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必須掌握的30首邊塞詩

2021-02-16 小學生輕鬆學語文

點擊藍字↑「小學生輕鬆學語文」加關注

拼音 | 字詞 | 閱讀 | 作文

小學語文資料免費獲取

邊塞詩又稱出塞詩,是以邊疆地區漢族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邊塞詩初步發展於漢魏六朝時代,在唐代進入鼎盛。湧現了大量的邊塞詩人,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等。據統計,唐以前的邊塞詩,現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詩》中所收的邊塞詩就達兩千餘首。邊塞詩一般出自於出徵的將領或隨軍文官之手。下面30首經典的邊塞詩,帶你感受軍人的壯志情懷。

01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寫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近人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

02 《涼州詞二首·其一》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詩人以飽蘸激情的筆墨,抒寫邊塞將士酒宴上激昂興奮的情緒,開懷痛飲的場面和視死如歸的勇氣。

03 《出塞二首·其一》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此詩發興高遠,聲調高昂,氣勢雄渾,被推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04 《涼州詞二首·其一》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此詩雖極寫戍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但寫得悲壯蒼涼,沒有衰颯頹唐的情調,表現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

05 《雁門太守行》

唐·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此詩寫悲壯慘烈的戰鬥場面,卻處處都有鮮明的色彩,以色示物、以色感人,奇詭而又妥帖。

06 《關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徵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詩人放眼於古來邊塞上的漫無休止的衝突,揭示了戰爭所帶來的巨大犧牲和給無數徵人及其家屬所帶來的痛苦,沉思著一代代人為它所支付的沉重代價。

07 《從軍行》

唐·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這首詩借用樂府舊題,描寫一個讀書士子從軍邊塞、參加戰鬥的全過程。有力地突現出書生強烈的愛國激情和唐軍將士氣壯山河的精神面貌。

08 《塞下曲六首·其二》

唐·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此詩寫將軍夜獵,見林深處風吹草動,以為是虎,便引弓射箭。天亮一看,箭竟然射進一塊石頭中去了。通過這一典型情節,表現了將軍的勇武。

09 《從軍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此詩在抒寫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的同時,並不迴避戰爭的艱苦,典型環境與人物感情高度統一。

10 《漁家傲· 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詞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詞的下片則抒發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憂國的情懷。整首詞表現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及艱苦生活,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

11 《逢入京使》

唐·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此詩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詩人善於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裡要說的話,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義。

12 《塞上聽吹笛》

唐·高適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詩人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在虛實交錯、時空穿梭之間,把戰士戍邊之志與思鄉之情有機地聯繫起來,統一起來,構成一幅奇麗寥廓、委婉動人的畫卷。

13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徵》

唐·岑參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這首詩主要表現了軍隊在莽莽沙海、風吼冰凍的夜晚進軍情景。環境雖然惡劣,但將士們卻充滿著高昂的戰鬥氣志。詩中運用了比喻、誇張等藝術手法,寫得驚心動魄,繪聲繪色,熱情奔放,氣勢昂揚。

14 《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這首詩用比興手法,通過詠馬表現志士的奇才異質、遠大抱負及不遇於時的感慨與憤懣。

15 《夜上受降城聞笛》

唐·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這是一首抒寫戍邊將士鄉情的詩作,從多角度描繪了戍邊將士(包括吹笛人)濃烈的鄉思和滿心的哀愁之情。

16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澹萬裡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此詩描寫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離愁和鄉思,卻充滿奇思異想,並不令人感到傷感。其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詩句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17 《涼州詞三首·其一》

唐·張籍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此詩用濃厚的色彩描繪西北邊塞風光,借遼遠的空間集中表現思想感情,寓虛於實。

18 《隴頭吟》

唐·王維

長安少年遊俠客,夜上戍樓看太白。

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

關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

身經大小百餘戰,麾下偏裨萬戶侯。

蘇武才為典屬國,節旄落盡海西頭。

清人方東樹推崇這首詩說:起勢翩然,關西句轉收,渾脫沉轉,有遠勢,有厚氣,此短篇之極則。

19 《隴西行》

唐·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在詩中,詩人匠心獨運,把「河邊骨」和「春閨夢」聯繫起來,寫閨中妻子不知徵人戰死,仍然在夢中想見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詩產生震撼心靈的悲劇力量。

20 《燕歌行(並序)》

唐·高適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徵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

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颻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鬥。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

