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001】圓人說法,無法不圓

2021-03-04 天物愛仁學院

各位同學:大家好!

  最近有些同修要求我將《太上感應篇》再講一遍,希望送到電視臺去播放,這是一樁好事情。可是再講一遍也要相當長的時間,最近我們在此地,開講的是《華嚴》、《無量壽經》與《地藏經》,這三部經同時講已經就夠多了,再加上一種,感覺得分量太重。所以想來想去,利用早晨這個時間,這半個小時,我們預定兩個月到三個月將這個課程講圓滿。

  這一門課程實在說是非常重要,清末民初,印光大師特別提倡這個法門。清朝末年的時候,印光大師住在普陀山,當時定海的知縣,清朝稱知縣,到山上禮請印光大師到定海縣來講經弘法。大師因為家鄉的口音很重,他是陝西人,所以在當時語言上有隔閡,他就派了一位法師到定海縣去講經。去講什麼經?好像是講《文昌帝君陰騭文》。我們在文獻上看到這些資料都非常驚訝,地方上的長官請法師講經,法師不講佛經,去講道教的經典。尤其是一生極力提倡《了凡四訓》、《感應篇》這一類的書籍。所以惹到當時,以及後人,對祖師很多的批評,這都是凡夫知見。

     在佛法裡面,我想很多同修都知道有這麼一句話,「圓人說法,無法不圓」;也許有人又聽過另外一句話,「哪一法不是佛法」,你們想想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實在講所謂世法跟佛法從哪裡分?從你心上分。法上沒有什麼世間法、出世間法,沒有,是從你心上分。如果你的心有妄想分別執著,那就叫世間法,你就是學《大方廣佛華嚴經》也是世間法,為什麼?出不了三界。如果離開妄想分別執著,給諸位說,所有一切法都能夠了生死、出三界,所以哪一法不是佛法!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昨天我們訪問天主教,有一位先生向我提出一個問題,他說天主教裡面所講的靈魂,跟佛法所講的法性,差別在哪裡?我很簡單的告訴他,有分別執著的叫靈魂,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的叫法性。這個他立刻就能懂得、能體會到。是不是一樁事情?是一樁事情。但是一個裡頭有分別執著,一個是離分別執著,有分別執著,法法都有障礙;離分別執著,萬法圓融。所以要曉得,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法性,《華嚴經》上講一個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一句話諸位也聽得耳熟。既然共同一法身,你想想看,哪一法不是佛法!《感應篇》怎麼能例外?也是佛法。何況《感應篇》、《陰騭文》,自始至終每一句、每一個字,都是發明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在佛家是根本法,離開五戒十善,這個人就行邪道了。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無論你是初學,還是羅漢、還是等覺菩薩,你要是離開五戒十善,你就是邪道,那哪裡叫佛法?五戒十善要講得圓滿、講得實在,《感應篇》跟《陰騭文》是好教材。尤其是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印光法師非常清楚,這個世間有動亂、有災難,要想挽救這個災難只有一個方法,喚醒一切眾生真正的覺悟,斷惡修善。這個災難縱然不能夠完全化解,將這些災難減輕、災難的時間縮短,這是肯定可以做得到的。

  臺灣的同修來問我,在大劫難當中,臺灣能不能夠免過?我告訴他這是肯定的。臺灣人造的罪業很重,可是你要想想,臺灣人造罪業從什麼時候開始?也不過是最近二十年!你們想想看二十年前的臺灣,臺灣人很規矩、很守法。如果再退到三十年前,臺灣的風氣可以說是東南亞最好的,人心淳厚、善良。臺灣造罪業也就是最近這二十年,社會風氣完全變了。縱然造罪業,造罪業的人不算太多,時間不算太長。何況臺灣念佛的人很多,善心的人很多,所以縱然有劫難不會太大。日本人造的罪業就重,可以說是非常之重,他將來在這個大難當中所受的果報超過臺灣十倍都不止。我們從感應這個道理上講,種善因得善果,造惡因一定得惡報,這是感應的真理。所以印祖極力提倡這三本書,這是真實智慧,挽救世界的劫難。他老人家一生提倡,真正懂得的人並不多,印祖往生了,能夠繼續發揚光大的更少。

