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吃香腸的儀式感 最講究吃的中國人也甘拜下風

2020-12-23 那盤是我的菜

中國人對吃的熱愛和執念,大概已經不是什麼神秘的事情了吧。最講究吃的中國人,不會甘心在吃的上面敗給輸給任何國家,說到吃,還沒有人可以贏得過我!但是在吃香腸這件事上,中國人還是不得不要豎起大拇指稱讚德國,網友看到德國香腸和中國的對比後,紛紛表示惹不起惹不起,甘拜下風。到底德國的香腸到底有多牛逼,多好吃,可以讓專注吃的中國人都這樣的一致的看法,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揭開德國香腸的神秘面紗,感興趣的小夥伴要接著往下看哦。

德國,因為他們製作出的香腸有一千五百種,因此還有另一個特別的稱呼「香腸共和國」,不管是從選材和原料,還是到吃法口味都是各有花樣,根據統計,德國人每年每個人消耗豬肉的數量高達65公斤,排列在世界的首位。在吃香腸這件事情上,沒有人比他們更專業了吧。

紐倫堡烤腸

在德國那麼多的香腸種類中,紐倫堡烤腸是比較普遍的一種,它的製作原料主要是德國碎肉,是一種體積較小的香腸,所以會用竹籤插著5到6個一起吃,一般會搭配著烤洋蔥和德國的酸菜一起搭配。

咖喱腸

這個就是柏林最出名的小吃了,也是醉常見的快餐,就相當於麥當勞和肯德基在中國一樣。烤過的香腸在淋上一層番茄醬,撒上一片咖喱粉,一般搭配著洋蔥圈,和小麵包一起,美味的感覺不言而喻。

慕尼黑白腸

這個名字聽起來是不是有一點暗黑料理的感覺,慕尼黑是德國其中的一個城市,慕尼黑白腸是水煮香腸最具代表性的,水煮香腸,是不是第一次聽上去覺得很新奇,一開始會質疑它的口味,怎麼吃香腸也帶有一種養生的感覺,這種香腸的做法十分的講究,要採用七十度的鹽水,放入香腸,加熱至15分鐘左右後,假如時間把控的不好,煮的時間過長,香腸原有的味道就會流失,香腸也會出現破裂的情況,所以在煮的時候要十分注意。這個香腸一般會搭配八角麵包還有德國人最愛的啤酒,一同進食更美味哦。

血腸

顧名思義血腸就是採用動物的血做成的一種香腸,裡面還含有肥豬肉,豬皮,調味料,吃法多種多樣,任君選擇,可以冷吃,也可以熱食用。在萊茵地區的居民,常常會把血腸搭配上蘋果醬和土豆泥一起吃,而在柏林的德國人吃法又不一樣,喜歡搭配著德國酸菜加上土豆泥一起食用。但是有很多從外地的遊客來此觀光,紛紛表示對這個血腸不能接受,總有一種很大的心裡成見,但是吃過的人都讚不絕口。

茶腸

這個可是德國人下午茶必點的一道美食了,在吃三文治的時候中間塗抹上一層厚厚的茶腸,口感是略帶酸澀,可以減少對香腸的膩味。塗抹式的香腸是不是第一次見呢,小編覺得這個有點意思哦。