君不見沙場徵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詩雖敘寫邊戰,但重點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諷刺和憤恨不恤戰士的將領。同時,也寫出了為國禦敵之辛勤。主題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壯。

21 《己亥歲二首·其一》

唐·曹松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全詩概況地寫出了戰爭對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和浩劫,以冷峻深邃的目光洞穿千百年來封建戰爭的實質,寫得力透紙背,入木三分。

22 《塞下曲》

唐·許渾

夜戰桑乾北,秦兵半不歸。

朝來有鄉信,猶自寄寒衣。

此詩以極其精練的手法,高度濃縮了戰爭的悲劇性。全詩話句精練、構思巧妙、境界悲壯、意蘊深沉,委婉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譴責和對士兵及其家屬的同情。

23 《磧中作》

唐·岑參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莽莽絕人煙。

全詩選取了沙漠旅途中的一個剪影,以雄健的筆觸,描述了馳騁塞外、隨止隨歇的軍旅生活,語言自然遒勁,意境雄渾壯闊,情景契合,別有神韻,充分顯示出悲壯與悽清的綜合美。

24 《隴西行》

唐·王維

十裡一走馬,五裡一揚鞭。

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

關山正飛雪,烽火斷無煙。 

此詩表現了匈奴入侵、邊防告急的情景。作者沒有正面描寫戰爭,而是截取軍使送書這一片斷,通過描繪出一幅迷茫、壯闊的關山飛雪遠戍圖,側面渲染邊關的緊急狀況與緊張氣氛,展現出詩篇「意餘象外」的深邃與凝重。

25 《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此詩以樂觀高亢的基調和雄渾壯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風貌,描繪了守邊將士在沙場上徵戰的艱苦生活,歌頌了他們忠心報國的英勇精神。

26 《前出塞九首·其六》

唐·杜甫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杜甫的前後《出塞》曲,並非軍歌,而是借古題寫時事,意在諷刺當時進行的不義戰爭。徵夫訴說他對這次戰爭的看法。實際上是杜甫對待戰爭的態度,明確地表達了詩人的政治觀點。

27 《老將行》

唐·王維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

射殺中山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

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

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

路旁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

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

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潁川空使酒。

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

節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

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

願得燕弓射天將,恥令越甲鳴吳軍。

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一戰取功勳。

此詩寫一老將年少勇戰,轉戰沙場,後因「無功」被棄,然而他自不服老,在邊地烽火重燃時,他壯心復起,仍想為國立功詩中大量用典,幾乎句句對仗,層次分明,自始至終洋溢著愛國激情,格調蒼涼悲壯,但哀而不傷。

28 《古從軍行》

唐·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裡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此詩以漢喻唐,借寫漢武帝的開邊,諷刺當時唐玄宗的開邊,充滿反戰思想。全詩句句蓄意,步步逼緊,最後才畫龍點睛,著落主題,顯出其諷刺筆力。

29 《從軍行七首·其二》

唐·王昌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第二首詩截取了邊塞軍旅生活的一個片斷,通過寫軍中宴樂表現徵戍者深沉、複雜的感情。詩人「以不儘儘之」,「思入微茫,似脫實粘」,才使人感到那樣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徵戍者的內心世界表達得入木三分。

