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在5月20日至6月20日期間舉行,主題是「遊戲——點亮快樂童年」。遊戲是童年最真實的生活,孩子的遊戲往往離不開玩具,好玩具是孩子成長路上的良師益友。為孩子挑選好玩具,家長必須給力。
本期微信為您推薦上海市教委信息中心學前教育信息部汪志超老師刊發於《學前教育》雜誌家教版的《我家的玩具「進化論」》,一起來看看其中有哪些門道吧!
孩子呱呱墜地後,媽媽們的日常生活中逐漸多了「玩具」這一樁事。我的兒子明明今年八歲了,回想一下,玩具這件事在我家呈現出了一個有意思的進化過程。
最初,我買玩具有些盲目和隨意,結果很多玩不起來。後來逐漸有了自己的選擇與判斷,以下一些經驗與大家分享。
有選擇地買一些經典的玩具
經典的玩具永不過時,如積木、球、棋牌等等,趣味性久經考驗,也能動手動腦動身體。
積木類玩具:3歲前我給明明選擇的是木製串珠積木、形狀積木等;3歲後他玩得比較多是雪花片、樂高、巧虎等塑料拼插類積木。
圖片說明:形狀積木
球:我家的球種類多,從明明出生就開始玩。如0-1歲時用刺毛球、桌球、網球、小皮球、氣球等逗引他進行抓握、爬行;1-3歲時用小皮球、大皮球等讓他在戶外多走走、跑跑、玩玩;3-6歲時明明接觸到更多的球,如籃球、足球、羽毛球、吸盤球、溜溜球、玻璃彈珠等,開始會玩一些簡單的玩法,如拍球、打彈珠。氫氣球和磁力珠因為不安全,沒給他買過。
棋:棋牌類明明主要是3-6歲時玩,先後接觸到飛行棋、洋槍打老虎紙牌、撲克牌、五子棋、陸戰棋、跳棋等。
有選擇地買一些適合父與子玩的玩具
爸爸帶孩子玩有很多好處。讓爸爸陪孩子玩,需要買一些適合父與子玩的玩具。這些玩具不僅要適合孩子,也要為爸爸的特長發揮提供條件。
圖片說明:頂部有受電弓的地鐵列車
除了前面提到的積木、球、棋牌外,我們小時候玩過的一些民間傳統玩具,如節令類的風箏,益智類的七巧板、孔明鎖,運動類的滾鐵環、毽子、沙包,聲響類的小花鼓、陶瓷哨子等,以及其他一些有時代記憶的玩具,如兵人、發條青蛙、鐵皮火車等,我們都買給明明玩,他也挺喜歡的。可見,民間傳統玩具還是很有生命力的。
明明爸爸和明明玩著玩著就玩出了樂趣。不僅更多好玩的玩具,如無人機、魔術道具乾坤袋、水彈手槍等進入了他們的視野,而且在玩的過程中認識了小區裡更多的孩子,大家一起玩更有勁。
有選擇地買一些由孩子自己「申購」的玩具
孩子「申購」的玩具大多出於自己的興趣。只要孩子真心感興趣,且要求合理,我們一般都會滿足他。明明有時候和其他小朋友玩了之後,會主動提出買一些玩具,比如「媽媽,你給我買一個36段的魔尺吧!」。看了動畫片「巨神戰擊隊」之後,明明提出要買一個「太陽戰機王」和一個「天星戰機王」,並竭力說服我,「一個戰機王在家裡打不起來的!」。
有選擇地買一些有能力銜接性的玩具
很多玩具是有能力發展序列的,比如平衡車、滑板車、兒童自行車等對兒童學騎車的技能有銜接與遞進的作用。明明幼兒園大班上學期學會了騎自行車,這是在歷經10寸帶輔助輪兒童自行車、三輪兒童滑板車、兩輪兒童滑板車、12寸兒童自行車四項玩具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學會的。
最初,我買成套玩具比較多。後來,發現明明新鮮勁兒過後,或是扔在一旁不玩了,或是把這些玩具拆分組合,與別的玩具混搭著玩了。這讓我有了一些想法,不如順著他的思路買一些元件類、半成品類的玩具,給他更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
