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識:概念及分類

2021-01-08 中公教師網

在眾多的心理學考點中,有關自我意識的考點雖然不多,也不算繁雜,卻也是考試的。接下來,我們以考點「自我意識的分類」為主線,對有關自我意識的考情進行簡單梳理,以饗考生。

一、自我意識的概念

【考情】本考點主要考查單選(識記:定義反選、地位)、多選(識記:內涵的三個方面)。

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己的認識和態度,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人格部分整合和統一起來的核心力量。從內涵的角度來看,自我意識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涵:

(1)個體對自身生理狀態的認識和評價:體重、身高、身材、容貌等體像和性別方面的認識,對身體的痛苦、飢餓、疲倦等感覺。

(2)個體對自己與周圍事物關係的認識和評價:在一定社會關係中的地位、作用,對自己與他人關係的認識和評價。

(3)個體對自身心理狀態的認識和評價:能力、知識、情緒、氣質、性格、理想、信念、興趣、愛好等方面的認識和評價。

二、自我意識的分類

對自我意識的類型,我們可以按照以下標準進行劃分:

(一)從結構(或形式)上看,自我意識可分為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調控。

【考情】本考點主要考查多選(識記)、單選(理解)。

1.自我認識

這是個體對自己的心理特點、人格特徵、能力及自身社會價值的了解與評價,如自我感覺、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評價。其中,自我評價能力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認識基礎。

2.自我體驗

這是個體對自己的情感體驗,如自尊、自愛、自豪、自卑及自暴自棄等。

3.自我監控

這是個體對自己的意志的控制,如自我檢查、自我監督、自我調節和自我追求等。

(二)從內容上看,自我意識可分為生理自我、社會自我和心理自我。

【考情】本考點主要考查單選(識記:兩個飛躍期)、多選(識記)、判斷(識記:順序)。

1.生理自我

作為自我意識的原始形態,生理自我始於兒童1周歲,到3周歲左右基本成熟。這是自我意識的發展的第一個飛躍期。

2.社會自我

兒童在3歲以後,自我意識發展到社會自我階段,至少年期基本成熟。

3.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是從青春期開始發展和形成的。青春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

(三)從存在方式(或組成)看,自我意識可分為現實自我、鏡中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1.現實自我

這是個體從自己的立場出發對自己當前總體實際狀況的基本看法。

2.鏡中自我

又稱「投射自我」,這是個體想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或他人對自己的基本看法。

3.理想自我

這是個體想要達到的比較完美的形象。

【習題】

1.【單選】青春期開始發展和形成的自我意識是( )。

A.社會自我 B.生理自我 C.心理自我 D.理性自我

【答案】C。解析: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識的原始形態,始於兒童1周歲,到3周歲左右基本成熟;社會自我是兒童在3歲以後,自我意識發展到社會自我階段,至少年期基本成熟;心理自我是從青春期開始發展和形成的。故選C。

