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真正含義不是逆來順受,而是懂得取捨

2020-12-20 若雪瓊枝

文/若雪瓊枝

01

在塗磊主持的一檔《完美告白》情感節目中,16歲的女孩孝燕拒不認生母,堅持隨養母,孝燕哭了,生母哭了,觀眾也哭了。

當孝燕摟著養母的肩膀說:″媽媽,我的心中只有你一個媽媽,我是不會丟下你的!″

當養母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母女倆哭得更歷害了。

可想而知,從小到大養母對她付出的愛,她一點都不含糊,而是全程接納,所以從小她對養母都有一種強烈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也正因為這點,孝燕在成長的道路上有勇氣選擇幸福,做真實的自己,面對養育了自己的養母不離不棄。

想必看了這個視頻的父母都深有感觸。

其實不僅僅是所有血濃於水的至親至愛,面對特殊的人際關係,都要做出正確的選擇,並且一如即往的堅持自己的意念。

圖片來自網絡

02

舍小家顧大家,與群體合作共贏,是個人獲得幸福的基本要素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本來是孤獨的,但社會的繁花給我們又一種動力,有時候我們沉默不語,把自己封閉起來想於世隔絕,但即便是這樣,我們內心仍然寂寞孤獨。有時候我們莫名的發脾氣也會傷害到身邊的人,可回過頭來想,自己內心還是不能與人達成共識,就很難管理自己情緒。儘管我們逃避和任何人的社交,可我們還是無法和自己的內心達成一致,煩惱,憂慮,孤獨,沒情趣一股腦的左右著我們的思想。

我們不快樂,也不幸福。

我們找不到快樂的資本,也得不到需要幸福的資源。

直到有一天,由於特殊的原因,我們不得不走出自己封閉的內心世界,和人群交流,合作共贏,與他人共同完成一個項目。我們和人群達成了共識,共同的情趣,不一樣的思想,把我們的思維代入了一個新的畫面。

我們的努力獲得了團體的認可,大家的集體意識在火熱進行著,我們的思想在集體的合作下閃耀著不一樣的光芒。

這時我們發現,自己的內心並不孤獨,我們和他人獲得了心靈的相融,也就是共情。我們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得到了快樂,得到了幸福,這種幸福來自對自己價值的滿足感。

同時我們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那個封閉起來的自己是獨立一個個體,當他面對自己的時候,是孤僻的,沒有認可度也沒有價值可言,當他融入社會這個大家庭的時候,思想在根本利益上得到前所末有的提高,他快樂,他滿足,因此這種滿足來自於快樂的心情。即便是我們的意見和他人有了分妓和爭執,有了矛盾,我們依然用自己獨立的思想來獲得群體的認可和支持,有了這樣的思維和群體的幫助,自己才不會被社會遺棄,反之,活得更自在,更瀟灑。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生存,我們認識了什麼是這個時代需要,什麼是集體主義不能丟棄的東西,當這個大家庭要我們做出抉擇的時候,通常大家的決定是捨棄獨立個人的利益,站在眾人的立場做出選擇,即便是做出大的犧牲和讓步,也義無反顧。

也許我們的思想要遭到逆境的衝擊,但這一切並不可怕,為了獲得群體的根本利益,再大的風浪也算不了什麼,我們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幸福的,為此做出的努力是值得的。

從這一點看,放棄小家利益,顧全大局是我們為爭取幸福要邁出的第一步。

圖片來自網絡

03

選擇婚姻獨立自主,是幸福生活的基礎

對於成年人來說,每個人都會遇到婚姻的瓶頸期,這在這時候,我們思想有時候是不成熟也不完美的,我們通常由幻想,興奮,狂熱轉化成焦慮,急躁,憂傷,失望,而且一種不可救藥的絕望。

28歲的小武,度過了婚姻最難過的一年。

每天上班下班忙忙碌碌,工作十幾個小時,還要加班,為的是為給自己買房,買車,因此內心倍受煎熬,無奈的他只能每天夜裡偷偷哭泣。

然而工作壓力再大,只要有空餘時間,要面臨揀偶的困頓。父母在就地給他物色了多個角色,有老師,職員,行政管理等一系列的女友,可小李不知是何緣故,一一告吹,他的揀偶對象,氣病了父親,還住過一陣子醫院。

