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成為Best in class的降糖新藥盛格列汀,到底好在哪裡?

2020-12-13 和訊

  上個月,盛世泰科生物醫藥技術(蘇州)有限公司在宣布完成Pre-A輪融資消息時表示,自家的拳頭產品盛格列汀將有望成為同類最優(Best-in-class)產品。

  盛格列汀是腸促胰島素類DPP-4抑制劑降糖新藥。自默沙東在2006年將全球首款DPP-4抑制劑西格列汀推上美國市場以來,DPP-4幾乎成為糖尿病新藥研發中最熱門的靶點,多家TOP10大藥企在短短數年內研發出多款從藥效、劑型、副作用等不同角度升級迭代西格列汀的列汀類新藥。

  在國內,儘管已經有5款進口列汀類藥物上市銷售,並納入醫保,DPP-4仍然是全國研發實力最強的藥企角力最熱鬧的戰場。據動脈網不完全統計,包括恆瑞、信立泰(002294)、盛世泰科、海思科(002653)等在內的10餘家藥企將12款國產列汀類新藥推進了臨床試驗,戰局不可謂不焦灼。

  但盛世泰科創始人餘強博士強調,「有望成為Best in class」是他經過反覆斟酌後決定用在新聞稿中的表述。近日,動脈網對餘博士進行了專訪,他向我們講述了自己的創業故事和對盛格列汀這份自信的由來。

  不想做新藥的化學家不是好老闆

  與如今活躍在新藥圈的大多數企業家一樣,餘強博士也具有海歸、高學歷、實戰經驗豐富等標籤。不同的是,餘博士回國的第一件事並非尋找創業方向,或者需求天使投資,而是為帶回來的盛格列汀藥物前體分子式申報發明專利。

  2009年,餘強帶著資金和團隊回到國內。2010年,他將新公司盛世泰科落地在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納米科技園(BioBay)。彼時,年輕的BioBAY剛剛起步,團隊的專業和熱情打動了餘強,他用安全感來形容入駐BioBAY的第一個感受,「我們看了國內很多園區,感覺BioBAY會是一個可以實現我們想法的地方。」

  在BioBAY的9年,餘博士有過沒錢投入新藥研發的至暗時刻,也有過將盛格列汀從一個分子量不到400的藥物前體分子推動到完成194例超大樣本一期臨床試驗的新型降糖藥的喜悅。

  如今,盛世泰科已經成為國內知名的小分子藥物研發商,構建起從1類新藥研發、2類閃釋製劑平臺到3類首仿藥的開發梯隊,囊括了針對癌症、糖尿病、精神類疾病、罕見病等多種適應症的產品線。

  餘強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擁有美國堪薩斯大學化學博士學位,並在堪薩斯大學跟隨美國製藥協會(AAPS)主席Ronald Borchardt教授完成博士後階段研究,對藥物生物有效性評價形成了獨特認知。

  回國前,餘博士在美國創立了一家新藥片段分子公司,為美國的大型藥企和生物科技公司提供藥物分子的前期研發服務。

  2006年底,西格列汀(通用名:捷諾維)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銷售。對於尚無成熟根治方法的2型糖尿病,具有靶向性的西格列汀上市無疑是重磅事件。西格列汀成為上市後銷售額增長最快的新藥之一,也是歷史上年銷售額突破10億美元最快的新藥,在美國佔有超過15%的糖尿病用藥市場。此後,諾華、百時美施貴寶、禮來、武田製藥等紛紛推出相同作用機理的DPP-4抑制劑維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利格列汀等。

  彼時,正在從事藥物前體研發的餘強也開始關注DPP-4(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劑。當人體進餐後,小腸會分泌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多肽(GIP)等腸促胰素,促進β細胞分泌胰島素,從而降低血糖。而血液中分泌的DPP-4會分解GLP-1和GIP,導致腸促胰素失效,這種情況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十分常見。DPP-4 抑制劑能夠抑制DPP-4發生作用,維持腸促胰素效應,防止2型糖尿病患者餐後血糖升高。

  餘強研究後發現,在西格列汀左右兩個分子式組合結構中,對右側分子式進行調整後,其DPP-4抑制作用會更加顯著。隨後,他藉助公司平臺設計出20餘種經調整的DPP-4抑制劑前體化合物,並對外銷售。這些為美國一線科研人員提供DPP-4抑制劑研發「彈藥」的前體化合物上市後大賣,為餘強帶來了不菲的收入。

  不過,賺錢並非他銷售這些前提化合物的目的。餘強希望通過專業市場的反饋來確定最有潛力的DPP-4抑制劑前體化合物結構,兩個月後,他找到了當時條件下結構最優的DPP-4抑制劑前體化合物,也就是盛格列汀的前身。