2.【單選】在個體自我意識發展過程中,出現「假想的觀念」和「獨特的自我」等現象的時期是( B )。

A.幼兒期 B.青少年期 C.成年時期 D.成年中期

【答案】B。解析:在高中生階段(青年初期),個體在心理上將自我分成了「理想自我」(「假想的觀念」)與「現實自我」兩部分。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教師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也是個體自身心理、生理和社會功能狀態的知覺和主觀評價。包括自我認知、自我體驗、自我監控三種成分。教師自我意識的內容除了包括生理自我、社會自我和心理自我外,主要指向其對自身教育教學的意識,特別是對課堂教學的意識。教師自我意識的特點集中表現在自我概念與自我評價方面。
  • 教師自我意識
    教師自我意識的內容除了包括生理自我、社會自我和心理自我外,主要指向其對自身教育教學的意識,特別是對課堂教學的意識。教師自我意識的特點集中表現在自我概念與自我評價方面。教師自我概念分為現實自我、理想自我和鏡中自我。現實自我是個體從自己的立場出發,對現實中的「我」的認識,也即對實在的我的認識。理想自我是個體從自己的立場出發,對將來的「我」的認識,也即對想像的我的認識。
  • 人類的概念意識
        另一方面,人類具有高等動物和低等生物都沒有的概念意識,並由此發展出人類的概念認識,創造智能和自我意識,以及人類文化的主觀建構和客觀建構。這是人類意識活動和動物意識活動的重大區別。概念意識方式在人類頭腦中的產生並不神秘。人類的概念意識方式是建築在概念湧現和概念能動的基礎上的。
  • 自我在,意識在?
    在考慮泛心論的觀點時,我們需要首先區分意識(consciousness)和想法(thought)。雖然石頭和勺子是有意識的這種觀點聽起來顯然不對,但我們也要當心,不應該條件反射地抨擊它。如果意識是宇宙之本,那麼根據定義,所有物質都一定蘊含意識;但這並不意味著明確「月亮意識」或「樹木意識」這類概念是有意義的。
  • 什麼是自我意識的概述
    自我意識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人在社會交往中隨著語言和思維的發展而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大學階段是我們意識發展並趨向成熟的關鍵時期。縱觀自我概念的心理學研究,我們認為個體既可以主體,我既英語中的l的身份去認識和改造客觀事物。
  • 小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
    近教師招聘正處於積極備考的階段,而且很多考試都出現了主觀題的考點,今天我們就來梳理下小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一、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小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是隨年齡增長從低水平向高水平發展的。在整個小學時期,小學生的自我意識不斷發展,但不是直線的、等速的,既有上升時期,也有平穩發展時期。
  • 究竟什麼是自我意識?
    本體是一個融合的關係認知概念,它與機體概念有所不同,機體是個人對自身或他人身體的一種物質性認知,而本體是一個基於機體局部或全局組織狀態異動時形成的意識對組織感知的綜合認知,簡單來說,機體是一個物質概念,本體是一個關係概念。
  • ...自我調控系統;自我概念的功能;舒茨的基本人際關係取向理論
    自我調控系統自我調控系統是人格中的內控系統或自控系統,具有自我認知,自我體驗,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其作用是對人格的各種成分進行調控,保證人格的完整,統一和諧。包容行為包容是表現出願意與人交往,願意與別人建立與維持和諧的關係,主要包括溝通與參與。
  • 自我調控系統VS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一)自我意識的含義從形式上看,自我意識表現為認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種形式,分別稱為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調控。這三個層面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從整體上來看,自我認識是自我意識的核心,直接決定著自我控制的內容;自我認識決定自我體驗的同時,自我體驗又強化著自我認識: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識的關鍵環節,對於自我認識和自我體驗都具有重要的影響。
  • 心理學_自我意識的發展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自我意識的發展也是一個重要的考試內容,常見題型為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考查形式比較簡單和固定,因此在備考過程中需要引起大家充分的重視,理解並熟記。一、自我意識的概念自我意識是意識的一種形式,是個體對自己身心狀態以及自己同客觀世界的關係的意識。自我意識是個體自身心理、生理和社會功能狀態的知覺和主觀評價。
  • 階級意識: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的精神實質
    欲力排眾議、回應逆流,如果離開了馬克思文本的深入解讀,離開了對馬克思意識形態理論特別是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的精神實質的把握,恐怕是絕無可能的。實際上,在此我們通過文本耕讀,得出「階級意識」是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的精神實質這一學術研判,意味著無論當代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如何「包容開放」、「擴容分層」,假若背離了堅守無產階級階級意識這一基本「理論底線」,必然會捨本逐末,南轅北轍,甚或自我消解,誤入歧途。
  • 小學生自我概念的發展特點
    一、小學兒童的自我意識(自我概念、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意識的發展過程是個體不斷
  • 《社會心理學》--自我調節-工作自我概念讀後感
    在日常生活中,自我調節往往都是自動發生的,不需要直覺或者意識的參與。就好比,我最近一直跟著派出所的警察們, 不知不覺中我就將自己融入這個環境,想要變的和他們一樣,雖然我只是一個小跟班。人們具有控制、改變和中止自己反應的能力,而這些能力對於自我來說是關鍵、重要且艱難的,特別是當這兩種身份差距過大的時候。
  • 《自我與身份》解讀4_第3章_自我意識
    人們通常可以很容易地插入一個或另一個標準,自我聚焦於外顯行動的效果也相應地改變。杜瓦爾和威克倫對比較的標準這個概念的使用與詹姆斯和米德的觀點產生了很大的概念共鳴。然而,杜瓦爾和威克倫也加入了另一個原則,它認為自我聚焦的注意力會使自我作為具有因果關係的能動體更加突出。
  • 幼兒的自我意識該如何培養
    >幼兒的自我意識該如何培養2011-09-22 15:43:32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自我意識即正確認識自我的能力,能否正確認識自我,是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心理學研究表明,從兩三歲起,兒童的自我意識就開始發展起來,所以,培養孩子認識自我、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不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應根據孩子的認識能力,以生動形象的、孩子能接受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從培養內容上看,父母應使孩子認識到世界上只有一個「我」。
  • 題集|13 動機功能;自我調控系統;自我概念的功能;舒茨的基本人際...
    自我調控系統自我調控系統是人格中的內控系統或自控系統,具有自我認知,自我體驗,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其作用是對人格的各種成分進行調控,保證人格的完整,統一和諧。包容行為包容是表現出願意與人交往,願意與別人建立與維持和諧的關係,主要包括溝通與參與。人際互動人際互動即人際相互作用,在結構上更強調角色互動。
  • 意識和意識障礙之一:有關意識與意識障礙的理論分歧
    《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神經病學》對意識做出如下定義[3]:「在臨床上,意識是指人對自身和環境的感知,可通過語言和行動而表達。」這一定義簡單明了,符合醫學的基本概念,但卻缺少較為詳細的描述,對深刻全面理解意識的概念幫助不大。
  • 自我意識思想:黑格爾哲學的理論精髓
    【關鍵詞】黑格爾  自我意識  我們意識    【中圖分類號】B80    【文獻標識碼】A自我意識的確定性自我意識思想是黑格爾哲學思想的理論精髓,也是國內哲學界備受關注和推崇的部分。在黑格爾看來,自我意識是人的意識發展中的一個環節。在它之前的環節是意識環節,其功能表現在能夠區分自我和對象,否則,思維就會陷入混亂。
  • 自我概念與小我是否同一回事?
    學員問:《奇蹟課程》提到:「你初來時並沒有一個自我,那是你一路營造出來的東西。人間的功課就是要為你打造出一個自我概念。」(T-31.V.1∶6,5)肯恩卻說:「事實上,孩子造訪人間之初,就帶著發展得相當完整的小我了。」請問:自我概念與小我是有所區別還是同一回事? 若水答:自我概念與小我是有所區別還是同一回事?
  • 「自我」概念隨著技術的發展是如何認識
    我們對自我的理解以及隨著時間的推移是如何變化的。自我不是一個普適的、純粹抽象的東西。自我亦稱自我意識或自我概念,指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是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在我們的經驗中,覺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區別於周圍其他的物與其他的人,這就是自我,就是自我意識。這裡所說自己的一切指我們的軀體,我們的生理與心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