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網8月19日消息,在日前的師範類人才發展與創新研討會暨師範生就業與職業發展研究中心成立儀式上,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副總裁張戈做了《OMO教育變革背景下的人才發展趨勢》的主題演講。
張戈認為,教育市場廣闊,在OMO教育變革背景下,他介紹了新東方的四個生態圈戰略:堅守地面教育、線上線下相結合、建立護衛型控股產業鏈、參股教育相關公司形成生態鏈。他表示,走過27年的新東方需要更堅實的發展,而這離不開人才,希望更多的研發、師範、基礎學科類型的人,也能進入到民辦學校、課外教育機構共同發展。
以下為張戈分享全文(經多知網編輯整理):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主要講講在今天這次活動中,新東方為什麼要參與。其實也是回答褚校長早上碰到我問的第一個問題:「新東方為什麼要來?新東方和師範生什麼關係?」
聽了前面幾位老師講的,我覺得新東方早就該來。在疫情過後,參與了由全國工商聯與湖北省委聯合組織的對湖北應屆大學生的就業幫扶工作,並積極吸納了一批優秀的人才。而在這個工作中,俞敏洪老師擔任了就業幫扶組的組長。參與的過程中,俞老師也在積極思考:新東方能為全國的應屆畢業生做些什麼?這次因疫情影響就業的湖北畢業生能不能到新東方來?新東方又是一個什麼樣類型的企業?
我先介紹一下自己。我是本科學商科,讀的會計,碩士學法律,讀的刑法,在新東方站了7年半的講臺,教了7年的考研英語、GRE英語。從這種多元化人才的培養上來講,今天早晨鐘會長講到的三個關鍵詞——開放、多樣和融合,正是新東方在最早幾年將留學及英語培訓學習業務做到了立足之本,才有了這樣一個初始的發展平臺。但是到了今天的環境下,尤其在今年發生疫情的情況下,我們線下的所有培訓都不能進行的時候,新東方有什麼思考?尤其在師範類學生就業這個主題下,在人才多元化發展趨勢下,我們應該怎麼培養人?這是前面幾位專家重點談的。作為用人單位,也是一家每年招聘應屆生達到兩三萬人的企業,我們思考的更多的是年輕人走進社會後的個人發展和對這個社會的貢獻。
首先想跟大家談談教育市場整體規模。
根據第三方諮詢公司統計,在2018年,整個教育市場規模達到2.68萬億元;如果沒有疫情,2020年理論上能達到3.63萬億元;2025年預計達到5萬億元。
教育市場包含什麼?首先包含教育培訓機構,但機構在整個教育市場的佔比不會突破10%,更多的教育市場大家可能沒有看到,比如胎教、終身教育、老年大學……現在最難報的不是終身機構,最難報的是老年大學,因為他們永遠不畢業,每個科都在學,每個人學好幾個科目。終身教育的市場規模太大了。俞老師提到過一個觀點,既然教室周一到周五的白天空著,能不能跟政府合作,將其辦成老年大學,讓退休的爺爺奶奶們來學一些公益課程,因為大部分老年大學都是公辦的,而且政府承擔的壓力確實比較大,我們能把這些教室拿出來給老年人學習,這都是俞老師做的公益的設想,畢竟終身學習也是我們這些教育人所思考的重要話題。因此,這個市場規模真的有這麼大。
今年的疫情讓更多的在線教育機構保持了很高的增長速度。在線就是OMO的第一個「O」代表的「Online」。去年新東方在線也實現了港股上市。新東方實現了地面公司在美股、在線公司在港股的雙品牌以及市值的增長。在疫情期間,資本市場對教育的關注,讓我們有決心發展得更快一些。
新東方發展至今,有104所培訓學校,2所國際雙語學校,30餘所幼兒園,1465個學習中心,覆蓋91個城市。這些數字不重要,其實每個商業體在發展過程當中都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關鍵是,做大了不重要,不值得稱讚,而做偉大了才是新東方所有人的夢想。我們需要的不是這1465個教學中心,也不是這91個城市,而是我們為孩子家長做了什麼。
