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跨越15000公裡!中國援貝醫療隊的傳奇故事…

2020-12-18 騰訊網

  中國-貝寧,兩個相距1.5萬公裡的國家,雖然人民膚色不同、語言不同,但一直是傳統友好國家。尤其是近年來,中貝傳統友好合作關係加速發展。這其中,也有寧夏人民的一份貢獻。

  得知中國援貝寧醫療隊進行義診,貝寧群眾在醫療隊駐地排起了「長龍」。

  41年前,中國援貝寧醫療隊正式成立,寧夏也成為其中的一分子,這讓寧夏和貝寧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41年來,寧夏先後派出23支醫療隊、547名醫學專家不遠萬裡前往貝寧,以頑強的毅力,克服酷熱、疾病、語言等種種困難,用汗水、熱血、生命譜寫了一個個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

  1

  「這些是絕版照片。」近日,全國著名神經病學專家、80歲的孔繁元戴上眼鏡,指著幾張發黃的黑白照片,充滿深情地向記者講述:「這是1978年1月我們出徵前的合影。那年,寧夏第一次接受了中國援非醫療工作任務後,從全區各大醫院精心挑選了23名專家,組成了首批中國(寧夏)援貝寧醫療隊。」

  時光回到40年前。

  1978年1月4日,孔繁元等23名醫療專家離開寧夏,奔赴萬裡之遙的非洲。

  初到貝寧坎迪縣,眼前的一切令他們大吃一驚:當地群眾在沙地上挖個坑,用草和木頭搭個棚,就是住房;老百姓吃的只有木薯,蔬菜極其稀有;水和電都是臨時供應……最令他們意外的是,坎迪縣醫院裡除了10張簡易病床和1名醫生,藥品、手術器械全都沒有。

  寧夏的專家們沒有退縮。沒有科室,醫療隊的專家就一人擔當一個科室;沒有藥房和藥架,隊員把從國內運來的100多個箱子整整齊齊地擺放在一起,就是一個完美的藥架;沒有手術室,大家就著手整理從國內帶來的醫療器械,自己安裝無影燈、搭建手術臺。經過10天奮戰,一個科室完備、初具規模的縣醫院誕生了。

  自此,坎迪縣醫療衛生事業掀開了新的一頁。

  1978年7月的一個深夜,一位宮外孕大出血的婦女被送進坎迪醫院。當時用電必須向有關部門申請,可病人已經休克,必須立即手術,怎麼辦?

  「去群眾家裡借燈,什麼燈都行,越多越好!」孔繁元對隊友和群眾們說。不一會兒,煤油燈、手電筒、直流電小燈泡,都拿來了。大家手舉著各種燈,隨著婦產科大夫鄒光珍的手慢慢移動著。

  手術進行得很順利。這是坎迪縣醫院第一次開展手術,也是貝寧歷史上第一次在斷電情況下完成的手術。當地醫生和群眾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你們能在這樣的條件下完成手術,太厲害了!」 「你們展現了中國醫生的勤勞、智慧和美德!」

  2

  從那以後,在這片遠離中國1.5萬公裡的土地上,不時發生「傳奇故事」。

  2000年12月的一個周末,一陣急促的救護車呼叫聲打破了洛克薩醫院的寧靜。第11批醫療隊隊長、寧夏外科專家郝永存第一個趕到急診室:一位黑人青年的胸部有一條長約4釐米的刀口,鮮血不停往外湧。青年四肢冰冷,已經摸不到脈搏,只有頸部大動脈極其微弱地搏動著。他叫貝德爾,在與一個入室搶劫的歹徒搏鬥時,被歹徒用利刃刺傷。

  「立即進行手術!」郝永存說。當時,洛克薩醫院裡並沒有心胸外科醫生,郝永存只是普外科專家。難道眼睜睜地看著患者死去?不行,哪怕有萬分之一的希望也要爭取,郝永存立即對隊友說:「準備手術,開胸檢查。」

  骨科大夫王忠急得滿頭冒汗:這裡沒有開胸器械!他急中生智,拿來了骨科醫療包,倆人用骨鋸和骨剪打開患者胸骨,用雙手強力拉開患者胸骨、肋骨。

  手術後,主刀醫生查看患者情況。(資料圖片)

  手術室內異常安靜,只有心電監護儀「嘀嘀嘀」響個不停。

  郝永存和王忠沉著冷靜地操作著。當第一針縫下去,出血瞬間減少了。第二針、第三針……心臟傷口閉合了,出血止住了,患者的血壓和血氧飽和度逐步回升。經過10個小時的努力,貝德爾被從死神那裡搶救了回來。親眼目睹手術全過程的貝寧醫生不停地讚嘆:「奇蹟!奇蹟!中國醫生真是太神奇了!」

