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地貧發病率約16.8%,這些地貧知識你要知道

2020-12-22 信息時報

信息時報訊(記者 廖溫勃 通訊員 粵衛信 燕東海 朱穎賢 劉元鈴)地中海貧血簡稱地貧,高發於長江以南省份,廣東是發病率最高的省份之一,數據顯示,廣東省地貧發病率約16.8%。這種嚴重影響兒童健康和出生人口素質的地方高發出生缺陷疾病,往往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打擊和負擔。

今日(5月8日)上午,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司在廣州市舉辦2019年世界地貧日現場主題宣傳活動,首次發布地貧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識要點,基本涵蓋了公眾關心的相關問題和需要公眾知曉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防控:應在適當時間進行產前診斷

「地貧是一種遺傳性血液病,目前尚無藥物和成熟的基因治療方法,靜止型和輕型地貧無需特殊治療,中重型地貧患者需要定期輸血和排鐵治療維持生命。」廣東省地中海貧血防治協會副會長兼診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尹愛華指出,地貧雖難治但可防,在地貧高發地區開展育齡人群婚前、孕前與產前孕早期廣泛的地貧篩查,診斷出攜帶同型地貧基因型的夫婦,在孕期進行產前診斷,通過醫學幹預措施阻止重型地貧兒出生是目前國際公認的有效防控地貧的首要措施和重要策略。

她介紹,產前診斷的方法目前主要有絨毛活檢術採集絨毛組織、羊膜腔穿刺術採集羊水細胞、臍靜脈穿刺術採集臍血等方法。這幾種方法的時機分別是:在孕10-14周進行絨毛活檢術,在孕15-24周進行羊膜腔穿刺術,在孕24周以後進行臍靜脈穿刺術。雖然在孕10周以後都有手段可以進行產前診斷,但她建議,應在適應的時間儘早進行產前診斷。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幹部保健局局長馬文峰介紹,2012年起廣東省實施地貧綜合防控項目,每年投入3500萬元,支持粵東西北地區地貧婚前、孕前、產前篩查和幹預。目前已完善省市縣三級出生缺陷幹預中心,建立地貧篩查實驗室1364個、產前診斷實驗室44個,覆蓋整個孕產周期。防控項目實施以來,全省共為1089萬人進行了免費地貧血常規初篩、74萬人進行了地貧基因檢測、2.6萬人進行了免費產前診斷,發現同型夫婦29750對、重型地貧患兒3791例,進行產前幹預3467例。

 

案例:27歲患者身上流淌近3000人獻出的愛心血液

廣州市地貧家長互助會會長何淑娟,是是廣東省地中海貧血志願者服務總隊的一名的志願者,也是一名重型地貧患者的母親。27年前,她的女兒莉莉呱呱墜地,但因當時檢測手段的匱乏,直至莉莉一周歲時,才檢測出患有β重型的地中海貧血。

「女兒今年已經27歲了,27年來,她身上流淌著近3000人獻出來的愛心血液,頑強的成長到今天。而這些年,花在她身上的治療費用,也用了近300萬元。」 何淑娟坦言,她曾想過放棄,也做過傻事,差點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但她仍振作起來,為孩子繼續生活下去而奔走。她介紹,經過廣州家長會的家長們幾年的努力,廣州從2008年開始有了城鎮居民醫保,對地貧患者住院有部分報銷,2010年有了廣州的「門特」(門診特定項目),廣州的「門特」,每個月有3000塊錢,地貧患者可以在門診輸血和開排鐵針藥。雖然,對於成年的患者不夠用,但也因為有了這些醫保,患者的治療也越來越規範,生存質量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治療:造血幹細胞移植可根治地貧

「地中海貧血是嚴重影響我省人口出生質量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個中重型地貧家庭的傳統治療費用以百萬計,並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對家庭及社會造成重要的負擔。」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兒科主任馮曉勤表示,重型地中海貧血的治療主要是定期輸血加去鐵治療的保守治療及造血幹細胞移植兩種。在規範輸血加去鐵治療的前提下,重型地貧的生存期可達40-50歲,但終身醫療費用卻需要400-700萬元。

