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分科改革樣本觀察:依舊做五三 依舊學衡水

2020-12-23 搜狐網

  11月18日報紙上一個醒目的標題跳進了高三教師王武的視線,「2014年起山東高考不分文理科!」

  「先是一陣興奮湧上來。」但當他把文章從頭讀到尾,便意識到所謂不分文理科只是換個說法,「文綜變成綜合1,理綜變成了綜合2」,他把報紙隨手一扔,嘀咕了一句,「原來還是分科考試。」

  王武在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昌樂一中工作了近20年。2010年末,山東省對外宣布「從2011年開始,新入學的高中學生不再進行文理分科,2014年對高考科目設置與考試方法進行相應的調整」,這一舉措甫一公開就獲得不少專家學者的青睞。然而,當該省《2014年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工作實施方案》9月4日出爐後,分文理綜合的考試科目設置給這次改革暫時貼上了「不徹底」的標籤。

  孰料,兩個月後,取消文理分科,這個曾在2010年掀起熱議卻終未進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教育改革關鍵詞,赫然出現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稱三中全會《決定》)中—「探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

  取消文理分科已呈箭在弦上的態勢。

  此時,山東「取消文理分科」的改革嘗試,無論其是否徹底,都值得關注。其經驗和「教訓」都可為制訂取消文理分科的具體措施提供參考,比如應推出哪些配套措施,如何避免政策在實行過程中「不走樣」。近日,中國青年報記者來到山東採訪,嘗試觀察並記錄下這份改革樣本。

  「取消文理分科」的改革和高三沒有關係

  11月15日,三中全會《決定》公布的那天,昌樂二中高三舉行期中考試,這座縣城也如往年一樣進入到「高考第一輪備考狀態」。

  20日中午12時30分,是昌樂二中開始午休的時間,高三學生楊林卻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他對記者說,「"期中沒考好"的聲音一直在耳邊響起」。

  同寢室的王浩則趁著巡視的老師不注意,蒙著被子,在床上翻起了《五年高考三年模擬》。

  上高三以後,這兩名文科生的課程表已從高二的「語數外物化生政史地」考試科目以及信息、體育、藝術、研究性學習等10多門課程縮減到僅有「語數外政史地」和體育的7門課。

  3年前,當王武還在帶2010屆高三學生時,他就在期中考試結束後準備了一份發言稿。今年,面對取消文理分科後的第一屆高三學生,他要發言的內容和上一次大同小異。

  王武的發言稿上有這樣一句話:「我到17班找一名同學(星期六下午第二節自習),很多人抬頭看我,而衡水(記者註:衡水中學)視頻裡記者進去無人理。」

  「比一比就有差距了!這說明我們的學生不夠用心啊。」王武說,他準備把這一條和學生們好好「講講」。

  在和山東當地教師的交流過程中,他們反覆提及衡水中學,並常常表達羨慕之意,王武說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之前我們也是那樣的。」

  2008年,山東出臺《山東省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範》,作出了「學校必須開足開全課程」等明確規定。

  然而,私底下依然存在衡水中學式教學,用王武的話說,有的被逮著或被曝光了被通報批評,有的僥倖則還能教下去。尤其是到了高三,「大家都在瘋狂備考,誰還管你是文科傾向還是理科傾向,統統為高考科目讓道。」王武說。

  換言之,山東「取消文理分科」的改革和高中最後一年「沒有關係」。

  「要為學生負責啊。」淄博市教育局一位不願具名的官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感慨道。這位官員每天都要接待至少幾十個家長,最深的感受就是:「孩子是家長的一切,高考是孩子的一切,這種情況下,學校能不給孩子創造條件去學?」

  但這也並非沒有辦法,這位官員說,如果嚴格地執行「落實規範」的文件,降低省內學生的共同壓力,高三學生依然可以繼續學習所有科目的課程。這一想法值得今後改革借鑑。

  高二不分科政策「被走樣」

  按說,高二學生應成為取消文理分科政策的最佳受益人—畢竟,在那以前,不少學校在高一下學期就開始分科了。

  山東在2010年明確宣稱要取消文理分科之前,就已經有過這方面的探索。2009年,山東省教育廳開始推行「走班制」,政策制定者解釋為「之前高中幾門課一統天下,高二就開始文理分科,學生絲毫沒有選擇的餘地」,「而多樣化的課程設置將課程分為必修、選修與校本課程」的制度,在不少一線老師眼裡,就是「取消文理分科」的雛形。

  那麼,改革後高二的實際情況如何?