  我是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接受香港同修的邀請,到香港講《楞嚴經》。那一次在香港住的時間長,住了四個月。前面兩個月,住在倓虛老法師的中華佛教圖書館,在九龍;後面兩個月,住在壽冶老和尚的道場,藍塘道的光明講堂。我在圖書館看到,印光大師弘化社出版的一些書籍,那個地方搜集得很多。我跟印祖的關係非常密切,我們有師承的關係,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是印祖的學生。因此,我對於印祖的教誨,弘化社出版的書,就自然有一分很深的感情。這個小圖書館裡面所收藏弘化社的書,我全部都看過。而發現這三種書,《感應篇彙編》、《安士全書》、《了凡四訓》,弘化社印得最多,本子也印得最好。中華佛教圖書館收藏的分量也不少,我就帶了一份,一樣帶一本帶回臺灣。我看到後面版權頁,這三種書每一版數量最少的是一萬冊,數量多的五萬冊。印了多少版?幾十版。我概略的統計了一下,這三種書的數量超過三百萬冊,這個使我非常驚訝!弘化社印其他的書籍,每一版都是一千本、兩千本,為什麼這三種書印這麼多?這引起我的注意。我冷靜仔細思惟,印祖苦心要救這個災難、救這個劫難,這三種書是好。

  今天,諸位同學們,在各個地區許多的書店都可以能夠看到西方古老的預言,而且種類非常之多。我看過的就十幾種,都說一九九九年世界末日,有毀滅性的大災難,而且這個災難的時間很長,大概要延續二十多年。這個二十多年是從一九九0年開始,大概要到二千十幾年,這個災難才算能度過。可是西方這些書只說明有這些災難,說這個災難是眾生造惡業,上帝發脾氣了要懲罰世人,要把這個世界從頭再來改造,是個宿命論。遠遠不如《了凡四訓》跟《感應篇》這些書籍,這些書籍裡有挽救的方法。他們只提出劫難沒有挽救的辦法。西方預言裡面,還有一種叫《聖經密碼》,那個比一些預言要高明,裡面最後的結論說這在人心,如果人心能回頭,人心能向善,這個劫難可以化解。但是它也只有籠統說了這麼一句,怎麼個回頭、怎樣斷惡修善,沒有具體的說明。遠遠不如這三種東西說得透徹,無論說理、無論說事都說得很透徹。

  實在講我們覺悟太遲,也是這個世界眾生福報差了一點。怎麼說我們覺悟太遲?沒有把這幾種書翻成外國文字流通到全世界,不曉得這個重要性。如果這三種書大量譯成世界各種文字,大量流通全世界,對整個世界都有好處。這是我們沒有能覺悟到,現在才知道,現在知道真的已經來不及。可是亡羊補牢我們還是要做,希望大家發心,我們帶頭來做,儘可能的把它翻成外國文字向全世界流通,能夠有緣讀到這個書的人有福。而且我們有責任、有使命,勸導大家讀誦、受持、依教奉行,不但能夠轉變自己的業報,也能夠安定社會,幫助這個世間一切眾生消災免難。所以我那一年從香港回來之後,我就在臺灣提倡,這是我第一次印的《感應篇彙編》,總共印過好幾版,在當時大概印了總共將近十萬冊的樣子,我們能力很有限。這是《感應篇彙編》、《安士全書》跟《了凡四訓》,我在臺灣提倡、翻印、流通,而且這三種書都講過,也講過好幾遍,多少遍我記不清楚。

