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本,是你人生第一套吃喝指南

2020-12-17 廣東共青團

春天到了,雖然還是不能「放肆」出門,但該吃的東西還是要吃的。

大家在辦公室紛紛聊起來,此刻最想吃什麼。

有想念香椿芽拌豆腐的,有想吃春筍的,小編我嘛,一年四季天天惦記火鍋。

此時,有同事冷不丁吐出一句:槐花。

大家一頭問號:槐花?那個能吃嘛?

答曰:語文書上看的呀,雖然沒吃過,但一定很好吃!

此時,大家都出神了,想起了從前特別好吃的語文書。

▲偷吃過墨水的小饞貓們舉手!

饞,就是每一次開學發新書,我們急忙翻開語文課本的第一驅動力。

語文書在吃上的最大貢獻,一定是安利了祖國山河的土特產。

當年讓這位同事分外興奮的,是《槐鄉五月》裡頭提到的「槐花飯」

槐花飯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吃鹹的,澆上麻油、蒜泥、陳醋;吃甜的,灑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

鄭州吃貨團

當時饞哭了的她,曾經特地寫了一篇習作,幻想自己有一天突然到了文中的槐鄉,被人熱情地邀請去家裡吃槐花。

人家問,你喜歡吃甜的鹹的?她說甜的,然後就看著人家把槐花飯、炒芝麻、槐花蜜給她拌了一碗。

吃完後,看別人吃鹹的好像也很香,就又要了一碗鹹的……

「我以前只能吃半碗飯的,今天吃了兩碗。」

她說,老師把她這句「夢話」圈了出來,紅筆批語寫道:「你是真的饞……」

▲結果沒多久,她又迷上了榆錢飯……

老編說,當時最打動她的,是那篇《金色的魚鉤》

文章本身非常煽情,老師講著講著都哭了。

之後,老師布置作業寫讀後感,她最後是這樣寫的:

「如果有機會,真的很想喝老班長煮的魚湯,滾熱滾熱,撒厚厚的白胡椒,再加一點香菜,拌著熱淚,喝下去。」

老師紅筆一批:純屬「饞老呸」!

食在臨安

而我的腦海裡,此刻響起了一個聲音:「吱——」

這一聲,是筷子扎進高郵鹹鴨蛋時,紅油冒出來的聲音。

對我來說,這是九年義務教育第一洗腦魔音。

尤其當上午最後一節課是語文時,它成了全班集體神遊的萬惡之源。

《端午的鴨蛋》全文色、香、味的暴擊,讓幾代中國人都感謝高郵,出了汪曾祺和鹹鴨蛋。

▲今年是汪老百年誕辰哦!

之後一段時間,我每次吃鹹鴨蛋都格外幸福。

尤其當蛋殼敲破,筷頭一挑,眼見紅油溢出,一下把頭上最柔嫩的蛋白,連同細綿如沙的蛋黃,飽蘸紅油塞進嘴裡——

「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那一刻腦中,滿是吃貨站在人生巔峰的驕傲。

其實,語文書還有一大功能:菜譜

只要能跟著它吃,看起來最平平無奇的食物,也能煥發出奇特效果。

比如,《孔乙己》裡的茴香豆。

TimeOut天津

我饞了它許久,好不容易吃了一次,卻感覺不對:

竟然不是炒蠶豆,又是軟的,還一股大料味兒,哪裡好吃了?

又有一次,終於喝到了黃酒,半瓶石庫門黑牌下去,越喝越想找個饅頭就著:怎麼這麼鹹!這不是料酒嘛!

吃貨金小妹

直到某一天,邊喝黃酒邊吃豆,一時間鮮香入腦,我才恍然大悟:

原來軟熟筋道、滿是大料香味的茴香豆,剛好跟紹酒侵略性極強的鮮味相配,越喝越有勁,回味醰醰,永無窮絕。

多乎哉?再來一斤太雕也不多。

程十髮 繪

從此,我算服了語文書裡的吃貨作家們了,照他們教的,基本沒錯。

不信?你看魯迅先生平時吃什麼:

▲饞哭了

如果說一號老師魯迅先生,是紹興食物推廣大使,那二號老師莫泊桑,就是一級牡蠣教吃師。

「頭稍向前伸……然後嘴很快地微微一動,就把汁水吸進去」。

按照《我的叔叔于勒》裡的辦法,一口吸入,連肉帶汁,滿滿一口冰涼的鮮——救命啊!