看完以上的盤點後,是不是覺得德國人在吃香腸這件事上也吃出了儀式感,你最想嘗嘗哪個?或者你還吃過什麼有特色的香腸,歡迎留言和大家一同分享哦。

相關焦點

  • 最講究吃的中國人,在吃香腸上敗給德國人,網友看完心服口服!
    也讓世界人都知道了德國的啤酒和香腸,就連最講究吃的中國人,在吃香腸這件事上也敗給了德國人,網友看完表示心服口服。德國又被叫做「香腸共和國」擁有1500多種香腸,從種類到原料各種各樣,口味各不相同,在吃法上也有很多種,比如生吃、水煮、香煎、燒烤、德國人每年的豬肉消耗量是65公斤,居世界首位,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德國最出名最有特色的幾種香腸。
  • 德國人燒烤的學問
    德國人喜愛燒烤,對燒烤也頗有講究。燒烤聚會吃什麼,不吃什麼大有學問。 漢堡包 而在燒烤聚會上,大家都用刀和叉吃香腸,不夾在麵包裡。 番茄醬
  • 德國人的主要儀式,講究禮貌的法國禮節,用扇子表達語言的西班牙
    德國人的主要儀式,講究禮貌的法國禮節,用扇子表達語言的西班牙哈嘍大家好,歡迎您能夠再次觀看小編的文章,今天我們要講的內容是德國人的主要儀式,講究禮貌的法國禮節,用扇子表達語言的西班牙,首先讓我們來看下德國人的一些主要儀式。第一個是上梁儀式。
  • 沒有儀式感
    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的飲食文化也是十分強大的,在吃這件事情上,中國人可是沒有半點馬虎的,在我國,最主流的菜系就已經有了八種之多,這還不包括各地的著名小吃,如果你也是一名吃貨的話,那麼生活在中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們的中華美食也是吸引了許多外國友人的支持捧場,很多第一次人來中國一次
  • 中國人愛吃?看看移民德國的人早餐吃什麼吧!
    要說吃,中國人自古就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尤其是這早餐,講究就更多了,如何吃好也是一門學問。放眼天下,各國都有各國的飲食文化,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同樣重視早餐、重視美食的德國,他們的早餐是什麼樣的。德國人認為: 「Frühstück wie ein Kaiser, Mittagessen wie ein Knig, Abendessen wie ein Bettler.」,直譯成中文是「早餐吃得像皇帝,中餐吃得像國王,晚餐吃得像乞丐。」可見早餐的重要地位。
  • 德國人「最愛」這蔬菜,稱它為「白色的金子」,但中國人卻不敢吃
    德國人「最愛」這蔬菜,稱它為「白色的金子」,但中國人卻不敢吃生活的品質就在於你是否用心,抱著美好積極的心態去對待每一天吧。中國素有「烹飪王國」這個美譽。在中國這個大家庭裡,我們有五十六個小家庭,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美食吃前有期待、吃後有回味的東西。
  • 吃大閘蟹有什麼講究?這一波操作,才是真正「懂蟹」的儀式感
    但對於擁有一顆「勇敢無畏心」的吃貨而言,吃大閘蟹才是正經的大事。大閘蟹怎樣吃?天南地北其實各有各的講究,但論正宗的吃法,當然是陽澄湖大閘蟹所在省市——蘇州最為獨特。蘇州人吃蟹,那可真是「蟹有蟹道」,吃的過程絕非只是囫圇吞棗,換句話說,吃蟹的儀式感相當之重要。
  • 大多數中國人不敢吃這種「有口氣」的食物,卻被德國人當飯吃
    大多數中國人不敢吃這種「有口氣」的食物,卻被德國人當飯吃。雖然人們都說北方人的口味比較重,但是小優覺得相比起外國朋友的口味,北方人的口味還不能說是重的。儘管人們都說中國的美食有千萬種,但也有一些重口味的美食是中國人都不敢吃的呢。
  • 美國人「醃製豬腳」,德國人「烤制豬腳」,中國人:誰都沒我會吃
    直到現在發展成這樣如此大的體系,其中不乏有很多美食,而有些美食不僅我們中國人自己喜歡吃,就連外國人也喜歡,可以說同一種食材可以製作成不同的事物,就比如說豬蹄吧,美國人喜歡醃製豬蹄,而德國人喜歡烤制豬蹄,而我們中國人的吃豬蹄的方式就比較特別了,相信誰都沒有我們中國人會吃了。下面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 德國人到中國留學,回國向朋友哭訴:不要相信中國人的「真沒有」
    這位德國人來到中國留學後,對中國有了很多全新的認識,比如知道了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已經不再是幾十年前的模樣。還知道了中國有著許多的美食,而這位德國留學生最喜歡的就是中國的東北菜,因為中國的東北菜跟德國的美食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東北人和德國人都吃血腸,都喜歡吃大肘子。
