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傑:社會實在能是語境的嗎?

2020-12-25 中國社會科學網
殷傑:社會實在能是語境的嗎?

2017年02月28日 09:2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殷傑

字號

內容摘要:實在論(批判實在論)將社會實在分成實在、實際和經驗三個領域,社會實在不僅包含已經實現了的,還包含潛在能實現的,因此被稱為深層本體論。在生活世界的多重結構中,日常生活具有最直接的、未分化的經驗現實性,人們正是在日常生活之普遍性基礎上進行交流並獲得生活意義的,社會實在正是從這種生活世界中產生的。社會事實是相對於觀察者(包括製造者、使用者、設計者、意向性的擁有者)的態度、活動而存在的事實,只有在人類集體接受或承認它存在時它才存在。基於這樣的思考,我們希望以語境為基礎,建立一種語境實在論,以此超越建構論和實在論之爭,並開闢出一條社會科學哲學的新進路。

關鍵詞:語境;實在論;生活;社會科學哲學;本體論;存在;批判;集體;研究;視角

作者簡介:

  社會實在(social reality)是指負載一定社會意義和功能的實在。社會實在有別於物理實在,社會實在既因人而存在,又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既可能具備物質載體,又可能不具備物質載體,而純屬一種思維或理論的觀念構造。不同社會科學如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等,都是在研究個別類型的社會實在或說是社會實在的個別方面,而缺少對整體的社會實在之普遍本質的研究。因此,社會科學哲學尤需主動提出並處理關於這種獨特對象之普遍本質的問題,即所謂「社會實在問題」。

  在社會實在問題上,目前不同社會科學哲學有不同的取向。總體來看,實證主義將社會實在視為一種「實體」的實在,一種只待人們去發現和說明的客觀存在物;解釋學將社會實在視為一種「文本」的實在,一種需要人們去建構和解釋的主觀創造產物。實證主義和解釋學代表了對社會實在看法的兩個極端。除此兩者之外,批判理論將社會實在視為充滿衝突、虛假和謬誤的實在,因而需要通過對之批判來獲得解放。實在論(批判實在論)將社會實在分成實在、實際和經驗三個領域,社會實在不僅包含已經實現了的,還包含潛在能實現的,因此被稱為深層本體論。這些社會科學哲學雖然都對社會實在有所闡述,但大多是一種社會實在本體論的約定,而非去構造一種關於社會實在的本體論框架。

  基於這樣的任務,我們如何去研究社會實在呢?社會實在究竟是怎樣的實在呢?目前主要有兩大視角:一種是以許茨為代表的現象學視角;另一種是以塞爾為代表的分析哲學視角。許茨的多重實在觀是在對詹姆斯的批判性繼承中發展來的,他用「有限意義域」取代了詹姆斯的「次級宇宙」,這是因為在許茨看來,構造實在的恰是我們的各種經驗所具有的意義,而不是各種客體的本體論結構。實在是多重的,而由常識和日常生活構成的世界是最高實在。最高實在是建立在自然態度的表面真實的基礎之上的,其本質特徵在於它的一切都是主體間性的。在生活世界的多重結構中,日常生活具有最直接的、未分化的經驗現實性,人們正是在日常生活之普遍性基礎上進行交流並獲得生活意義的,社會實在正是從這種生活世界中產生的。塞爾區分了兩種事實:一種是不依賴我們而獨立存在的原始事實(或稱為無情性物理事實);另一種是依賴我們而存在的社會事實(制度性事實)。社會事實是相對於觀察者(包括製造者、使用者、設計者、意向性的擁有者)的態度、活動而存在的事實,只有在人類集體接受或承認它存在時它才存在。塞爾建構社會實在使用了三個理論工具:集體意向性、功能賦予和構成性規則。建構社會實在的過程簡說就是,共同體在集體意向性的基礎上達成以下共識:通過將某種功能賦予X使之成為C語境下的Y。

  我們發現,在對社會實在的看法上,現象學和分析哲學存在三點相關的共同取向:一是對集體意向性或主體間性的強調,這是社會實在存在的基礎;二是對語言和語用的強調,這是社會實在實現的途徑;三是對生活世界或日常世界的強調,這是社會實在形成的背景。於是,這就將我們的視角引向了「語境」並啟發我們去思考這麼一個問題:社會實在能是語境的嗎?社會實在的語境性,一方面是語言性,即社會實在是通過語言表徵的,社會實在的意義是在語用中確立的;另一方面是境遇性,即社會實在是在一系列社會關係、物質條件和生活背景中形成的,社會實在的意義不能脫離種種情境而存在。語言性強調主觀方面,即人的能動方面;境遇性強調客觀方面,即條件的限制方面。社會實在既是人們言行之條件,又是人們言行之後果。建構論突出了主觀方面,實在論突出了客觀方面。基於這樣的思考,我們希望以語境為基礎,建立一種語境實在論,以此超越建構論和實在論之爭,並開闢出一條社會科學哲學的新進路。

 

    (作者單位: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心)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韓卓吾)

