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報》刊發丨給孩子一條真正的起跑線

2020-12-20 澎湃新聞

給孩子一條真正的起跑線

12月中旬,記者來到位於運城市核心城區鳳凰北路47號的山西省示範幼兒園——運城市鹽湖區實驗幼兒園採訪,天氣嚴寒,這裡卻充滿著生機與活力、暖意融融。

那些觸動內心的小習慣小舉動

在幼兒園大門口,記者遇到了小南同學一家三口。小南今年5歲,是鹽湖區實驗幼兒園豆豆五班的學生。見到記者,孩子立即聲音洪亮地問好。

把孩子送進幼兒園、交給老師後,家長欣慰地和記者聊起孩子上幼兒園後的變化。

「孩子學會《疊衣歌》後,每天回到家,只要看到有衣服隨意放著,就會一件件疊起來,擺放整齊;每天晚上睡覺前,他都要把自己的衣服整整齊齊疊好放在床頭。」爸爸南迎旗在外地工作,一周左右才能回來休息兩天,他對小南的這些變化非常驚喜,「說句老實話,我都不會疊衣服,得向孩子學習。」

爸爸話音剛落,小南的媽媽雷女士迫不及待接上話茬:「一個周六,早上我帶孩子去人民公園遊玩。去的路上,路過一個居民大院門口,突然從門內傳出來幾聲狗叫,把我嚇了一跳。我說:『哎呀,把媽媽嚇壞了!』孩子馬上說:『媽媽,不用怕,有我保護你!』平時在家,看我忙得沒洗碗,孩子還會主動挽起袖子,要求『幫媽媽洗碗』;每天早上出門時,我和孩子一起穿鞋,孩子還會彎下腰說:『媽媽,我來幫你繫鞋帶。』」講述孩子這幾個細小的事情時,雷女士有點哽咽,眼淚在眼眶裡打轉。

另一位小朋友的媽媽黃女士也很感慨孩子的成長,她說:「昨天我帶孩子去一家文化用品超市購物,結完帳準備離開的時候,孩子鄭重地向女營業員鞠躬,並說『阿姨辛苦了!』對方十分感動,說從來沒有人給她鞠過躬、問候過。孩子的行動也讓我感動。」

幾位家長感嘆:平時紅燈停、綠燈行,不要踩井蓋,按序排隊不插隊等行為小細節,孩子們做得比大人還好,「有時孩子們都成了家長的老師。」

從師到生流淌著的幸福、快樂及美德

孩子們在幼兒園的快樂幸福緣於老師的快樂幸福。在鹽湖區實驗幼兒園,如涓涓細流般的快樂、幸福,在師生之間22年如一日地傳遞著。

「1998年幼師畢業,我就走進了這所當時剛成立的幼兒園。於我,幼兒園就像是一起長大的人生摯友,又像是擋風避雨的心靈港灣,更像是包容溫暖的家。」副園長楊京輝滿含深情地說。

張曉娜已在幼兒園工作17年。「每天在幼兒園,看著沙水區孩子們充滿創意的想像,挑戰區孩子們一往向前的勇敢,巴學園孩子們充滿童趣的過家家遊戲,果樹園孩子們感受果實收穫的喜悅……這一幅幅美妙的畫面,讓人如此感動,如此嚮往,如此幸福。」

王茹是2017年9月入職的新老師,她對幼兒園「打開大門辦教育」的理念與特色讚不絕口。「園領導堅持『走出去、請進來』,請各地名師和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走進來,開闊老師們的視野,豐富孩子們的經驗;讓老師們走出校門,學習先進理念,僅兩三年時間,我就去過南京、西安、太原等地學習和參觀,周邊去的就更多了。」

幼兒園更像是一個幸福的大家庭。除了關注專業發展,園長李豔麗更關注老師們的身心狀況甚至其父母的健康。她會利用假期對老師進行健康管理,分享營養膳食;幫助老師制定學期計劃——讀幾本書、為父母做哪些事、理財計劃等,努力讓每一位老師都成為有學識、有修養、懂感恩、有規劃的人;會在重陽節挨家挨戶給每位老師的父母送去羊絨圍巾,還會在春節要求孩子對家長行中國傳統禮儀——跪拜禮,與老師們一起身體力行著行孝、感恩等美德。

用一次次經歷

為孩子一生奠定堅實基礎

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孝、和、禮、真」;遵循全球最新幼兒教育方式,形成以走班制、走餐制、走場式和幼兒創客空間的「3走1創」行走教育體系;舉辦多樣化遊戲活動,還原幼兒社會生活;對以往「重教育、輕遊戲」的區域活動進行改革,每天保證充足的自由遊戲時間……李豔麗曾擔任小學校長多年,從2002年開始一直擔任鹽湖區實驗幼兒園園長,她有著明確又堅定的辦園理念。

