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chel Meredith 和 Jessica O』Leary 針對小提琴初學階段集體課和個人課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
小組、遊戲和學習在一起
樂器教學是採用個人課方式還是集體課方式,這是一個經常引發許多討論的話題,兩種方式各有支持者和反對者。我個人感覺,年幼的孩子們喜歡在小群體中學習。而且還能夠有很好的機會進行合奏和遊戲——這在個人課上很難做到。
技巧基礎
重要的是不要讓較多的學生人數負面影響到培養好的技巧基礎。為了培養良好的姿勢和技巧,我使用了一些關鍵詞來「觸發」,這構成了每節課的技巧基礎:
鈴木教學法是利用腳印做出良好的姿勢:繞著孩子的腳畫出腳印,使左肩在左腳上方。這些既有用又有趣,能夠避免很容易發生的琴頭指向過正、琴頭低垂。
運弓
一旦確立了正確的姿勢和持弓方法,我會教一系列的空弦運弓技巧,並使用一些名字幫助記憶:
孩子們也喜歡自己來命名,這是確保他們記住和練習這些技巧的好方法。
我喜歡在開始左手之前,先建立起對使用琴弓的自信。這樣比從撥奏和左手開始更易於獲得較好的音色。所以初學課程裡安排了如上文提到的預備練習,還有很多空弦節奏練習。在適當的時候,你可以導入記譜法的概念。我非常贊同「先拉奏後讀譜」的順序,這樣技巧就不會受到視譜的幹擾。
我發現在初學階段,E弦和中弓是學習運弓最容易起步的地方,因為肘部在下、琴弓自然平衡。一旦學生能夠拉奏出集中的音色,我會鼓勵他們用全弓,強調「香蕉」形狀——弓的中段有輕微彎曲,確保琴弓在整個弓長的移動中與琴弦的接觸均勻一致。
必須從一開始就解釋並堅持正確的肘部位置。有許多遊戲對此會有幫助——「彩虹」滑過每根琴弦,同時肘部小心對齊,這就是個很有幫助的遊戲。我也會做一種遊戲,一名學生背對小組站立,大家要根據他的肘部位置猜出他的琴弓在哪根弦上。
左手
再看左手,至關重要的是要讓良好的手位成為一種本能。一些教學法花費大量的時間在第一指(食指)上,先用第一指在每根弦上拉奏,然後才講第二指和其他手指。但是這樣會導致手腕塌陷,而如果很快開始學習所有手指,就會比較容易地避免這個問題。用這種方法也能讓視譜變得更合乎邏輯。
我贊成較早開始使用第四指,這樣可以加強良好的手型;第三把位是個可能的選擇,這樣第三指和第四指之間的距離更易於掌握。希拉·納爾遜(SheilaNelson)的《Tetratunes》對此會有裨益,其中有些樂曲標記了用第一、第三和第四把位——這有利於培養聽力和對指板位置的掌握。
你可以用自然泛音來培養左手的靈活性——這對初學者而言既有趣又簡單。能夠自信地在指板上移動也會對以後的揉弦有幫助。
技巧、視譜和聽力
對我而言,最愉快而有成效的課堂是包括了技巧、視譜和聽力內容的課堂。《Follow myleader》有益於聽力培養,其中老師或學生都可以擔任首席。選擇一系列合適的音符(不要太多),在小組裡輪流做呼喚和回應練習。你可以用不同的力度、發音或琴弓部位來添加變化。
當學生們對於視譜更有信心時,遊戲可以包括:
顯然以上提到的許多做法也可以用在個人課上,其優勢在於可以採用更適合單獨某個孩子的進度。
Rachel Meredith 教授高音弦樂器。她也是ABRSM考官及弓弦樂器考綱選拔委員。
個人課教學建議
教授個人初學者既充滿挑戰又回報豐厚。如果我們方法正確,他們會終其一生熱愛音樂,將來還會鼓勵自己的孩子學習音樂。所以這些初學階段的課程至關重要。我們需要培養自信心和積極性,獲得父母的支持——然後依靠技術和親切的態度,我們可以轉變一代人!