  「很多"聰明"的學校一開始就固定下來了,根本沒有走班。」濰坊市一位不願公開姓名的中學校長告訴記者。

  按照規定,走班分為行政班和教學班。前者是固定的班級,也就是「晚自習同學在一起上課」的那個班,後者則根據學科興趣和學生個人水平層次去自主選擇和劃分。層次分班,舉例來說就是英語水平高的去A班,水平相對一般的去B班,水平相對差的去C班,問題相對少一些,學科興趣分班就不同了。

  這位校長舉了個「極端情況下」的例子,一個行政班有60個人,假設每10人正好對應選擇了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和地理,如果另外5個行政班的情況也是如此,這時候,所謂的物理興趣班就集結了60個對物理感興趣的人,那何不把這60個人固定下來打造一個行政班呢?

  此時,高考分科考試這隻無形的手也伸了出來—通常選擇物理的人,也會選擇化學和生物,而不會去選擇政治、歷史或地理,於是,一個集納了「同樣對化學和生物感興趣」的「物理興趣班」便真的就可以形成了,學校接下來要做的,只需再給這個班級配上語數外教師即可。

  繞了一圈,又回到了此前的「文理分班」時代。

  當然變化還是有的,那就是現在的高二「文科班」仍有理科科目的必修課,「理科班」亦然。

  在山東省教育廳相關的政策文件裡,這種情況被解釋為「高中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文科傾向和理科傾向,在原有行政班不變的情況下,通過走課的方式在不同的教室裡上課」。

  這一做法也是走班制及取消文理分科政策的第一次「被走樣」。

  「政策意在每個科目都要學,但沒說學生不能有傾向,再者,素質教育的本質就是給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權,但這都成了"聰明"學校提前分文理班的最佳藉口。」這位校長說。

  淄博一中歷史組組長趙增剛介紹了另一種情況。他告訴記者,儘管理科傾向的學生也學著文科課程,但上這些課程時學生們更多地是「在課堂上睡大覺」、「做數學、生物練習」,「因為學生都明白他們將來高考時不用考這些課。」

  教師也會這麼想。趙增剛有時覺得給高二的理科生講課更有意思,「不枯燥,壓力也小。」他為此還專門做了自己感興趣的「文革專題」、「大躍進專題」、「911事件專題」和理科生們分享—這一點值得肯定和借鑑,「某種程度上,這算是真正的興趣班了。」趙增剛判斷的依據是,他這麼講課以後,趴著睡覺的理科生少了,「老師喜歡講,學生喜歡聽,也有互動。」

  趙增剛以此為例卻意在「反思」,「並非所有老師都像我一樣,我的課也並非都是有意思的。」

  這種情況在山東省早已不是秘密。山東省教育廳一位不願具名的官員告訴記者,「我們確實沒有徹底取消文理分科,但是也沒辦法,我們能做到保證學生在高二下學期結束前不分科……至少,保證他們高中頭兩年都學物化生政史地六門課!這相對很多高一下學期就開始分科的省份來說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更值得其他省份借鑑的是,在不少山東本地的教師看來,高二學生之所以能上齊「全科課程」,更多地還是得益於山東2008年「落實規範」,即在開齊課程上動真格。沒有這個政策配套,僅單獨實行走班制或取消文理分科就很難奏效。

  全部科目都納入高考就解決問題了?

  事實上,有無徹底取消文理分科的政策,對高一學生也有「隱形」影響。

  濱州市一位中學化學教師告訴記者,這種「隱形」主要表現在,高一每有考試,班主任老師都和學生討論其優勢學科和弱勢學科,這就會加重高一學生「我遲早還要分科的印象」。「如果你數學或物理實在太差,有的老師不會和你說趕緊努力學,而會整天嘮叨趕緊把文科好好學學吧。」這位老師說。

  於是,有人把這種現象和高二文理不分科走樣歸結於「考試指揮棒」—考試不考,就不學;考試考,就學。

  濱州市博興縣兩位不願具名的教師告訴記者,在2009年前後的一次學業水平測試,即人們平時所說的會考中,鄰縣有一群替考的學生被攆了出來,還有一年,有學生頭一天晚上就收到選擇題答案。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其中一位老師告訴記者,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會考是本縣老師監考,高考是本市各縣互換監考老師。

  如今,隨著三中全會《決定》明確「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改革方向,這一問題似乎迎刃而解—學業水平測試將會越來越嚴,甚至嚴到高考的程度。

  相應地,將高中九門文化科目都納入高考,可能會有同樣的效果:不管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都會認真學習全科。當前,不少專家也按照這一邏輯來預測未來的教育政策:2014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就可以執行文理不分科的教學方式,2017年高考有望執行文理不分科。