幼兒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養成時期,著眼於培養良好行為習慣,鹽湖區實驗幼兒園從行為訓練入手,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幼兒「情、知、意、行」能力。他們以陳鶴琴先生「活教育」理論為依據,推出了「讓幼兒走進大自然大社會」「幼兒園親子活動」「習禮習勞」等主題式實踐體驗性活動、園本特色課程。

李豔麗介紹說,老師們會帶著孩子走進田野,觀梨花、種茄子、摘棉花、掰玉米,讓孩子親近自然,感受一年四季的輪迴;結合各種節日,開展了植樹節「親親小樹」、五一節「參觀銀行超市郵局」、三八節「happy mami—化裝舞會、母親節「我做雞護蛋」、重陽節「走進敬老院」、六一兒童節「我的節日我作主」「小鬼當家」等活動;還帶領孩子們走進當地南風工業園,觀看肥皂和洗潔精的製作過程;走進漂浮浴場,親自體驗運城死海的神奇……

「讓孩子們『做中學、玩中學、生活中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遊戲習慣、運動習慣、學習習慣、禮儀習慣和安全防範習慣,為孩子們的幸福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對李豔麗來說,這才是目的。

「我們所有的設備、設施都沒有把堅硬的邊角進行軟包裹。我堅信,沒有豐富經歷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也是難以大有作為的。磕磕碰碰細小的經歷都不讓孩子們體驗,將來他們怎樣應對人生各種艱難困苦的磨礪?!」李豔麗的話擲地有聲。

