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會知識對學校文化的構建

2020-12-17 中國教育新聞網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張東嬌教授在《教育研究》2017年第9期發表《看見與聽見:學校文化的意會與言傳——兼論波蘭尼的默會知識觀及其啟示》一文提出,從法國哲學家薩特到梅洛-龐蒂的研究證明,視覺與聽覺、看見與聽見是人類感知世界最重要的方式。英國哲學家波蘭尼把知識分為明述知識和默會知識,對於獲得學校文化全景觀具有重要意義。學校精神、制度、行為和物質文化的相當大部分可以明述,而人際、技能、能力、傳統等屬於學校默會文化。學校明述文化建設應該運用標準化、簡易化策略,而默會文化建設需要走寓居—親知與合法—邊緣參與之路。研究者與學校密切合作進行學校文化建設,其共同目的是實現學校教育及其生活的成功。(李孔文 輯)

《中國教育報》2017年11月14日第8版 

相關焦點

  • 默會知識
    什麼是顯性知識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是客觀知識,可以用語言表達,用文字和數字表述,易於整理,存儲,並轉化為信息並進行編碼,以數據形式交流和共享。也稱為可表述知識或可編碼知識。主要通過書籍,報刊,光碟,資料庫等載體表達。由於顯性知識容易複製,傳播和共享,也容易被競爭對手獲取。不可能形成持續的競爭優勢。
  • 默會知識:言傳不如身教
    ◇ 正文 ◇今天我們一起來理解一個概念——默會知識 默會知識可不是指「默認就會的知識」。我先來解釋一下什麼叫做默會知識?學生只是單純的拿到了一個知識點,卻沒有足夠的默會知識支持他去理解這個知識點。厲害的老師之所以厲害,在於他不僅能夠把知識點說明白,還能夠給出恰當的類比,幫助學生把原有的默會知識跟當前的知識點串起來。這樣學生不僅能聽的懂,還能自發產生更多新知識。
  • 對默會知識涉身問題的實驗研究的分析
    一、默會知識涉身問題的兩種對立觀點和最小具身論旨默會知識因為不能完全表述為明確的命題知識,因此是一種異於傳統「知識」概念的知識形態。而默會知識的默會原因之一就是它與人的身體緊密關聯在一起。對於這部分知識是否最終能夠通過人工智慧實現一直存在長期的爭論,是否只能在人的身體上實現,多大程度上依賴身體等。
  • 默會知識:對言不盡意的一個知識論解釋
    他的「個人知識」理論既闡明了知識的「發生學」機理,又對知識的本質有獨到的見解。波蘭尼對於知識與語言有如下判斷:「人所能知多於其所能言辨。」根據是否可言述,我們可以把知識分為默會知識和言述知識,前者揭示了所知與語言之間的「殘餘物」。波蘭尼的個人知識論區分了「知的動作」及「知的內容」,前者稱為「識知」(knowing),後者稱為「知識」(knowledge)。
  • 徐金雷:技術的默會知識及其實踐培育
    費舍爾.(2008).在工作過程中學習工作過程知識(楊琳, 趙志群譯).江蘇技術師範學院學報, 23(4), 25-29.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jtx200804006格裡門.(2005).默會知識和社會科學理論(劉立萍譯).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教師手札】《怎麼想,就怎麼教——從默會知識到思維教學》給一線教師的啟示 (山東省實驗中學物理教師 丁際旺)
    以上三個學生「做」的基本問題,分別對應了三個學生「學」的基本問題:第一,各科教學中,學生應該將學科知識掌握到什麼程度;第二,學生怎樣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第三,怎樣學習才能獲取運用知識解決學科問題的能力。  第一,學生應該將知識掌握到什麼程度。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回頭向最基本的思維規律尋求答案。
  • 《公文寫作心法》,帶你探索寫作中的「默會知識」
    本書以寫作者、寫作過程、文本三大具體視角切入,旨在呈現公文寫作中的「默會知識」,從寫作的素養到行文的技巧,再到文本的打磨,一步步深入公文寫作的內核,使讀者在輕鬆閱讀中掌握寫作心法。對所有公文寫作者來說,本書讓寫公文不再是一個苦差事,幫助寫作者修煉寫作內功,以高站位、大格局和新的寫作思維,從寫作中獲得成就感和價值感,實現職場能力的躍升。
  • 江南水鄉文化特色學校的形成與構建
    顯見,崑山中學建設「江南水鄉文化特色學校」,是對地域先進文化的借鑑和弘揚,對學校傳統精神的傳承和發展,對學校辦學特色的構建和彰顯,因而是學校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載體建設:物態文化與精神文化相得益彰的課程體系構建課程建設與實施是學生發展的主要途徑、學校發展的推動力量,也是學校特色建設的重要載體。
