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卡梅拉》系列故事恐怕是親子閱讀中最常見、最受歡迎的繪本之一了。這套深受孩子們喜愛的繪本,講述了母雞卡梅拉和她的兒女的歷險故事,充滿了驚險的情節和法式的幽默。
每冊文字大致在1500—2000字左右,適合「2-5歲親子共讀,5歲以上自主閱讀」。
在我猶豫選擇《不一樣的卡梅拉》作為閱讀素材是不是太簡單時,女兒把這套擱置已久的繪本從頭到尾又看了一遍。心滿意足之餘,她告訴我有個「大發現」。原來,女兒發現跑男上曾經提的那個問題「熱氣球最初搭載的三種動物」,其實就是卡梅拉《我要找回太陽》上面講的,乘坐熱氣球的小雞、小鴨和小羊。
這使我意識到,《不一樣的卡梅拉》雖然是一套給兒童看的繪本,裡面許多故事都有真實的歷史背景,不僅「不簡單」,還很嚴謹。
受到女兒的啟發,我決定就選這本「簡單」的繪本來畫思維導圖。選擇了幾乎無使用邊界、無使用規則的圓圈圖。只要與主題相關,哪怕是書之外的信息和知識,統統可以填進來。
圓圈圖(Circle Map):通過提供相關信息來展示與一個主題相關的知識。在圓圈中心,可以使用詞語,數字,圖畫或者其他標誌或象徵物來表示你嘗試理解或定義的事物,在大圓圈內寫下或畫出與主題相關的信息。
這次我的工作量並不大,我很快畫好了設計圖。
女兒拿到這幅圖,最先添上的是卡梅拉和她的願望「我想去看大海!」這可有點兒和我「設想的」不一樣了。女兒解釋說:「如果沒有這個心願,她就不會出發啦!」
然後,她按照故事發展順序,陸陸續續畫上了書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圖案。
她在大圈裡添上了衝浪的卡梅拉、哥倫布的大船,然後畫了卡梅拉下蛋的的「重要突破」,之後用皮迪克的雞舍代表卡梅拉登上「新大陸」後看到景象。
女兒用樹葉包著的玉米粒代表「新大陸風情」。看她畫到這兒,我補充道:「當時南美洲最主要的農作物之一就是玉米哦!」
女兒用C+P=♡來代表卡梅拉與皮迪克成了小戀人,它們乘船回到了卡梅拉的故鄉,並生下了卡梅利多——這系列書裡真正的小主角。
我暗暗在心裡評估故事的六大要素(5W1H),這些圖畫包括了故事的主人公及對她影響很大的朋友(Who-卡梅拉、鸕鷀佩羅),有事情發生的原因(Why-卡梅拉的願望),有我們從延伸閱讀材料上查找到的事情發生的時間(When-1492年10月12日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有事情發生的地點(Where-卡梅拉的雞舍、新大陸的雞舍),也有發生的事情(What-衝浪、生蛋、戀愛),還包括怎麼發生的(How-乘坐哥倫布的船)。
看來整幅畫把《我想去看海》表達得非常完整了。女兒隨後對自己的作品完成了勾線,塗色。
書中幽默、搞笑的部分總能給孩子留下更深刻印象,女兒在左側用樹葉包著的玉米粒旁邊畫了一個紅色的、光禿的雞屁股,「皮迪克家族裡公雞尾巴上的羽毛都被印第安人拿去做頭冠了」。
大家也可以用圓圈圖來畫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