  「奇蹟」在每一批醫療隊中上演著:第1批醫療隊隊員、針灸科醫生馬文竹用中國針灸術讓癱瘓7年的貝寧婦女站了起來;第7批醫療隊隊員、外科醫生商廷鈞為貝寧群眾完成第一例開顱手術;第9批醫療隊隊員、骨科醫生溫鵬為一名下肢腫瘤患者成功將上肢骨骼移植到下肢……

  無數個「醫學奇蹟」一次又一次刷新貝寧醫療衛生事業紀錄。這些奇蹟也換來了貝寧人民的信賴和讚譽:「去中國醫療隊看看!」「去找中國醫生!」這是貝寧百姓有急難重症時最常說的一句話。寧夏醫療隊隊員們無論走到哪裡,都有貝寧群眾高喊著:「沙娃,麥赫西,西諾娃!」(您好。謝謝中國人!)

  3

  2019年,新的奇蹟在貝寧誕生。

  北京時間2019年3月21日16時40分,正是貝寧的清晨,貝寧莫諾和庫福省中心醫院二樓會議室內聚集著中國駐貝寧大使、貝寧衛生部、貝寧莫諾省衛生廳負責人等。

  此時,貝寧和寧夏兩地正在同時進行著一臺跨越1.5萬公裡、具有歷史意義的手術。

  手術室搭建在貝寧洛克薩市莫諾和庫福省中心醫院,手術由第23批中國(寧夏)援貝寧醫療隊成員、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外科主任醫師任建華主刀,為一位患有巨大甲狀腺腫瘤的貝寧婦女做腫瘤切除術。在萬裡之外的中國寧夏,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專家馬曉飛、杜秦川,以及醫務科、腫瘤外科、麻醉科的專家們通過遠程會議室內的大屏幕,全程觀看並指導這臺手術。

  「在游離腫瘤過程中,一定要留神,不要損傷到喉返神經。」「脖子兩邊的大動脈,是供應頭部的血管,游離到這兩處也要格外小心。」專家們目不轉睛地盯著大屏幕,在關鍵環節提示著。

  北京時間19時51分,巨大腫瘤離體,共取出兩個瘤體,大的約18cm×15cm,小的約8cm×4cm;20時58分,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意識恢復,氣道通暢。整個手術全程時長4小時14分鐘。當宣布「中國援外醫療隊首例『網際網路+醫療健康』遠程指導手術在貝寧洛克薩市莫諾和庫福省中心醫院圓滿成功」時,手術室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4

  在貝寧首都科託努的公墓裡,長眠著兩位來自中國的白衣使者。他們是第2批援貝寧醫療隊隊員劉玉榮和李書峰。

  第13批援貝寧醫療隊隊員、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王舒拉因為患病不幸將生命留在這片土地上。病逝的前一天,王舒拉仍忠於職守,為當地人民進行保健工作。

  「在貝寧感染瘧疾是常有的事,死亡率高達50%以上。」第13批援貝寧醫療隊隊長、專家馬勍說,王舒拉去世後,大家誰也沒有害怕、退縮。如有患病,都是一邊及時吃藥,一邊繼續工作。

  那裡也是愛滋病高發地區。郝永存在貝寧待了5年,曾四次感染瘧疾。在搶救一位愛滋病患者時,手上不小心劃破了一道口子。當時洛克薩醫院院長伊邁爾嚇壞了,立即買來愛滋病阻斷藥物,讓郝永存第一時間服下。

  41年裡,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編織成一份細細密密的情誼,深深紮根在貝寧、寧夏人民心中。

