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孩子不小心弄壞別人東西,或者故意破壞了別人的物品以後,父母如何回應對方,如何道歉,孩子是看在眼裡的。
並且根據父母的態度,孩子也會考慮事情的嚴重性。很多孩子多次破壞別人的東西,卻仍然有恃無恐,其實都是因為父母的包庇。
如何正確地引導孩子,不要破壞別人的物品,不要總是任性妄為呢?
------引言
01案例
小麗的兒子已經10歲了,已經在讀六年級,馬上就去讀初中了。可是小麗還是在把兒子當作4歲5歲的小孩子看待。有時候丈夫指責小麗對待兒子太放縱了,小麗就說他才多大,你跟他計較什麼。
但兒子多次去破壞女同桌的東西,故意把同桌的水杯藏著,把同桌的作業拿去丟了,害同桌挨罵。次數多了,女同桌就去告訴老師,並且讓看到小麗兒子行為的同學作證。
這下,老師把小麗的兒子調到最後一排,不讓他和別人一起坐,小麗又憤憤不平,覺得老師過分嚴格。處理不公。小麗向老師說明自己的心情後,引來了老師的批評。
好一頓批評以後,小麗才覺得自己的行為確實不妥當,覺得自己處理孩子亂破壞別人物品的問題的態度不好。
究竟如何才能制服孩子的調皮和頑劣,讓孩子懂事,不隨意去把玩和破壞別人的東西呢?如何才能教育好孩子不要再犯這類錯誤呢?
02孩子隨意毀壞別人物品以後,父母怎麼教育孩子?
1.讓孩子承認錯誤,並且道歉
不管是怎麼樣的原因,只要是孩子故意,有心的去破壞別人的東西,首先就要讓孩子端正錯誤道歉。讓孩子知道,如果不道歉,父母不會輕易的寬恕孩子的行為。
父母對於孩子的錯誤賠禮道歉,其實是替孩子承擔了原本屬於孩子的責任,就應該讓犯錯的孩子親自去道歉,表明歉意,讓孩子自己為自己的不當行為買單。
2.讓孩子知道東西被隨意破壞的感受
一些熊孩子去到別人家以後,隨意進出主人家的房間,並且亂拿亂動東西,一點都不客氣。父母一定要嚴格處理,詢問孩子。如果你最心愛的玩具,被別人弄壞了丟在哪裡你是什麼感覺。
有一個陌生人來到我們家,亂拿亂放你的東西,你是什麼感覺。讓孩子親自體驗和感受到。自己的物品被破壞和亂動的情緒。
3.讓孩子自己去收拾爛攤子
孩子把別人的東西弄壞了,就從孩子的零花錢裡面賠,孩子亂動別人的東西了,就讓孩子去擺放好。孩子亂拿其他人的物品,讓孩子自己送回去並且道歉,物歸原主。孩子知道錯誤是一回事,收拾錯誤是一回事。
讓孩子自己處理自己造成的問題,學會承擔和面對錯誤,而非逃避。父母總是幫助孩子逃避應該承擔的責任,等到孩子大了,同樣也會逃避職責。
03如何預防孩子產生亂動別人東西的行為?
1.父母在家不亂動孩子的東西,也不讓孩子亂動自己的東西
很多不好的行為習慣,其實是孩子在家裡養成的。孩子在自己家裡任性慣了,隨時亂動亂拿父母的東西,也不會被罵,久而久之,對待別人的東西就也毫不客氣。
父母從小就要訓練好孩子的分寸感,讓孩子不亂動亂碰父母私人的物品,也不去亂動孩子珍愛的物品。孩子自然也就養成了好習慣,不會亂動別人的物品了。
2.父母提前教會孩子,物品私有的概念
從小就要教育好孩子,別人的東西是屬於別人佔有的,使用權是別人的。你如果要用,你可以去借,並且借用以後要好好地奉還。讓孩子從小就有,物品私有的概念。
讓孩子知道別人的東西,是歸屬於別人的,使用權利也是別人的。自己不能隨便去亂拿他人的物品,別人也不能亂動自己的東西。
3.在孩子的物品被別人亂拿的時候,為孩子做主
孩子心愛的東西,假如被別人要求拿走,孩子需要父母做主的時候,父母也不要讓孩子失望。別人的東西是別人的,孩子自己的東西就是孩子自己的。
孩子不應該為父母的人情買單,損失自己心愛的物品,這樣很可能以後孩子也會亂拿別人的物品。
04郝媽媽有話說
孩子任性隨意,所以才更加需要的父母的看管,約束不當的行為。父母一味的包庇孩子,只會助長孩子養成不好的行為習慣。(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