  • 德國青年:德國人對中國人有偏見,但這不能全怪我們
    當中國人到德國留學、工作時,會發現德國人不喜歡我們。在德國的中國人認為,德國人天生就是無知和傲慢的,沒有人能改變這種狀況,甚至德國人自己也無法改變,因為它深深植根於他們的文化和成長,他們不喜歡看上去和說話方式不同的人。然而,一些德國人卻試圖指責中國人不願意融入德國社會來為這一事實辯護。但真實的情況是,無論中國人多麼努力地想成為德國社會的一部分,他都不會成功。
  • 大眾合資車偷工減料,是德國人的責任,還是中國人在坑中國人
    大眾汽車進入中國汽車市場是在1984年德國大眾汽車和上海汽車集團合作,成立了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作為老大哥的德國大眾,前有皮實耐造的桑塔納,捷達,後有長期居於銷量冠軍寶座的朗逸,上有扮豬吃老虎的輝騰,下有最便宜的大眾Polo,大眾依然成為國內市場上消費者認可度最高的汽車品牌之一,
  • 德國人對大蒜有多瘋狂?看到這個數字,中國吃貨:牆都不扶就服你
    德國人對大蒜有多瘋狂?看到這個數字,中國吃貨:牆都不扶就服你!生活原來就是平平淡淡的日子才是真的踏實實在,每天的一日三餐是家裡人團圓的重要時刻,簡單的家常菜就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美食總是在我們不開心的時候給我們安慰,讓我們豁然開朗,給我們些許安慰。
  • 冬日,小院的儀式感
    仔細想來,中國人對小院的執念,大抵是因著骨子裡的儀式感。這個冬天,想在小院,過有儀式感的生活。01最閒適的儀式感一杯熱茶,一院清歡一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聊,幸福而溫馨。這樣的團圓飯,是每個中國人心底最柔軟的渴盼。
  • 德國人現在怎麼看中國和中國人
    這項調查研究證實了我們已經知道的一個總體認識:中國人喜歡德國,德國人卻不怎麼喜歡中國。該調查還詳細地告訴我們:德國人目前在哪些方面不喜歡中國,在哪些方面「害怕」中國,又在哪些方面認可和肯定中國。  ●提起中國,德國人首先想到什麼?
  • 別的國家過年吃什麼?在日本最具儀式感的過年方式是吃這種食物
    據說日本人過年,最具有儀式感的事情就是要吃麵。今天就來聊一聊日式拉麵文化,以及一家濟南的日式拉麵館。說到我們的島國鄰居日本,作為吃貨的中意軒,自然是最關注日本的美食,如今濟南遍地開花的各種日本料理店以及網上各種火爆的壽司外賣,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日本的飲食文化,其實對於大多數普通日本百姓而言,那些精緻的有些奢華的刺身、各種天婦羅、包裹著新鮮食材的壽司並非是頓頓都可以吃到的(就像我們不可能頓頓吃到北京烤鴨一樣),而拉麵才是尋常日本百姓最中意的家常美食。
  • 一個人吃飯,到底是一鍋亂燉好,還是講究儀式感好?終於有答案了
    導語:一個人吃飯,到底是一鍋亂燉好,還是講究儀式感好?悅悅發現身邊的朋友有很多一個人吃飯的時候,有的人會選擇點外賣,有的人會端鍋吃泡麵,有的人注重搭配給自己做好吃的,有的人會注重營養給自己來個水煮輕斷食,後來在網上看到還專門有這麼一個話題,網友的評論精彩紛呈,一個人吃飯,到底是簡單快手的亂燉好,還是精緻講究有儀式感好?
  • 早餐,德國人的新社交方式
    如今,早餐已成為德國人的社交方式,甚至在工作場所也開始流行「早餐會」。特別講究新鮮  德國家庭的早餐主要由麵包、麵包添加物及飲料三部分組成。德國被稱為「麵包王國」,共有3000多種麵包,如黑麥麵包、全麥麵包、小麵包等。麵包添加物的種類也不少,除了黃油、果醬、巧克力醬外,德國人的早餐桌上還備有三四種切成薄片的香腸或燻肉,主要是以豬肉、牛肉或火雞肉為原料,偶然也有馬肉等製成的風味香腸。
  • 德國人不明白:為何我們每天刷3次牙,中國人還能聞到口臭?
    但是德國人來到中國,卻被人嫌棄口臭了,德國人也非常的疑惑。德國人不明白:為何我們每天刷3次牙,中國人還能聞到口臭?德國人為什麼口臭呢?直到我們了解到了他們的飲食習慣,我們終於了解了。原來他們有自己非常喜歡的一種「特殊」食物。這種食品就是大蒜,大蒜在我國,其實是一種調味品,當然有些地區的人們會把他拿來生吃,配合著麵條。
  • 吃烤肉還要敲鑼打鼓?在武漢原來還可以將烤肉吃撐儀式感!
    吃肉還要儀式感? 當然要!在日本吃肉是一件非常神聖的事,在祭祀中牛羊肉作為自己最虔誠的獻禮進獻,作為正宗的日式燒肉,火男燒肉怎麼可能忘記這麼重要的禮儀形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