  據統計,40年來,寧夏醫生在貝寧成功開展各類手術7.5萬餘例,救治300多萬貝寧群眾,先後有33人次被貝南共和國政府授予榮譽勳章,6批醫療隊被評為「先進集體」。

  (來源:寧夏日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Merci Chine」跨越一萬三千公裡送救命藥品
    2015年7月10日凌晨,在北京飛往幾內亞首都科納克裡的航班上,乘客們逐漸進入夢鄉,但有一位中國女乘客卻一直沒有睡,她不時地瞄向腳下的一個小藥箱,每隔2小時,她就會請空姐取來事先放在飛機冰箱裡的冰袋,更換藥箱裡將近融化的冰袋。   就這樣,自飛機起飛,她用冰袋一直保持著藥箱的低溫,直到飛機落地。
  • 中國東風-41型洲際彈道飛彈核平美國紐約需要多長時間?
    被譽為中國最強殺手鐧武器的東風-41型洲際彈道飛彈是我國研製的一種三級固體燃料機動型洲際彈道飛彈,可攜帶大約10枚分導式多彈頭,最大射程14000公裡(據最新資料顯示新改進型已經達到15000公裡),超過美國LGM-30民兵飛彈的13000公裡。
  • 72歲武漢爺爺跨越1800公裡,只為與他們相見
    今年72歲的朱傳才老人,在二月份被確診為新冠肺炎重型病例,在經過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援鄂醫療隊37天的救治和陪伴後,老人順利治癒出院。9月17日,朱傳才老人自己帶著滿滿的「心意」踏上了漢口開往瀋陽的火車,開始了他跨越1800公裡的感恩重逢之旅。
  • 跨越1500公裡的「生命接力」:41天治療 新生嬰兒健康出院
    通訊員供圖    1500公裡的生命接力    手足無措的一家人在當地醫院住院4天後將孩子抱回了家,但回家後小扎西的病情越發嚴重,於是家人4月26日晚上又將他送回了類烏齊縣人民醫院。    4月28日,重慶第八批援藏醫療隊正好在類烏齊縣醫院支援,她們發現患兒的病情嚴重,食管和氣管連在一起,且食道閉鎖。情況迫在眉睫,必須馬上治療。而治療的唯一途徑就是手術,如果不手術,就只有一個結果——等死。
  • 探訪汶萊海事博物館 尋找跨越海上絲綢之路的傳奇
    汶萊海事博物館內景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孫牧寧):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對汶萊進行國事訪問。汶萊這個國家在中國的元朝時被稱作「渤泥國」,到了明朝開始稱為汶萊。汶萊與中國的友好交流歷史源遠流長,而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更是在幾百年前就將兩國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 「天鵝湖」的故事與 「一頭牛」的傳奇
    千畝荷塘、白鷺青天、花開似錦、小橋畫舫……源於義大利的慢城概念跨越萬裡,在中國的魯北小城高青結出了碩果,成就了黃河流域第一個國際慢城。  當地有關負責人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我們因地制宜,讓慢城,這種外來的嶄新城市模型得到全新演繹。」
  • 【藏北故事】一張舊影背後的傳奇故事
    看到一名小男孩站在摩託車車架上,手扶車把的照片時,我禁不住打開30年來的記憶閘門,回憶起拍攝此照片前後的傳奇故事。  這是小巴桑站在摩託車上,手扶車把、儼然一副開摩託車的模樣(唐召明1987年攝)  我對照片上的小男孩印象太深刻了。他名叫巴桑,小時候就很喜歡汽車和摩託車。參加工作後,他奔著夢想而去當上了一名汽車駕駛員。
  • 河南大學淮河醫院4名援贊醫療隊隊員平安抵達尚比亞
    近日,中國第22批援贊醫療隊一行28人平安抵達非洲尚比亞,將開展為期一年的援外醫療任務,為尚比亞人民帶去中國的先進醫療和醫者的無疆大愛。(從左至右)麻醉科閆增 、耳鼻咽喉科王光輝、普外科郭國校、醫學影像科於慶本次派出的援贊醫療隊由開封市衛生健康委組建,其中四名隊員來自河南大學淮河醫院麻醉科、普外科、耳鼻咽喉科、醫學影像科的醫療專家。出發之前,醫療隊員進行了語言等多方面的培訓,為在外執行任務做好行前準備。
  • 武漢司機驅車800多公裡給上海醫療隊送毛絨玩具
    中國日報4月17日電(記者 鄒碩 劉坤)3月31日,離武漢解封還有九天,第三批上海援鄂醫療隊歸滬隔離第九天,一位來自武漢的中年男子驅車九個多小時給「閉關」的醫療隊員送來了毛絨玩具。上海第三批援鄂醫療隊是1月28日來到武漢,在武漢第三醫院工作,醫療隊的駐地與工作的武漢第三醫院之間有兩公裡,而早期的時候,由於車輛和司機緊張,醫療隊在下完夜班後需要拖著疲憊的身體,在大冬天走回酒店。鄭大哥就這樣在2月15日那場大雪的夜晚,出現在了醫療隊入住酒店的大堂,他穿著粗白線條紋、咖啡底色的睡衣,是地地道道的武漢人。
  • ...從「堅守」危城到「逆行」抗疫,一場跨越83年的人道主義精神傳承
    在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即將到來之際,交匯點記者選取了鼓樓醫院這個特殊的交匯點,採訪昔日「堅守者」的後人、最美抗疫「逆行者」,記載這段跨越了83個春秋的人道主義精神傳承,也聽日本友人講述疫情期間中日友好互助的故事,謹以此向所有攜手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人們致敬。
