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歲的老李從今年的三月份就開始出現一些身體上的小毛病,那就是自己的肛門周圍總是莫名的瘙癢難耐,並且還會在大便的時候帶出血來。但是除此之外,老李並沒有其他異常,還是一天一次大便,肚子也沒有出現疼痛。
但是謹慎的老李沒有不當回事,趕忙去家門口的小診所去看病了,哪知道遇見了一個不謹慎的庸醫,只聽了老李三言兩語的病情描述後,也沒多問什麼,就說是痔瘡,開一點痔瘡膏給老李,讓他不用緊張。
回家的老李,用了一個月的痔瘡膏,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是醫生的要神,症狀還真就緩解不少,只是還是會偶爾的肛門有些瘙癢。這不上個月,老李還高高興興地回老家去參加了同學聚會。
老同學一見面就免不了喝酒涮火鍋,老李算是甩開膀子。幾瓶白酒,幾瓶啤酒下肚,幾塊羊肉塞滿了嘴,可以說是完全的忘乎所以了。第二天,老李又開始便血哦了,這一次的血量大的老李在衝水的時候都恁了半天。
往後每天大便次數也在不停地減少了,從兩天一次到三天一次,平時還總是放屁,老李趕忙有用起痔瘡膏,但是任憑老李塗多少,都沒有效果,從老家回來後的老李,著急忙慌的有去了一次醫院,這一次去了三甲醫院。
老李被診斷為直腸癌,醫生直接建議他住院治療,這個病耽擱不得。老李久久才回過神,原來之前的肛門癢與大便出血都是癌症的早期提示,自己怎麼就從來沒有往這上面想呢。
其實吃喝拉撒裡面的哪一項都與健康息息相關,如果說飲食是決定健康的關鍵,那麼大便則是健康危機的警報器。一般情況下,一天一到兩次或者兩天一次的排便都是比較正常的,也就是說每周排便至少應該三次以上。
大便的在正常範圍類有規律的浮動,往往就和一個人體質、飲食以及生活習慣有關了。大便的形狀正常的情況下是香蕉一般,長長的,呈現出一種黃色或者偏褐色,表面也是比較的光滑,並且也比較的柔軟,排便起來不會出現堵塞的感覺。
但是很多人就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每次都像上述的一樣正常,往往會出現一些便秘、顏色怪異,甚至是出血的現象,就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了,及時的改變排便習慣,必要的時候去醫院進行檢查,避免腸道癌的出現。
如何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想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就不能夠在大便的時候分心,比如大便的時候就不要玩手機、看雜誌了,儘量的控制排便的時間在五分鐘以下。
對於排便時間不規律的人來說,可以有意識地進行一些調控。比如今天在某個時刻有便意,就及時的解決,在第二天仍然是這時候進行排便活動,即使自己並沒有什麼便意。也可以每天早起來,就去廁所蹲一蹲,增強便意,但是也不能太久。
足夠的水分以及膳食纖維,對於排便來說相當有好處,水分是促進腸胃蠕動的,而膳食纖維就是幫助大便保持溼潤的,兩者結合使得大便能夠順利產生,順利的排出。適當的運動也是能夠促進腸胃的蠕動,有助於排便的。
綜上所述,日常生活中,不要忽略大便的健康信號,有時候發現異常也要及時的去正規的醫院做全面的檢查,避免嚴重疾病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