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理則學》之後,高階班又利用三天時間研習完蔡仁厚《中國哲學史大綱》,現將教學筆記與學員心得摘錄記錄如下。
一、內容
本書將整個中國哲學發展分為三度大開大合:第一度的開合:由先秦到兩漢; 第二度的開合:由魏晉到宋明;第三度之開合:晚明以來。分別以五卷闡述:第一卷:先秦時期:中國文化原初形態之百花齊放;第二卷:兩漢魏晉:儒學轉型而趨衰與道家玄理之再現;第三卷:南北朝隋唐:佛教介入——異質文化介入之吸收與消化;第四卷:宋明時期:儒家心性之學的新開展;第五卷:近三百年:文化生命之歪曲、衝擊與新生。蔡仁厚先生將第五卷具體內容在本書中略掉。
二、特點及方法:
1.《中國哲學史大綱》著重在通觀整個中國哲學之發展、相互影響及其客觀事實。又因是「中國」哲學,所以重智慧而弱思辨,重生命之實踐層面而弱知識層面。研讀本書者,應以自我文化生命企近聖哲的德慧生命,多體貼切己,以引發心靈之呼應與感通,當有豁醒之感。
2.《中國哲學史大綱》研習重點在把握住大綱脈絡,了解中國學問之精髓,暫不必在細節具體內處糾結琢磨。
三、學習價值
1.研習蔡仁厚《中國哲學史大綱》可對整個中國哲學史發展之脈絡有清晰把握,了解整體而後把握部分,了解源頭而後明晰支流。學員可意識到中國學問義理之精深處,在孔孟之道,陽明心學,為後期學習《王陽明哲學》、《牟著四入門》做鋪墊。
2.前有《理則學》建構思辨為基礎,現研讀《中國哲學史大綱》可讓學員認識到學問的兩層性:生命的學問和知識的學問,並有進一步的體會。同時研習《中國哲學史大綱》是致廣大,再安排研習《王陽明哲學》的學習以盡精微,體貼新儒家之義理。(2018/04/04崔娜娜老師帶班,守真老師輔班)
四、學員心得
1.邱近儒:中華文化,自堯舜至明清,發展歷程蜿蜒曲折:先秦諸子,漢之獨尊儒術,魏晉玄學,佛教文化傳入至宋明儒學復興,通覽一遍,快哉!中華文化之傳承,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
2.崔夢婷:學然後知不足,要讀的書還有很多!高階班的學習只是開始,生命及學問長進都來不得半點投機取巧。
3.張金燕:中國哲學史是中國文化生命能否實現內聖外王的歷史,儒家的內聖之學(心性之學)與外王之學(開物成務,利用厚生)是本末一貫的。外王一面的政道、事功、科學,亦必統攝於內聖心性之學,才能得其本源,以保證文化價值之安立與文化理想之繼續開發。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道中書院·2018暑期讀經宣導講師班(第五期6.2-8.10),詳情請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