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上尋求「龍的傳人」的身份認同

2020-12-11 中國文明網

在文化上尋求「龍的傳人」的身份認同

發表時間:2014-09-18   來源:合肥文明網

  隨著電子產品的越來越普及,我們中不少人似乎好像已經失去了書寫的能力,更有一批人,英文說得比中文強,寫的比中文順,一問到國學典故,往往「顧左右而言他」,一說起明星瑣事,卻能夠津津有味頭頭是道。就在近日,一則新聞讓人不由驚訝:一大學生應聘已進入複試階段,卻在手寫簡歷這一環節上馬失前蹄,400個字裡錯別字就多達24個。有人斥責其不學無術,也有人質疑這是否是大學生中存在的通病。

  事實也同樣讓人擔心。在大學,除去文史哲等少數學科,語文都是人們避而不學的對象。大學語文一課,也只是徒有其表,尤其對於理科生而言,學好專業課就可以萬事大吉;而英語學習,則佔據了更多時間,為了四級六級能夠順利通過,大學生們也是擠破了頭,可以通宵達旦啃完一部英文詞典,一本漢語字典卻可以棄之敝履,束之高閣。而到了工作崗位之後呢?花了大力氣的英語卻雙手奉還給了老師,因為從事崗位上壓根用不了那麼多英語;一份簡單的報告卻能草擬得磕磕碰碰,詞不達意,因為學生時代根本就沒下多少功夫。如果自己國家的文字都不能熟練掌握,那麼天之驕子們跟身處異鄉,心無系掛的「香蕉人」又有什麼區別?

  其實,方塊字裡別有乾坤。這一點,是英文26個字母遠遠比不上的。中國歷史上多次分裂,繼而融合,即使面臨千山相攔,萬水相隔,統一仍然是抗拒不了的大趨勢,其原因就是,無論是天涯海角,還是大漠塞北,我們所使用的文字都是一模一樣。每個一撇一捺之下,都藏著我們祖先的靈魂,都寄託著我們共同的信仰。而由這些方塊字組成的詩篇,更是一幅幅徐徐展開的畫卷,或風光秀麗,綠水青山;或波瀾壯闊,大江東去;或悲愴慨然,拊手而歌。五言律詩是一葉扁舟,悠悠然地順流而下,怡然自得;七言絕句是一段旋律,回味悠長地直抒胸臆,餘音繞梁;宋詞則是空中忘我而舞的風箏,有時徐徐而行,在風中編織紓緩的舞步;有時秉著風力,在蒼天下頂著烏雲高飛。這些都是我們傳統文化中不可多得的寶庫,值得我們加倍珍惜。如若將這一篇篇美如畫的詩詞翻譯成外文,顯然層次和格調都下降了一個層次,既焚琴煮鶴,又暴殄天物,滿漢全席不能做成洋快餐,就是這個道理。

  此外,方塊字的書寫同樣也是一門藝術。書法也僅僅適用於漢字。人們常說,字如其人,同樣,練字也能磨練人。橫平豎直之中,要求的是做人要方方正正,行得住,坐得穩,要有嚴謹的態度和審慎的品格;在筆畫與筆畫之間,要凸顯筆鋒,但又不能鋒芒太過,外圓內方,坦誠篤厚,才是一個既有原則,又不失方法的謙謙君子。而這些,我們從電腦屏幕裡的輸入欄中是看不到的。微言大義,見微知著,細節蘊含在每一個方塊字裡。

  簡而言之,方塊字中,有著我們所要傳承的文化底蘊。忽視它,無視他,這就是對過去的背叛,也是否認自己的血緣維繫。幸運的是,我們已經越來越重視我們的傳統文化,文化的復興也已經拉開了序幕。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鬆開鍵盤上的「ABC」,重拾書本上的「一二三」,在文化上尋求「龍的傳人」的身份認同。(曹承俊)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183087&encoding=UTF-8&data=ACFPrwAAAAcAAADzAAAAAQAz5Zyo5paH5YyW5LiK5a-75rGC4oCc6b6Z55qE5Lyg5Lq64oCd55qE6Lqr5Lu96K6k5ZCMAAAAAAAAAAAAAAAuMCwCFAg6C_faxcnoNBwHwcW2LC8hW0uFAhR08g_pmkGkv-9LrKvfh4-4tITf_A..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183087&encoding=UTF-8&data=ACFPrwAAAAcAAADzAAAAAQAz5Zyo5paH5YyW5LiK5a-75rGC4oCc6b6Z55qE5Lyg5Lq64oCd55qE6Lqr5Lu96K6k5ZCMAAAAAAAAAAAAAAAvMC0CFQCDHeiMwuObpmiI3mfaotOfOIwacAIUCfJlN8338f1n86r7QXosSE5f91k.&siteid=7