據說是在高中時期,小李愛上他同學,二人一直書信往來,正因如此,所以所有提親的角都入不了他法眼,父母為他婚事急紅了眼,強迫,漫罵都無濟於事。

然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小李又遭受了一次諷刺性的打擊。

30歲的他,與他相戀了11年的女友提出了分手。

他整個人陷入了一種無可救藥的絕望,這個情況他不敢跟家裡人說,尤其父親。

無意識地他接到了父親電話,父親追問他與對方何時結婚成家,他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這一切都被父親猜中了他的起始原末。

原以為父親會給他暖心的鼓勵和關心,卻末曾想電話那頭傳來父親深深地抱怨:

「你說你一天知道個啥,我們以前給你物色的對象怎麼了,可你就是腦積水,不聽勸,這下好了,人家不要你了,你啥時候才是個頭啊!」

聽著父親的滿腹牢騷,小武終於憋不住了,他憤怒而且哽咽著說:

爸,你們就知道找對象,都是你們中意你們喜歡的,你倆懂得我的切身感受嗎?難道婚姻我就真正的不能為自己做一次主?我也想著好好生活,好好待一個人,可這是我想要的結果嗎?分手了你們想想誰最痛苦?我的心裡那麼難過,可你們還要在我心口扎一把刀!

他說不下去的時候,掛了父親的電話。

其實在這種情況下,換作誰都會傷心難過,父親不但不能給予關愛,還莫名指責抱怨。

心理學家說,每一個處在婚姻瓶勁期的青年男女,都會憂傷,煩躁而又夾雜著喜悅的心情。婚姻不僅帶給我們的是喜歡,還有獨一無二的愛和理解。

不僅是成年的我們需要被理解,還有父母也需要理解和愛我們。

我愛你的不是你長得漂亮,有豐盈的家底,可靠的薪水,而是我與你相處是快樂的,幸福的。

這種無條件的愛來自內心的感受,任何人都不能取而代之,我想擁有獨立的人生,真真實實的為愛作一回主,有錯嗎?

即便是遭受了失戀的打擊,我仍然義無反顧地尋覓真正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感情。

而作為孩子的我們,逆襲父母的意願,很可能被認為不孝,但作為父母的他們,也需要理解和接納。

我們在無助,迷茫的時候,愛的對象需要給予力量,也要感知我們內心深處的不易,這種不易需要被理解被接納。

婚姻需不需要自已作主,我們需不需要接受父母的按排,這是兩碼事。為愛作主,與孝敬父母不掛鈎,我選我喜歡的人,但並不說明我是在違背父輩的意願,什麼是我該擁有的,什麼是我該丟棄的,自己的內心說了算。

如果這時候,有人站出來說,你不接受父母的按排,就是變相的和父母逆襲,看看,你都到了什麼時候了還不知悔改。

甚至也有人這樣說,都到了現在這個份上了,還在堅持自己的意願。

聽到這樣的話,我們的內心無非是失望的,他們對於幸福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所以何去何從是沒有定向的,愛和喜歡就沒有本質的區別而已。

圖片來自網絡

04

許多年前在書裡看到這樣一句話: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來自一種令人舒服的關係。社會關係的和諧,鄰裡之間的和睦,朋友之間的真誠,夫妻之間的信任,父母與兒女接納和愛,無不體現在一層舒服的關係。

可只要是人我們總有時候會失望,悲傷,喜悅,難過和無助的困擾。

當我們還在母親子宮的時候,給我們的總體感覺是安全的,舒服的。

當臍帶剪斷的那一刻起,我們暫且脫離了這一層關係,我們餓了會無意識的哭,不高興不舒服的時候也會大聲啼哭,在我們很小時候,任何不良情緒,都體現在哭裡。

我們的父母在鑑別我們情緒的時候,只能用哭或者不哭來衡量,當我們處在安全的時期,相對而言,我們的情緒也是穩定的,如果我們的情緒焦慮,恐懼,失落,等出現一系列症狀時,通常是不穩定的。

心理學家把這一切歸納為「心理多慮症」

其實不管嬰幼兒有「心理多慮症」,漸漸長大的我們這一情緒的演變無處不在。

在現實生活中,大人通常強迫我們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習慣按照他們的意願規劃我們的人生,如果我們在這樣的路線上走的不好或者逆行,就會引來諸多的呵斥和不滿意,甚至拳腳相加。