30 《出塞》

唐·馬戴

金帶連環束戰袍,馬頭衝雪過臨洮。

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兵缺寶刀。

此詩通過人物的肖像和行動描寫以及環境的渲染,塑造了英姿勃發、不畏艱險、奮勇殺敵的戍邊將士的形象。

長按下圖關注「小學生輕鬆學語文」

各種小學語文資料免費獲取

點個「在看」鼓勵一下輕鬆君吧

相關焦點

  • 高考古典詩詞鑑賞:邊塞詩
    二、岑參邊塞詩的內容:   邊塞詩多達七十餘首,是盛唐詩人裡寫邊塞詩最多的詩人。內容著重表現的是西北邊陲奇異的景色以及將士英勇報國不畏艱苦的精神三、岑參邊塞詩的特點:   1、多採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絕句的形式。   2、邊塞詩尚奇,描寫出了邊塞奇異的自然風光與風物人情,表現出奇偉壯麗之美。
  • 這首邊塞詩,僅20字寫出戰爭的殘酷,但卻被數學家華羅庚所質疑!
    比如說,「詩鬼」李賀就曾寫過一組《南園十三首》,在詩中,李賀將自己對於邊塞的嚮往以及對於青年人的希望融入其中。其中那句千古邊塞絕句令人嘆服: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還有一首經典的邊塞詩就是王昌齡的《出塞》,當我們讀後也會讚嘆當時無法徵戰但時刻牽掛邊塞的家國情懷: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 中小學生必須要掌握的200道國學知識,語文考試中經常出現!
    中小學生必須要掌握的200道國學知識,語文考試中經常出現!對於同學們來說,國學知識是小學語文考試中經常出現的重點難點知識,很多學生都曾在國學知識上丟過分,可謂是考試重災區!其實國學知識並不難,只不過同學們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缺乏了解和掌握,這才導致了在考試中丟分!因此同學們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國學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基於此,下附一份中小學生必須要掌握的200道國學知識,語文考試中經常出現!各位家長不妨為孩子多多列印幾份吧!
  • 從盛唐邊塞詩,看唐代詩人的風骨,探索唐代詩人任俠尚武的精神!
    唐詩中的「邊塞詩」最能體現唐朝文人尚武的特質。邊塞詩是唐詩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全唐詩》五萬餘首詩歌中有兩千多首是邊塞詩。邊塞詩是以邊塞生活為主要題材,涵蓋戰爭、和平、愛國、獻身、邊塞、風光、民族、軍政、思鄉、親情、牽掛等諸多方面。
  • 邊塞詩太多讀不懂?幾個技巧讓你不再害怕做題
    語文試題彙編2020年6.1-7.7全部語文試題   2.試題彙編2020.5.1-5.31  3.試題彙編2020.4.1-4.30(1)邊塞詩中常見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邊關、黃河、長雲、雨雪、風沙;(2)邊塞詩中常見的戰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長雲、戈矛劍戟、 斧鉞刀鎩、雁飛鷹揚 、箭飛馬走 ;(3)邊塞詩中常見的地名:(胡  羌  羯  夷指少數民族)  磧西  輪臺 龜茲  夜郎;天山、陰山、受降城、玉門關、關山、陽關、涼州、樓蘭。(4)邊塞詩中常見的樂器:羌笛、琵琶、胡笳、蘆管、角、鼓。
  • 這30首中小學生經典誦讀名篇,值得大聲朗讀並背誦全文
    教育部發布的《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顯示,中小學生喜愛語文課佔比最高。這30首中小學生經典誦讀名篇,值得一讀再讀,終身受益!
  • 【高中複習】邊塞詩鑑賞(習題含答案)
    當然,我們尋常所指的邊塞詩,範圍要大一些,凡是表現軍旅生活的詩作都可歸為這一類。要理解、鑑賞這類詩歌,應該注意以下三個方面:1.把握時代特徵,了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邊塞詩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最能體現國運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對作者所處的時代有所了解,對體會作品的內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幫助的。
  • 李白最經典的邊塞詩,開篇氣勢恢宏,中間風光奇特,結尾滿是幽怨
    李白最經典的邊塞詩,開篇氣勢恢宏,中間風光奇特,結尾滿是幽怨筆上雄渾壯,上馬秋點兵。在唐代,文人們不僅能紙上談兵,在長安城裡寫下不朽名篇,也能馳騁疆場,在塞外的大好河山中,建功立業,寫出不朽詩篇。正是由於很多文人從軍,所以唐代以謳歌邊疆地區漢族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邊塞詩大為盛行。湧現出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等一個個邊塞詩的翹楚。比如王昌齡在徵戰途中,隨即寫下「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裡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 從岑參的邊塞詩裡,尋找詩人在新疆的足跡
    在所有的詩篇中,岑參的邊塞詩寫得最出色,也是盛唐時期中,寫邊塞詩數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詩人。那麼,岑參在哪些詩中提到了新疆的地名呢?詩篇中又表達了怎樣的意境呢?因此,就讓我們伴隨岑參激昂的詩句,走進曾經的西域,探尋詩人走過的足跡,展現新疆古代的風土人情和大唐將士戍邊愛國之情。
  • 必考類型:語文邊塞詩鑑賞滿分要點!
    邊塞詩高產期在「大唐盛世」,從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這半個世紀通常稱為盛唐。經濟繁榮,國力強盛,開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筆從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現了大量的邊塞戰爭題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為壯觀的邊塞詩派。