從此,我就成了生蠔毒唯,啥蒜蓉粉絲烤生蠔海蠣子燉豆腐,在生吃麵前,都給我往後捎一捎。

三號老師汪曾祺先生,留給我們的,則是一個重要道理:

他誇過的食物,字兒越少,可能就越好吃。

高中學的《胡同文化》裡,他說臭豆腐滴香油,六個字,「可以待姑奶奶」,品級很高了。

那就試試!一次跟朋友去吃羊蠍子,看到菜單上有「臭豆腐炸窩頭片」,果斷來了一份。

鴛鴦茶

端上來一吃,多加香油蔥花,抹在金黃厚實的炸窩頭片上,臭烘烘的東西,竟然成了冷香凝脂,妙不可言。

然後,我就眼看著這小姑奶奶幹掉了兩份臭豆腐,外加一大盤窩頭片,以及半鍋羊蠍子。

果然,語文書誠不欺我。

如果說語文書裡有啥特別想吃,又吃不到的,飽弟一定要提名一個:

《鴻門宴》樊噲同款生彘肩!

當我們聽到 「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坐在講臺旁邊的我(因為太皮),清楚看到老師喉嚨一動一動,邊講邊咽口水。

其實,全班想的都是一樣的:生大肘子都能吃這麼香,那得多好吃呀。

而且,從可行性來看,樊噲有此飲食習慣,還能活到五十六歲壽終,在那個時代都算高壽。也許經過合格的殺菌消毒,生肘子也不是不能吃。

然鵝,鑑於吃不到肘子刺身,也沒有劍和盾,我只能在家手切醬肘子,邊塞邊腦補樊噲的氣勢了。

豆果美食

《一夜的工作》裡,周總理夜間的一杯綠茶、一碟花生米,看起來分外香甜——尤其當他請作者何其芳一起吃時,更誘人了。

我也曾經在半夜寫稿時試過一次。

衝一杯綠茶,拿一小碟花生米,邊喝邊吃,便腦補著自己殫精竭慮在工作……終於在稿子沒寫完時,餓昏了。

當我用顫抖的小手,點了一份金拱門外賣時,不禁長出一口氣:

原來,我跟偉人最遙遠的距離,是飯量啊。

吃飽喝足,哐哐哐敲完稿子後,夜深人靜,我突然想到:

一天一天饞著長大了,我們依舊愛楊梅、愛茴香豆、愛鹹鴨蛋,最後卻發現,自己真愛的原來是寫吃的文字。

兒時的我們,整日為語文作業頭疼,也沒想到,它真就如影隨形,跟了我們一輩子。

這大概就是語文的魅力吧,它讓我們永遠不願忘掉,學過的任何一個中國字:

