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在丈夫的幫助下每天定時穿戴好護具下床走路 。
王欣手術前的X光片。
脊柱在胸後背拐了道90度的彎,並向後凸60度,後背隆起,身形扭曲,身高僅1.4米……過去30年,王欣(化名)始終無法面對這樣「畸形」的自己,也沒少遭人異樣眼光。更可怕的是,由於脊柱嚴重側彎,致使她的肺、胃等臟器受到擠壓,呼吸和消化系統也受到影響。
王欣不止一次想通過治療挺直腰背,都被高額治療費嚇退。這一次,在太和醫院專家幫助下,她通過兩次截骨矯形手術,終於挺直腰背做人,而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為她減免了絕大部分治療費用。
7歲童真年華
病魔向她伸出魔爪
1983年,王欣出生在竹山縣官渡鎮一個農民家庭,家裡姊妹4個,她排行老二。王欣小的時候,和其他小夥伴一樣,活潑可愛,對未來充滿憧憬。不料,7歲那年,病魔向她伸出魔爪。「不知什麼原因,我的脊柱開始向側面慢慢扭曲。」王欣回憶說,父母帶她到當地醫院檢查,沒查出病因。因為家裡孩子多,經濟困難,父母沒錢帶她到大醫院看病。
隨著年齡增長,王欣的病情越來越重。因為身形扭曲、矮小,她沒少遭人異樣眼光。
念完小學三年級,王欣便輟學回家幫忙幹農活。「家裡人覺得我這樣沒有再念書的必要。」王欣說,她當時的學習成績還不錯,很想上學,但沒有辦法。
害怕旁人異樣的眼光,王欣很少拋頭露面。直到2003年,她和丈夫結婚後,才第一次外出到天津打工。丈夫比她大10歲,個子不高,但對她很貼心。「在天津嘗試到物業公司做保潔,但對方看我殘疾,不要我。後來進了包裝廠,幹了一個月,因家裡移民搬遷,就回來了。」王欣說,「我常被人笑話。婚後有了孩子,去學校接孩子時,連孩子也會被同學笑話,讓孩子跟著受委屈。」回憶起這些,王欣潸然淚下。
僵硬性畸形脊柱側彎
手術需大範圍截骨
隨著孩子長大,王欣想治好病的意願越來越強烈。一有空閒,她就上網搜索相關信息。
王欣曾通過在陝西某醫院上班的表姐聯繫到一位治療脊柱側彎的專家,但治療費需20多萬元,又不能報外省醫保,她便放棄了。
去年7月,王欣聽說太和醫院也能開展脊柱側彎手術,便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前來就診。該院脊柱外科主任王達義接診後,隨即安排她住院。住院期間,王欣從醫院得知精準扶貧政策可減免絕大部分治療費用,她和丈夫喜出望外。
經檢查,王欣確診為脊柱重度僵硬性側後凸。其中,脊柱側彎達90度,後凸達60度。從後背看,她的脊柱扭曲得像麻花。
據王達義介紹,脊柱側彎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其中,先天性為骨骼生長不全所致,即該長的骨頭沒有長出來;後發性通常單個椎骨都是好的,只不過序列是歪的,王欣便屬於該類型。因現代醫學科學還沒搞清楚病因,故也稱之為特發性脊柱側彎。「側彎如此嚴重,在業內屬於高難度手術。」王達義說,他們先對王欣進行了一個多星期的適當牽引。結果顯示,王欣的脊柱彎曲僅稍有緩解,屬於僵硬性畸形。為此,他們制訂了大範圍截骨矯形的手術方案。
王達義說,截骨手術根據截骨程度分為6個等級。其中,最高級別6級要切除至少一節以上完整脊椎骨和上下椎間盤,王欣便屬於6級,她需要截除頂椎區至少兩節生長錯位的完整脊椎骨,包括上下椎間盤組織,手術難度和風險極高。
脊柱上動刀
丈夫聽到「癱瘓」二字嚇哭了
脊柱方寸之間集中了大量神經、血管等重要組織,在這上面開展截骨手術,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神經、血管、脊髓損傷,嚴重時可致癱、致死。
出於安全考慮,王達義決定將手術分兩次進行。
「王欣的脊柱側彎已有30年,骨頭已經成型,韌帶、血管、神經也都已經繃緊。如果脊柱糾正幅度過大,這些血管、神經因為過分牽拉而發生痙攣,導致通往脊髓和器官內的末梢血管缺血,從而引發癱瘓和內臟壞死,致器官衰竭,引發死亡。同時,原本下垂的臟器因脊柱矯正而拉起來,幅度也不宜過大。」王達義說。
術前,王達義向王欣夫婦詳細說明了手術方案及手術風險。
聽到「癱瘓」二字,王欣的丈夫嚇得眼淚直流。但王欣沒有一絲遲疑。
很快,王欣被送進手術室。8小時後傳來好消息:手術很成功,沒有出現任何併發症。經術後評估,王欣90度的脊柱側彎糾正了60度,60度的後凸糾正了30度,效果很好。「術中,王欣失血達3000毫升,得益於輸血科的血液回收循環技術,保障了血液供應。」王達義說,王欣的骨骼質地堅硬,靠傳統工具、老方法很難截斷,而他們利用超聲骨刀,這一問題便迎刃而解。
此外,脊柱布滿脊髓神經,醫生手術如履薄冰,好在電生理檢測儀像雷達一樣,對任何細微神經損傷實時報警。儘管如此,醫生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挺胸直腰走路
這一刻她等了30年
時隔一年多,今年11月6日,王欣再次來到太和醫院,王達義主刀為其作了第二次脊柱矯正手術。
儘管二次手術的矯正幅度沒有一次手術大,但風險依然不小。「一次手術後,手術區的疤痕較多,很容易出現脊髓神經誤損傷。」王達義稱,這尤其考驗醫生的技術和細心度,稍有不慎,也會造成神經損傷,致癱、致死。
進手術室前,王達義再次強調手術風險。這一次,變成王欣害怕了,只不過不是怕癱瘓,而是怕疼。
5個小時的手術很成功。兩次手術,王欣先後共截除脊椎骨3節、肋骨4節。術後評估顯示,王欣原本側彎90度的脊柱,糾正了近80%,後凸畸形100%矯正。當她站立走路時,外觀已和常人無異。術後,她的身高也由原來的1.4米增加到1.52米,比她丈夫還要高。
11月20日上午,在太和醫院脊柱外科病房,王欣在丈夫的幫助下從病床上起來,準備去走廊活動活動。因處在恢復期,她上身戴著護具。走在病房走廊裡,她挺胸直腰,窗外雨後陰沉,但她內心充滿陽光,笑容寫在臉上——這一刻,她等了30年。
再過幾天,王欣就能出院了。出院後最想做什麼?王欣笑著說想買幾件衣裳。原來,因為後背凸出,王欣很少買衣服,因為「大碼衣服太長,尺碼合適的又穿不上」。康復後,王欣最想做的是找份工作,把日子過好。
1983年7月9日,王欣出生。2020年11月6日,王欣重獲新生。她的治癒,是一個貧困家庭的希望,也給更多重度脊柱側彎患者帶來希望。
【來源:十堰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