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雪瓊枝
01
在塗磊主持的一檔《完美告白》情感節目中,16歲的女孩孝燕拒不認生母,堅持隨養母,孝燕哭了,生母哭了,觀眾也哭了。
當孝燕摟著養母的肩膀說:″媽媽,我的心中只有你一個媽媽,我是不會丟下你的!″
當養母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母女倆哭得更歷害了。
可想而知,從小到大養母對她付出的愛,她一點都不含糊,而是全程接納,所以從小她對養母都有一種強烈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也正因為這點,孝燕在成長的道路上有勇氣選擇幸福,做真實的自己,面對養育了自己的養母不離不棄。
想必看了這個視頻的父母都深有感觸。
其實不僅僅是所有血濃於水的至親至愛,面對特殊的人際關係,都要做出正確的選擇,並且一如即往的堅持自己的意念。
02
舍小家顧大家,與群體合作共贏,是個人獲得幸福的基本要素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本來是孤獨的,但社會的繁花給我們又一種動力,有時候我們沉默不語,把自己封閉起來想於世隔絕,但即便是這樣,我們內心仍然寂寞孤獨。有時候我們莫名的發脾氣也會傷害到身邊的人,可回過頭來想,自己內心還是不能與人達成共識,就很難管理自己情緒。儘管我們逃避和任何人的社交,可我們還是無法和自己的內心達成一致,煩惱,憂慮,孤獨,沒情趣一股腦的左右著我們的思想。
我們不快樂,也不幸福。
我們找不到快樂的資本,也得不到需要幸福的資源。
直到有一天,由於特殊的原因,我們不得不走出自己封閉的內心世界,和人群交流,合作共贏,與他人共同完成一個項目。我們和人群達成了共識,共同的情趣,不一樣的思想,把我們的思維代入了一個新的畫面。
我們的努力獲得了團體的認可,大家的集體意識在火熱進行著,我們的思想在集體的合作下閃耀著不一樣的光芒。
這時我們發現,自己的內心並不孤獨,我們和他人獲得了心靈的相融,也就是共情。我們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得到了快樂,得到了幸福,這種幸福來自對自己價值的滿足感。
同時我們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那個封閉起來的自己是獨立一個個體,當他面對自己的時候,是孤僻的,沒有認可度也沒有價值可言,當他融入社會這個大家庭的時候,思想在根本利益上得到前所末有的提高,他快樂,他滿足,因此這種滿足來自於快樂的心情。即便是我們的意見和他人有了分妓和爭執,有了矛盾,我們依然用自己獨立的思想來獲得群體的認可和支持,有了這樣的思維和群體的幫助,自己才不會被社會遺棄,反之,活得更自在,更瀟灑。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生存,我們認識了什麼是這個時代需要,什麼是集體主義不能丟棄的東西,當這個大家庭要我們做出抉擇的時候,通常大家的決定是捨棄獨立個人的利益,站在眾人的立場做出選擇,即便是做出大的犧牲和讓步,也義無反顧。
也許我們的思想要遭到逆境的衝擊,但這一切並不可怕,為了獲得群體的根本利益,再大的風浪也算不了什麼,我們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幸福的,為此做出的努力是值得的。
從這一點看,放棄小家利益,顧全大局是我們為爭取幸福要邁出的第一步。
03
選擇婚姻獨立自主,是幸福生活的基礎
對於成年人來說,每個人都會遇到婚姻的瓶頸期,這在這時候,我們思想有時候是不成熟也不完美的,我們通常由幻想,興奮,狂熱轉化成焦慮,急躁,憂傷,失望,而且一種不可救藥的絕望。
28歲的小武,度過了婚姻最難過的一年。
每天上班下班忙忙碌碌,工作十幾個小時,還要加班,為的是為給自己買房,買車,因此內心倍受煎熬,無奈的他只能每天夜裡偷偷哭泣。
然而工作壓力再大,只要有空餘時間,要面臨揀偶的困頓。父母在就地給他物色了多個角色,有老師,職員,行政管理等一系列的女友,可小李不知是何緣故,一一告吹,他的揀偶對象,氣病了父親,還住過一陣子醫院。
據說是在高中時期,小李愛上他同學,二人一直書信往來,正因如此,所以所有提親的角都入不了他法眼,父母為他婚事急紅了眼,強迫,漫罵都無濟於事。
然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小李又遭受了一次諷刺性的打擊。
30歲的他,與他相戀了11年的女友提出了分手。
他整個人陷入了一種無可救藥的絕望,這個情況他不敢跟家裡人說,尤其父親。
無意識地他接到了父親電話,父親追問他與對方何時結婚成家,他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這一切都被父親猜中了他的起始原末。
原以為父親會給他暖心的鼓勵和關心,卻末曾想電話那頭傳來父親深深地抱怨:
「你說你一天知道個啥,我們以前給你物色的對象怎麼了,可你就是腦積水,不聽勸,這下好了,人家不要你了,你啥時候才是個頭啊!」
聽著父親的滿腹牢騷,小武終於憋不住了,他憤怒而且哽咽著說:
爸,你們就知道找對象,都是你們中意你們喜歡的,你倆懂得我的切身感受嗎?難道婚姻我就真正的不能為自己做一次主?我也想著好好生活,好好待一個人,可這是我想要的結果嗎?分手了你們想想誰最痛苦?我的心裡那麼難過,可你們還要在我心口扎一把刀!
