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叫你「媽」還是「媽媽」?背後的變化值得每一位父母思考……

2021-03-01 升學的秘訣

點擊上方升學的秘訣」關注我們!

獲取更多教育經驗、方法、學習資料等,每天中午12點與您相約!

閨蜜卻道:「最近幾天我兒子都直接叫『媽』了,我突然覺得他長大了,但不知道怎麼回事,那一刻我真的好失落!」雖然我的女兒目前仍然還是叫我「媽媽」,但閨蜜的那種心情我是能理解的。從「媽媽」到「媽」,不僅意味著孩子長大了,也意味著孩子和母親的距離又遠了一些,不知道各位媽媽們,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

孩子從咿呀學語開始乃至整個幼年時期,對母親的稱呼總是「媽媽」:高興的時候會甜甜地叫「媽媽」,想買自己喜歡的零食和玩具的時候會帶著央求的語氣叫「媽媽」,害怕的時候會帶著哭腔喊「媽媽」,甚至偶爾在睡夢中也會迷迷糊糊地呢喃一句「媽媽」.
這一聲聲「媽媽」,體現的是孩子對母親的那種深深的依賴。而母親則在這一聲聲「媽媽」中,獲得了極大的自我價值感,哪怕是再艱難的困境,一聲「媽媽」也會成為她勇往直前的動力。 

從「媽媽」到「媽」,孩子對母親稱呼的改變,其實是一場母愛的分離。
這是一種複雜的情感,既希望孩子快快長大,卻又捨不得孩子漸漸遠去。@絕世美顏:確實是,小時候孩子從來都是媽媽的叫,也就是八九歲開始孩子會媽媽和媽之間切換的叫,慢慢的可能就會叫成媽了,母愛確實是一個逐漸分離的過程。@若夢:從奶聲奶氣的一聲「媽媽」到簡短的一句「媽」,再到兒子的一聲「老媽」,有失落也有欣慰……@球球:我小時候也這樣想過,我叫我的媽媽「媽媽」,而我父母叫奶奶的稱呼是「媽」,我當時想應該是長大了都這樣叫吧,但我對媽媽的稱呼不會變吧。後來,我也改成了「媽」。哎,時間真的飛逝,現在我的孩子叫我「媽媽」,不知道何時改為「媽」。想讓女兒慢點長大~@喵喵:以前閨女一直叫「媽媽」,後來上了小學之後突然有一天叫「媽」了,而且有很多的事情不需要我來幫助了,我問為什麼?她說同學們都這麼叫,否則感覺很丟人。

突然有一天,孩子不再稱呼母親為「媽媽」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聲簡短的「媽」:作為父母,其實我們都經歷過那個成長期,做了媽媽之後,就更能體會出這種變化背後的含義。
當稱謂從疊詞變成一個簡單利落的單字,我們就知道孩子長大了,渴望獨立了,希望自己表現出幹練的形象,甚至能夠體會出孩子渴望獨立,不把對母親的依賴外顯出來的心情。母親此時也會倍感欣慰,辛辛苦苦養育的孩子終於長大了。但欣慰的同時,或許更多的是失落,孩子長大了,離自己越來越遠了,自己不再那麼被需要了。 

 「母愛是個逐漸分離的過程,強烈的母愛不是對孩子恆久的佔有,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從「媽媽」到「媽」,體現的又何嘗不是母愛逐漸分離的過程呢? 
孩子對母親,幼年和童年時總是充滿依賴的,這一階段,他們需要足夠的母愛才能獲得安全感,才能讓他們心靈的土壤豐饒。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更需要逐漸獨立,因此母親此時也需要逐漸降低對孩子生活的參與程度,直到孩子完全獨立。 或許,這個過程會給母親帶來一些失落甚至是痛苦,但這卻是母親不得不完成的,是母愛的使命之一。

從「媽媽」到「媽」,就是孩子對母親的依戀減少,自己逐漸走向獨立的體現。
由「媽媽」變成「媽」,一字之差,卻意味著,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學會放手了。孩子希望獨立,有了自己的想法,總想證明自己的能力,不想再像小時候那樣,處處需要被媽媽呵護著。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給孩子更多的個人空間,允許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

