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內有一座城市,向來以發達的教育產業聞名遐邇,幾大名校創造的明星教育品牌,向來是家長們爭相追逐的對象。
每到六月升學季,外市、外省就會有十多萬考生蜂擁而至,參加激烈的小升初、初升高競爭。每年的這個時候,市內各大賓館紛紛爆滿,全線漲價,家長們訂不到房間,不得不住帳篷、打地鋪,陪著孩子堅守在名校學位的爭奪陣地上。
為了考上一所名校,哪怕只是進個普通班,他們也是拿命在拼啊!
那麼,為什麼這些家長們一定要千方百計把孩子送進名校,一定要逼著孩子考上名校?
因為他們都明白,名校有以下這些資源,是絕對無可替代的。
01.師資
筆者同事的女兒在省內一所鼎鼎大名的外國語學校就讀,那所學校向來以無可比擬的外語教學特色聞名於世。而孩子的班主任,竟是教育部特聘的中學英語教材編寫專家組成員之一!
而這樣的人才,僅僅是那所學校教師團隊中很普通的一員而已。
名校集合的,不僅是全國各地最優秀的學子,更是把最優秀的老師全部挖到了一起。家長們付了高額學費,要買來的自然是最好的教育資源。而教育之本,首在於教師。一支最優秀的教師隊伍,才能打造出最強的教研、課改團隊,才能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學理論、模式、風格。
02.平臺
一匹千裡馬,養在駑鈍的養馬人手裡,只能每天在馬廄裡吃草料,慢慢等死;可一旦被伯樂發現,送到喜愛賽馬的王公貴族身邊,立刻就能在賽馬場上大顯神威,博得鮮花、掌聲、美名。
何也?平臺變了,展示才華的機會就多了。
名校裡不僅有最優秀的老師,還有一整套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涉及各個領域、門類的特長教育制度,以及花樣百出的學生社團。
筆者曾經去省城一所名校考察學習過,他們學校開設的特色特長培養課程包括理財課、烹飪課、航模製作課、國學課、跆拳道課、管理課、演講與口才、3D創客等等。
只要你有一技之長,總能在豐富多樣的特長培養和社團活動中,找到屬於你的一席之地。
而這樣的平臺,普通的學校,尤其是那些偏遠的農村學校,通常都沒有。關於這一點,筆者也在基層工作過,心裡還是有數的。
沒有合適的平臺,再好的天賦,也會埋沒在平庸之中。
03.氛圍
名校學子,百分之百都是去學校讀書的,哪怕他想偷懶,父母也不會給他這個機會。
能夠讓孩子考上名校,並且能負擔起名校教育成本的家庭,幾乎可以肯定是中產階層及以上。這樣的家庭裡,父母的文化程度要遠遠高於沒有固定工作,靠打零工為生的人群。
所以,名校學子的家庭裡,家長對教育的認知,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絕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作為父母,他們從小就會拼命給孩子灌輸「努力讀書,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這種家庭氛圍下,孩子學習的自覺性、動力、學習習慣,都會明顯好於非名校學子。
那麼可想而知,這樣一群人人努力上進的孩子,以及他們背後的家庭聚在了一起,會形成一種怎樣的學習氛圍?八個字:
你追我趕,爭先恐後。
不可否認,環境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一個滿滿正能量,人人努力上進的環境裡,你不想認真學習就會被邊緣化;一個滿滿負能量,多數孩子都是去學校混日子的環境裡,你努力學習反而會成為人家嘴裡的笑料。
這一點,筆者曾有過深刻的現實體會:筆者剛剛參加工作時,在一所偏遠的鄉鎮中學任教。那所學校裡,半數以上的孩子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沒有任何學習動力,沒有任何上進心。一個班幾十人,有一半左右都是去學校混大、混畢業,等到中學畢業就出去打工。
他們中最優秀的同學,早就被縣市名校挑走了,剩下的都是渾渾噩噩之輩,比的不是誰更努力,而是誰更會混日子、享受生活。
這樣的環境裡,你指望孩子認真學習,老師用心教導,可能嗎?後來筆者不甘心受環境影響就那樣混下去,才毅然決定離開,事實證明筆者當初的決定是對的。
04.圈子
2018年,河北寒門子弟王心儀經過多年努力,終於考上了北京大學。
別看她出身貧寒,可她跨進了北大,就意味著,她與國內最頂尖的精英群體成為了朋友、同學,成為了精英圈子裡的一員。
人與人之間的社交,往往存在一個按階層劃分的閉環,外人想擠進別人的圈子,絕對是千難萬難。
那麼,考上名校,就是擠進精英圈子最好的辦法。名校集合的是最優秀的學子,實力最雄厚的家庭。進入名校,就意味著他們接納你成為其中的一員。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這些人脈,可能在關鍵時刻為你發揮巨大的作用。
名校最不可替代的資源,是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