  這個本子是我當時講《感應篇》所用的本子,這裡面圈圈點點,書上寫了一些眉注,重要地方都給它劃出來,這從前我講的本子。前幾天有同修來要求我,我就找這本子找出來,找出來省事,我講解的時候,無需要再做準備。所以希望同修們能夠重視這樁事情,真正要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印祖用這三樣東西來彌補我們戒行之不足。念佛法門,祖師大德常常教誨我們「持戒念佛」,念佛不持戒、不行善不能往生,古人所謂「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最重要的善心、善語、善行,《感應篇》最後的結論也是結論到此地。你的心善、言善、行善,《感應篇》裡面說你得善神保佑,在淨宗裡面講,你念佛才決定能往生。現在這個世間災難很多,如果我們遇到災難不必恐懼。

  昨天我們訪問老人院,我們看到有二十幾位得癌症末期的這些老人。我告訴這些修女們,對這些老人要給他們希望,不要給他們悲傷,要以宗教教育去開導他。人沒有死,所謂生死是平常事,是我們轉換一個環境,讓他這個觀念轉過來,他對於生死就看淡,心就平靜。這是個轉折點,我們會轉入一個更好的環境,我們會得到更好的生活。所以宗教教育非常重要。他們照顧兒童,你看這殘障兒童個別輔導,對於老人也要個別輔導,這怎麼能疏忽?老人個別的開示,常常跟他談談話、慰問,跟教導小孩一樣重要。這些老人,常常有人跟他講話,常常有人給他講這些大道理,幫助他脫離生死的痛苦。學佛的,我們一定勸導他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天主教徒、基督教徒,你也勸導他一定要求升天堂,天道比人道殊勝太多。

  這是教育,不僅僅是在物質生活上幫助,精神生活上決定不能夠缺少,娛樂方面也要加強。昨天這個修女告訴我,她說娛樂的部分,也有些年輕人到這邊來唱歌,來義務給他們表演,她說老人不愛聽。我說當然,老年人聽到現在這種音樂厭煩,他怎麼會聽得進去?我說妳要懂得老人的心情,妳要播放三十年前的那些音樂,他就喜歡聽。四十年前的這些老歌,他聽了之後,他年輕時候唱的,他心裡就會受感動,就不一樣。我說了她們才想到,我說妳要找這些東西,現在這些歌舞表演老人不喜歡看,給他看潮州戲、給他看老戲,這些東西拿去他就歡喜。他是哪一個時代的人,你要用那個時代的東西他就適應。所以這是我們都要想到,我們常常跟老人交談,他們喜歡什麼東西,希望什麼東西,我們來替他準備,這才真正照顧老人,讓老人開心,讓老人活得很自在,你們才盡到責任。我們儘量去找,找這些老歌、找這些戲劇,找這些錄像帶,我們找了就送給他們,他們裡面的中國人很多。這些做法,可以說都是斷惡修善的落實。

  我看今天,我們這個小本子很多,我們大家都用這個小本子好了,《太上感應篇》,用這個小本子。這個小本,我剛才看,只印了一千冊,印得太少。這個小本子讀誦很好,攜帶很方便,常常去念,後面還有「文昌帝君陰騭文」,兩篇東西都在裡頭,這個很理想的小本子。我們這二、三個月早餐半個小時,我們大家研究這個小冊子。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相關焦點

