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作業做到半夜的小學生
今天在飲水機處打水,看到了六年級的姑娘L。L是我上學期智能車社團的團員,後來雖然退出了,但是每次見到我還是很熱情地打招呼。
我笑她:「開學感覺你胖了哦……」她和旁邊的女孩子笑:「最討厭說這個了。」我說:「沒別的意思哈,我家姑娘也是六年級開始胖,所以就是提醒你一下哈。你是不是很少運動?」她說:「是啊,我都沒有時間運動。我只有周日下午才能打羽毛球。」
我說:「我姑娘昨天晚上做作業做到11點多啊,初一太辛苦了。」L聽了,卻笑說:「每天晚上做作業到11點很正常啊,我也是啊……」我問:「你是報了學而思吧?」她說:「是呀,我數學就三個班」我好驚訝:「三個班?」她說:「一個尖子班,一個精英班,一個啟智杯衝刺班。」……
看著孩子做作業到半夜,爸爸媽媽這樣說……
觀點1 孩子如果專心做作業的時間並不長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的作業量其實並不大,認真做的話,大概一個半小時就能完成。不過,有的孩子比較不專心,容易分心,一邊做一邊玩,所以拖到晚上11點才能完成。但同樣的作業量,有的孩子9點就完成了。
觀點2 一個老師的作業並不多,可是幾個老師的作業就堆成山
有的家長說:每個老師都布置作業,合起來作業的量就很大了。比如上個學期期末,語文、數學、英語、科學每個老師都布置了一張卷子,再加上讀書背書,輕鬆超過11點……
觀點3 不上補習班,擔心小升初的時候進不了名校
比如在廣州「小升初」競爭已經日趨白熱化,現已與中考、高考並列為中小學生的三大考。家長們普遍形成共識:只有擠進最好的中學,將來才更有把握考上好的高中,然後考上最好的大學。所以再辛苦也要鼓勵孩子上,上了這些班孩子就要完成接踵而來的作業……
小學生的作業量到底多少才合適呢?
《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是2013年教育部擬定的意見,要求非常嚴格。
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
一、陽光入學。各地要在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同時,嚴格實行免試就近入學,招生不依據任何證書和考級證明。實行信息公開,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利用網站等多種方式向社會公開每所小學和初中的招生計劃、範圍、程序、時間和結果,積極推行統一的網上報名招生。
二、均衡編班。按照隨機方式對學生和教師實行均衡編班。嚴禁以各種名目分重點班和非重點班。編班過程要邀請家長、社區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等參加,接受各方監督。
三、「零起點」教學。一年級新生入學後,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從「零起點」開展教學,不得拔高教學要求,不得加快教學進度。
四、不留作業。小學不留書面式家庭作業,可布置一些適合小學生特點的體驗式作業。積極與家長、社會資源單位聯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安排學生參觀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社會設施,組織參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勞動、農業勞動。
五、規範考試。一至三年級不舉行任何形式的統一考試;從四年級開始,除語文、數學、外語每學期可舉行1次全校統一考試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統考。每門課每學期測試不超過2次。考試內容嚴禁超出課程標準。
六、等級評價。實行「等級加評語」的評價方式,採取「優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級評價,多用鼓勵性評語,激勵學生成長。全面取消百分制,避免分分計較。
七、一科一輔。教輔材料購買遵循「一科一輔」和家長自願原則。學校和教師不準向學生推薦、推銷或變相推薦、推銷任何教輔材料。
八、嚴禁違規補課。學校和教師不得在課餘時間、寒暑假、雙休日和其他法定節假日組織學生集體補課或上新課。公辦學校和教師不得組織或參與舉辦「佔坑班」及校外文化課補習。
九、每天鍛鍊1小時。按照國家課程方案上好體育課。安排好課間操、眼保健操或大課間活動,確保學生體育鍛鍊時間。
十、強化督查。各級教育督導部門要對減負工作定期開展專項督導檢查,每學期公布督導報告。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嚴格責任追究,對加重小學生課業負擔的有關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進行問責。
實際上,這十條規定已經在各地悄悄變化,一年級恢復考試的也很多。
老師們,也有苦……
其實作業布置少一點,老師少批改一點,何樂而不為呢。可是成績指揮棒在那裡懸著,大家都辛苦,唯有努力,努力,再努力。
而事實上,孩子們之所以這麼晚睡覺,是因為孩子們除了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外,還疲於應付校外的輔導班和作業。如L,4點放學後,就立刻轉戰學而思,有時候上完課都晚上八點了,然後才回家寫雙重作業,奮戰到半夜就成了常態。
今天下午還聽到一個家長在和班主任申請,能不能下午不上課,去上補習班……正課選擇不上,要去補習班,不得不說,這是否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呢?
我在想,補習班的盛行,這到底是家長的焦慮,還是孩子的焦慮?不管怎麼樣,每次聽到孩子們聊天時說到做作業很苦,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我的心裡其實很替他們難過。
周一集會上有一個孩子吐了……聽說現在體質測試顯示體質最好的年級是初三和高一的孩子,因為要中考體育……我們到底希望孩子在小學階段收穫什麼呢?等他未來長大,對童年的回憶是不是只剩下學習、補習和做不完的作業呢?
成績、名校是否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呢?您有什麼好見解?歡迎一起討論!
*我是青少年成長指導師周藝凌,DISC雙證班聯合創始人,歡迎關注「教是更好的學」,一起助力孩子們的成長!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教是更好的學)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