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你能看到這篇文章,我是珍妮,是一個堅持在學習小提琴技巧和交流小提琴心得的道路上不斷探索的小提琴愛好者。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初學小提琴時,持琴練習需注意的3個方面。
初學者如何學好小提琴並掌握練習小提琴的方法呢?對初學者來說,長期練習鋼琴會導致身體疲勞,從而分散初學者的注意力,給後續練習帶來很大困難。
因此,初學者應掌握正確的握持琴技巧,學會靈活協調身體各部位,改善肢體協調,減少身體疲勞,從而在練習中保持注意力集中,達到良好的練習效果。
1、要做到各個部位輪流持琴。
拿小提琴時,下頜骨、鎖骨、肩膀和左手需要作為支點來承受整個小提琴的重量,這給肩膀和脖子帶來了很大的負擔,左手需要頻繁按壓琴弦,這也很容易引起疲勞。
因此,持琴的整個練習的關鍵是肩膀、脖子和左手可以輪流休息和放鬆。讓左手的虎口和拇指在低把位時承受大部分的重量,來放鬆頸部肌肉。讓下頜骨和鎖骨在高把位時作為主要受力點,以減輕左手和肩膀的負擔。在特高把位時,肩膀也應該參與到持琴當中來。
2、在適當的時候,要讓肩部也參與到持琴中來。
肩膀通常是不參與持琴的,因為當肩膀參與持琴的時候,很容易引起聳肩和肩部肌肉疲勞。一般來說,不參與持琴並不意味著肩膀是完全不參與持琴的,而是肩膀應該在身體重量需要由肩膀承擔的時候及時地參與進來。
3、要做到身體分擔左臂負荷。
一些小提琴老師要求學生把小提琴的頭部高於琴身,或者與琴身平齊。這種持琴的方法其實是錯誤的,這種持琴方法不僅增加了肩膀上的負擔,而且讓左手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這很容易導致肩膀肌肉和左手疲勞。
持琴的科學方法是,小提琴的頭部應該低於小提琴的身體,這樣肩膀就可以充分發揮支撐點的作用,而不會頻繁地聳聳肩,減輕肩膀的負擔。同時,這也增加了左手的參與。
因為低的頭意味著老虎左手的嘴壓力更大,左手必須支撐身體的重量,不能再閒著。左手的肘部可以放在肋骨下面,使身體成為支撐點,讓身體分擔左臂所承受的部分重量,這樣左手也可以得到適當的休息。
因為小提琴找不到穩定的支撐點,只有少數不穩定的支撐點參與拉小提琴,其中左手本身需要支撐,所以拉小提琴是最難掌握的。持琴的原則是多方參與、及時參與、輪換休息。
練習小提琴是對音樂和小提琴愛的一種表達方式。但是在練習小提琴時也要學會用對方法,只有用對了方法,你才能真正體會到練琴的快樂。
總之無論一開始你是自己想要學習還是被迫的學習,你如果心去感受,就會發現小提琴的魅力所在。今天分享的持琴練習需注意的3個方面內容大家都喜歡嗎?如果大家有什麼想要了解的小提琴方面的知識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與我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