  • 淨空法師:老天不殺悔過的兒郎 彌天大罪一悔便消【太上感應篇49】
    真情不是感情,真情是性情,中國古社會常說性情中人,不是感情中人,感情中人變化無常。性情中人,在佛法裡是佛菩薩,他們懂得真是非、真邪正、真利害,他們所行的是道、是義,儒家講的「道德仁義禮」,感情裡面這些東西都沒有了。感情如果順道德仁義禮,不背道德仁義禮,這個感情就是性情。在現代社會教學裡面,知道的人不多,講的人就更少了,而一般大眾認為這個說法落伍、過時了。我聽到這些話也點頭,沒錯,是落伍、是過時了。
  • 太上感應篇精華-010
    所以當時我師公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出來以後,老虎就靜靜地看著我師公,我師公就用意念跟牠溝通,他就用意念跟牠溝通以後說:老虎菩薩,老虎菩薩,你是在地人,我是外地人,你這個洞口先借我修行一下,將來我成就以後,我度你。這跟佛陀碰到那個歌利王一樣,歌利王就是一個暴君,這故事我們都講過很多遍了。他因為在山上跟嬪妃去玩,他睡著了,佛陀在那邊入定,說法。
  • 《太上感應篇》的現實意義
    素有「古今第一善書」之稱的《太上感應篇》,憑其持久而廣泛的影響力,對人間善業的興起、發展、普及自當功勞不小吧。從該闡述中,我們可推知和諧社會主要包括兩個內涵:人與人關係的和諧、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所以若能促使這些關係趨於和諧,即是在創和諧社會了,而《太上感應篇》裡所竭力提倡的行善去惡思想對此有導向作用。
  • 虛靖天師推薦的好書——《太上感應篇》
    贈人以財,不若贈人善言。黃金雖貴,用之則窮;善言於心,終身為寶。一切神仙真人,皆以無上要言得成道果。子能持是說,普告眾生,令得奉行,獲福無量。《太上感應篇》又稱《感應篇》,在道教典籍中這一部經書篇幅雖短,但知名度卻並不亞於《道德經》的道經。
  • 經典共讀:《太上感應篇》(中英對照)(一)
    《太上感應篇》是道教經典中流傳很廣的一部,相傳為老子所作。全文系統講述了善惡報應的因果原理,數千年來在社會各階層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直到今天,也對建設和諧社會有著積極的意義。很多大德老師都對《太上感應篇》做了精闢的注釋和講解,來幫助更多人理解這部經典,也有老師將它翻譯成外語。
  • 《太上感應篇圖說》48:所謂善人
    我們精心推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太上感應篇圖說》線上共修課程開課啦!歡迎海內外家人一起來學習。每天一課,共計213課。》全文讀誦視頻⬇點擊下文查看《太上感應篇》原文⬇太上感應篇(注音全文)【註解】承上文所述,凡是積德行善之道就可以勇於施行,至少不為自身的行為後悔,這樣才稱得上是善人。
  • 三十代天師虛靖天師推薦的好書《太上感應篇》
    在道教典籍中,有一部篇幅雖短,但知名度卻並不亞於《道德經》的道經,它就是《太上感應篇》。《太上感應篇》,又稱《感應篇》。北宋末年被宋徽宗賜封為虛靜先生的正一道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曾為《太上感應篇》作頌,其頌文曰:「人之一性,湛然圓寂。涉境對動,種種皆妄。一念失正,即是地獄。敬誦斯文,發立汗下。煨燼心火,馴服氣馬。既以自鏡,且告來者」。
  • 《太上感應篇圖說》73:擾亂國政
    我們精心推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太上感應篇圖說》線上共修課程每天一課,共計213課。宋 • 李昌齡    著清 • 黃正元    注   清 • 毛金蘭    增補  任琳  寧志榮   主編《太上感應篇
  • 淨空法師: 破迷開悟是因 離苦得樂是果【太上感應篇87】
    【太上感應篇27】淨空法師:為什麼學佛的人多 成佛的人少【太上感應篇28】淨空法師:修行的秘訣是不懷疑 不夾雜 不間斷【太上感應篇29】淨空法師:個人吃飯個人飽 個人因果個人了【太上感應篇30】淨空法師: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 方能自度度他【太上感應篇32】淨空法師:你心裡動一個惡念 對方他是知道的【太上感應篇33】淨空法師
  • 《太上感應篇》: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功累德,慈心於物
