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牆,名滿海內外的閩菜代表作,被譽為閩菜中的「狀元菜」。一百多年前,由福州廚師鄭春發受紹興壇煨菜餚的做法啟發所創製,用料近30種,耗時10餘天。2008年,福州聚春園佛跳牆製作技藝入列國家級非遺名錄。
作為佛跳牆製作技藝的第七代傳承人,中國烹飪大師羅世偉自1980年進入聚春園以來,他在廚房裡已經待了四十多個年頭,這位大師經常接受國內大大小小媒體的採訪,也很經常去世界各國進行閩菜交流,以他為首的團隊在廚藝大賽上拿獎無數。
從知青到廚師,他因機緣巧合入行
能進入廚師這個行業,對於羅世偉來說也只能稱得上是「純屬巧合」。當年在建甌上山砍柴、下地插秧當知青的羅世偉,剛好在報紙上看到了福州餐飲公司在招工的消息,他抓住這次機會報名,被分配到了福州的「樂新樓」當起了學徒工。
在「樂新樓」學藝期間,當學徒的基本上什麼事都要做。羅世偉回憶說,如果是學炒鍋,一早就要燒煤,等師傅一來就上火。每天也要做好廚房的清潔工作;而學刀工的時候,要將半邊豬分解,分解好不同部位的肉做不同的菜。廚房裡的事多半是繁複的,事無巨細,很是辛苦。
70年代的中國經濟落後、物質缺乏,練習的食材經常都需要搶。為了能有更多的練習機會,他經常在大家下班後或者還沒上班的時候搶先進廚房,搶先練刀工。每次的機會都盡最大的努力去爭取,就這樣一點一點的「摳」,用了三年多的時間終於把基本功練紮實了。也是因為做菜欠缺原料,羅世偉在烹調方法和刀工上更是狠下功夫,儘自己的努力做好每一道菜,在三年又三年中不斷提升廚藝。
與佛跳牆結緣,他讓這道閩菜名揚四海
1978年,福州市為了能更好地延續閩菜的傳承,開辦了一個廚藝培訓班,羅世偉被選拔上了。經過一年的學習,福州市進行首次廚師技術職稱考核,羅世偉拿到了二級廚師證明。不久之後,以佛跳牆起家的福州聚春園向他伸出了橄欖枝。
聚春園是佛跳牆的起點,可謂稱得上是佛跳牆製作工藝的「龍頭老大」,羅世偉在這裡的第一份工作是餐飲部副經理兼行政總廚,這也是他今後事業的起點。
在四十多年的廚師生涯中,羅世偉和聚春園就像是兩個相互幫扶的好兄弟。不僅有無數人慕名前往聚春園品嘗羅世偉的手藝,他還多次作為聚春園代表赴香港、澳門、臺灣、印尼和南非等地進行閩菜交流,聚春園的招牌越來越響亮,佛跳牆一次又一次獲世人的稱讚,閩菜也被更多的大眾所認可。
借鑑西方烹調經驗,創造性地制定量化標準
佛跳牆傳承至今已經有一百來年的歷史,在發展過程中不僅味道被人記掛,為了顧客能夠吃到最地道的佛跳牆,作為聚春園餐飲總監的羅世偉還對整個團隊做了一些調整,從當初每個人都能做佛跳牆到培養出專門的一批人來專心烹調,這樣做就有效的保證了佛跳牆的品質。
更為重要的是,在羅世偉的指導下出臺的《佛跳牆量化標準》,借鑑西方烹調的精細和準確,對佛跳牆實施了用料的標準量化和制度化,用科學來為品質保航。
如今,佛跳牆製作技藝已傳到第八代傳人,羅世偉也已經退休8年,但他依然作為顧問活躍在這個行業,經他指點傳業的新一代廚師,已有不少成為了行業內的翹楚。閩菜的傳承、創新和未來,正需要更多像羅世偉這樣的人共同構建。
問答羅世偉:
最想感謝福州什麼?
聚春園是一家百年老店,可以說代表著閩菜的文化。聚春園首創的佛跳牆,是我們閩菜的瑰寶。佛跳牆提升了我們閩菜的榮譽,也提升了我們廚師的榮譽。
最想感謝的人是誰?
我最感謝在「樂新樓」學藝期間指導我,點播我的師傅們,沒有他們的幫助,我也學不到這麼多技術。特別是姚寬餘大師傅,他的技術非常高超,人也非常謙虛,我非常感謝他對我的培養。
騰訊大閩網 文/楊華宇 圖/吳傑
----------------------------------
「福州謝謝你」是騰訊大閩網和三盛地產共同發起的城市公益傳播項目。
我們策劃福建首個「城市感謝季」,謝謝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個你,謝謝你的奮鬥、你的堅持、你的陪伴……
(騰訊大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