新東方2020財年營收同比增長15.6%至35.79億美元,運營利潤同比增長30.6%至3.99億美元。但這些一直不是俞老師關注的,甚至俞老師不關注股價。新東方的決策層更關心的是8萬餘名員工(其中4萬名老師,截至2019自然年)給孩子提供什麼。愛一直是俞老師放在第一位的,我們做了鄉村孩子1對1的幫助計劃,到甘肅去做助農、助貧、助教的活動,是我們4萬老師一直在重點參與的。
2006年新東方的老師們走進湖北省未成年管教所,老師們一直在問一句話:關在這裡的孩子將來走出去的時候,能為這個社會做貢獻嗎?他們會被這個社會歧視嗎?他們能不能也像這些享受正常教育的孩子一樣享受社會的關愛?所以我們連續做了5年少管所孩子的幫扶計劃。每個孩子只是十幾億分之一,但在家庭家人面前都是唯一。作為每個個體來說,只要能對這個社會多做一點點的貢獻,他就是一個偉大的人。因此教育面前不分人種、不分民族、也不分種族,大家都是平等的。
我們最近做一個課題,是關於00後的研究。不僅僅關注00後的孩子,我們更關注00後的老師。新東方的老師平均年齡28.5歲,其中90後佔68.5%,95後佔25.1%。我們馬上要開啟00後的老師招聘。這些00後老師幾乎跟我們錯一輩,但將來成為我們的員工後,他們在思考什麼?他們想要什麼?我們一直所提的是靠錢、靠發展、靠生存環境讓00後老師留下來,但這些是他們最關心的嗎?
褚校長談的「創新與合作」是我剛剛感觸最深的。創新創新創新,這些孩子真的喜歡「新」,如果沒有「新」這個字,00後的人是不會到一家企業來的。合作合作合作,合作力量才是更廣大的,保持合作才能共贏。因此我們儘可能讓00後的老師、優秀學歷的老師更多地進入新東方。新東方老師優秀學歷(本科985、211及碩博、海歸)佔比是67%。
他們做的事情,也是我們新東方的四個生態圈戰略:
第一圈,堅守地面教育。
我一直認為,在線取代不了地面。剛才馬主任提到「改革」,教育要改革,但是改來改去離不開教師的情懷,只有在人和人面對面交流過程中,我能看到孩子的眼睛,我能讀懂他的心,線上是無法感受的。
第二圈,線上線下相結合。
這就是世界發展的潮流,我們必須要迎接這個潮流,所以新東方在線去年在港股上市,新東方也布局兩翼共同發展。
第三圈,建立護衛型控股產業鏈。
第四圈,參股教育相關公司形成生態鏈。
這是一個產業鏈,我們有104所培訓學校,2所國際雙語學校,30餘所幼兒園,1465個學習中心。這些數字的背後其實是我們承接了地面教育、學歷教育、課外教育,還有教師資格證這樣的職業教育,在這樣全方位教育當中,可能正是新東方生存的壓力。一個公司走過27年的時間,逐漸步入中年,中年能不能定義成最強壯的力量,這是需要現在的新東方人共同思考的問題。
我們需要發展,需要更好的發展,也需要更堅實的發展,發展的背後是什麼?是人,有人就有一切,這是我們老新東方人天天思考的話題。所以,對於剛才褚校長這個問題我就可以回答了,我們需要人,我們需要更加優秀的人加入到我們這個團隊當中來,這也是我們這幾年的發展需求。如果問俞老師現在最大的困難是什麼?他一定會說缺老師,缺好老師,因為去年在俞老師的部署下,「新東方 老師好!」這六個字成為我們上上下下的總體目標,我希望更多的研發、師範、基礎學科類型的人,除了到公辦學校外,也能進入到民辦學校、課外教育機構和我們共同發展,教育需要廟堂之高,也需要江湖之遠,希望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校內校外融合,共同努力,一起發展。
謝謝大家!
更多服務
研習社:「新環境下教育融資專題課」由多知商學院·研習社與創新工場合伙人張麗君傾心打磨,掃碼加入研習社👇立即學習:
多知原創圖書(千萬教培從業者必讀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