孩子有自己的未來,我們能做到,只有陪伴、支持和目送。孩子有自己的未來,我們能做到,只有陪伴、支持和目送。

從孩子走進幼兒園起,TA的生命中,從此不再只有爸爸和媽媽,而當TA上小學,再上中學,大學,直至找到與TA攜手一生的人,父母與孩子的生活註定漸行漸遠。
所以,當你的孩子還對你有著深深的依戀,當你的孩子還稚聲稚氣地叫你「媽媽」時,請給予TA你能給的最多的陪伴,最多的愛吧!*來源:網絡整理,部分素材來源於春竹媽媽育兒、孕媽學堂、父母課堂、女兒派等。各位親愛的讀者,近期,公眾號改變了推送規則,請大家多點文末在看,或者星標升學的秘訣,否則很可能看不到我們的更新了哦~由於時間的關係,今天的學習內容老師就先和大家分享到這裡,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孩子帶來一些幫助。
點擊頭像關注我們,我們將每天為大家更新好的教育理念,全面的學習資料,以及高效的學習方法,當然有任何想說的、想問的、想要的,都可以私信我們。我們會是您聽眾、朋友、老師。

求學之路,任重道遠,讓我們攜手並進,一起努力!

相關焦點

  • 你的孩子叫你「媽媽」還是「媽」?背後的變化值得每一位父母思考……
    雖然我的女兒目前還是叫我「媽媽」,但閨蜜的那種心情我是能理解的。從「媽媽」到「媽」,不僅意味著孩子長大了,也意味著孩子和母親的距離又遠了一些,不知道各位媽媽們,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若夢:從奶聲奶氣的一聲「媽媽」到簡短的一句「媽」,再到兒子的一聲「老媽」,有失落也有欣慰……@球球:我小時候也這樣想過,我叫我的媽媽「媽媽」,而我父母叫奶奶的稱呼是「媽」,我當時想應該是長大了都這樣叫吧,但我對媽媽的稱呼不會變吧。後來,我也改成了「媽」。哎,時間真的飛逝,現在我的孩子叫我「媽媽」,不知道何時改為「媽」。
  • 你的孩子叫你「媽媽」還是「媽」?背後的變化唐山家長要注意...
    其實這也是每一個媽媽都要經歷的:@絕世美顏:確實是,小時候孩子從來都是媽媽的叫,也就是八九歲開始孩子會媽媽和媽之間切換的叫,慢慢的可能就會叫成媽了,母愛確實是一個逐漸分離的過程。@若夢:從奶聲奶氣的一聲「媽媽」到簡短的一句「媽」,再到兒子的一聲「老媽」,有失落也有欣慰……@球球:我小時候也這樣想過,我叫我的媽媽「媽媽」,而我父母叫奶奶的稱呼是「媽」,我當時想應該是長大了都這樣叫吧,但我對媽媽的稱呼不會變吧。後來,我也改成了「媽」。哎,時間真的飛逝,現在我的孩子叫我「媽媽」,不知道何時改為「媽」。
  • 你的孩子叫你「媽媽」還是「媽」?
    雖然我的女兒目前仍然還是叫我「媽媽」,但閨蜜的那種心情我是能理解的——從「媽媽」到「媽」,不僅意味著孩子長大了,也意味著孩子和母親的距離又遠了一些,不知道各位媽媽們,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這是一種複雜的情感,既希望孩子快快長大,卻又捨不得孩子漸漸遠去。從「媽媽」到「媽」,孩子對母親稱呼的改變,是一場母愛的分離。其實這也是每一個媽媽都要經歷的:@絕世美顏:確實是,小時候孩子從來都是媽媽的叫,也就是八九歲開始孩子會媽媽和媽之間切換的叫,慢慢的可能就會叫成媽了,母愛確實是一個逐漸分離的過程。
  • 稱呼從「媽媽」到「媽」,背後隱藏孩子的心理變化,值得家長重視
    不知從何時起,原本親密無間的孩子,卻在不經意間改變了稱呼。原來叫「媽媽」,現在卻叫起了「媽」。媽媽可能會很失落,覺得孩子好像忽然之間長大了,與孩子之間沒有那麼親密了。「媽媽」變成「媽」,難道真的只是孩子長大的表現嗎?其實,這種稱呼的變化,往往隱藏著孩子心理上的一些轉變,家長就要找到隱藏在背後的信息。
  • 孩子從「媽媽」改叫「媽」,雖然僅有一字之差,背後意義卻大不同
    孩子離開母體後的啼哭是在告訴世界他的到來。有人說:「養育孩子的過程,實際上相當於父母再經歷一次成長。」的確,從孩子蹣跚學步到咿呀學語,再到勇敢大步向前不斷進入新的人生階段,每個過程都是值得記錄的。就孩子學會說話而言,因為很多時候母親長期在孩子身邊陪伴的原因,孩子說話的第一聲都是「媽媽」。然而有的寶媽就會發現在孩子慢慢長大後就不會叫「媽媽」了,而是叫「媽」。