因為我們見證過它的奇蹟。這世上曾有人,用它寫出最動人的食慾。

相關焦點

  • 「百樹雲課堂」語文課本,是你人生第一套吃喝指南
    饞,就是每一次開學發新書,我們急忙翻開語文課本的第一驅動力。對我來說,這是九年義務教育第一洗腦魔音。尤其當上午最後一節課是語文時,它成了全班集體神遊的萬惡之源。那一刻腦中,滿是吃貨站在人生巔峰的驕傲。果然,語文書誠不欺我。
  • 你真的認識語文課本嗎?
    記憶中,上學第一天第一堂課,常常需要翻開語文課本。數年來,一冊語文課本在手,學生學,老師教,只是,你真的認識語文課本嗎?上不好語文課,學不好語文,有時候不是努力問題,是認知問題。認知決定行動。認知價值就是指關於我們認識社會、認識人生、認識生命的意義。這些「認知價值」在過去的語文課堂上被大講特講,並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有時甚至會成為唯一的內容,其他話題比如結構、語言等等往往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的。我們需要重視文學的另一個重要價值——審美價值,這些年有人不時提及這個話題。
  • 那些年語文課本裡的網紅打卡地,你去過了嗎?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輔助了一代又一代學子走上成才之路,其中語文課本中隱藏著一份旅遊指南,不僅是知識的傳遞,同時也展示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一起來觀賞一下語文課本是如何帶我們領略人文風光的吧!蘇軾描寫西湖風景的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來自2005年版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語文課本
  • 語文課本上的這5張插圖,你如果全能認出來,當年肯定是學霸
    它就像是我們人生中第一本吃喝指南,比如說《槐鄉五月》裡面的槐花飯,再比如說《金色的魚鉤》裡面老班長煮的魚湯,《端午的鴨蛋》裡面的高郵鴨蛋,我們隔著課本大概都能夠聞到香味了,但是語文書裡面不光全是吃的,肯定也是有一些別樣趣味,在語文課本裡面是有很多插畫的,班主任說如果現在還能夠認出來這5張插畫,那麼在小學的時候肯定是學霸了,讓我們一起看看有哪幾張吧!
  • 又是9月1號開學日,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小學語文課本你見過嗎?
    自從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再過1個月就是新中國71歲的生日,可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小學語文課本你見過嗎? 今天就給大家看看建國之初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相信很多人都沒見過。
  • 葉聖陶《開明國語課本》:小學語文課本必是兒童文學
    今年秋季開學,我國中小學新生統一更換語文課本,此舉意在增強學生的閱讀、動腦和動手的能力。 說到語文教材,我們不能不想起葉聖陶先生,他是我國最著名的作家、編輯家和教育家。他一生傾注語文教材的編輯和教育教學,是我國語文教學的開拓者。「語文」這兩個詞就是新中國成立後,由葉聖陶提出來的。他說,說話就是語,寫字就是文,所以叫語文。
  • 新中國第一套小學國語課本
    新學期即將來臨,筆者拿出珍藏的一本建國初期小學國語課本(見上圖),仿佛看到在那個百廢待興的特殊時期,新中國小學第一套教材的誕生歷史。與現行的教材不同,這本「高級小學國語課本(第二冊)」採用的是右開本形式,字體為繁體字。該書封面以藍色為主體色調,背景圖案分為兩部分。
  • 透視美國「語文」課本
    這裡以霍頓·米夫林·哈考特集團於2012年出版的一套中學「語文」課本——《文學》(Literature)為例,說明美國「語文」課本的主要特點。1.強調「標準」。這套《文學》課本,根據《共同核心州立標準·英語課程標準》編寫,對課程標準的貼合度非常高,處處突出「標準」、詮釋「標準」。
  • 從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竟然是跟著語文課本去旅行
    小學一年級時,學了第一首詩:「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香山紅葉紅滿天。」那時候就在想,香山是在哪裡呢,紅滿天究竟是怎樣的狀況,一片又一片該有多少片呢?以後長大了要去看看。香山紅葉(圖片來源於網絡)也許從那時候起,就埋下了愛旅行的種子,從小學語文課本一直到高中語文課本
  • 韓涵:透視美國「語文」課本
    課本正文部分,在單元目錄、課文旁批等處,標註Common Core(「共同核心」)的提示,以強調相關內容與課程標準的對應關係。在各板塊的標題和課後練習旁,則列出共同核心州立標準的具體條款,提示這部分內容指向的課程標準目標。正如課本前言所說:「你們的課本與英語課程標準保持緊密一致,每當你們學習一個概念或練習一個技能,你正在努力掌握標準中的一項。
