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2021-02-19 逐字逐句講論語

今天學習新的經文: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這兩句話說的是貧窮的人,你要他沒有怨恨是很難,很不容易的,而富貴的人,就是有錢的人,你叫他沒有驕傲的心還是比較容易的。

這一個貧一個富,無怨,怨這個字當嗔恚的意思。都是形聲字,怨也是從心,上面是讀音。恚也是從心,上面是讀音。怨在說文解字裡面講的是恨的意思。怨恨嗔恚都是人的煩惱。嚴重的是貪嗔痴慢,貪是貪慾,嗔就是恨。痴就是不明白因果。見思惑裡面有貪嗔痴慢,慢是傲慢,驕是從傲慢裡面分出來的,慢是一種根本的煩惱,驕是隨煩惱。所以這裡的怨和驕是我們這一生,生來就有的,不但這一生有,每一生都有這樣的煩惱。

孔子講任何人都有這樣的問題,所以他用難易來來講。孔子講怨恨之心不起作用。要把怨的心壓服下去,一個貧窮的人是很難的,貧窮的人衣食住行基本的生活需求,你要他不怨是很難的。

富而無驕。富貴的人,你叫他不驕。一般人講驕傲,現在的人有什麼得意的事情就驕傲了,對於傳統的人講不能夠有驕傲。驕傲是煩惱。財富很多的人,你要他不起驕的種子。這樣富貴的人還是容易做得到的。

我們要從話裡面深入的研究。聖人的意思說貧而無怨難,雖然是難,也要把這個怨去掉。顏回就很貧窮,他就無怨,聖人是講因果的,貧窮是過去沒有種福報,現在才貧窮、知道這個道理,就趕快找原因。富而無驕。只是無驕還不行,孔子講富而好禮者也。就是要好禮,就是能夠幫助人家,就幫助人家。

如果現在的富人懂得這個道理的時候,他在世間做大事就沒有什麼問題的。不但對員工能夠有驕傲之色,更應該把員工看成為一家人,消除隔閡。這就看,大老闆捨得捨不得,一些大老闆其他的社會上的人有困難他都能夠救助,更何況是自己的員工呢!

學到這裡,你就要把煩惱的種子壓服下去,只要這樣,你就沒有什麼冤家。就是仁者無敵。仁者,就是要關心人家,同情人家,你有這個仁心在那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關注公眾號,每天學一講,終身受益