  大概是每個化學家心中都住著一位藥物學家。餘強快速結束在美國的事業,將全部精力投入這款前提化合物的成藥性研究中。但從前體化合物到先導化合物,再到臨床前、臨床研究,需要大量成藥開發工作,餘強找來曾獨立完成數十個國家級新藥研發和申報工作的丁炬平先生聯合創業。丁先生也是北京大學化學學士,並擁有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藥化學碩士學位,他的加入讓盛格列汀的臨床前研究進入快車道。

  做最好的Me-Too新藥

  「It's very easy to be different but very difficult to be better(差異化很簡單,優化卻很難)。」成為Best in class,是餘強博士對盛格列汀自始的要求。

  2016年,盛世泰科完成盛格列汀與西格列汀頭對頭比較的臨床前研究,比較內容包括藥效、安全性、半衰期、毒理性、病理性等,並獲得了顯著優於西格列汀的數據,並於2018年初啟動I期臨床試驗。

  2019年7月,盛格列汀與西格列汀頭對頭對比I期臨床試驗完成。餘強博士告訴動脈網,在I期臨床試驗中就選擇與西格列汀這樣的明星DPP-4抑制劑做頭對頭對比研究實際上是非常冒險的做法,一旦拿不到比西格列汀更具降糖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試驗數據,就等於直接宣判盛格列汀退出新藥研發舞臺。

  但餘博士對盛格列汀有足夠的信心,「我們的目標是做同類最優,就只能把最優的藥物PK下去。」2016年,西格列汀的銷售額佔據國內重點醫院DPP-4抑制劑銷售額的半壁江山,與西格列汀的頭對頭對比數據將具有相當的市場說服力。在他的堅持下,盛格列汀I期臨床試驗就入組194名患者,完成了安全性、有效性、藥物相關性等比較研究項目。

  I期臨床試驗數據顯示,當盛格列汀攝入量達到50毫克時,就已經能夠實現相當於攝入100毫克西格列汀的DPP-4抑制能力。盛格列汀採用一天1次的服藥頻率,服藥後1~2小時即可進入峰值,並擁有相比西格列汀更長的藥物半衰期,能夠更長期維持穩態降糖。

  在安全性研究中,數據表明,盛格列汀攝入對患者身體的不良影響幾乎檢測不到,低於空白組和西格列汀組。糖尿病需要長期服藥,安全性是醫生開處方時進行藥物選擇首先要考量的因素。此外,儘管盛格列汀半衰期長,但在I期臨床試驗中沒有發現殘留藥物在體內蓄積的情況。

  而在盛格列汀與國內使用最廣泛非胰島素降糖藥二甲雙胍的藥物相關性驗證中,盛格列汀沒有出現與後者的藥物相互作用。

  餘強博士指出,儘管國內藥企開展國產DPP-4抑制劑新藥研究時間不短,但鮮有突破性進展,藥物安全性控制成為臨床研究推進最大的瓶頸。「其中,皮疹是國產DPP-4抑制劑廣泛存在,並且一直得不到解決的一種副作用類型。」然後,在盛格列汀完成的近200例I期臨床試驗患者中,沒有一位出現皮疹。正是漂亮的I期臨床試驗數據,讓盛世泰科得以著手啟動盛格列汀的後期臨床試驗。盛世泰科將成為國內同行中臨床進展最快的DPP-4抑制劑新藥研發商。

  糖尿病是全球最普遍的流行疾病之一,而中國糖尿病患者數量全球第一。據統計,到2017年,我國糖尿病患病人數已經高達1.14億,患病率從爆發期進入平穩期的同時,積累了大量存量患者。但國內糖尿病藥物市場卻十分特殊,依從性用藥患者不及患病人群總數的1/4,而胰島素、雙胍類藥物等副作用極高的藥物仍然是用藥市場的主流。有數據顯示,國內重點公裡醫院糖尿病用藥處方中,包括DPP-4抑制劑、GLP-1受體激動劑、SGLT-2抑制劑在內的新型降糖藥的使用率低於10%。

  隨著DPP-4抑制劑等新型藥物持續進入基本醫保和各項治療指南,其市場需求將逐漸被釋放出來。

  創仿結合的「自體造血」模式

  與生物學家、藥物學家創辦的新藥企業會聚焦特定治療領域做垂直研究不同,化學家餘強博士的盛世泰科擁有更豐富的藥物研發管線。

  「生存,對於創新藥企業而言是最要緊的事情。」新藥研發需要海量資金投入,並且持續時間很長。如果單純依賴外部融資,將很容易在現金流的巨大壓力下導致藥物研發擱淺。在餘博士看來,放棄在研管線不僅對企業本身造成致命打擊,也是對投資人的不負責任。