    這是老君勸人,先從避過做起。凡要做長壽之人,必須遠絕了過錯。就像人避水,怕被水淹死;避火怕被火燒死一樣。只要之前犯過錯,痛改前非,不要再犯;如果沒有什麼過錯,就要把有過錯的人當自己的老師,不要去犯。是道則進,非道則退。這就是老君給我們教的辦法,凡要做一件事,先要想一想,是否合道,這就是趨吉的關鍵之處;如果這件事不合道,就不要去做,這就是避禍的關鍵。
  • 《太上感應篇》心得分享第六講
    從我們最熟悉的《太上感應篇》開啟我們的讀誦之旅吧。讓我們跟隨蔡禮旭老師,一起去理解一下這本書真正的要義吧。【音頻文】諸位長輩、諸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我們上一次講到「太上感應篇」這個經題。
  • 《太上感應篇圖說》183: 違逆上命
    我們的中醫公益班第一階段——倪海廈人紀系列線上課程,自從 2020 年 3 月 17日開班以來,海內外幾千位醫師和愛好者加入到我們這個線上的大家庭,我們不僅僅學到了正統的中醫知識,還收穫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我們精心推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太上感應篇圖說》線上共修課程每天一課,共計213課。
  • 《太上感應篇圖說》147: 鬥合爭訟
    我們的中醫公益班第一階段——倪海廈人紀系列線上課程,自從 2020 年 3 月 17日開班以來,海內外幾千位醫師和愛好者加入到我們這個線上的大家庭,我們不僅僅學到了正統的中醫知識,還收穫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我們精心推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太上感應篇圖說》線上共修課程每天一課,共計213課。
  • 聽高僧法師講《太上感應篇》之二:如何了卻痛苦煩惱?
    我們人活在世上,最大的痛苦莫過於煩惱不斷,正所謂沒錢的人有煩惱,有錢的人也很煩惱,這還不作算,並且煩惱好像源源不止,沒完沒了似的,人的一生仿佛都活在痛苦煩惱之中。到底我們有沒有辦法了卻這些痛苦煩惱呢?細讀本文,也許有你想要的答案。
  • 《太上感應篇圖說》188:越井越灶 跳食跳人
    我們的中醫公益班第一階段——倪海廈人紀系列線上課程,自從 2020 年 3 月 17日開班以來,海內外幾千位醫師和愛好者加入到我們這個線上的大家庭,我們不僅僅學到了正統的中醫知識,還收穫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我們精心推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太上感應篇圖說》線上共修課程每天一課,共計213課。
  • 【圓的周長】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運城市新港實驗學校 | 南明教育旗下學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一個自我實現著的自由人
  •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其實十七也圓,佛和道是這樣說的
    8.再過幾天,農曆每月二十五、二十六,月相又變成蛾眉月古話有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今夜抬頭望天,其實十七的月亮也很圓。月亮是顆陰性的星,代表我們的肉體和物質的身體,它的本質是柔軟的、平滑的、思慮的。其性質是陰性的、寒冷的、潮溼的。表是家居生活的養育的驅力。
  • 直線是半徑無窮大的圓,平行線相交於無窮遠的說法正確嗎?
    在數學的某些場合中,這個說法是完全正確的,比如在射影幾何當中,直線是半徑無窮大的圓,以及平行線相交於無窮遠處都是正確的描述,而射影幾何屬於歐式幾何的一部分。「直線是半徑無窮大的圓」——這個描述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有些道理,但是總覺得哪不對,於是很多人首先會把這個說法當成錯誤的。實際上,在射影幾何當中,這個結論不僅是正確的,而且還變得相當重要,類似的描述還有「平行線相交於無窮遠」。
  • 太上感應篇直解(上)
  • 米勒問題延伸,利用圓周角圓外角圓內角解決問題
    建議先看圓的性質點擊:圓的各種進階模型,肯定有你沒聽說過的。    第一問,很簡單,利用圓周角是圓心角的一半,過O做AB的垂線,其實就是做一個90度的圓心角,他所對的圓周角就是45度。>圓外角,此時只有角EMF是圓周角,其他線段PQ上的點都只能和EF構成圓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