這時候的我們,就不像小時候的自己會哭會鬧,而是無時無刻壓抑自己的不滿意,我們會把這種不如意歸結於對父母的不理解,不重視,不被看見,因此,內心倍受傷害和煎熬。

因此我們討厭他們,也怨恨他們,發誓自己長大一定要遠離他們,對於自己的孩子絕對不會辱罵和歐打,並一定好好善待他們,尊重他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做他們喜歡做的事。

可是我們越來越發現,我們對待自己的孩子也在一遍遍批評指責他們,甚至強迫自己的孩子走父母那一輩走過的老路,做他們並不喜歡做的事情。我們努力的想改變父母,一直在做逃離他們的事情,結果發現,我們活成了另一個他們,我們仍然不被自己的孩子喜歡和接納。

圖片來自網絡

曾有人這樣問我:「幸福是什麼?」

其實用廣義的角度,幸福就是愛與被愛,用狹義的角度,幸福就是喜歡和接納,並伴有被理解的成份。

記得有一位朋友,小時候被父母責罵,訓斥,常常內心深受傷害和折磨。

雖然他一直自己感覺事情己經做得很好了,但經常還是無意識的遭到父母的責罵和憤怒,直?到有一天,他病了,高燒40度,父母在夜半冒著大雨去醫院就醫,他才真正體會到了父母的責罵和不耐煩與愛不愛自己無關,父母也有諸多情緒和生活的不如意。

父母的焦躁和憤怒,只是因為自己活得不快樂,也許他對所有人都一樣,並不是面對的自己。

由此,他深刻地徹悟自己,是不是長大的自己也不應該盲目的否定父母,做一些能讓父母開心的事情,比如在父母憤怒和情緒異常的時候,我們可以暫時將自己封閉起來,試著接納,理解父母的壞情緒。並從這些壞情緒中走出來,而不是不開心和埋怨,甚至不理解。

當然作為為人父母的我們,也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逐步的理解,學會接納、重視、和愛他們,想他們心中所想,並感同身受地面對一切不良壞情緒。

當我們彼此找到了那個發怒的根源和潛在的不良壞情緒的時候,我們彼此接納,懂得理解的重要,因爾更加體會到愛與被愛的為人子,為人父母的不易,換一種活法和心情,擁抱他人,擁抱愛,擁抱你我。

只有達到共情的目地,我們對幸福的概念有更深的意義,哪些東西是我們必須要丟棄的,哪些東西是我們應該理解和擁有的,學會愛自己,也愛他人。

慢慢的,我們才發現,父母的不理解和壞脾氣不再是不可理喻的魔鬼,而是看到他們痛苦的根源,而長大的我們,父母也試著放下,理解性地接納和愛,而所有這一切都是對幸福真正的體會和深悟。

圖片來自網絡

在學會與父母溝通的時候,告訴他們,我可以幫到你們。或者身為父母的我們對子女說,無論在何時何地,我們永遠深愛,彼此接納!這樣好嗎?

作者:若雪瓊枝,喜歡文字,喜歡你,喜歡吃瓜群眾,邀你一共進入文字世界,見證不一樣的喜怒哀樂!