姿勢
現在建立良好的拉奏姿勢有助於預防以後的問題。最適合的姿勢是讓學生站著,兩腳與臀同寬,膝蓋和腹部柔軟放鬆,雙肩下垂,想像有一根線將頭部拉向天花板。
小提琴應該用海綿的(加上厚鬆緊帶)或麂皮的肩託放在鎖骨上。否則琴會滑動,感覺就像在一個移動的物體上運弓!我經常用便宜的海綿自製肩託,直到確立好正確的姿勢。有些小提琴的琴馬過高——會給孩子們的手指帶來痛苦——所以最好立即解決這個問題。
培養信心
初學課程可以從唱歌和拍節奏的遊戲開始,以培養良好的節奏感、音高感和基礎即興演奏能力。這能消除怕把事情做錯的焦慮不安,還有助於培養視奏技能。使用下一首樂曲的元素也是很好的準備工作,先用聽力練習,然後再用樂譜。做一些簡單的背譜和視譜混合練習會培養自信心——並鼓勵獨立學習。
運弓先行
我在教授左手前會先教運弓。用琴弓的中段穩定地運弓是最自然的——在空弦上,動作流暢,不要太慢。然後擴展到上半弓(肘部為軸,平行於琴馬),之後再是下半弓(全臂運動)。
即使是在剛開始的幾課,學生也應該能夠以放鬆的手臂拉奏出乾淨的音色。有節奏地搖擺手臂會有助於放鬆,教師的示範則會培養學生對聲音的認知和了解。
娛樂遊戲
我經常在初學課堂裡開展大量空弦遊戲:
模仿節奏;
回應老師;
猜猜琴弦——右肘精確移動來換弦;
閉上眼睛;
金雞獨立;
空中畫畫。
伴奏在這裡很有用,你可以使用 ABRSM 的 Speedshifter APP 來變換速度。因為學生處於肌肉發展期,所以要讓遊戲持續時間短(兩分鐘),並確保他們在唱歌、視譜、拍節奏或聽音樂的這些遊戲之間放鬆——不然很快他們的手臂或大腦就會疲倦。
拉奏樂曲
選擇學生喜歡的樂曲——否則他們不會在家練習。比如選擇一些不同的樂曲,每星期都給些新的。
我發現先唱後拉會得到最快最流暢的結果。讓學生給CD的音樂用空弦配上強烈的節奏,有助於學生提高運弓音色。你還可以讓學生給某個樂曲的第一樂句配上圖畫或歌詞來開發他們的想像力。
無論是多麼簡單的音樂,穩定的節奏、良好的音色、力度和自信心都非常重要——以及一些背譜能力。
左手
我在下列事項都確保之後會開始教左手:
乾淨的音色——所有的手指彎曲放鬆;
對特性的感覺——力度記號;
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隨著新技巧的掌握,另外一些可能逐漸走出重心,但一些空弦練習會有助於重新獲得平衡。
如果運弓穩固,就只需要最小限度的手指壓力。我喜歡使用全部四根手指,先唱,再輕輕把手指放上去。這就形成了正確的手型,為快速進步做好了準備。
試著用八度泛音讓學生「感受所需的重量」。或者上下滑動(「摩擦琴弦」),掌握正確的左臂角度並創造極佳的自由感。這也有助於初步學習揉弦和消除對換把的恐懼,這種恐懼在第5級前後經常影響到學習的進步。
在這一初學階段的教學中,我使用基礎的首調唱名法,並將裡面的各個元素互換。比如,《三隻瞎老鼠》:Me,Re,Do;C,B,A或2,1,0。你可以在不同的琴弦或不同的把位奏出同一個音。然而,小心不要只使用數字,因為學生們會以為如果「正確的指法」做到了,就萬事大吉。壓力之下,這就可能造成調性錯誤。
提高演奏水平
與朋友們一起演奏並為他們的成績感到驕傲,這對於學生的發展極為重要。從小的片段開始,請他們在下一個學生打開琴盒時拉奏一些喜歡的、簡單的小節。逐漸提升到拉奏整首樂曲,然後是在集會或非正式音樂會上為小團體演奏。
最後考慮參加比賽或考試。在每個階段都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演奏。如果跑調,是否他們需要多唱一唱,或者左手僵硬?缺乏力度?是分弓/運弓速度還是特徵塑造問題?
讓家長參與
我鼓勵家長把小提琴放在家裡以便練習,每次都把琴弓放鬆,肩託留在琴上。我教他們如何使用微調器(不調琴軸),用手機上的鋼琴或音準儀來唱出音符。你偶爾也可以邀請家長來課堂上安靜地做筆記。
一個簡短的期中家長見面會有助於保持家長對學習的高度了解。你可以強調孩子的潛力,談論雙方的期待並告訴他們音樂會的細節。這樣建立良好的關係,有助於學生提高主動性和增加練習。不過請記住,我們作為教師,對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有著最大的影響。
Jessica O』Leary 是一位演奏家兼教師。她也是ABRSM考官及弓弦考綱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