習過程中,重點以理論名稱、代表人物、理論主張及實驗相對應來理解、識記為主,下面具體來介紹遷移的理論。一、形式訓練說1、代表人物:沃爾夫。
  •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解讀:學習遷移的基本理論
    一、早期遷移理論1.形式訓練說形式訓練說是以沃爾夫為代表的官能心理學為基礎的,對學習遷移現象最早做出了解釋。遷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訓練而發展的結果,對官能的訓練就如同對肌肉的訓練一樣。注意、記憶等各種官能都可以通過多種不同形式的訓練而得到增強,並自動地遷移到其他活動中去。
  • 早期的遷移理論
    在我們的教招考試中,遷移這部分內容是教育心理學的一個重難點,多數考察分類和理論。一般都是以單多選題的形式考察。所以今天我們重點了解遷移的早期理論,希望對大家的備考有一定的幫助。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如通常所說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 教師招聘常考早期學習遷移的理論知識點總結
    這種只是把遷移視為相同聯結的轉移,在某種程度上否認了遷移過程中的複雜的認知活動,也是共同要素說的局限所在。(三)概括化遷移理論概括化理論是由賈德提出的,至今仍有重要的影響。這種理論認為,遷移的發生是由於兩種學習情境有共同的原理,兩次學習之間發生了遷移是因為學習者對學習情境的共同原理進行了概括。
  • 2018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學習遷移的早期理論
    2018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學習遷移的早期理論 學習遷移的理論是教師招聘考試的時候的一個常見的考點,尤其是遷移理論含義的理解,經常以選擇題的形式來考察,或者結合例子呈現時,需要考生進行區分,這裡就給大家說明一下教學評價的劃分標準有哪些,以及區分的方法。首先,學習遷移現象早已為人們所知。如我國古人就知道學習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孔子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 教育心理學——早期遷移理論
    教育心理學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歷年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考點,而遷移理論又是教育心理學的,知識比較抽象,難度較大,通常也是大家失分比較多的地方,但又是教師招聘的,考查形式比較靈活,單選、多選、判斷甚至案例分析都是有可能的,為了幫助大家順利掌握知識,下面把遷移理論的相關內容進行了整理。
  • 最新《遷移學習:域自適應理論》綜述論文,128頁ppt講解遷移學習與最優傳輸
    這催生了一種新的機器學習框架,稱為「遷移學習」(transfer learning):這是一種學習環境,其靈感來自於人類在不同任務間推斷知識以提高學習效率的能力。儘管有大量不同的遷移學習場景,本綜述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個特定的、可以說是最流行的遷移學習子領域——領域自適應——最新理論結果的概述。
  • 什麼是學習遷移?
    賈德以實驗研究了原則和概括性的遷移後認為:兩個學習活動之間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產生遷移的必要前提,而產生遷移的關鍵是學習者在兩種活動中概括出它們之間的共同原理,即在於主體所獲得經驗的類化。所以賈德的學習遷移理論又稱概括化理論。關係轉換關係轉換理論是格式塔心理學家1929年提出的學習遷移理論。
  • 不得不區分的四大傳統遷移理論
    遷移理論是指學習遷移理論。學習遷移是指一個人在一種情境中的學習影響他在其它情境中的學習。傳統的遷移理論的四大金剛主要有形式訓練說、桑代克的共同因素說、賈德的概括化理論、苛勒的關係轉化說。這可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哦,下面給大家介紹下這四大金剛,以便同學們能夠更好地備考,在考試中取得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