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家庭結構改變 夫婦兩人世界取代三代家庭

2020-12-14 搜狐網

臺灣家庭結構改變 夫婦兩人世界取代三代家庭

2012年04月30日13: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4月30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一向以父母與未婚子女組成的核心家庭為主流,但根據臺當局「主計處」資料,核心家庭佔臺灣總戶數比例一路滑落,從2000年佔臺灣總戶數約四成一(267萬餘戶),滑落到2010年約三成五(265萬餘戶)。十年來,夫婦兩人的家庭增加最多。

  臺當局「主計處」資料顯示,只有夫婦兩人的夫婦家庭數,從2000年的五十萬餘戶,增加到2010年的81萬餘戶,增加3.2個百分點,是十年來成長最快的家庭類型,也取代三代家庭,成為僅次於核心家庭、單人家庭(一個人的家庭)外的臺灣第三大家庭類型。

  在夫婦家庭年齡組成方面,2010年,臺灣65歲以上老人僅與配偶同住者為47.8餘萬人,佔夫婦家庭總戶數近三成;其它夫婦家庭則包括未生育、不生育的年輕及中年夫婦,以及未滿65歲、兒女未同住的空巢期家庭。

  臺大社會工作系教授林萬億說,夫婦家庭大增,反映了年輕人不生育現象和對家庭看法的改變,其中包括大量頂客族(雙薪、不生)家庭;但也有部分雙薪父母因工作之餘無力帶小孩,將孩子託給祖父母,也使隔代教養家庭戶數,從2000年約一成二(7.4萬餘戶),增加到2010年的一成四(10萬餘戶)。

  林萬億預估,年輕人不生育、子女離家居住等趨勢,會使夫婦家庭比率繼續攀升;夫婦家庭並非弱勢,但除空巢期家庭外,意味家庭沒有後代,可能使長期照顧等問題變得嚴重,當局應及早做好配套。