  多年後回頭看,選擇技術壁壘較高的仿製藥研發和銷售不但為公司帶來現金流,幫助公司扛過2014年~2016年研發投入量最大的艱難時期,還起到了提高團隊研發能力的作用。

  盛世泰科的技術人員經過仿製藥開發力量後,具備了數量的藥物研發基礎能力,「與其用最高精尖的技術訓練團隊,不如依託相對成熟的藥物和技術。」目前,盛世泰科的多款罕見病首仿藥物已經實現對外轉讓或進入臨床試驗。

  餘強博士指出,後續,公司還將加強抗腫瘤新藥的研發力度,形成與糖尿病藥物接近的研發實力。

  *封面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文 | 王世薇

  微信 | no_th_ing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動脈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顯傑 )

相關焦點

  • 針對乳腺癌 羅氏潛在best-in-class新藥GDC-9545中國獲批臨床
    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最新公示,羅氏(Roche)1類新藥GDC-9545獲得臨床試驗默示許可,擬開發用於雌激素受體(ER)陽性、HER2陰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
  • 眾生藥業:肺癌新藥進入臨床,具備best-in-class潛力
    公司臨床前研究數據對比,有成為Best-In-Class藥物的潛力:①GLP毒理研究結果表明安全性良好,安全治療窗口高。②對野生型EGFR抑制作用較弱,具有較高的選擇性,且優於AZD9291。AZD9291目前主要的不良反應主要是皮疹、腹瀉、甲溝炎等。  圍繞肺癌市場,重點布局。肺癌是公司重點布局的領域,目前已研發布局了4個品種,作用機制多樣,未來有多種聯合用藥可能。
  • 如何理解藥品first in class
    藥品投資中有很多術語,初學者在初次接觸的時候總是一頭霧水,比如說我們總是在一些創新藥投資中見到first in class,best in class ,me too 等詞語,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這些名詞具體含義。
  • 問答|best of class 如何翻譯最好?
    用戶@yjc369 就問了這麼一個問題:best of class 大家都來說說這個詞如何翻譯比較好?!有人就從字面的意思來翻譯了,如@marchsnow 認為是:Class確實有「類別」的意思,如柯林斯字典的解釋是A class of things is a group of them with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 降糖藥市場變局 豪森醫保、國採「雙贏」 東陽光藥9大新品發力
    醫保談判助力提高創新藥物的可支付性,而國家集採則助力提高臨床用藥的質量水平,在這套組合拳之下,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500億降糖藥市場風起雲湧,格局大變……12個產品談判成功,3款國產新藥有望放量表1:醫保談判成功的降糖藥情況
  • SGLT-2抑制劑份額將超越DPP-4 成為口服降糖藥的後起之秀
    導語:EvaluatePharma預測,2022年SGLT-2抑制劑份額將超越DPP-4抑制劑,成為口服降糖藥的後起之秀 。一、SGLT-2 抑制劑及其作用機制SGLT全稱為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小腸黏膜上的被命名為SGLT-1,而腎小管細胞上的被命名為SGLT-2。
  • 中國first in class新藥研發 還缺什麼?
    整個行業大概都在問: 中國創新藥,到底該怎麼往下做?當fast follow遭遇內捲化近十餘年來,中國創新藥跟進全球前沿的速度可謂日新月異。回想本世紀初,伊馬替尼上市,國內仿製藥時隔6年多方才立項研發。到2014年底,O藥剛在美國獲批,國內多家PD-1單抗的臨床研究早已熱火朝天。時至今日,國內外研究的時間差更是進一步收窄。
  • 中國first in class新藥研發,還缺什麼?
    整個行業大概都在問: 中國創新藥,到底該怎麼往下做?  當fast follow遭遇內捲化  近十餘年來,中國創新藥跟進全球前沿的速度可謂日新月異。回想本世紀初,伊馬替尼上市,國內仿製藥時隔6年多方才立項研發。到2014年底,O藥剛在美國獲批,國內多家PD-1單抗的臨床研究早已熱火朝天。時至今日,國內外研究的時間差更是進一步收窄。
  • 青光眼降眼壓治療新希望,歐康維視潛在best-in-class藥物OT-301...
    北京時間2020年10月23日,歐康維視生物(1477.HK)宣布,公司產品管線中的新藥一氧化氮供體貝美前列素類似物OT-301(NCX470)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將在中國開展一項用於降低開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壓症患者眼內壓的Ⅲ期臨床試驗。這是歐康維視第三個在國內進入Ⅲ期臨床的管線產品,也是潛在「best-in-class」青光眼降眼壓治療新藥。
  • 試試這兩種降糖藥,雖是新藥但效果顯著!
    說到降糖藥,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二甲雙胍了,這也是糖尿病首選的口服降糖藥。只不過,二甲雙胍雖然常用,但對於有些患者來說,可能用藥效果並不理想或者存在不耐受的情況。這時候就得找其他的降糖藥,或者與二甲雙胍一起吃,或者直接取而代之。無論如何,關於降糖藥的研究,從未停止過。