  • 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僅一字之差,暗藏著娃三個內心變化
    「媽」和「媽媽」,好像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其中的親切,隨意天差地別。我記得在我上高三的時候,班級裡有一位女生又一次感冒,在學校的時候病情加重。她的媽媽來接她,在座位上痛苦的她像是一隻小鳥,盤旋飛回媽媽的懷抱,還叫了一聲「媽媽」,有委屈,有痛苦,更多的還是一種面對親人的任性吧,這是時隔多年我對於當時那個場景的猜測。
  • 孩子從叫「媽媽」改喊「媽」,一字之差,包含著孩子三個心理變化
    說來也神奇,「媽」這個字的發音在大多數地區都幾乎是一樣的,對於小孩子來說,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學會的的一個發音,而這簡單的一個發音卻讓所有的母愛都值得。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呢?孩子在小時候的都是叫「媽媽」,而長大後卻更多的是叫「媽」,雖說只是一字之差,但是聽起來卻怪怪的。
  • 孩子從"媽媽"到改叫"媽",一字之差,卻蘊含孩子3個內心變化
    ,還是責任、母愛等象徵。,雖然說只有一字之差吧,意思也很相同,但是相信許多寶媽對於這點細節還是很在意的。 思考一番之後,我問朋友,你怎麼稱呼你母親呢?朋友反應了過來,因為她自己也是稱呼母親為"媽",而不是"媽媽",而且她已經想不起來是從何時開始從媽媽改叫媽的了。
  • 從「媽媽」到「媽」,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暗含了孩子的心理變化
    今日話題:從「媽媽」變成了「媽」,看似一字之差,但你知道它意味著什麼嗎?地球上有著成千上萬種語言,但不論是人類還是動物,「媽媽」這個詞,代表的意義都是一樣的,那是一種最偉大最深沉也是我們最無法割捨的愛。試想,有一天你的孩子突然不再喚你「媽媽」,而是直接稱呼你為「媽」,你是否會心頭一震?
  • 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隱藏著孩子三個心理變化
    兒子前兩天突然叫我「媽」,而不是媽媽,第一次聽到時,我愣了一下;第二次聽到的時候感覺有點心酸;第三次的時候我發現是孩子在耍調皮,因為每次他叫我「媽」的時候都是用方言叫的,叫完後就咯咯咯地大笑起來了。以前的我們一直叫「媽」,所以從來沒有覺得有什麼變化,但現在的孩子們都叫「媽媽」,突然叫「媽」,這當媽的心理難免有些變化,但事實上從「媽媽」到「媽」同時也隱藏著孩子的三個心理變化,家長也需要注意了。
  • 孩子從叫你「媽媽」變成:媽,有4個隱藏的心理變化,不能忽視
    從什麼時候,小時候跟在你身後,甜甜的叫「媽媽」的孩子,開始叫你「媽」。孩子從叫你「媽媽」到「媽」,難道就只是少了一個字?難道只是為了省事?其實這個變化中,隱藏著4個心理變化,作為家長真的不能忽視,因為這也預示著你的教育方式,應該產生變化了。
  • 稱呼由「媽媽」變成「媽」,可能是孩子心理產生變化,父母別大意
    世界上的語言有幾千種,但唯獨「媽媽」這個發音,全世界都是一樣的。但有一天,父母突然發現,孩子不再稱呼你為「媽媽」,而直接喊「媽」時,這背後暗藏了哪些訊息呢?孩子不想叫「媽媽」,是因為其他同學都不這樣叫,如果再叫「媽媽」,孩子就會認為很矯情。
  • 孩子叫「媽媽」和媽有何不同,背後隱藏孩子4種變化,媽媽要留心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變化,都有著其中所蘊含的道理。當孩子平時的一個習慣、一個稱呼有所改變的時候,家長們可別輕視了這個小變化了哦,陪伴孩子進入每一個成長的階段,家長可要仔細觀察!她可以無拘無束地依賴自己的媽媽並且向她撒嬌,這樣的表現實際上才是孩子的天性。我也想著學習那個小女孩一樣,也喊自己的母親一聲「媽媽」。但是我發現,我和媽媽之間的長期相處,實際上已經習慣了保持一種距離。相比起叫「媽媽」,我還是稱自己的母親為「媽」來得自然、合適。
  • 孩子叫「媽」和叫「媽媽」,在暗示什麼?這3個變化要注意
