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是人體不可缺少的行為,它能及時排除體內的毒素,使身體免於毒素的影響。不過有些人覺得排便是件噁心的事情,而且過於私密,容易導致其他疾病的出現。那么正常人每天排便幾次是正常的呢?
正常情況下,每天需要排便一次。這樣能夠很好的將體內的毒素,排出體外。如果長時間不排便,容易使毒素在體內蓄積,引發相關疾病。但有些人每天排便會有多次的情況,是不是可以更好的排出毒素呢?其實不然,身體出現多次排便,很有可能是胃腸疾病引發的。
腸胃炎是引發排便增多的主要原因,也是生活中很常見的現象,分為慢性和急性腸胃炎兩種。
慢性腸胃炎與日常的飲食有諸多關係,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胃腸產生損傷,使得胃腸功能下降,引發排便增多;急性腸胃炎通常表現更激烈,出現大量腹瀉情況,夏季較為常見,著涼、吃壞肚子等都是急性腸胃炎的表現。
同樣是炎症影響,肛竇炎等肛門炎症也是會引發排便增多的。由於肛門屬於私密部位,有些人常常因為害羞而導致此類炎症的加重。如果排便過程中伴隨出現肛門下墜和疼痛感,需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治療。
以上是引發排便增多的原因,如果出現此類狀況,需要及時就醫。那麼排便過多對身體會有哪些影響呢?
1、營養不良
首先排便過多可能是消化道疾病的表現,這類疾病的存在會使吸收產生阻礙,而胃腸是人體吸收營養的唯一途徑,從而導致營養不良現象的出現,嚴重的會引起貧血等。而且還會造成維生素的缺乏,從而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這時需要及時治療,調理。
2、引發脫水
此外排便過多還會使體內的鈉鹽流失加劇,容易引發脫水,尤其是夏季,腸胃疾病常發,加上天氣炎熱,出汗較多,會使鈉鹽更快的流失,這種情況下,需要及時治療。
以上是排便過多對身體產生的影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護消化道,避免不良的飲食對腸胃的傷害,減少飲酒,少食用容易引發腹瀉的食物,以及注意保暖,可以避免腸胃病變,避免引發排便過多。此外還應該多參加體育運動,促進胃腸蠕動,增加抵抗力,以增強胃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