買元件類玩具
越是簡單的玩具越能給孩子自由的空間。我留意到明明從成套玩具中拆分出來的,都是一些比較簡單的材料,結構簡單、可組合性強。元件類玩具客觀上將孩子置身於設計師、建造師的地位,例如雪花片、樂高。元件類玩具要儘量保證單品的數量,以便孩子有足夠的材料搭建或拼插一些大型的或複雜的的作品,或者與別人一起玩。
圖片說明:雪花片
買半成品類玩具
半成品玩具的好處在於留白。一是可以提供動手動腦的機會。明明玩過的有萬花筒DIY材料包、組裝土電話材料包、東方明珠3D立體拼圖、DIY拼裝航空模型等等。二是提供個性發揮的空間。如DIY白色動物紙漿面具、原色帆布筆袋、原木圓片、原色風箏等。
其實,玩具不一定非得靠買。我們大可不必把眼光局限在商場或網上,凡是日常生活中、大自然中能給孩子提供娛樂的東西都是玩具。大人可以嘗試帶領孩子發現玩具、製作玩具。
玩具從生活中來
生活中的物品常常會被孩子信手拈來變身為玩具,如快遞盒子、家用電器紙箱、沙、水、樹枝、枯葉等等,都可以成為孩子的玩具。
這是明明創作的一輛車,「神來一筆」是車體和駕駛員。車體是一個舊的24色鉛筆筆袋,開車的人偶是從一套太空人玩具中拆下來的。
圖片說明:馬路上的車輛
舊玩具變出新花樣
舊玩具變出新花樣,往往需要大人和孩子一起進行。有一次,明明想買個陀螺。爸爸說,「我會做!」明明立刻向爸爸投去崇拜的眼神。爸爸這下更是幹勁十足。做陀螺要用合適的木頭。爸爸在家裡找了找,發現有一套原木玩具裡面有一個木樁直徑、長短都合適,於是麻利地將它挑出來,底部削尖釘上釘子,再找根棍子繫上繩子做抽杆,一個新玩具木陀螺誕生了。
以前我只顧買買買,直到家裡到處都是玩具,但玩具要用的時候總找不著,這才意識到忽視了玩具的管理工作。
家裡玩具多了,如何擺放玩具才會取用方便、整潔有序,需要收納空間的規劃與習慣的培養,更需要對孩子的信任。
一方面,應該為孩子提供專門的、開放式的玩具收納架,與孩子一起商量玩具使用、分類整理讓玩具回家的必要規則,以身作則教導和督促孩子遵守規則,重視物歸原處、玩好玩具要洗手等習慣的培養。另一方面,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給予孩子時間,鍛鍊孩子自己收拾整理,逐步學習獨立管理玩具。
還可以將一些心愛的玩具珍藏起來;將舊玩具進行愛心義賣、捐給災區或送給別人做禮物;將其他有用的舊玩具挑出來重新組合利用,或暫時雪藏在合適的時候將「新玩具」分批拿給孩子。
總之,玩具是我們陪孩子玩的工具。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及自身對玩具認識的加深,在玩具的挑選與管理方面我們都會有一個「進化」的過程。
汪志超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從事學前教育信息化與0-3歲嬰幼兒早期教養指導工作。孩子誕生後,從「紙上談兵」逐步走向「理論聯繫實際」,與寶貝一起遊戲共同成長。曾在「學前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發表文章,參與《聰明寶寶從這裡起步》、《童海擷英——上海幼兒教育六十年》、《國際視野下的學前教育》等書籍的編寫。
延伸閱讀:好玩具好在哪裡?| 玩具世界你需要知道的那些門道①
內容來源:《學前教育》。經授權發布。
本期編輯:思齊 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