相關焦點

  • 中國家庭結構變動呈3狀態 夫婦核心家庭增幅顯著
    從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與第三、四次人口普查數據的比較來看,當代中國家庭結構變動呈現出三種狀態:     ●相對穩定的家庭類型。三代直系家庭是其代表;城鎮三代直系家庭的維繫得益於家庭內部管理的鬆弛,在農村則與獨子比例增大有關。     ●明顯上升的家庭類型。
  • "二娃"改變家庭結構 大戶型成三代同堂首選
    不少二胎家庭都算過這樣一筆帳:現在請一個育兒嫂帶小孩,便宜點的每個月要3000多元,貴的甚至超過5000元,一年下來,花費在4萬元左右。也就是說,娃兒3歲入託以前,至少需要花費12萬元左右的保姆費。
  • 【涉縣家庭】家庭結構
    一、規模   90年代後,涉縣家庭由傳統家庭向現代家庭轉變,傳統的幾代同堂現象減少,家庭規模總體趨向小型化和核心化。1991年,涉縣家庭戶均3.31人;1995年戶均3.29人;2000年戶均3.01人;2005年戶均2.99人;到2011年,戶均人口降至2.78人。
  • 社會結構的改變,家庭結構改變,空巢老人會越來越多
    「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是大家,家族是小家;家族是大家,家庭是小家;家和萬事興。作為基本結構的「小家」,子孫滿堂,兒女在側,是家庭主事者老人的期盼,也是家庭興旺發達的表現。人總是和自己的子女一起生活。
  • 土地集體化改變農村傳統大家庭結構
    我們使用兩個村莊年齡在70歲以上的老年人的口述史資料,觀察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土地集體化之前、50—70年代土地集體化時期與70年代末期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時期的農村家庭生產與生活情況,以及這三個時期農村家庭結構的變化。
  • 試管夫婦做三代試管的費用明細
    經過42年的發展,試管嬰兒經歷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的逐漸完善,越來越成為一項既保障母體健康,又有利於優生優育的優秀助孕技術。那麼,做一次第三代試管嬰兒需要花多少錢呢?本文,恆健為大家帶來了「試管家庭三代試管費用明細」,不清楚的趕緊來看看吧!
  • 女性,婚姻與家庭結構
    《我這樣過了一生》裡的貴美,可以說是華人女性之光了,在內戰後流離到臺灣,接連遭遇寄人籬下、老夫少妻且為人繼母、老公爛賭把家產散盡、臺灣失勢導致社會蕭條、無奈出國勞務嘗盡個中辛酸、回國在霞飛路開小飯館苦心經營、丈夫出軌有了私生子、忍氣吞聲選擇原諒、子女長大成龍成鳳,辛苦勞累了一輩子,終場是躺在病床上,回想自己精彩的一生和霞飛之家的點滴過往,在丈夫的感恩戴德和孩子們的懷念中燃盡燈燭
  • 無性戀者構建的三親家庭
    © Preston Gannaway利維坦按:在過去意義上的傳統家庭,三代甚至四代同堂的環境中,孩子的成長往往是圍繞著一大家子:祖輩、父輩以及七大姑八大姨都成為了他(她)人生中的陪跑者和教育者。
  • 共和國辭典:臺灣「家庭計劃」
    臺灣方面推行「家庭計劃」的主要手段是宣傳教育,與大陸冷冰冰的宣傳方式不同,臺灣在宣傳時很講究宣傳策略,能夠讓民眾真正認同家庭計劃是在幫助自己而非剝奪自己生育的權利。從1962年第一批推動家庭計劃的基層工作人員開始,他們就不斷會面臨各種問題: ● 直接面對民眾是第一線工作的主要特徵,大部分時候工作人員必須以家庭訪視或門診、電話等方式實施個別婦女(或夫婦)之教育指導,有時候她們也必須上臺為集合民眾實施團體教育。吾人知道,家庭計劃教育非僅單純之傳授避孕知識,其要義更在觀念與態度之改變。
  • 黃細花代表呼籲為育齡夫婦減負:生育二孩家庭減免個人所得稅
    黃細花代表呼籲為育齡夫婦減負:生育二孩家庭減免個人所得稅 澎湃新聞記者 趙孟 實習生 嚴小晶 2016-03-04 15:49
  • 閻雲翔:中國家庭結構的新腳本是什麼?
    原先中國家庭具有的森嚴的金字塔式的等級結構,其支點在於輩分、年齡和性別。家庭結構的「倒立」,就意味著家庭關係與家庭生活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結構性變革。當然,倒立並非是近年來才出現的新現象。閻雲翔追溯,首先,結構的變革起源於新文化運動時期,文化與政治領域的精英一次次自上而下的家庭變革的嘗試。
  • 陳志武:市場經濟改變中國社會與家庭形態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社會結構在改變。儒家文化一直強調以血緣關係為基礎來實現人際間的利益交換和互助,「血濃於水」,血緣內交易的違約風險小。像任何傳統社會一樣,傳統中國社會裡,市場不發達,與陌生人交易的違約風險太高,太容易受騙,所以,人與人之間的經濟交換、風險分擔以及資源共享主要在親屬關係網內進行。
  • 臺灣綜合醫院如何與家庭醫師協作?
    另一個美好印象,就是大學念經濟學時所喜歡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因預言亞洲金融危機而得名的保羅·克魯格曼,於2008年、2010年兩度在《紐約時報》專欄撰文,對臺灣醫保及醫療體系大加讚賞。 始於1995年的臺灣全民健保體系,曾因質優價廉而蜚聲國際,多年來屢受國際好評。
  • 當代家庭結構的變遷 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形態緣起
    家庭作為一個微觀社會環境,在個體的教育和發展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是其它任何教育機構所永遠不能替代的。目前,我國社會正處在轉型過程中,家庭規模與結構的改變,使家庭教育的功能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並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因此,通過對社會轉型期家庭變化和趨向的分析,探尋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功能的變化和特點,並用於指導當前的家庭教育實踐是非常必要的。
  • 第二代、三代試管嬰兒有什麼區別?你適合選擇哪種?
    試管嬰兒技術發展至今,從最初的第一代到第二代再到第三代。最近諮詢的姐妹,多提到:第二代試管和第三代試管,哪一個更好?可以說第二代、第三代試管嬰兒助孕的側重點不同,自然不能說第三代已經取代了第二代,每種方式都在幫助著無數家庭獲得生育機會。只不過這三代試管的技術各有不同,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盡相同,試管助孕的方案自然不同。
  • 李永萍:人口普查為何難以反映農村家庭關係和家庭結構的真實樣態
    可見,當前農民家庭中父代對子代的支持已經打破了傳統時期以子代結婚或者分家作為父代責任完成的終點。如此一來,家庭結構和家庭關係也具有很大的流動性,農民家庭會根據其實際需求來決定代際之間如何合作以及合作到何種程度。
  • 中國家庭︱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家庭的變遷
    1982年「三普」時5人及以上家庭戶比重仍近半,但1990年以來1-3人戶的比重快速上升,至2010年已達65%。家庭戶規模的縮減趨勢在城市和農村趨同,且收縮都比較迅速,大家庭正在快速消失。只有一代人的家庭戶和二代戶是當代中國家庭戶的主體,中國家庭戶結構正進一步趨於簡化,家庭戶內的代數趨減。
  • 天譽置業為不同成員結構的家庭打造的家庭式住區
    魚先生的時代,這個以家庭為核心而打造的親情住區,正在一點一點給徐州講述著每個家庭裡愛的故事。魚先生的時代也是天譽首次為每個成長階段的家庭,為不同成員結構的家庭打造的家庭式住區。本次產品的設計目標指向了有情有義的徐州家庭,通過對家庭、空間、社區的規劃設計,連結社區中人與人、人與家庭、人與社區、人與城市的關係,重新找回「社區裡人與人之間逐漸消失的溫情」。針對「情親徐州」系列產品,魚先生的時代探索了一套關於徐州家庭的變化論——從人生模式(訴求)、成長階段(痛點)、家庭結構(空間)三方面去研發家庭定製式住區。
  • 「家庭功能」遠比「家庭結構」重要
    老公和婆婆都希望自己成為家庭主婦,能夠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和陪伴。但是同事不想放棄自己奮鬥已久的事業,所以一直堅持當上班族。而在孩子出生後,兩人都沒時間照顧孩子,請的保姆也換了一個又一個,兩人從甜蜜生活到爭吵不斷。昨天兩人又因為討論誰接送孩子上學而吵架,生活的瑣事已經壓得他們喘不過氣,兩人之間的話也越來越少了。
  • 《樂活家庭》「三代同堂」傳遞「樂活精神」
    《樂活家庭》合影  搜狐娛樂訊 由中視美星傾力打造大型綠色情景喜劇《樂活家庭》講述的是三代人在一起的生活場景,劇情從始至終都貫穿著濃濃的親情可以說是由50後到00後一起上演的當代都市家庭在繁忙生活背後濃鬱的親情。  據了解,《樂活家庭》的導演兼主演高亞麟表示,現今這種三代同堂的大家庭越來越少了,倡導人們能意識到親情、樂活的重要性,能像《樂活家庭》劇中的一家七口一樣快樂生活、積極交流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