  • 禮來GIP/GLP雙激動劑顯示降糖、減肥療效
    10月5日,禮來在《柳葉刀》雜誌發表了其GIP/GLP雙激動劑LY3298176在一個二期臨床的降糖、減肥療效。這個試驗招募316位糖尿病患者,在口服標準療法背景上分6組,分別為安慰劑、每周注射1、5、10、15毫克四個劑量LY3298176、和每周注射1.5毫克(最高批准劑量)的GLP激動劑Trulicity。
  • 青光眼降眼壓治療新希望 歐康維視潛在best-in-class藥物OT-301...
    來源:發布易歐康維視生物(1477.HK)10月23日宣布,公司產品管線中的新藥一氧化氮供體型貝美前列素類似物OT-301(NCX 470)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將在中國開展一項用於降低開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壓症患者眼內壓的Ⅲ期臨床試驗
  • 微芯生物投資價值分析:專注於first-in-class的創新藥先鋒
    我們的觀點:公司具備豐富研發管線,特有的化學基因組學平臺大大降低了 first-in-class級別創新藥的研發風險。我們認為糖尿病適應症銷售峰值有望達到15.78 億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適應症進入 II 期臨床階段,有望成為首批上市的 NASH藥物。根據 EvaluatePharma 的預測,全球 NASH藥物的市場規模在 2025年將達到 400億美元,是一個即將爆發的藍海市場。
  • 微芯生物原創糖尿病新藥雙洛平上市申請(NDA)獲得受理
    糖尿病是全球發病最高的一類慢性疾病,中國已成為糖尿病患病人數最多的國家,患者人數達1.1億,其中90%以上為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是糖尿病發生和發展的核心病理機制之一,約1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嚴重胰島素抵抗,接近60%的患者表現為代謝症候群,常規治療藥物的治療效果較差,存在著顯著未滿足的臨床需求。
  • 仁會生物:糖尿病診療為業績打底 減肥新藥帶來創新活力
    日前,仁會生物執行長左亞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將持續專注於創新生物藥自主研發和產業化,目前上市中國糖尿病領域內的第一個創新藥,在減重治療領域正在開展新藥三期臨床研究。未來,仁會生物將形成糖尿病診療為公司業績打底、減肥新藥為公司帶來創新活力的良性局面。
  • 達格列淨會成為下一個降糖「神藥」嗎?我們來看看它的優勢!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於2014年1月8日宣布,批准將達格列淨用於2型糖尿病的治療,2017年3月份,達格列淨於國內上市,達格列淨算是降糖新藥,但達格列淨應用於臨床上之後,其得到了專家和患者的肯定,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達格列淨的「優勢」!
  • 黃連素是萬能藥,既可以降脂又可以降糖?看臨床研究怎麼說
    謠言:黃連素是萬能藥,既可以降脂又可以降糖。糖尿病、血脂異常等慢病患者可以直接服用黃連素。同時,黃連素的成本非常低廉,遠低於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傳統降糖降脂藥。這些利好使得一部分患者認為黃連素是「萬能藥」,得了糖尿病、血脂異常等疾病,吃黃連素就夠了。但事實並非如此。首先,黃連素作為降糖降脂藥還屬於「新藥」範疇。
  • 治腎病革命性新藥,達格列淨因效果太好試驗將提前終止!
    被寄予厚望的腎病治療新藥,達格列淨III期臨床試驗(DAPA-CKD研究),因為效果太好,試驗將提前終止。 很多腎友都關心:這個藥對我有用嗎?能斷根嗎?.......別急,大家關心的問題,我們將在本文一併解答。 1.達格列淨,何方神聖?
  • 新型降糖藥的心血管安全試驗,也該與時俱進了!
    早在2008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就發布了針對2型糖尿病新藥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指南,旨在確定新型降糖藥物的心血管安全性及心血管獲益。  2018年10月24日,FDA內分泌和代謝藥物諮詢委員會重新召開會議,討論是否應該對10年前的指南進行修訂更新。《Circulation》雜誌就此事發表了一篇評述,提議實施更為精簡和有針對性的藥物批准方案[1]。
  • 又一幹細胞新藥獲國家臨床默示許可!幹細胞研究迅猛發展
    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顯示,又一款幹細胞新藥獲得臨床默示許可批准。該款幹細胞新藥是由青島奧克生物開發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一款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注射液獲,適應症為潰瘍性結腸炎。據悉,該款幹細胞藥物歷經8年研發,填補了國內專項藥物空白,是山東省首款獲批臨床的幹細胞創新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