  在關於取消文理分科的討論中,人們是擔心的一點是加重學生負擔,趙增剛卻告訴記者,在「落實規範」的山東,「考全科學生負擔會重是偽命題」。

  他的思路是:如果你的孩子學,我的孩子也學,那壓力都很大;如果你的孩子學,我的孩子不學,就不是壓力大不大的問題,而是公不公平的問題;但如果你的孩子不學,或少學一點,我的孩子不學或少學一點,大家壓力都小,這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而山東「落實規範」的政策在某種程度上就起到第三種「不學或少學」的「警戒線」作用—「拉著學生往後站,到點了,別學了,睡覺吧。」

  趙增剛自己的孩子今年上了高一,他一個明顯的感受是,「與頭幾年自己教的學生相比,孩子要輕鬆一些,也有更多的時間去上興趣課。」

  因此他認為,壓力大不大,不能單看是不是必修的科目多,而要看必修科目的課時、內容和難度是不是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遺憾的是,山東雖有了配套的政策,卻依然沒能啃下高三這塊最硬的骨頭。這一點,需要下一步政策的制定者重點考慮。

  取消文理分科的初衷,並非是讓孩子機械地學習所有的科目,而是綜合發展,讓學生不帶功利目的地多涉獵一些知識,從中再自主選擇個人的興趣進行學習。

  「你說理科生沒有文學素養,那文科生就有文學素養了?」趙增剛說,他教過的一些文科學生畢業後去到大城市,連地圖都不會看,「還有當年地理不錯的學生。」

  記者去昌樂二中採訪時,恰逢成群結隊的外地教師來這所山東省重點中學觀摩「研究性學習的做法」。但該校一位不願具名的語文老師告訴記者,「我每天都發愁,考到大學裡的學生發郵件讓我幫他們改文檔,都大學生了但錯誤依然不少。」

  這正是趙增剛困惑的:即便實現了全科高考,學生就能都同時具備科學和人文素質了嗎?

  山東改得了高考,改不了高校招生

  更為重要的是,將9門科目都納入高考,在目前的高校招生制度下,可能會出現新的「教育不公平」。

  「我們的孩子沒人要了怎麼辦!」山東省教育廳那位不願具名的官員告訴記者,他們曾經也想嘗試全科高考,但最終還是打消了這個年頭,原因並非如社會上傳言所說「頂不住家長和學生說學業負擔重的壓力」。

  他舉例說明,學生甲和學生乙的高考總分均是600分,其中甲的物理和歷史分別是100分和40分,乙的物理和歷史則是40分和100名,兩人報考的學校是同一所高校,在專業調配和志願選擇時,一旦該校物理系招收了甲,而不願意要乙,該校又正好沒有合適乙的文科專業—事實上,乙就是衝著該校的名氣去的,至於專業則無所謂—這時乙該怎麼辦?

  如果高校「委屈」地將乙招進物理系,那對另一個總分只有580分,但物理卻考了100分的學生丙來說,又是否意味著不公平呢?

  這也正是當下一些專家所說的,取消文理分科,其改革核心在招考分離。

  「山東改得了高考,改不了高校招生,我們有勇氣動真格,但對不住孩子,家長也不願意。」這位官員說。

  他說,如果真像一些專家所言,2017年高考就執行文理不分科,僅僅3年的時間,一個既有區分度又有信度的高校招生導向體系就能搭起來嗎?

  記者在基層中學採訪時還聽到針對招考分離的另一種說法。

  除了「看得到的公平」外,濱州市博興縣博興二中語文教師劉洪峰還憂慮著一個「看不見的公平」—「即便將來高校有了很公正的招生機制,但每個高校都願意要綜合素質高的學生,那麼我們縣城裡的農村學生,就非常吃虧!」

  最後劉洪峰說了這樣一段話:儘管我是典型的文理分科受害者,但我更知道我是高考受益者。沒有高考我就還在種地。如果取消文理分科,招生不利於農村學子了,我寧願選擇走高考,走分數,讓孩子苦點累點算啥!