  • 搭建中布友好的橋梁——記中國復派首批援布吉納法索醫療隊
    五十多年來,我國援外醫療隊以精湛醫術和高尚醫德贏得了受援國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讚譽,為增進與發展中國家的友誼做出了歷史性貢獻。通過援外醫療,可以發出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故事,展示中國風採。我期待著,在中國援外的樂章中增添屬於自己的音符,在中國援外絢麗畫卷上描繪屬於自己的色彩。」習近平總書記曾充分肯定中國醫療隊「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
  • 寮國軍民:中國醫療隊給我們帶來了健康
    「共同造福寮國軍民」得知中國醫療隊來到巴色,當地居民坎邁一大早就從幾十公裡外的地方趕來。「特地讓在醫院工作的侄子幫忙登記,終於能趕在第一天接受中國醫療隊的診治。」坎邁對記者說,10多年來,自己的膝蓋經常疼痛難忍,行走困難,被診斷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今天經過中國醫生的治療,走路時感覺好多了。」
  • 鹹魚傳奇:小人物跨越千年,歷經太多身份追求夢想!
    電影鹹魚傳奇劇情講述了一個像鹹魚一樣的小人物羅恆跨越千年,歷經15種身份追求同一個夢想的故事。此前該片曾用名《神話幹掉笑話》。  鹹魚式的小人物羅恆(王寧飾)跨越千年,歷經十五種職業身份,經歷七樣不同人生滋味,只為實現夢想的搞逗故事。
  • 中國東風41飛彈,擊中10000公裡外的地方,需要多長時間?
    洲際飛彈是人類核武器中的殺手鐧之一,射程超過了8000公裡,現在核大國的核武器射程普遍在10000公裡以上,能夠實現國境內打擊全球。中國現在最先進的洲際飛彈就是東風41,那麼如果用東風41洲際飛彈打擊10000公裡以外的目標,大概需要多久時間呢?
  • 41支醫療隊含淚撤離武漢:這一刻,我終於聽懂了國歌
    3月17日,41支醫療隊3675人完成使命,離開武漢,踏上歸程。昨天下午三點,武漢為醫療隊舉行了溫暖的送行儀式。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前來送行。新任湖北省委書記應勇說:湖北永遠是你們的第二個家。疫情過後,歡迎你們和家人到你們曾經戰鬥過的地方,再來看一看。
  • 1937-2020,從「堅守」危城到「逆行」抗疫,一場跨越83年的人道主義...
    在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即將到來之際,交匯點記者選取了鼓樓醫院這個特殊的交匯點,採訪昔日「堅守者」的後人、最美抗疫「逆行者」,記載這段跨越了83個春秋的人道主義精神傳承,也聽日本友人講述疫情期間中日友好互助的故事,謹以此向所有攜手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人們致敬。
  • 臨滄市林草事業實現新跨越
    原標題:全市林草事業實現新跨越 2015年以來,臨滄市各級林草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一個跨越」「三個定位」「五個著力」指示要求,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之路,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堅持不懈抓生態林草、民生林草、人文林草、景觀林草,生態建設、產業發展、森林文化、城鎮景觀建設實現新跨越
  • 東方夢幻推出《熊貓故事》英文預告片 講述國寶傳奇故事
    大熊貓是中國著名的形象名片之一,憨態可掬的模樣和「萌萌噠」的表情,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粉絲」。由東方夢幻文化產業投資公司海外事業部譯配的特種動畫電影《熊貓故事》,為人們講述了一個跨越了800萬年的熊貓傳奇故事。這部優秀的CG動畫電影由北京科影音像出版社等聯合出品,曾獲得第九屆巴黎中國電影節「最佳動畫片」獎,並由東方夢幻文化產業投資公司海外事業部譯配為英文版本,將於今年10月遠赴法國參加坎城秋季電視節,在「聚焦中國原創動漫」推介會上正式登臺亮相。
  • 等候7個月,跨越上千公裡「赴約」杭州,34歲的新冠康復者:我要為...
    來自荊門的賀冰潔曾是一位新冠肺炎患者,也是浙江援鄂醫療隊治癒出院首例ECMO患者。他曾在新冠ICU內長達35天,數次命懸一線,但最終在浙江、內蒙古援助荊門醫療隊、荊門當地醫護人員的合力救助下,挺了過來。浙江援鄂醫療隊治癒出院首例ECMO患者!
  • 跨越120公裡的錦旗|綿陽安州人跨越120公裡,只為親口道一聲感謝
    跨越120公裡的錦旗 12月10日,安州的羅先生,驅車120多公裡來到茂縣,將寫有「人民幹部為人民,百姓遇險見真情」和「大恩不言謝銘記心田,人間真情在永世相傳」的錦旗,分別送到茂縣交通運輸局和阿壩直通商務用車服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