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吃荔枝的季節。
蘇軾的詩「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大家早已耳熟能詳,現在生鮮電商如此發達,大家不用做嶺南人,也不用「一騎紅塵妃子笑」,在家就能享用新鮮的荔枝。
現在正是廣東妃子笑荔枝大量上市的時候,海南產的鴨蛋大的火山口荔枝也不遑多讓。
但是誰又能想到,四川和浙江都是有荔枝出產的。
漢代的時候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區是適宜種植荔枝的,荔枝種植線一度到達北緯31度。也就是說在當時的成都眉山樂山一帶都是可以種植荔枝的。杜甫《解悶十二首》之一就有云:「憶過瀘戎摘荔枝,青峰隱映石逶迤。京中舊見無顏色,紅顆酸甜只自知」。說明唐代時候瀘州、戎州(宜賓)一帶依然是荔枝產區。而且根據歷史學者研究,當時騎馬特快專遞給楊貴妃吃的荔枝也是四川荔枝而不是嶺南荔枝。
但是隨著氣候的變化,四川盆地的大部分區域不再是荔枝種植的適宜區。像芒果這樣的熱帶水果,現在也只有最南端的攀枝花可以種植了。而四川合江由於山地的阻隔形成了區域無冰霜小氣候,至今仍有種植荔枝,並且是我國最北端的荔枝種植區域。
四川合江荔枝每年可產300-400萬公斤,由於其緯度高,成熟上市期也比嶺南荔枝晚一個月,因此可以在嶺南荔枝下市後繼續獨領風騷。
再來看浙江,經濟發達的浙江是荔枝消費大省,但是浙江的小夥伴萬萬沒想到消費無數嶺南荔枝後,眼皮底下竟然有一塊荔枝產區!
它就在浙江的最南端,溫州的蒼南。(很多浙江乃至全國的小夥伴知道蒼南都是因為颱風。。。)
馬站鎮又位於蒼南的南端,早在幾十年前就引種荔枝並獲得成功。經過農業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現在的荔枝種植規模已有數百畝,每年產量數千斤。
這是農業科學技術的一小步,卻是荔枝的一大步。
我是美食研究葉博士,還想知道關於吃貨歷史的什麼故事,或者你和荔枝有怎樣的故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