  • 學校文化深度構建的思與行
    為此,我們以學校文化建設為契機,走文化育人道路,踐行全課程育人觀,提升學校文化育人水平與質量,通過實施對師生員工的文化自省,增強其文化自信與自覺,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學校共享集團的先進辦學理念和教育資源,在母體「擇善修身,立學濟世」的校訓引領下,積極探索並調動現有資源開展自下而上的調研,通過科學的學校文化挖掘、提煉技術,初步構建了以建設「和雅」教師、「和敬」家長、「和樂」少年為主體的「和美」學校文化。學校文化是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經過自身努力、外部影響、歷史積澱而逐步形成的,包括精神文化、物態文化、制度文化、團隊文化和課程文化等。
  • 構建書香校園,提升學校文化品位
    多年來綽河源小學秉承「雅言傳承,經典浸潤,熟讀涵泳,大道至簡」的信念,以「沐知識陽光,品讀書快樂」為主題的校本課程及師生長效作業《閱讀積累手冊》為載體,引領師生以書為伴、與經典同行,讓書香溢滿校園。 策略一:以本土文化與經典文化為依託,打造高雅的校園文化,為學生營造讀書氛圍。
  • 名人名家報告會:華東師範大學鬱振華教授解讀默會知識與學術傳統
    報告中,鬱振華教授首先從認識論的方向,特別是默會知識論的層面切入本次講座的主題,提出當今的學科建設,在指標流行的評估方式下,注重內裡的學科傳統亦有其重要性。鬱老師把本次講座分為三部分:認識論的擴展、學術傳統芻議、中國現代哲學中的金—馮學脈。
  • 「核心素養」視角下多元文化學校課程如何構建?
    導讀江蘇省蘇州外國語學校著眼於未來人才核心素養,從五個方面構建多元文化課程:對話世界,拓寬學生國際視野
  • 康巴什區第一中學「幸福」校園文化構建與實施方案
    二、學校幸福文化、幸福教育理念的踐行我校幸福教育的構建是抓兩條主線,推進五個方面。兩條主線,一是讓教師擁有一種物質、精神和心靈的幸福生活。二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幸福,為孩子今後奠定可持續發展的人生基礎。即教師幸福,學生幸福。五個方面:物質文化建設(即和諧校園打造)、制度文化建設、幸福行為文化建設、課程文化建設、安全文化建設。
  • 構建和諧校園文化,從文化理念上使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
    再次,要充分利用學校的廣播臺、櫥窗、校報等資源,宣傳及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最後,針對學生存在的不同心理問題,採取不同的心理輔導方式和內容,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構建和諧校園文化,從文化理念上使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 北京市十一學校閆存林老師分享核心素養與課程構建
    在8月中教傳媒智庫指導、愛雲校主辦的「新課程 新教學 新實踐——教學改革行動論壇」中,北京市十一學校特級教師閆存林分享了《基於核心素養的語文課程及語文課》,談及對核心素養和課程構建的思考,以及學校實踐案例,精彩內容分享如下,建議收藏。
  • 學校人的文化特質
    單靠校本課程不足以構建完美的學校品牌文化。學校品牌文化還需進一步拓展、延伸,即開展研學旅行。德國哲學家卡西爾在《人論》中提出,人是一種符號動物,因為人的本質就是人無限的創造活動。
  • 構建化學教研文化 綻放學科團隊光彩
    在教育領域,文化建設已成為許多學校管理與發展的積極追求,「文化的力量」已成為推動教育進步、學校發展和教師發展的巨大動力。作為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研組文化在教師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年輕一代對文化的理解:自主社交空間
    文化以志趣為核心構建的自主社交空間;而這樣的自主社交空間,也容易產生群體排他性,導致社交疏離。二次元平臺創造了一個自由選擇的廣闊社交空間。這裡形成了一套「默會知識」系統—諸如「大清藥丸」「火鉗劉明」等從二次元作品中生成的「行話」,只有共同接觸過這些作品的人,才能「get」其中準確含義。而從老「梗」中又會不斷衍生新「梗」,話語體系隨之逐漸擴張。在完全自發的二次元社交空間中,部分群體還會出於共同的興趣愛好而產生有組織性、有紀律性的團隊合作活動,以此互利互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