    導讀不知道,發沒發現孩子對自己的稱呼發生變化了呢?細心觀察會發現,最開始的時候,孩子對你的稱呼是「媽媽」,但是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稱卻變成了「媽」。前段時候,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媽媽發的消息:聽到兒子開口叫自己的媽媽了,真的太開心了。要知道,孩子小時候都會稱呼母親為「媽媽」,記得聽我母親跟我說,小時候去幼兒園接我時,當我看到她的第一反應就是叫「媽媽」,不過,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卻開始叫母親為「媽」了。其實,別看「媽」和「媽媽」的意思相同,但是卻在暗示著孩子心理的變化。
  • 孩子突然從「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暗示孩子心理發生變化
    「媽媽我餓了」「媽媽我要喝水」「媽媽我要看電視」孩子似乎永對自己產生了依賴,無時無刻不再尋找媽媽的存在。而這一句「媽媽」更多的還是孩子對於母親的期待,往往也讓母親感受到孩子的愛。>,這是因為孩子的同學,都逐漸開始改變對媽媽的稱呼,而孩子為了想要證明自己長大了,也會隨波逐流改變自己的稱呼,開始不再叫「媽媽」而改口為「媽」。
  • 孩子從「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卻暗藏孩子3個心理變化
    文/山爸爸育兒記「媽媽」可以說是世界上我們最親近的人,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一稱呼卻也發生了變化,當孩子從「媽媽」改叫「媽」的時候,一字之差的變化,給人感覺卻不同,那麼「媽媽」和「媽」到底有什麼區別?又暗藏了孩子哪些心理變化?
  • 孩子從叫「媽媽」到改叫「媽」,一字之差,暗藏孩子3個心理變化
    突然有一天,孩子不再喊"媽媽",而是變成了似乎沒有多少感情的"媽",媽媽們也許難免有些失落:是孩子不愛自己了嗎,還是孩子變懶了?01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暗示著3個心理變化貝貝10歲之前,每次媽媽學校接他放學,他都會撒嬌地撲到媽媽懷裡
  • 孩子叫「媽媽」和「媽」有什麼區別?這3個心理變化,父母要留心
    孩子對母親的稱呼從媽媽轉變成媽璐璐小時候和媽媽關係特別好,天天黏著媽媽,要媽媽抱,要媽媽講睡前小故事哄她睡覺,還經常叫"媽媽,媽媽",逢人就說:"這個最好看的人是我媽媽"。後來璐璐12歲的時候開始進入了青春期,就和媽媽不那麼親密了,對媽媽的回答從"我知道了媽媽"變成"知道了",從"好的,媽媽"變成了"好",能不叫就不叫,偶爾一定要叫的時候也只是淡淡地說一聲"媽"。這突如其來的變化也許璐璐自己都沒察覺到,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可是媽媽的心裡很有很明顯的落差感,覺得與女兒疏遠了。
  • 孩子由叫「媽媽」到「媽」,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心理變化卻很大
    文|西紅柿媽媽「媽媽,你在哪裡呀?」「媽媽,寶貝永遠愛你呦!」「媽媽,可以陪我再玩一下嗎?」還記得孩子第一聲叫媽媽的時候,你內心的激動與感動嗎?那一刻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仿佛開了花,也從那一刻起,內心湧起無限的母愛之力,感覺到自己一下子就可以成為超人,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
  • 孩子叫你從"媽媽"變成"媽",這其中體現孩子成長的心理歷程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最開始學會的第一個詞,大部分是爸爸或者媽媽。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孩子都會在你身後"媽媽,媽媽"的叫你,會問你各種各樣奇奇怪怪可可愛愛的問題。你感受到有一個孩子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