  這種聲音或許有點「不合時宜」,但也需要決策部門在制訂高考改革的具體方案時予以注意。

news.sohu.com false 中國青年報 http://zqb.cyol.com/html/2013-11/23/nw.D110000zgqnb_20131123_1-03.htm report 6250 11月18日報紙上一個醒目的標題跳進了高三教師王武的視線,「2014年起山東高考不分文理科!」「先是一陣興奮湧上來。」但當他把文章從頭讀到尾,便意識到所謂不分文

相關焦點

  • 高考改革:57.6%支持文理分科,42.4%不支持文理分科
    目前高考改革的方向包含著從文理分科向文理不分科的轉變,但是大部分人都支持文理不分科才是大勢。據報導:目前支持文理分科的佔57.6%,不支持文理分科的佔42.4%。文理分科是有必要嗎?大文大理更能培養出全面的人才,理科重視邏輯推理,文科重視人文素養。文理分科從短期來看是高考的需求,長期來看是國家的需求,想培養出專業技術人才,更快地走向崗位。
  • 專家炮轟文理分科制度 稱文理分科降低國民素質
    專家稱文理分科降低國民素質 河南師生熱議  大河網訊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朱永新在深圳的「國際人才高峰論壇」上炮轟文理分科制度,批駁文理分科降低民族的整體素質,導致我國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分離。一時間引起各方熱議。
  • 從人生規劃角度,談高中文理分科
    ,殊不知,從文理分科開始你的人生選擇的就開始,文理分科的選擇決定你以後工作思路和方向的發展,更決定以後人生的路程。人生規劃,從高一文理分科開始,把握自己,美好未來。每年的6月到9月很多家長都在為文理分科而愁,文理分科作為繼中考之後的又一次重大選擇,是今後人生道路的分水嶺,要慎重。文理分科是高中生第一次重要的選擇,分文理也是很多家長艱難的選擇。文理分科後,不僅是學生有所側重的進行高中階段的學習,準備將來的高考。更是人生規劃的選擇。
  • 面臨文理分科時,究竟該如何選擇?
    隨著高考改革政策的公布,文理分科就變成了一個熱門的話題,並且近兩年來,對於什麼時候取消文理分科這項制度的討論也是一直持續。我們要知道任何的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定的緩衝期,雖然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經取消了文理分科,其他省份也在陸續取消這項制度,但是大部分省份的考生目前仍需面臨文理分科這個艱難的抉擇。面臨著決定將來人生方向的文理分科,我們究竟該如何選擇呢?
  • 速看,幫你解決高中文理分科一大難題!
    2020新高考改革迎來新徵程,截止2021年1月23~25日,新高考八省將進行第一次高考前模擬考試聯考,這也是新高考在考試、錄取等方面進行首輪
  • 多個省份取消文理分科,怎麼選擇學科,新選課模式到底怎麼樣?
    高考改革一直牽動著很多人的心,雖然一些人已經畢業多年,但也關心著高考改革的政策變化。之前,很多人覺得,文理分科對人才培養方式不好,不利於培養綜合型人才。前幾年一些省份就開始展開取消文理分科的試驗,就在昨天有八個省份宣布取消文理分科,這些省份包括江蘇、廣東、河北、福建、湖南、湖北、遼寧、重慶。2018級高中生就不用考慮文理分科的事情,不過筆者覺得他們要考慮的事情更加複雜。
  • 新高考「3+1+2」與傳統文理分科有何區別?
    新高考「3+1+2」與傳統文理分科有何區別?物理和歷史為什麼成為首選科目?省教育廳的權威解讀來了  遼寧省新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公布,「3+1+2」模式從目前高一學生起實施。這讓學生們在選科時更加從容,能更遊刃有餘地應對新高考改革。  備受關注的遼寧省高考綜合改革方案正式公布,從目前高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新方案高考採用「3+1+2」的模式。考生在確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選擇性考試科目時,應在歷史和物理2門首選科目中選擇1科,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再選科目中選擇2科。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設置?這種設置與傳統的文理分科有何區別?
  • 高一新生繼續實行文理分班 吉林省高考改革或將延期開展
    》,我省將於2018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從當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而在今年8月,各高中陸續開學之際,記者了解到,已有不少學校通知學生可填報文理分科的意向表。採訪中記者獲悉,今年我市各高中依然延續往年按照文理分科的形式進行教學。各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安排,有學校在高一入學測試時已經完成文理分班,也有學校是在高一期中考試結束或期末考試結束時分。教育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按照目前來看,我省高考改革或將延期開展。
  • 新高一選科又變卦了?重新延續文理分科?
