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歷史悠久,從原始時代發展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飲酒孔嘉,維其令儀」《詩經》中所展示出來的豐富的酒文化展示酒文化在歷史的沉澱中變得更加香甜醇厚,有著豐富的歷史韻味。酒文化在長期發展之中也引申出來不同的派別,中西方的酒文化就有很明顯的差別。中西方的酒文化不僅僅是差異,而是兼備兩者,在相互融合中不斷發展與創新。
說起中國社交中的酒文化,首先想到的兩幅不同的畫面。一副是用粗瓷大碗盛著滿滿的渾酒,聲音粗狂的男子圍坐酒桌行祝酒令,有著會須一飲三百杯的豪情,整個畫面呈現著豪邁熱情之感。另一副則完全相反,用白瓷杯裝著清酒,賓客以詩行酒,有著清貴的雅致。兩種不同的畫面感代表著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有著不同魅力。中國酒文化在詩經中便可追溯。《詩經·風·七月》有講:「六月食鬱及,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而西方社交中的酒文化大都是大型宴會中,穿著華麗的人們使用高腳杯來在燈火通明的大廳中交談,歌聲與舞姿相互交錯在宴會中顯得十分優雅。西方社交中的酒文化大都以社交聚會來展現。中西方酒文化有著相同點也有不同點,這些異同是中西方文化充滿魅力的地方。
一、中國的酒文化
1、中國酒文化的起源
酒文化極大豐富了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有許多造酒起源的故事主要有猿猴造酒,儀狄造酒和杜康造酒。但古往今來最有說服力的造酒故事便是杜康造酒說。東漢《說文解字》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相傳杜康無意間發現造酒的方法,便將其進行推廣,逐漸成為一代「酒聖」杜康這一名詞也不僅僅再是一個名字,更是中國酒的代言詞。
中國酒的釀造原料通常為穀物,這與中國傳統的農業結構有關,中國為種植業,豐富的穀物為釀酒提供的大量原材料。並且隨著生產力不斷提高,五穀不僅僅滿足了人們的生活需求,並且出現了大量剩餘。糧食開始不僅僅作為生活必需品使用,開始進行了新的食物研發,釀酒便是其中最大的發現。而以穀物釀造出來的酒也便有較高的酒精度數,並且穀物釀造出來的酒是越久越醇厚。
中國酒普遍為白酒,這些都是以穀物來釀造。白酒製造工藝歷史悠久,工藝純熟,是世界有名的中國酒種。雖然中國最悠久的酒種是黃酒,有關黃酒的詩文描述也有許多,宋代詩人白玉蟾就寫出「閒傾一盞中黃酒,悶掃千章內景篇」的詩句來抒發心中所感,但白酒卻是最能代表中國酒文化的酒種,從一定程度上講,白酒文化就是中國的酒文化。
2、不同地域的酒文化
古代中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域有著不同的文化,相應的也有著不同的酒文化,北方與南方的酒文化就有著明顯差異。北方的酒文化則有著北方人民的豪情萬丈,而南方的酒文化則比較婉約,二者的酒桌氛圍便有著不同的特點。
北方農業以穀物種植為主,以穀物釀造的酒有著北方的醇厚味道,北方較好寒冷的天氣使人們經常以酒來暖和身子,越是醇辣的酒越受到北方人的歡迎,在酒桌上也經常以特有的祝酒方式——行酒令,來在酒桌上活躍氣氛,北方的酒桌比較熱鬧,朋友相聚的酒桌上有著此起彼伏的划拳聲,一派熱情豪爽的景象。
南方的種植穀物則是以水稻為主,白米便是南方的主要釀酒原料,而米酒的度數通常較低,口味也偏甜,這與南方人細膩的性格相符合。而南方特有的酒種不僅僅是米酒,更有許多以水果、鮮花釀造出來的的口味偏甜的酒,如梅子酒,桂花酒和桃花釀。而南方人在酒桌上也是酌情斟飲,在酒桌上也很少會出現喝的爛醉的景象,南方的酒桌文化符合南方人的性格,不會過分的熱鬧,但仍有著特有的酒桌氛圍。
南北方的酒桌文化不同是不同的地域類型所決定,北方氣候寒冷,香辣的烈酒適合北方冬日的生活,而他們的性格與當地的文化特徵也決定著他們喜愛喝酒的特徵,而南方人的性格也決定了他們特有的酒文化。
3、特有的行酒令文化
中國傳統酒文化中最具有中國特色的便是行酒令文化,中國濃厚的酒文化派生出來的行酒令自先秦時代就開始萌芽,兩漢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漸成熟,而後世的行酒令可以在唐朝找到起源,行酒令文化在宋朝達到了頂峰。中國傳統的行酒令文化不僅僅只有如今的手勢類,還包括角色扮演類、口頭文字類、博戲類、射覆類。