相關焦點

  • 「龍的傳人」文化符號形成的歷史依據
    原標題:「龍的傳人」文化符號形成的歷史依據   中華文明經過了三千年的演進,在五千年前形成了成熟的文明與多元一體的形態,形成了具有認同感的符號——   「龍的傳人」文化符號形成的歷史依據
  • 呼籲傳唱《黃帝頌》,一首身份認同文化回歸的祖先頌歌
    龍的傳人身為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是有身份標誌的,我們是龍的傳人。在文化意識形態領域,身份認同感很重要,在沒有完成身份認同感之前,是需要培養身份認同的。這就是教育的功用之一,否則的話,沒文化很可怕,強盜文化無異於禽獸,偏差的身份文化認同則會讓人走進死胡同。
  • 歌曲《龍的傳人》適合用來教小學生嗎?
    《龍的傳人》是1978年由臺灣音樂人侯德健創作,歌手李建復首唱的歌曲。那是正值臺灣校園民歌興起的年代,因為旋律非常容易唱,歌詞也非常有意義,所以,這首歌很快就在臺灣的校園裡傳開。同時,由於歌詞涉及中國的地理、歷史、人種與文化的象徵,《龍的傳人》後來風靡了全球華人世界,成為許多海外華人民族認同的一首經典歌曲。
  • 文化尋根與身份認同
    文化尋根與身份認同 2018年11月09日 06:5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吳雪麗 字號 關鍵詞:認同;文學;民族文化;身份;文化尋根;重建;民族傳統
  • 新解讀中華民族是羊的傳人:龍的傳人英語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詞彙指導>正文新解讀中華民族是羊的傳人:龍的傳人英語怎麼說?他說:「龍到底是什麼,說法不一,難以確定。而羊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從歷史上是可考的。」   黃楊稱,被視為中華民族血脈的羌族,其名「羌」是甲骨文中最早記識族號的唯一文字。而在甲骨文中,「羊羌同義」,因此羌人又被稱為「羊人」。同時,中文裡的一些代表美好含義的文字也都包含「羊」字,例如「美」、「善」和「祥」。羊的形象和藹可親,適合作黃河文明的象徵。
  • 《龍的傳人》捲起「少年國學風」,寓教於樂盡顯文化底色
    早在2014年,上層先後兩次強調:語文課應該學古詩文經典,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傳承下去。《龍的傳人》已播出三期了,溫習古詩文、成語等課本經典國學知識,這可是最驚喜又驚奇的「暑假福利」啦!,答成語,解趣味題……《龍的傳人》拼的就是來自課本課堂的國學含量,拼的就是闖關的有趣燒腦!
  • 教師招聘音樂《龍的傳人》說課稿
    因此,這節課我在鞏固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鑑賞能力,互動合作能力,比較分析能力和創編能力。【說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理解《龍的傳人》的含義。2、學會比較分析旋律,嘗試創編旋律。3、學會視唱歌曲《龍的傳人》。
  • 「龍的傳人」選手表現漸入佳境
    四川新聞網-成都日報訊 :  (記者趙斌)由成都傳媒集團與成都文殊坊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共同主辦的全球大型電視選拔活動「龍的傳人」西南賽區選拔賽——都江堰杯「龍的傳人——對決青城」,昨日已進入第四天的海選,而選手們的表現也開始漸入佳境。每日直接晉級的選手數量也逐日上升。昨日的海選,可謂高手如雲。
  • 我們為什麼是龍的傳人?
    對於這個我們經常掛在口頭上的話,很多人並不一定能夠回答上來。因為到底龍是什麼?大多數的人,都已經不知道了。所以他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有淺人認為,龍是一種動物,中國的先祖認為,中國人是這種動物的後代,故自稱龍的傳人。
  • 上過4次春晚的《龍的傳人》,究竟該怎麼翻譯?
    雖然無法跟難忘今宵相提並論,但龍的傳人這一首歌也已經是第4次上春晚了,前三次分別是1985年春晚由美國首個華裔市長黃錦波演唱,1988年春晚由臺灣歌手侯德健演唱,2012年春晚由王力宏演唱。至於哪一版更加經典,也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小編不是音樂人士,實在是不敢置喙。