  • 奇美壯闊的邊塞詩,以邊塞戰爭生活為主要題材,有何特點?
    邊塞詩是以邊塞戰爭生活為主要題材的詩作。這類詩歌起源很早,在先秦《詩經》.《楚辭》等文學經典中就出現了有關徵戍的篇章,其後漢魏之際,戰亂頻仍,不論樂府還是文人詩,都極為關注徵戰的題材,曹操曾以「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來描繪戰爭的殘酷。
  • 宜賓高縣建立首個「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為促進特色產業發展,利用國營高縣良種場現有農業基礎條件和蠶桑科技示範基地資源優勢,有效探索和積極實踐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推動我縣蠶桑產業融合發展,全面貫徹素質教育方針,推進我縣中小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深入進行,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勞動知識和技能,感受勞動的快樂。7月30日,在國營高縣良種場舉行首個「高縣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揭牌儀式。
  • 中小學生必須掌握:100道百科知識匯總,附答案,超實用!
    小學是孩子全面學習基礎知識的階段,需要不斷吸取學習養分,才能在成長中積累強大自己的知識儲備,並且這個階段還不存在專業側重的問題,所以掌握這些百科知識十分重要。所謂百科知識,就是包括各門類的一些基礎性的常識。
  •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為什麼被評為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
    這首詩是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寫於他第二次出塞階段。岑參在此詩中,以詩人的敏銳觀察力和浪漫豪放的筆鋒,描繪了祖國大西北邊疆的壯麗景色,以及邊塞軍營送別歸京使臣的熱烈場面,表現了詩人和邊防將士的愛國熱情。全詩內涵豐富寬廣,色彩瑰麗浪漫,氣勢渾然磅礴,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堪稱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深受歷代著名詩人的高度讚賞。被世代人們所傳誦。
  • 秦時明月,萬裡長徵,龍城飛將,邊塞詩《出塞》詳解!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學習《出塞》,要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先思考詩歌主要寫了什麼內容,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然後結合詩句,想像詩歌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最後結合詩意,感受詩歌的意境。
  • 24首中小學生古詩詞誦讀名篇
    【24首中小學生經典名篇!「請熟讀並背誦全文」】那些曾讓你「大聲朗讀並背誦全文」的古詩詞,現在還記得多少?24首中小學生經典誦讀名篇,一起補節語文課! ​​​​
  • 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國內首臺F
    【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國內首臺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實現滿負荷穩定運行 】11月27日,在 東方電氣 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燃氣輪機整機試驗室裡,中國工程院院士、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滿負荷運行見證專家組組長陳學東正式宣布:「東方電氣自主研發國內首臺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達到滿負荷,各項運行指標正常,專家組見證完畢。」 東方電氣集團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順利實現滿負荷穩定運行。
  • 李白的山水詩雄奇飄逸若仙,沒想到邊塞詩也能哀怨悽涼:悲天憫人
    邊塞詩存世不多,千斌今天和大家共同來欣賞他邊塞詩《關山月》,領略邊塞風光的廣闊蒼茫和詩人對戍邊將士的關切及嚮往和平的思想感情。關山月唐代:李白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 初唐詩人奠基,盛唐詩人開拓:邊塞詩壯大於唐朝絕非偶然
    初唐四傑邊塞詩與功名欲望「四傑」的邊塞詩表現了強烈的功名欲望,盛唐在此基礎上,更加深了對遠大的社會理想的理解與描寫。 「四傑」是高宗、武則天時期崛起的一代新興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與李白邊塞詩側重點相似的杜甫有關控訴開邊罪惡的詩,其中的代表作當屬《兵車行》。 有人考證這是進攻南詔或用兵吐蕃歷史背景下的作品, 反對開邊, 與詩人同情人民的人道主義精神是一致的。盛唐邊塞詩中的這種社會理想,反映出詩人對人民痛苦和國家命運的更強烈的關注, 也反映了在個人功名之外的更博大、更寬廣的胸懷。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邊塞詩,其中一句寫景絕妙,令人仿佛身臨其境
    他的命運從來都沒有掌握在自己手裡,每一次當他對人生充滿了希望的時候,他都會遭遇不幸。他覺得他的一生就像是飄飛的蓬草一樣,無依無靠,不知道歸宿在哪裡。這時,大漠的景色讓他眼前一亮,一條長河出現在他的眼前,那圓圓的落日,在平沙莽莽黃入天的沙漠裡是如此荒涼,又是如此溫暖,而遠處的一道孤煙像一把利劍直指蒼穹,令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