    今年,有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長春中考家長,那就是新高一究竟要分文理科,還是要新高考選科?已經確定好的新高考改革如今又遲遲沒有消息。而近日,有粉絲諮詢小編,說已經看見了吉林省新高考改革推遲的緊急通知。不過,有學校要進行新高考選科預報確實是真的,小編也找到了汽三學校的入學須知,確實要求新生在報到時要進行新高考物理、歷史分科預報。
  • 高中文理分科不知怎麼選,學霸們都是這樣做的,建議高中生看看!
    現在教育部門,已經有對高考文理分科的改革計劃了,不過,大部分省份都是於2020年才正式啟動,因此,2019年參加完中考的同學們,還是要面臨文理分科的抉擇。不得不說,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分科是很頭疼的,因為這會直接到高考成績和今後的發展。那麼,對於我們高中生來說,文理分科到底怎麼選優勢最大?
  • 學文?學理?文理分科選擇指導
    一、綜合分析文理選科對高考成績
  • 關於高中生文理分科時如何選擇,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高一新生從入學到現在,已經快一個學期了,按照要求,高中的文理分科要到高二學業水平考試結束後,才可以進行,但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全國大多數學校,一般在高一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後,就開始文理分科了,有些學校可能文理分科的更早,在高一期中考試結束後就會進行文理分科。
  • 新高考改革3+1+2模式已成定局?衡水中學提前分班高瞻遠矚!
    新高考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正在被社會高度關注!尤其是今年新高考的各位家長,更是焦慮異常,真是大把大把的掉頭髮,愁啊!學校也是十分懵圈,到底怎麼改,政策是什麼,遲遲不見落地公布!孩子們也是愁啊,本來高一下學期按照舊高考模式,應該文理分班了,孩子們不用九科都同等強度去抓了,負擔少了很多,作業也少了很多!可如今新高考遲遲不見政策落地,學校無法進行選課走班,孩子們九科都在學!而且隨著各科難度的加大,很多孩子部分科目已經完全掉隊,跟不上,孩子們很辛苦,很焦慮,家長們跟著心情變得很糟!
  • 大學想要學習醫學專業,高中文理分科,應該選擇哪些科目?
    在我國眾多的大學專業當中,醫學專業是一個挺不錯的專業,雖然說學醫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但是醫學專業卻是當今社會一門非常有發展前景的專業。大學生需要本科畢業之後再參加考研,成為研究生以後,未來才有可能走上醫學的崗位。
  • 孩子要文理分科,期中成績理科排名年級116,文科排名70,怎麼選?
    截止到2019年秋季新高一入學,全國34個省級地區,已經有8地方確定實施「3+1+2」高考新模式,20個地方確定實施「3+3」高考新模式,再去掉港澳臺,還剩下3個地方的新高一,在今年繼續實行文理分科高考模式,它們分別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雲南省、和陝西省。
  • 教育部回應:高中文理分科仍是主流,最遲後年全面啟動「新高考」
    安徽省教育廳近期給出了答覆,新高考目前整體內容模式已經十分明了,相關的決策性工作仍在判定之中,一旦高考改革方案獲批,那麼將不會在進行文理分科,所以目前高中文理分科仍然是主流。不過具體的改革確定日期尚未確定,同學們按照學校的安排上課即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僅有14個省市區實施啟動了新高考,但是有一個壞消息卻是不得不面對的。
  • 2020高考依舊輝煌的衡水中學,全國排名穩入前三!網友:太牛了
    在一眾知名的中學之中,想必大家都聽說過河北的衡水中學。,依舊在嚴峻的形勢之下,成功延續輝煌!可以這樣說,若是能夠讓自己的孩子今日衡水中學學習,就相當於已經一隻腳邁進了985,211大學的門檻。應試教育背景之下,衡水中學的教育無疑在某些程度上面依然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為什麼衡水中學能夠在每一年的高考之中稱霸全省呢?首先,能夠進入衡水中學學習的學子本身的實力就是十分強悍的,基礎相比起其他學校的學生也更加紮實。
  • 高考改革!北京高考4天!英語考兩次?文理分科即將成為歷史?
    高考改革!北京高考4天!英語一年考兩次!文理分科即將成為歷史! 在這幾年來,高考改革一直都在不斷的商討和試行!之前不斷有省份推行新的高考形式,此次高考改革主要是在八個省份之間,分別為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這些地區也基本上是採用了3+1+2」模式。
  • 高中文理分科的歷史淵源來自於西方現代教育?
    我國高中素來有分文理科,文理科所學科目是語文、數學(文科高考數學比理科數學相對簡單)、英語三門基礎公共科目。此外,文科生學習政治、歷史、地理。理科生學習化學、物理、生物,而且,理科比文科更受歡迎,大學選專業和將來就業面更廣,這幾乎是常識。
  • 英國:中學不搞文理分科-光明日報-光明網
    綜合學制、課程和考試看,可以說英國中學不搞文理分科。    首先看英國中小學學制。英國人5歲開始上小學,到6年級小學畢業。之後進入中學,中學學制是3-2-2,有的是3-2-3,一般沒有中國的初中和高中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