  • 《龍的傳人——當代跨界藝術展》在北京曉景國際美術館隆重開幕
    2020年11月22日訊,《龍的傳人——當代跨界藝術展》在北京曉景國際美術館隆重開幕,據悉,本次展出主要以當代活躍在一線藝壇的的數位著名藝術家之創新油畫作品、裝置藝術、行為藝術加之藝術服裝秀,遠古龍玉藝術形式展覽,多角度多語種藝術化再現以紅山文化為主基調的東方古老文明
  • 跨界族群音樂文化研究與身份認同
    而相應課題的研究者,則有必要通過對自身目的意義的認識和表述過程,將我們的微觀、定點個案研究和線索、多點比較研究同該音樂類型及其文化持有者在身份認同之網上的定位和關係緊密地聯繫起來,把握好主位認同與客位辨析兩方面互補、互滲的關係,以真正達致音樂與身份認同研究的深層意義和學術目的。
  • 為什麼說,中國人是龍的傳人,只是源於歷史上的幾個典故
    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古代曾經發生過很多很多歷史趣事,正是因為歷史的車軲轆不斷地向前推進,才推動了文化,政治,經濟多方面的發展,如果大家今天想要返璞歸真,追溯本源的話,那麼中國的龍文化是必須要了解的,很多人都說中國人是龍的傳人,但是你是否知道,這個龍是哪一個時期的龍
  • 教學設計方案:《龍的傳人》
    龍的傳人》,感受作品所抒發的愛國之情,體會堅強、自信、獨立的民族自豪感。【過程與方法】通過運用感受、體驗、合作等方法,加深對《龍的傳人》人文內涵的了解,提升對作品的賞析能力及表現能力。我們都知道,龍是由我國古人的智慧想像而創造。龍,象徵著一種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圖騰,我們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都驕傲地稱自己為「龍的傳人」。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歌曲《
  • 中國人文化與國家身份問題如何認同
    於是,民族國家的認同焦慮再一次指向了內部治理秩序:當世界已經承認中國的大國身份的時候,民眾怎樣才能過上一個大國國民的有尊嚴的生活?  克服精神危機的制度之道  至少從精神角度看,文化與國家身份焦慮一直困擾著中國人,尤其是較為敏感的知識分子。
  • 教師招聘音樂《龍的傳人》試講稿
    教學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聆聽歌曲《龍的傳人》,感受樂曲對祖國的深情祝福,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感。生:龍師:對,這就是龍,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了解、認識「龍」師:同學們請翻開你們的音樂課本,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課《龍的傳人》二、興趣激發師:龍是遠古的四大神獸之一,也是歷代皇權的象徵,龍是一種神異的動物。師:同學們請再看老師這張圖片,「龍」它是具有九種動物合成的,你們相信嗎?
  • 《LOL》龍的傳人李青飛龍在天介紹
    導 讀 LOL龍的傳人李青飛龍在天是什麼?
  • 為什麼中國人叫做是龍的傳人,龍的來歷又是什麼?
    中國是一個文明歷史都是很長久的國家,在這個神奇的國度當中有著許許多多的事情,而正是因為這些故事才會讓歷史不斷的前進跟發展,從而推動了歷史文化的交流,不光是文化還有文明社會等很多個方面的發展,但要是從頭說起來的話,這個國家的龍的文化,還有龍的傳人這一個詞又是怎麼興起來的你知道麼?
  • 開學第一天,孩子們操場上演奏《龍的傳人》致敬英雄的城市
    該校弦樂團的70餘名學生在操場上合奏起《龍的傳人》,致敬英雄的城市。(圖為孩子們在操場上演奏《龍的傳人》。開學第一天,他們以一首《龍的傳人》謳歌奮進中的武漢人民,致敬這座英雄的城市,共同表達心中對英雄的敬意。
  • 龍的傳人,這話對不對呢?
    龍曾經是這個人間的主宰,不僅統治海洋還有陸地。我們看到的恐龍化石,就是那時龍族的遺骸,不一定是死,那些骨胳就象蛇蛻一樣,是新生後留下的。那時人是龍族的奴隸,他們體格龐大而有力量,人類在他們面前弱小無助,他們吃人就象我們吃龍蝦一樣,從腰間把人一掰就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