「幹細胞移植是目前唯一能根治的治療方法,平均醫療費用40-50萬元,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但馮曉勤也指出,幹細胞移植治療地貧仍存在5%左右的死亡風險。她介紹,目前國內主要的地中海貧血移植中心已經完成近1500例,地中海貧血的無病存活率已達80-90%,位於國際先進水平。

此外,她指出,目前國外已經有地中海貧血基因治療臨床研究成功的病例,將是今後中重型地中海貧血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

 

地貧防治核心信息

1、地貧是一組遺傳性溶血性貧血,也是危害嚴重、南方地區高發的出生缺陷疾病。

2、地貧臨床分裂複雜,臨床表現個體差異較大,治療方法及預後也不盡相同。

3、夫婦每次孕育地貧兒概率相同、與性別無關,夫婦雙方僅一方有地貧或雙方為不同類型地貧,不會孕育中重型地貧兒。

4、地貧難治可防,婚前、孕前及產前檢查室有效防控地貧的首要措施和重要策略。

5、通過血常規檢查、血紅蛋白分析等簡單易行的地貧篩查及基因檢測可以確定是否攜帶地貧基因。

6、地貧篩查正常不能排除地貧,夫婦雙方地貧篩查均正常可以排除孕育中重型地貧的可能。

7、針對有孕育重型地貧胎兒風險的夫婦,開展遺傳諮詢和產前診斷是避免重型地貧兒出生行之有效的方法。

8、夫婦雙方均為同類型地貧基因攜帶者,可以通過產前診斷或者第三代試管嬰兒孕育健康寶寶。

9、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是可供地貧生育高風險家庭選擇的一種重要的優生方式,可避免妊娠重型地貧兒。

10、中重型地貧患者需要定期輸血和排鐵治療維持生命,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根治重型地貧的首選方法。