相關焦點

  • 人生的智慧,不是逆來順受,而是順勢而為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要懂得時刻保護自己。之前有不少新聞關於女孩被害事件,就是因為她們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覺得很安全,放鬆警惕。記住,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你是好人,就全是好人。記住,人生的智慧,不是逆來順受,而是順勢而為。
  • 沉澱自己,懂得取捨
    水的清澈,並非因為它不含雜質,而是在於懂得沉澱! 心的通透,不是因為沒有雜念,而是在於明白取捨! 紅塵滾滾,人生需要沉澱;生活要懂取捨。 沉澱後的人生,會更加的豐富而厚重;取捨後的人生,會更加清簡而美好。
  • 《老人與海》:在堅持中懂得取捨,才是大智慧
    有句話說,有時候不是因為看到結果才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有結果。正是桑提亞哥老人堅持、不放棄,日復一日的出海打魚,才能有眼前的收穫。現實生活中,做事也是一樣,有些事情我們只是知道可以去做,但並不知道做多久才能看到結果。例如都知道減肥要「管住嘴,邁開腿」,但在做的時候並不清楚要多久才能達到自己理想的要求。
  • 你之所以不幸,不是因為能力不足,而是因為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
    你是否總是羨慕別人有幸福美滿的婚姻,自己卻從不懂得更好的經營婚姻。你是否總是希望自己「成為別人」,卻從來不懂得好好愛自己。很多時候,人們總是把目光放在別人身上,從來不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是什麼樣,而是覺得自己人生面對的這些不幸都是別人造成的,和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
  • 真正的幸福,不是名利,而是這人生「三樂」!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真正幸福的人,最愛做這三件事,福報也多!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幸福快樂、真善美,永遠是人類追求的目標,周而復始,不斷循環!同時,人生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將人類的快樂幸福放置於時間長河中,簡直是滄海一粟,不值一提。
  • 做人:學會沉默,懂得取捨!
    做人:學會沉默,懂得取捨! 美文 學會沉默,懂得取捨... 作者:安之 來源:經典語錄(ID:cazysj) 人活一世, 很多事不能順心意, 要學會沉默,懂得取捨, 才能讓心不生怨恨, 才能讓身遠離疲憊。
  • 林潤瀾:懂得取捨,保證學習的高效
    懂得取捨 重點挑薄弱環節來做 臺海網7月2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梁靜)雙十中學高三文科生林潤瀾,她的高考成績是她說,林潤瀾學習一向都很好,「她不是黑馬」。 林潤瀾的學習秘訣就是:懂得取捨,保證學習的高效。 林潤瀾說,她不喜歡刷題,只做學校發的作業,「雙十的作業都是精品,認真做就行,要注意從作業中總結出自己的薄弱點」。不過,她也有秘訣:「要學會取捨,重點挑一些自己比較薄弱的科目或題目來做。」
  • 真正的高情商,不是能說會道,而是懂得「裝傻」
    其實不然,真正的高情商,應該是熟知人情世故,懂得人心和人性,然後大智若愚,懂得「裝傻」。就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家書中告誡兒子時所說:自作聰明的人是傻瓜,懂得裝傻的人才是真聰明。裝傻帶給你的好處很多很多。越是聰明的人越有裝傻的必要,因為就像那句格言所說的——越是成熟的稻子,越垂下稻穗。
  • 彩禮和嫁妝的真實含義:不是扶貧,而是幫助一個「新」的家庭
    但是對年輕人來說,對彩禮和嫁妝會有著不同的理解,他們只知道跟錢有關,很多長輩和子女往往都不理解彩禮和嫁妝的真正含義是什麼。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的愛情總是被阻止,又何談可以在一起一輩子呢?那麼彩禮和嫁妝的真實含義是什麼呢?難道僅僅是金錢之間的交換嗎?彩禮和嫁妝的真實含義是兩個家庭共同去幫助一個新的家庭,而不是一個家庭給另外一個家庭去扶貧,只有懂得它們的含義,一個新的家庭才會過得更幸福。
  • 張艾嘉:兒子讓我懂得了幸福的含義 博雅小學堂
    兒子讓我懂得了幸福的含義文|張艾嘉我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我發覺這樣的生活才讓兒子真正覺得幸福和滿足。3年的恢復,兒子終於痊癒了。隨著兒子的痊癒,我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我不再張揚,學會了理解和同情,變得成熟和內斂,也終於懂得了幸福的含義:平靜。-歡迎添加我們的微信公眾帳號「博雅小學堂」或「boyakids」。回復M 即可得到總目錄,回復文前編號提取文章或音頻故事。