  • 第一套全國通用中小學教科書
    它作為新中國第一套全國通用中小學教科書中的一員,和其他學科教科書一樣,開創了新中國教科書編寫體例之路。這一示範,至今為中小學教科書編寫者延用。    一套「搶」出來的教材    第一套全國通用中小學教科書是「搶」出來的。
  • 記新中國首套中小學語文課本
    小學課本第一冊第一課插圖1950年版統編小學國語課本、初中語文課本、高中語文課本第一冊一批新編者 一家新出版社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在北京成立,出版總署編審局由華北教科書編審會人員組成。
  • "文革"時小學語文第一課大部分為"毛主席萬歲"(圖)
    有別於傳統私塾教育的「頌弟子規、行開筆禮」,如何上好第一堂啟蒙課,特別是承載著根基教育的語文第一課,就成為歷代教育家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標。畢竟,第一課對於孩子以後的成長和發展都極為重要——那些貌似淺顯、簡單的文字,其實是奠定人生基礎的最重要篇章。  110年來,我國的小學語文教科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印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
  • 你見過清朝小學的語文課本嗎?簡直美得不得了!
    先說明下,這本是其中的第二冊,因為是四年制,相當於現在的一年級下或二年級初。古語有云:「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儀式,有時並不是形式,這是一種虔誠,一種尊重,一種珍視。隨隨便便的習慣一旦養成,輕浮以待也是早晚的事兒。
  • 語文課本中的句子,哪一段給你滿滿的回憶?
    從上學伊始,我們就開始學習語文。你的語文是從哪一段開始的呢?是一首古詩,還是一段名人故事,抑或是老師一句誇獎,一個肯定的眼神。今天,我們回首往事,回憶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句子,哪一段,或者哪一句讓你記憶深刻,到如今,依然清晰呢?
  • 透視美國「語文」課本_文化_中國西藏網
    這裡以霍頓·米夫林·哈考特集團於2012年出版的一套中學「語文」課本——《文學》(Literature)為例,說明美國「語文」課本的主要特點。  1.強調「標準」。這套《文學》課本,根據《共同核心州立標準·英語課程標準》編寫,對課程標準的貼合度非常高,處處突出「標準」、詮釋「標準」。
  • 民國語文課本受捧 編輯稱不要簡單不滿現行語文
    趙炬當時記起,自己在2000年邀請王蒙和劉心武編寫《語文課外讀本》時,劉心武曾經跟他提起過民國老課本。   當年,那套《語文課外讀本》完全靠市場發行,在全國賣了十幾萬冊,在趙炬看來非常成功。但劉心武告訴他,五四以後,整個國文教育處於變革時期,當時教材競爭非常厲害,各大出版社都搶灘國語教育,出了一系列國語課本。張元濟所開發的國語教科書,成為商務印書館的主要經濟來源。
  • 小學語文課本越來越美,70、80、90後的小學語文課本長啥樣?
    時間已是初秋,不管是新學期的《開學第一課》,還是即將來到的第35個教師節,都宣告著開學季的到來。隨著開學季的來臨,在熊孩子們踏入校園的同時,家長們也開始了早起晚睡。開學季,新學期。新學期,新課本。這個時候,相信很多小學生都已拿到了新的語文課本。面對新的語文課本,學生們個個都是愁眉苦臉,而家長卻陷入了回憶。為什麼?熊孩子們的愁眉苦臉是因為他們又要進入到學習狀態,而新的語文課本都堪稱高顏值,這也讓家長們都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小學語文課本越來越美,70、80、90後的小學語文課本長啥樣?70年代,一個風雲變幻的年代。
  • 小學語文:一年級語文拼音實戰訓練(共六套),搞定拼音很簡單!
    小同學進入小學學習語文,首先接觸的便是漢語拼音。掌握好拼音,對於小朋友以後學習有很大的影響,漢語拼音是學習語文的基礎所在,如何學好漢語拼音?這是很多家長都十分關心的問題,同樣也是大熊所關心的問題。學習漢語拼音的第一種方法,觀圖法。小同學們在學習漢語拼音的過程中,應該在語文課本上看到許多情景圖,這時候就可充分利用起來。語文課本中給出的情境圖都是非常準確地,所以小同學根據課本上來學,準不會有錯!學習漢語拼音的第二種方法,實物幫助法。
  • 《孔雀東南飛》被語文課本移除,原因何在?你看文中說了啥
    我國經典的文學作品不計其數,有很多經典的佳作都曾經入選語文課本,我們至今都記憶猶新。比如我們今天要說《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也是樂府詩中的巔峰之作,有後人把《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合稱為「樂府雙璧」,在我國漫長的文學發展史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