11、地貧防控項目正在南方10省份實施,符合條件的新婚和計劃懷孕夫婦均可享受地貧篩查及後續基因檢測、產前診斷等服務。

12、地貧救助項目正在福建、廣西、海南、貴州4省(區)實施,項目地區符合條件的貧困患兒可申請救助。


相關焦點

  • 避免「地貧寶寶」 深圳孕婦可免費做地貧篩查
    &nbsp&nbsp&nbsp&nbsp5月8日是世界地貧日,深圳市衛計委發布消息,從2017年起,深圳針對「地貧」的免費服務已從婚前、孕前篩查擴大到產前幹預。&nbsp&nbsp&nbsp&nbsp地貧全稱為地中海貧血,是一組遺傳性溶血性貧血,可分為α地貧與β地貧兩類,在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尤其是廣西、廣東和海南發病率較高。廣西的地貧基因攜帶率為24.5%,廣東約為16.8%,海南約為15.63%。
  • 孕婦進行地貧篩查免費了!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餘海蓉 通訊員 深衛信)5月8日是世界地貧日,深圳市衛計委發布消息,從2017年起,深圳市針對「地貧」的免費服務已從婚前、孕前篩查擴大到產前幹預。這意味著,如果孕婦不幸懷上了地貧寶寶,也可以接受免費終止妊娠治療。
  • 世界地貧日:南方朋友尤其要警惕地貧,防治知識您懂多少?
    來源 | 都市現場原創稿件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相信有不少人有聽過「地中海貧血」這個疾病,5月8日是第27個世界地貧日,今年的主題是「地貧防控,從婚前孕前開始」。這樣看來,婚前孕前檢查並不是可有可無的選擇題,地中海貧血作為一種遺傳性的疾病,大家一定要引起警惕。
  • 深圳孕婦可免費篩查地貧了!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向雨航 通訊員/深衛信)5月8日是世界地貧日。記者從深圳市衛計委獲悉,從2017年起,深圳市針對「地貧」的免費服務已從婚前、孕前篩查擴大到產前幹預,這意味著,如果孕婦不幸懷上了地貧寶寶,也可以接受免費終止妊娠治療。
  • 關注地貧 科學防治
    2020年5月8日是第27個「世界地貧日」,湛江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湛江市婦幼保健院、湛江市婦女兒童醫院)作為我市目前唯一一家省級定點地中海貧血篩查中心,一如既往進行地貧健教知識傳播,圍繞「關注地貧 科學防治」的主題進行地中海貧血預防控制項目推廣。湛江市婦幼保健院是我市地貧防控項目的實施牽頭單位,帶領全市醫療機構規範有序地開展地貧防控項目工作。
  • 父母同時攜帶地貧基因能否生出健康寶寶?
    資料圖片 在廣東每6個人就有1個攜帶地貧基因;通過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可破除25%的「魔咒」 5月8日為世界地貧日,地中海貧血(簡稱:地貧
  • 去年篩出中重型地貧1281胎
    地貧是一種地方性隱性遺傳性溶血性貧血病,是全球分布最廣、累積人群最多的一種單基因遺傳病,全球約有3.5億基因攜帶者。我國以長江以南各省為地貧高發區,廣東是其中的高發省份,全省人口平均地貧基因攜帶率為16.83%。一直以來,地貧是導致廣東出生缺陷以及圍產兒和嬰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這四個城市地貧基因攜帶率高達20%
    南都訊 記者王道斌 通訊員林惠芳 每100名廣東人就有16 .83人攜帶地貧基因,每10 0對廣東夫妻就有1 .8 7對為同種的地貧基因攜帶者。如此龐大的基因攜帶基數,廣東省每年的重症地貧患兒分娩量和地貧患兒數一直處於較高的水平。而這一問題,正在通過加大宣傳、幹預,普及高危人群產前篩查等工作得改觀。
  • 2017年深圳篩查出雙方攜帶同型地貧基因孕婦數525例
    &nbsp&nbsp&nbsp&nbsp5月8日是世界地貧日。廣東是地中海貧血(下稱「地貧」)高發地之一,每6個廣東人就有一個是地貧基因攜帶者。&nbsp&nbsp&nbsp&nbsp深圳新聞網5月7日訊(記者 劉夢婷 通訊員 深衛信)5月8日是世界地貧日。廣東是地中海貧血(下稱「地貧」)高發地之一,每6個廣東人就有一個是地貧基因攜帶者。
  • 「地貧」基因攜帶者向北方蔓延 南北通婚群體漸增
    地中海貧血是全球分布最廣、累積患病人群最多的一種單基因病,我國以南方地區多見,是長江以南各省發病率最高、影響最大的遺傳病之一。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遷移,南北通婚群體日漸增多,「地貧」基因攜帶者正逐漸向北方地區蔓延。
  • 地貧防控,從婚前孕前開始!