相關焦點

  •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詳解:上面兩章都說到面對「貧富」的「不相」問題,不過都是從「安貧」而「樂道」這個角度說的。但並不是說貧窮就是好的,富就是不好的。「貧富」都是「相」,對於行「聖人之道」的君子來說,對於「貧富」只存在一個如何面對的問題,而不存在好和不好的問題。
  • 《論語》解讀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論語》解讀11 今天解讀: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撥亂反正,還原《論語》
  • 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2孔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馬斯洛不也說人的需求存在五個層次嘛。人的基本的需求滿足後,才可以談更高的追求。富貴無驕態,不嘚瑟,不橫著膀子走,在現在一些有修養的富人來說,也不算啥難事。貧而無怨——對於那些辛苦搵食甚至吃飯都有問題的貧困者來講,你讓他對生活沒點兒抱怨,甚至聽你大談精神、文明、夢想,不僅有些難,還有點兒扯。
  • 一起學《論語》14.11憲問篇——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富而無驕易【原文】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朱子曰:處貧難,處富易,人之常情。然人當勉其難,而不可忽其易也。又曰:諂之病甚於怨,無怨之難則甚於無諂。白石錢氏曰:貧逆境無怨則難,富順境無驕則易。
  • 《論語》詳解:給所有曲解孔子的人14——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富而無驕易。正確的斷句應該是「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這裡的關鍵在於「難」,不是平聲,而「易」也不是「容易」的意思。不過還是先從「怨」說起,程度淺的「埋怨」、程度深的「怨恨」,被「怨」的就成了「仇人」了。
  • 《論語》詳解(十四):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本末茶道《論語》詳解---給所有曲解孔子的人(十四)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詳解:上面兩章都說到面對「貧富」的「不相」問題,不過都是從「安貧」而「樂道」這個角度說的。但並不是說貧窮就是好的,富就是不好的。
  • 南懷瑾先生: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下面就是孔子「知人論世」的一番話: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富而無驕」,有地位、有財富,成功了不驕傲。本來這個修養很難,並不是很容易,但是比較起來還是容易。古今中外有些人因為地位高了,風度蠻好;風度好是外形的,外形過得去,看不出驕傲來,已經了不起,但是內心到底還有一點覺得自己了不起。
  •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
    摘自:《論語·學而第一·第十八章》 原文: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 富而無驕與富而好禮
    《論語·學而》載: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如何?」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說:"人雖然貧窮,卻不去巴結奉承.雖然富有,卻不傲慢自大.怎麼樣?"他已經住到了"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上如果不是孔子一語點破,子貢以後不會再有進步的.子貢第一次是境界有所得.第二次境界是無所得.只是老實做而已.那兩句詩正是深深的契合了孔子教導弟子的目的與方法.切磋琢蘑之時,正是"學而時習之''之時.做人的學問在於時時刻刻警惕,在在處處小心.不要得少為足.應該勇敢前進,無有止息.
  • 富而無驕,富而好禮 | 儒商鼻祖的謙遜修養
    豪富之人能富而無驕,富而好禮,乃難能可貴。孔子弟子、儒商鼻祖子貢(端木賜,孔門十哲之一)在這方面堪稱典範。 司馬遷的推崇 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龍虎風雲,人才濟濟,貫通政界、學界、商界。
  • 論語|學而 貧而樂道,富而好禮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先解釋一下字面的意思:「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貢講的這段話特別有意思:如果一個人雖然窮,但他人窮志不短,不去阿諛奉承,也不去巴結別人;如果富有,他也不會驕奢淫逸,這會怎麼樣呢?(子貢,端木賜,是孔子最有錢的一個學生,也是孔子眾多學生裡面最會做生意的。他問孔子這句話時可能知道自己會變得有錢,也可能他當時就已經比較有錢了。)
  • 《論語·學而篇》1.15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1.15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注釋】▲貧而樂:安貧樂道。(安,處於。處於貧困之中仍然以堅守自己的信念為樂趣)。物質生活是精神追求的基礎,但是要做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八個字是講做玉石的方法。切:剖開石頭叫切。
  • 《易經》:你的未來是貧是富,就看能不能守住這兩個字
    《易經》認為,看一個人的運勢是貧是富,跟兩個字有關,你可能以為是「吉兇」,其實不然。如果學習《易經》,只是想了解吉兇,看看自己的運氣好不好,那就真的把《易經》當成算命工具了。孔子曾說過「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可見,夫子用功的方向就是「無咎」。《繫辭傳》也說:「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意思是,人要能慎始慎終,以無咎為關鍵,這就是「易之道」。
  • 農村老人說「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啥意思,現在還適用嗎?
    以前,經常聽農村老人說「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當時人們對此深信不疑,然而現在老農們卻表示:完全相反!以前在農村重男輕女的觀念十分濃厚,這句俗語就是典型的體現。「有兒貧不久」是說,有兒子的人家,即使是家庭貧困也不會持續多久,因為以前男人在農村被視為主要的勞動力,有了兒子就有人種地幹活、打工掙錢,而且農村老人都講究傳承,家中有男丁就能為整個家族的興旺作貢獻,即使現在都是寒門子弟,以後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時候,整個宗族的好日子都有望一起到來。
  • 貧和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作文導寫,ID:gh_b47952ece65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一)貧和富的名言1.貧不足羞,可羞是貧而無志。(呂坤)3.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4.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6.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杜甫)7.最大的貧窮是不被需要、沒有愛和不被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