《蘭亭集序》就有著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之間的行酒令文化,「流觴曲水」便是魏晉文人特有的行酒令文化,「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便描述了他們的清雅的酒桌氛圍,他們飲酒賦詩抒發個人在動亂時代的豪情壯志。
隨著酒文化的不斷豐富,行酒令文化也不斷發展。酒令文化分的不斷豐富逐漸分為雅令與通令,在不同類型的酒桌上使用不同的行酒令可以拉近酒桌中不相熟的人之間的關係。中國特有的行酒令文化便是中國古代酒文化的獨特魅力。
二、西方的酒文化
1、以酒帶水的文化傳統
相傳西方的酒是由酒神狄奧尼索斯在流浪的過程中不斷傳授給普通群眾的釀酒方法,這才使得酒在歐洲大陸上盛行起來。西方的農業結構大都以放牧業為主,這裡的氣候,土壤條件不適合很多農作物的生長,使得西方的釀酒原料並不是像中國一樣以穀物為原料,適合葡萄生長的特殊環境自然而然的使得葡萄成為西方的典型酒種。
西方人的以肉類為主食,在古代西方人並不喜歡喝熱水,而西方的涼水大都有毒物,曾經就有西方人因喝了未加熱的水而暴斃身亡。所以古代的西方人大都以喝酒來解因吃肉類而產生的油膩感,這也使得古代的西方人經常喝的醉醺醺的樣子,這種傳統一直等到中國的茶葉傳到西方才有所緩解。但長期以來的喝酒傳統使得西方人喝酒就像喝飲料一樣當做生活常事。
西方人對酒的喜愛不僅僅是將酒作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們對酒有著尊重的感情,從各式各樣的與酒相關的酒杯,溫度計等等都提現著西方人對酒的尊重,這些酒器上的小細節,都體現著他們對酒的喜愛。西方人的飲酒禮儀,飲酒文化不僅僅是用於社交,而是可以更好的欣賞酒的美味。
2、精緻的社交酒文化
西方的社交中的酒文化有著許多不同的需求。首先,便是酒器的挑選,不同的酒種需要搭配正確的酒器,錯誤的酒器選擇不僅僅顯得舉行酒會的主人不禮貌,也反應了他的錯誤的文化審美。使用正確的酒杯才能使酒的特性表現出來。
西方酒杯挑選必須使用玻璃杯,這是西方酒器選擇的基本原則。酒器是品酒的一個重要的角色,特定的酒必須使用特定的的酒杯,白蘭地杯,香檳杯,雞尾酒杯等都是這些特有酒種的必備酒器。
其次,飲酒禮儀的不同也是西方酒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國的酒文化強調敬酒,有輩分位次的講究。而西方的飲酒禮儀,反應的也是對酒的尊重,需要品鑑酒的色香味,這三者都鑑賞是對酒的基本尊重。西方的酒文化是西方文化傳統的特有產物,特殊的酒文化魅力是西方文化的特別之處。
三、中西方酒文化的交流
中西方的酒文化的交流主要體現在唐朝這一對外交流的鼎盛時期,從波斯傳來的葡萄酒不僅僅是宮廷生活中的特有搭配,並且也逐漸傳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葡萄酒的傳入古代生活中的一大樂趣,古代詩人就寫出許多有關於葡萄酒的詩句。唐朝鮑防就寫出「天馬常銜苜蓿花,胡人歲獻葡萄酒」就寫出外來使臣進貢的紅酒。
而西方人對中國白酒的喜愛程度並不是很高,中國白酒的味道不如西方的酒類一樣,中國白酒特有的醇辣之感使得即使喜愛喝酒的西方人也不堪忍受。所以西方人對中國白酒並不是十分喜愛。但對中國其他的酒種,西方人也都有品嘗的樂趣。
中西方的酒文化都帶有社交性,社交場合中酒是不能少的。中西方的酒文化中存在不同點,是區分兩者特有的文化魅力的表現。而兩者之間存在的相同點則證明文化的相通性,中西方酒文化的交流都促使的兩者的文化創新與發展,都豐富著雙方的文化特色。
四、總結
中西方社交文化中酒文化的不同特色由各自的文化環境與社會環境所影響,不同的的文化氛圍中出現的獨特的酒文化的魅力。兩者的酒文化都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發展,無論是酒神造酒論還是杜康造酒說都是各自特有的造酒文化魅力。不同的酒文化魅力才是文明美麗的特性。
中國酒文化的香甜醇厚,還是西方酒文化中對酒的尊重理解,都是不同世界中的特殊情況,我們應該理解並尊重,中西方酒文化雖有許多不同,但共通的地方卻也是獨放異彩的。在如今全球化的趨勢下,中西方的酒文化則將會更加融合,使得酒文化更加豐富。
參考文獻:
1、《鬍子嬴庵中偶題》
2、《南北方酒文化差異》
3、《行酒令中看中國酒文化》
4、《雜感》
5、《蘭亭集序》
6、《歐洲人為什麼喜歡喝酒》
7、《說文解字》
8、《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