    先來看一組數據 ●全球約有3.5億人攜帶地貧基因,每年約有30-50萬地貧兒出生。 ●我國南方地區如廣西、廣東、海南、福建等地是地中海貧血高發地區。 ●我國南方地貧基因缺陷攜帶率為2.5%-20%,地貧基因攜帶者達3000萬人。 ●廣東省平均每8人中就有1人是地貧基因攜帶者。
  • 地貧夫婦如何生出健康寶寶?
    PGD幫地貧夫婦「造出」健康寶寶馬太太夫婦均為β-地貧攜帶者,14年前,自然懷孕並生下了一名女孩。在其6個月時發現貧血,後來確診為重度β-地中海貧血患兒,從1歲開始就需要進行輸血治療。現在14歲的她每月需要輸血兩次,並需要長期進行抗鐵沉著治療,不久前,該女孩就因鐵沉著導致胰腺功能異常並發1型糖尿病。
  • 提倡婚檢、產檢、孕檢等,加強源頭篩查防治地貧高發
    貴州省屬於地中海貧血高發地區,約有10%的人群是地貧基因攜帶者,患重度地貧的患兒出生率較之我國其它地方要高,因而專家建議防治要從源頭篩查做起。   5月8日,第27個「世界地貧日」,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兒童血液病房舉行了防治活動。
  • 預防出生缺陷日|免費篩查地貧,海南在行動
    預防出生缺陷日|免費篩查地貧,海南在行動9月12日是預防出生缺陷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同心抗疫,護佑新生」。孕育健康的寶寶是父母們最熱切的期盼,但在現實中總有些家庭期望落空——監測數據表明,我國出生缺陷總發生率約為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約90萬例。這意味著,平均不到30秒就有1名缺陷兒出生。
  • 湖南每8個人就有一個地貧基因攜帶者,備孕夫妻要注意篩查
    5月8日是第26個「世界地貧日」, 今年的活動主題是「防治地貧,認知先行」。今天,湖南省婦幼保健院舉行相關主題活動,呼籲育齡夫婦積極進行篩查。據介紹,我省人口的地貧攜帶率約為8%,屬於全國地貧高發的十個省份之一。省婦幼專家表示,預防地中海貧血的方法就是參加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篩查出同型地貧基因攜帶者,通過產前診斷可查出重型地貧兒,避免出生。
  • 只有一方地貧在廣東做得了三代試管嗎?
    核心提示:很多地貧患者都知道,做試管嬰兒技術能幫助他們生育健康的寶寶,目前國內三代試管並未普及,有些患者還不清楚,只有一方地貧在廣東做得了三代試管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來聊聊,地貧做試管的那些事。   很多地貧患者都知道,做試管嬰兒技術能幫助他們生育健康的寶寶,目前國內三代試管並未普及,有些患者還不清楚,只有一方地貧在廣東做得了三代試管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來聊聊,地貧做試管的那些事。
  • 地貧,你真的了解嗎?
    Z女士和其先生均是地中海貧血(地貧)基因攜帶者,由於當時在孕期未進行過規範的產檢,2007年生下了一名重症地貧患兒——女兒小A,小A每半月都要輸血治療。長期的輸血治療,給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那時候天天哭、很痛苦。」 Z女士表示,她之前也不知道自己跟先生是地貧基因攜帶者。
  • 新婚或計劃懷孕夫婦 可免費篩查地貧
    國務院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明確將「主動學習掌握出生缺陷防治知識」作為適用於個人和社會的倡導性指標納入評估指標體系。 地貧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多數人攜帶有缺陷的地貧基因,但不表現出臨床症狀,被稱之為地貧基因攜帶者,主要包括靜止型α地貧、輕型α地貧和輕型β地貧,通常在地貧篩查或家系調查時才被發現,全世界約有3.5億地貧基因攜帶者。攜帶有缺陷的地貧基因並表現中重度貧血症狀的中間型和重型地貧被稱之為地貧患者,臨床表現個體差異較大,貧血程度不一。
  • 地貧是什麼病 地貧具有五種食療方
    地中海貧血就是常見的貧血疾病之一,那麼地貧是什麼病呢?地貧的症狀有哪些呢?地中海貧血食療方又有哪些呢?感興趣的朋友請看下文吧。地貧是什麼病由於基因突變導致血紅蛋白(Hb)的珠蛋白太鏈生成障礙,稱地中海貧血(又稱海洋性貧血)。
  • 消滅地貧並不遙遠
    (5月8日,東莞)第27個世界地貧日來臨之際,一場別開生面的醫患互動活動在南方春富(兒童)血液病研究院開啟。眾多拿著錦旗表達感謝的患兒家屬中,曉燕的母親格外引人關注,曉燕五一假期前夕剛剛完成造血幹細胞移植術,並順利出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