他說不下去的時候,掛了父親的電話。
其實在這種情況下,換作誰都會傷心難過,父親不但不能給予關愛,還莫名指責抱怨。
心理學家說,每一個處在婚姻瓶勁期的青年男女,都會憂傷,煩躁而又夾雜著喜悅的心情。婚姻不僅帶給我們的是喜歡,還有獨一無二的愛和理解。
不僅是成年的我們需要被理解,還有父母也需要理解和愛我們。
我愛你的不是你長得漂亮,有豐盈的家底,可靠的薪水,而是我與你相處是快樂的,幸福的。
這種無條件的愛來自內心的感受,任何人都不能取而代之,我想擁有獨立的人生,真真實實的為愛作一回主,有錯嗎?
即便是遭受了失戀的打擊,我仍然義無反顧地尋覓真正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感情。
而作為孩子的我們,逆襲父母的意願,很可能被認為不孝,但作為父母的他們,也需要理解和接納。
我們在無助,迷茫的時候,愛的對象需要給予力量,也要感知我們內心深處的不易,這種不易需要被理解被接納。
婚姻需不需要自已作主,我們需不需要接受父母的按排,這是兩碼事。為愛作主,與孝敬父母不掛鈎,我選我喜歡的人,但並不說明我是在違背父輩的意願,什麼是我該擁有的,什麼是我該丟棄的,自己的內心說了算。
如果這時候,有人站出來說,你不接受父母的按排,就是變相的和父母逆襲,看看,你都到了什麼時候了還不知悔改。
甚至也有人這樣說,都到了現在這個份上了,還在堅持自己的意願。
聽到這樣的話,我們的內心無非是失望的,他們對於幸福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所以何去何從是沒有定向的,愛和喜歡就沒有本質的區別而已。
04
許多年前在書裡看到這樣一句話: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來自一種令人舒服的關係。社會關係的和諧,鄰裡之間的和睦,朋友之間的真誠,夫妻之間的信任,父母與兒女接納和愛,無不體現在一層舒服的關係。
可只要是人我們總有時候會失望,悲傷,喜悅,難過和無助的困擾。
當我們還在母親子宮的時候,給我們的總體感覺是安全的,舒服的。
當臍帶剪斷的那一刻起,我們暫且脫離了這一層關係,我們餓了會無意識的哭,不高興不舒服的時候也會大聲啼哭,在我們很小時候,任何不良情緒,都體現在哭裡。
我們的父母在鑑別我們情緒的時候,只能用哭或者不哭來衡量,當我們處在安全的時期,相對而言,我們的情緒也是穩定的,如果我們的情緒焦慮,恐懼,失落,等出現一系列症狀時,通常是不穩定的。
心理學家把這一切歸納為「心理多慮症」
其實不管嬰幼兒有「心理多慮症」,漸漸長大的我們這一情緒的演變無處不在。
在現實生活中,大人通常強迫我們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習慣按照他們的意願規劃我們的人生,如果我們在這樣的路線上走的不好或者逆行,就會引來諸多的呵斥和不滿意,甚至拳腳相加。
這時候的我們,就不像小時候的自己會哭會鬧,而是無時無刻壓抑自己的不滿意,我們會把這種不如意歸結於對父母的不理解,不重視,不被看見,因此,內心倍受傷害和煎熬。
因此我們討厭他們,也怨恨他們,發誓自己長大一定要遠離他們,對於自己的孩子絕對不會辱罵和歐打,並一定好好善待他們,尊重他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做他們喜歡做的事。
可是我們越來越發現,我們對待自己的孩子也在一遍遍批評指責他們,甚至強迫自己的孩子走父母那一輩走過的老路,做他們並不喜歡做的事情。我們努力的想改變父母,一直在做逃離他們的事情,結果發現,我們活成了另一個他們,我們仍然不被自己的孩子喜歡和接納。
曾有人這樣問我:「幸福是什麼?」
其實用廣義的角度,幸福就是愛與被愛,用狹義的角度,幸福就是喜歡和接納,並伴有被理解的成份。
記得有一位朋友,小時候被父母責罵,訓斥,常常內心深受傷害和折磨。
雖然他一直自己感覺事情己經做得很好了,但經常還是無意識的遭到父母的責罵和憤怒,直?到有一天,他病了,高燒40度,父母在夜半冒著大雨去醫院就醫,他才真正體會到了父母的責罵和不耐煩與愛不愛自己無關,父母也有諸多情緒和生活的不如意。
父母的焦躁和憤怒,只是因為自己活得不快樂,也許他對所有人都一樣,並不是面對的自己。
由此,他深刻地徹悟自己,是不是長大的自己也不應該盲目的否定父母,做一些能讓父母開心的事情,比如在父母憤怒和情緒異常的時候,我們可以暫時將自己封閉起來,試著接納,理解父母的壞情緒。並從這些壞情緒中走出來,而不是不開心和埋怨,甚至不理解。
當然作為為人父母的我們,也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逐步的理解,學會接納、重視、和愛他們,想他們心中所想,並感同身受地面對一切不良壞情緒。
當我們彼此找到了那個發怒的根源和潛在的不良壞情緒的時候,我們彼此接納,懂得理解的重要,因爾更加體會到愛與被愛的為人子,為人父母的不易,換一種活法和心情,擁抱他人,擁抱愛,擁抱你我。
只有達到共情的目地,我們對幸福的概念有更深的意義,哪些東西是我們必須要丟棄的,哪些東西是我們應該理解和擁有的,學會愛自己,也愛他人。
慢慢的,我們才發現,父母的不理解和壞脾氣不再是不可理喻的魔鬼,而是看到他們痛苦的根源,而長大的我們,父母也試著放下,理解性地接納和愛,而所有這一切都是對幸福真正的體會和深悟。
在學會與父母溝通的時候,告訴他們,我可以幫到你們。或者身為父母的我們對子女說,無論在何時何地,我們永遠深愛,彼此接納!這樣好嗎?
作者:若雪瓊枝,喜歡文字,喜歡你,喜歡吃瓜群眾,邀你一共進入文字世界,見證不一樣的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