  • 南懷瑾:人到六十,懂得「取捨」,晚景多有福報
    如果,年輕人缺乏拼搏的意識,而是選擇了安逸。 及早貪圖享樂的結果,只會讓一個人沉浸在玩樂之中,逐漸丟失了打拼的念頭,繼而失去人生的方向,從此在渾渾噩噩中度日,荒廢了有限的時光,而這並不是一種福氣。
  • 重溫《千與千尋》,這回我總算是懂得了它真正的含義
    還記得孩童時期的我一直將這部動漫當作成一部溫暖的童話故事來看,從未理解過它背後蘊藏的真正含義。長大後再次重溫這部經典動漫作品,終於能夠看懂了。今天我就來說一說《千與千尋》中那些需要反覆看,長大之後才能夠理解的真正含義。我覺得討論宮崎駿爺爺的作品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或者可以說討論任何一種領域中的傳奇人物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它的含義呢
    世界上最浪漫最感人的三個字不是「我愛你」,而是「在一起」。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成了無數男女的格言和嚮往的生活方式。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它的真正含義呢?如果真正懂得並運用到生活中了,我相信一定可以減少情侶、夫妻之間的矛盾,也會大大降低離婚率。02.曉玲就是一位把「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當作人生格言的人。
  • 幸福,不是一個證明題,而是一個滿足感!
    其實幸福不是一個證明題,而是一個滿足感,因此不能用你的生活質量來證明你的幸福指數,但恰好你的滿足感能透露你的幸福感:知足為樂,少欲為福。不管是誰,人生中都會遇到痛苦。這種痛苦,就像坐火車時經過的黑暗隧道,它並不是旅途的全部。當你身陷其中時,黑暗只是暫時的,光明其實就在不遠處等著你。所以,請不要放棄自己,也不要傷害周圍的人。
  • 你懂得努力的真正含義嗎
    顯而易見,這種抱怨的人真正的癥結所在是,模糊了努力的概念,狹解了努力範疇,忽略了努力的真正內涵。其實,真正的努力蘊含著三種有效的因素:第一,明確堅定的目標;第二,充足且有效的時間保障;第三,持續不懈的長久前行。
  • 一個時代缺的從未不是隨波逐流,而是能夠真正實現自我價值的人
    一個時代缺的從未不是隨波逐流,而是能夠真正實現自我價值的人生創造者。不管你的人生處在什麼位置,你都會對未來產生迷茫的時候,而迷茫,是人生的一種周期性的常態,但大部分人都沒有一個清晰的答案。為什麼現在大家的幸福感普遍很低,那是因為我們不清楚真正的幸福來源於什麼?《社會動物》的作者戴維認為,真正的幸福來源於兩點:在生活中找到某個使命,實現自我價值。與自己,他人以及外在環境構建和諧關係。
  • 真正具備大福報的人,不是擁有多少金錢,而是懂得隨喜讚嘆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在生活中,我們或許需要明白,真正擁有大福報的人,並不是擁有多少金錢,而是懂得隨喜讚嘆。佛祖講述,物質帶給你的快樂是有限的,而真正能讓我們快樂是自己的內心。你的內心被金錢與名利糾纏,自然就無法真正快樂。而那個貧窮的人雖然沒有多少金錢,不過他能從自己生活中生出無限的歡喜之心,他就是一個有著大福報的人。一個人想要擁有福報,最需要學習的心態或許就是隨喜讚嘆。
  • 幸福的生活靠的不是努力,不是經濟,而是對事實的認知
    所以任何的事物都不是越多越好,人生其實就是一個品味百態的過程,在經歷中認知,在認知中成熟。  只有能夠平衡的去把握自己的狀態,能懂得取捨,不被事物所誘惑和捆綁,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因為能給人們帶來安全感的根本不是金錢,而是對自己身世的了解和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就像一個漂流在外的孤兒,無論他在外面多麼風光,多麼瀟灑,但他若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裡,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他的內心總不能踏實。
  • 真正的愛,是懂得和陪伴
    霍啟剛因為「炫妻」和「育兒」頻頻出現在大眾面前,為男人們樹立了榜樣:愛,與金錢無關,最重要的是懂得和陪伴。一、霍啟剛懂得孩子成長最重要的是什麼。從霍啟剛和郭晶晶結婚到現在,每次聽到他們的消息,要麼一塊兒參加活動,要麼是因為公益,要麼是因為低調購物,從來都不是因為什麼緋聞。可見他們的婚姻是真正的幸福,跟很多豪門家庭有很大的不同。如果霍啟剛整日緋聞纏身,為了事業發展,他的精力勢必要用於撲火,哪裡還有心情來陪伴孩子呢?
  • X真正含義父母要懂得
    不過有的父母卻發現,怎麼自家娃身份證上面的最後一位是「X」,莫非有什麼特殊含義?孩子身份證末尾數是「X」,是富貴命的象徵?小芹的寶寶今年五歲了,因為她經常會帶娃坐火車回老家,所以小芹特意給兒子辦個身份證方便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