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宧光(1559年--1625年),字凡夫,一字水臣,號廣平,因長期隱居寒山父輩墓旁,又號寒山梁鴻、墓下凡夫、寒山長。南直隸太倉(今江蘇太倉)人,國學生。是宋太宗趙炅第八子趙元儼之後,宋王室南渡,留下一脈在吳郡太倉,便有了晚明時期吳郡充滿人文色彩的趙氏一族。作為王室後裔,趙宧光卻一生不仕,只以高士名冠吳中,偕妻陸卿隱於寒山,讀書稽古,精六書,工詩文,擅書法,尤精篆書,夫婦皆有名於時。他兼文學家、文字學家、書論家於一身。有《說文長箋》、《六書長箋》、《寒山蔓草》、《寒山帚談》、《寒山志》等。
去過蘇州的朋友都大概可以了解寒山的位置,對,就是姑蘇城外寒山寺的寒山。明正德嘉靖年間,以沈石田、文徵明為首的吳門畫派,在蘇州、雲間(今上海市松江縣)一帶十分活躍。而文彭作為文徵明的長子,其所在的吳門,是再好不過的印章藝術「市場」。吳門也成了明代流派印章藝術興起之地,大批的篆刻家以吳門為活動的中心。而隱居在蘇州郊外的趙宦光亦是如此。
可能對於趙宦光篆刻家的身份大家不是十分熟悉,上期我們介紹朱簡時,曾有言:「修能以趙凡夫草篆為宗」。修能是朱簡的字,而凡夫是趙宦光的字。
細細的欣賞趙宦光的印章,發現是一部印章歷史的集萃。我們總說印宗秦漢,亦提到很多篆刻家摹臨秦漢古印,但是能留存下來的卻不是很多,之前介紹過的幾位篆刻家都沒有很多摹臨秦漢古印傳世。
今天我們隨著趙宦光的作品再回顧下印章的歷史。
先來看一方一字印:
印文:德
印章尺寸:12mm×12mm
尺寸與先秦私印的尺寸較為吻合。篆法則較秦代小篆更加的圓潤。
先秦古璽,這個概念在當時還不是很精確,大多認為為秦代古璽。看過我們介紹古璽文章的朋友該知道,其實先秦古璽風格是多種多樣極為豐富的,根據地域的不同,樣貌會有極大的差別。
印文:王息
印章尺寸:12mm×12mm
印文:王成
印章尺寸:12mm×12mm
印文:王買
印章尺寸:12mm×12mm
這三方姓名印,是比較典型的先秦私印風格的,無論尺寸,用字。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古璽中自然靈動的風格。特別是第二方印「王成」的「成」字中的一個圓點,此種章法稱為印眼法,我們可以在清末很多篆刻家的作品中看到,而其來源便是先秦古璽。
印文:絡安
印章尺寸:22mm×22mm
印文:安武君
印章尺寸:25mm×25mm
此兩方印,一方私印,一方官印,都是邊框較粗,印文文字較細的朱文印。此種風格在先秦時是三晉地區風格的古璽。因為私印的風格不好界定,但是如此粗邊框的朱文璽是三晉地區常見的。
印文:司馬從
印章尺寸:20mm×20mm
此印有些特殊,「司馬」二字的寫法,特別那兩個小短橫在先秦三晉的魏國官璽中常見,而這種帶邊框的白文印確實先秦楚國古璽常見的。所以很多古璽的風格還是要以官璽來界定,民間的私璽則是更為的隨意不受束縛。
印文:莊駘之印
印章尺寸:20mm×20mm
帶田字邊格的白文印,秦國風格的璽印,為什麼說璽印,不說璽,或者印呢?因為我們一般對先秦的印章稱璽,秦漢就稱印了,主要是為了區分。之所以說璽印,是此印的文字風格更加的活躍一些,不是過分的拘泥,特別是「莊」字的筆畫的傾斜彎折,與要求嚴格的秦印有些許的差別,但是我們之前也說了,私印是很難嚴格界定的。
漢印風格的摹臨作品:
印文:王賢私印
印章尺寸:18mm×18mm
印文:王壽之印
印章尺寸:12mm×12mm
印文:戚歐
印章尺寸:23mm×23mm
三方漢印風格的人名印,代表白文印的三種風格,「王賢私印」的方中寓圓,大方穩重;「王壽之印」尖銳的末端處理,巧拙自然;「戚歐」則是代表了後來發展為「九疊文」的一種通過大量相同相似筆畫堆積形成厚重感的風格。
鳥蟲篆風格:
印文:孫荊
印章尺寸:16mm×16mm
印文:永昌
印章尺寸:23mm×23mm
不管是鳥蟲篆或是花鳥篆,都是一種裝飾性很強的字體,在秦漢都是用作貴族的專屬,是身份的象徵。我們熟悉的傳國玉璽,相傳就是用鳥蟲篆書寫。
上面兩方印章,一方是鳥篆的代表,一方則是花篆的代表。
懸針篆風格:
印文:張震白箋
印章尺寸:22mm×22mm
印文:張震
印章尺寸:22mm×22mm
懸針篆,我們已經一再的提到過了,主要見於兩漢之間的王莽新朝時的錢幣。後來在魏晉南北朝的印章中亦可以看到此類風格的印章。從章法上來講,這種大量的留紅處理也給後世的篆刻家很多啟迪。
將軍印風格:
印文:富參之印信
印章尺寸:21mm×21mm
印文:鎮南軍假司馬
印章尺寸:24mm×24mm
這兩方將軍印,「富參之印信」五字白文印,是將軍印中比較典型的,特別是最後一字拉長的處理,一般更多見到的是「章」字,所以將軍印又叫將軍章。亦有種說法,章草是來源於將軍章中的急就章。「鎮南軍假司馬」六字將軍印,不論在章法布局,還是筆畫處理上都很有代表性,有些筆畫的處理不是很精緻,但是整個印文給人一種鄭重感。
幾乎將先秦到兩漢各類印章都囊括其中,甚至還有魏晉時期的,足見趙宦光在古印章上的研究是多麼精確入微。後世言其治學:「書各為類,類各為品,品各為篇,篇各為目,莫不搜微抉妙,窮作者之心。立未有之義,雕鏤造化,爭光雲漢,而吟風弄月者不與焉。」
在篆刻的造詣上,可能沒有之前介紹的幾位高,但是在文字學和印章史學都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最後帶來一方趙宦光的閒文印,也讓我們看看這位篆刻家的自治印章的風格。
印文: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印章尺寸:mm×mm
隨著這位文學家、文字學家、篆刻家的印章我們又一次回顧了印章的高峰期的一些作品,既有先秦到兩漢的作品,亦可以看到明代開始的流派篆刻初期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