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每個車主使用汽車的頻率和環境各方面都不同,汽車能否物盡其用成為了資源利用的難題之一,在早期的規定中表明私家車從購買註冊之日起15年的時間後要面臨強制報廢,也就說說這15年的時間無論是天天開還是偶爾開或者是從來沒開過,到了時間就是會變成一堆廢銅爛鐵,這嚴重的浪費了資源,因此2013年私家車報廢推出了「新政策」,60萬公裡不強制報廢,但要注意這一點。
從新規定來看,家用車取消15年強制報廢更換為60萬公裡引導報廢,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引導」這樣的字眼,也就是說取消年限改為60萬公裡後連強制報廢也取消了,那麼有車主會問,現在修車店調個表才幾十塊錢,如果我的車子到了60萬公裡不想報廢可以嗎?
答案是可以的。雖然在我們普通百姓看來汽車的裡程表非常的準確而且無法更改,但是這些在修車師傅們眼裡則是可以輕易更改的,甚至很多檢測車輛的儀器也能輕鬆做到這一點,也就是說車輛的裡程表作為汽車報廢的依據並不嚴謹,其實,一輛私家車到了「引導」報廢的裡程之後想要繼續合法上路完全是可以的,但是需要注意這一點就是年檢。
按照規定新車在購買後前6年不用實車年檢,車主只需每2年去車管所更換一次年檢合格標誌即可,6年之後的車子就該每年去檢查一次了,部分質量差的國產車在這個時候年檢已經開始出現問題了,而15年後的車子每年2檢雖然逐漸取消,但是大多數城市地區仍舊沒有普及,20年往後的家用轎車更是要一年4檢,如果你能扛過頻繁的年檢、修車,那麼及時60萬公裡後,你的車子仍舊可以合法上路。
這裡再給大家講講汽車面臨強制報廢的2點,主要是尾氣排放和年檢周期,其實說到底還是車子能否通過年檢,自從2019年11月份OBD檢測正式接入年檢項目,目前各地區不僅年檢費用有所上漲而且通過年檢的車子數量也開始減少,嚴格的OBD檢測直接影響到年檢結果,而連續3個年檢周期無法通過年檢的車輛終究還是要強制報廢。
從規定上來看,取消了15年強制報廢后的確再也沒有什麼硬性的條件來約束汽車報廢了,但是隨著尾氣排放標準的升級,汽車年檢成為了眾車主們熱議的話題,儘管從2014年以來一直有專家建議以合理的保養記錄等條件來代替年檢,但是作為決定汽車報廢與否最重要的一個項目,年檢的取消實行起來非常困難,隨著尾氣排放的升級加速,取消了年限報廢的車子越來越多卻連15年都開不到了,你覺得年檢無法取消最大的原因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