下載「七彩鹽湖」APP

原標題:《《山西日報》刊發丨給孩子一條真正的起跑線》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讓他真正明白:這個世界比他認為的要精彩和美好得多。這位父親接受採訪時回答說:「父母都是望子成龍,可這個『望』不是幹望,你要有所行動。否則,就是不負責任。」有些家長因為自己一事無成,就把希望全部拋給孩子,置身事外當「甩手掌柜」。自己做不到的,不想做的,就要求孩子去替你他們完成。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現在有些家長,從小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輔導班,綜合理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這個「起跑線」到底在哪裡?它的本質又是什麼?有些家長也會為了這個「起跑線」而焦慮! 家裡有孩子的時候,我們家長難免不對「起跑線」這個詞感到敏感。
  • 家庭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夫妻之間的關係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以及對家庭的認知。有人說,陪伴是對孩子最長情的告白。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陪伴需要時間,有多少父母有時間陪伴孩子?更多的父母為了生計疲於奔命。陪伴也不僅僅是在孩子身邊,陪伴更多的是陪著孩子一起玩耍,又有多少父母能夠做到?全職媽媽們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已經佔用了很多時間,哪還有更多的時間陪孩子玩?
  • 什麼才是真正的「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何若杯酒笑談詩,ID:xueshuaizh】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現在培養一個孩子,自然不能與三十多年前的培養方式同日而語。而在如今,「散養」的教育方式幾近絕跡,「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了被廣大家長們所熱忱擁戴的口號,更加被轉化為了實際行動。當然,我也是千千萬萬名家長們之中的普通一員,家裡的小朋友也有報補習班和興趣班的相同經歷,周末同樣也曾經在不止一個興趣班之間奔波。
  • 《山西日報》重大經濟報導策劃:高點選題中點立柱低點落筆
    《山西日報》記者在採訪調研中發現,這一傾向在基層並不少見,阻礙了經濟發展。對此,《山西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發經濟述評《理直氣壯抓發展》,從理論高度和現實層面進行剖析。文章鮮明提出:「發展是當前山西最迫切的任務,要理直氣壯抓發展第一要務。」「構建良好政治生態,推進經濟穩步向好,必須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報導認為,要糾正認識上的偏差,不能明哲保身、縮手縮腳,而要以發展論英雄。
  • 贏在起跑線?父母的教養,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有人說,父母對孩子的幼教、早教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線;也有人認為,孩子人生的起跑線其實應該是父母的經濟情況。想贏在起跑線?實際上,父母的教養,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就讓我們來看看網友們的經歷:網友善解:有一次我坐地鐵,遇到的一對母子可以說是非常有教養了。
  • 《起跑線》:什麼才是真正的起跑線?
    《起跑線》:什麼才是真正的起跑線?文/晴雨影視解說,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晴雨影視解說提起印度電影,大家一定會想到印度電影的一個的特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一言不合就跳舞,管他劇情著不著急,先跳一段舞蹈唱一首歌再說。當然,除了這個特點,印度電影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特點:反應社會現實。
  • 一紙出彩,三晉風行 | 山西日報進入全彩版時代
    伴隨2020年第一縷陽光,一份全彩印刷的山西日報呈現在您的面前。這是山西日報發展史上新的一頁,凝聚著我們忠誠擔當、守正創新的不懈追求。  山西日報編輯部告別鉛與火,黑與白,陪伴我們整整70年的《山西日報》進入全彩時代,小編和大家的心情一樣,也著實為報人的創新求變、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感到暖心和點讚。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網際網路,發表的二〇二〇年新年賀詞。
  • 家庭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有所成。起跑線確實存在,只不過既不是小升初,也不在幼兒園,而是他們的父母。 孩子的成長背後,是家長的成長,要培養出類拔萃的孩子,家長要先把自己變得更好。
  • 轉型發展是山西發展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
    《山西日報》刊發評論員文章《轉型發展是山西發展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二論深入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7月2日出版的《山西日報》刊發評論員文章《轉型發展是山西發展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二論深入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文章說,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號召全省上下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金光大道奮勇前進,強調轉型發展是山西發展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舍此別無他途。
  • [廣西新聞]《澳門日報》刊發鹿心社接受專訪文章
    [廣西新聞]《澳門日報》刊發鹿心社接受專訪文章 《澳門日報》刊發鹿心社接受專訪文章。
  • 如何真正地「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我國家長對孩子的早教問題越來越重視,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眾人中的佼佼者,因此關於「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理念可謂是在每位父母的頭腦中根深蒂固的生長。那麼,如何真正的「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讓自己的孩子能能成為優秀的人才呢?
  • 熱帶雨林研學心得:獨立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中國父母普遍信奉的一句毒雞湯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而,大部分中國家長是抱著孩子站在本該屬於他的起跑線上,試圖用自己成人的洪荒之力,助孩子一臂之力,讓孩子起跑更早,跑得更遠。」上的家長,最終都失望地發現,他們拼了老命擠上的起跑線,壓根兒就不是孩子的,也不是自己的,而是一場黃粱夢。
  • 還在迷信贏在起跑線?真正的三條起跑線,爸媽做到了幾條
    02 什麼是真正的贏在起跑線?其實,我們都把贏在起跑線理解錯了。不少爸爸媽媽就和同事一樣,認為贏在起跑線就是讓孩子學習得更早,比其他人更快地掌握知識。但是,著名的教育家蒙臺梭利曾經提出了關鍵期的概念,真正的贏在起跑線,其實就是要抓住孩子關鍵期,不能揠苗助長,更不能錯過孩子各項能力和品質的最佳發展期。起跑線一:父母的陪伴三歲之前,孩子沒有獨立能力,這時候需要更多的依賴爸爸媽媽。此時,父母的陪伴就是孩子的第一條起跑線。那些和父母經常在一起的孩子,他們贏在了起跑線。
  • 真正的起跑線是孩子內心的覺醒,否則父母再怎麼強迫都沒用
    真正的起跑線並不是孩子上了多少培訓班,背了多少課文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最典型的表現就是超前教育,可實際上超前教育效果並不明顯,還會消磨孩子的對學習的興趣。但是整個教育體系的改革需要時間,所以要想真正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家長要懂得識別這些體系背後的弊端,從家庭教育開始,引導刺激孩子的自我覺醒。
  • 孩子不會「繫鞋帶」,才是真正輸在了起跑線,這個育兒技巧學起來
    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家長們在訓練孩子穿戴衣物的時候,往往忽視了一個重要的生活技能環節,那就是「繫鞋帶」。孩子不會「繫鞋帶」,才是真正輸在了起跑線7歲的可可非常喜歡運動,平時早上和晚上都會和爸爸一起去跑步鍛鍊,作為運動小能手,可可非常期待在體育課上給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速度。這天體育課,老師就按照小組隊列分布,每組4個人在跑道上比賽800米,可可別提有多興奮,自己絕對是第一名。
  • 用法律給孩子劃好教育起跑線
    因為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許多家長都過早地把孩子送上激烈競爭的賽道。為了迎合家長期待,一些幼兒園大張旗鼓地宣稱設有識字計算等小學課程,布置作業、組織競賽、公開排名更成了這類園裡的家常便飯,各類超綱的培訓班也爭相把宣傳單送上幼兒家長的手中。一個十分流行的典型現象是,有些家長因孩子所上幼兒園不教授小學內容,竟在學前教育的第三年把孩子從幼兒園接出來,直接送進各類培訓班。
  • 真正拉開孩子距離的,不是「起跑線」,而是孩子的內驅力
    到孩子進入小學了,她更是把孩子的課餘時間安排得滿滿的,大多數時間不是在上興趣班,就是在去興趣班的路上。我曾經問她,把孩子逼得這麼辛苦是為了什麼?她說:「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誠然,她的出發點是對的,但是風箏扯得太緊都容易斷線,何況是正在不斷成長的孩子,被父母逼得如此緊,哪有不反抗之理?
  • 《浙江日報》刊發馬曉暉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十五...
    《浙江日報》刊發馬曉暉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理論研討會上的發言 2020-08-17 2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不會「繫鞋帶」,才是真正輸在起跑線,家長要掌握育兒小技巧
    文丨木蓮媽媽「繫鞋帶」,才是真正輸在了起跑線7歲的可可非常喜歡運動,平時早上和晚上都會和爸爸一起去跑步鍛鍊,作為運動小能手,可可非常期待在體育課上給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速度。一個也是方便家長給孩子穿鞋,一個也是方便孩子行動,大環境的因素也讓家長往往忽視了教孩子繫鞋帶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