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郭琛
2016-06-22 10:35 來源:澎湃新聞
《田紀雲文集》的封面,上半部分是書名和華表,配白底,下半部分是紅金色,中間一條紅線隔開。
「文集裡收錄的文章不僅代表我個人,更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所以不要用我的照片做封面。」田紀雲告訴出版方負責人、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總編輯劉海濤。現在的封面是按照田紀雲的思路,設計了多個方案後,從中挑選並最終由他本人審定通過的。
2016年6月20日,《田紀雲文集》正式上市,分為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卷、民主法制卷、農業卷。這套共計約70萬字的文集,編纂了四年。
1983年至1993年,田紀雲任兩屆、十年副總理;1993年至2003年,任兩屆、十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新華網在《田紀雲文集》出版的消息中說:「在國務院工作期間,田紀雲同志主管農村和經濟方面的工作,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決策者、參與者和具體執行者之一。在人大工作期間,主要研究探索中國民主法制建設和依法治國方面。」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黨和國家領導人出書,首先要由領導人最後供職的單位立項。田紀雲擔任的最後一個職務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因此,他的文集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立項。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在改制前,隸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2000年,田紀雲還在這個出版社出過一本書。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承接出版《田紀雲文集》的任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012年4月19日,《田紀雲文集》編輯小組成立。除出版社外,全國人大和國務院的一些老同事也參與了編輯工作。
在編輯小組成立會上,田紀雲提出了文集編輯的幾點要求: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卷是重中之重,要儘可能多收;按時間順序排列文章;更加精細地選擇文章;增加人大外事的部分;增加圖片。
田紀雲田紀雲特別叮囑編輯小組,保留原文口語化的表達,「怎麼說就怎麼用」。
因此,讀者可以在《田紀雲文集》中讀到這樣的表述:「幹什麼都要先問一下姓『社』還是姓『資』,讓你什麼都不敢幹,什麼都不能幹。」「現在難道不是到了應該堅決拋棄這種僵化模式的時候了嗎?商品短缺、憑票定量、『大鍋飯』、『鐵飯碗』、平均主義難道就是社會主義?這種『社會主義』能代替資本主義?」
劉海濤特別提到了兩篇田紀雲很看重的文章。
一篇是農業卷的第一篇《農村改革調查報告》。這是時任國務院副秘書長的田紀雲,於1982年根據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萬裡的指示,率領12人工作組赴山東、河南、四川作了近1個月的農村經濟調查的成果。
另一篇是1992年4月25日田紀雲在中央黨校的講話。
他在講話中疾呼:「如果說蘇聯垮臺是由於出了個戈巴契夫,那麼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並沒有戈巴契夫,為什麼也垮臺呢?這說明,如果不改革那種模式的社會主義,不給社會主義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不能使生產力得到發展,要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很難做到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田紀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