相關焦點

  • 殷傑:哲學視野中的經濟學方法論
    殷傑:哲學視野中的經濟學方法論 2017年03月07日 10:5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殷傑 字號 內容摘要:當代經濟學方法論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主要研究進路有三種
  • 嘉興人在海外 殷傑:孤身赴英,打造自己的教育王國
    殷傑1983年生於嘉興鳳橋。2007年3月赴英,拿到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的offer, 2011年12月獲頒社會公共關係學碩士學位。這個80後男孩,來自普通工人家庭。他孤身赴英,曾因學費不夠,不得不先打工再就學;為了生存,他邊創業邊求學;在最艱難的時候,他依然樂觀,堅信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 在新的社會發展語境中研究涂爾幹
    中國社會學和法國社會學的產生與發展進程既有差異性也有共通性,這就需要在新的社會發展語境中不斷相互借鑑。  提供重要理論範式和分析工具  中國社會學會理論社會學專業委員會會長、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謝立中表示,涂爾幹不僅為社會學確立有別於哲學、生理學、政治學的研究對象,還為社會學分析轉型社會提供了「社會事實」、「社會分工」、「社會團結
  • NGO、NPO、社會組織、社會企業等概念的中國語境解讀
    來自各地的人們都能看到你思想的閃光。
  • 殷傑、張玉帥 | 論道德研究的自然化面向
    關鍵詞:道德心理學;神經科學;自然化;作  者:殷傑,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心教授(山西太原 030006);張玉帥,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山西太原 030006)。本文載於《學術月刊》2019年第11期。
  • 文化的中的「高語境」和「低語境」你知道多少?
    高語境文化的特徵是人們在交流過程中重視「語境」而非「內容」,而低語境文化則恰恰相反。有著豐厚文化底蘊的中國就處於高語境文化尖端,是東方文化的代表,美國及大部分北歐文化則處於低語境文化。這就充分體現了中方的「含蓄美」和西方的「簡約美」。
  • 新媒體時代的語境解讀
    兩位學者認為,就其內涵而言,新媒體指20世紀後期在世界科學技術發生巨大進步的背景下,在社會信息傳播領域出現的建立在數位技術基礎上的能使傳播信息大大擴展、傳播速度大大加快、傳播方式大大豐富,與傳統媒體迥然相異的新型媒體。
  • 當AI翻譯能識別「語境」,我們的「地球村」夢想就不遠了
    AI翻譯真的是塊肥肉嗎?惹得誰也不願意掉隊。  據統計表明,全球一共有73個國家,超10億人以英語為官方語言,而漢語則是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因此,中英互譯本身的用戶基數市場就能引起巨頭們足夠的注意力了。為什麼要發力NMT,這得從AI翻譯人類語言的方式說起,包含三種:第一,基於規則的機器翻譯方法;第二,基於實例的機器翻譯方法;第三,基於統計的翻譯方法。
  • 日常知識歸賦的語境敏感性
    2.知識歸賦受歸賦者社會經濟地位的影響溫伯格等人還發現,在斑馬案例中,社會經濟地位的差異,影響認知直覺。他們改寫的斑馬案例如下:帕特和他的兒子在動物園,當他們來到斑馬籠旁時,帕特指著一隻動物說:「那是一匹斑馬」。帕特是對的——它是一匹斑馬。然而,假定參觀者與斑馬籠之間有一定距離,帕特不能區分一匹真斑馬與一隻巧妙偽裝看上去像是一匹斑馬的騾子。
  • 語境中的觀點和作為社會行動的理論——專訪政治學者昆廷·斯金納(Quentin Skinner)
    我們會對這種方式體現的主體能動性(agency)的貶低而感到滿意麼?是否真的有可能存在與觀念的爭論和使用方式不斷變化的歷史相對的、待書寫的觀念的歷史?問:早在1970年代,您寫了一系列的文章,強調理解哲學文本寫於其中的社會和政治語境的必要性,只有這樣才能理解它們發揮作用的空間。
  • 響鈴:當AI翻譯能識別「語境」,我們的「地球村」夢想就不遠了
    而模仿人類神經網絡構建模型,NMT是以一個句子為基本的處理單元,好處在於翻譯過程中有著更好的語感,能降低SMT翻譯的關於「形態、句法、詞序」等方面出錯的概率。因此,NMT在技術上恰巧可以有效彌補SMT的缺陷。而隨著語料不斷地加碼,AI翻譯的準確度也就高得多。AI翻譯引進NMT技術,就能精準識別「語境」嗎?
  • AI翻譯引進NMT技術,就能精準識別「語境」嗎?
    AI翻譯真的是塊肥肉嗎?惹得誰也不願意掉隊。據統計表明,全球一共有73個國家,超10億人以英語為官方語言,而漢語則是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因此,中英互譯本身的用戶基數市場就能引起巨頭們足夠的注意力了。為什麼要發力NMT,這得從AI翻譯人類語言的方式說起,包含三種:第一,基於規則的機器翻譯方法;第二,基於實例的機器翻譯方法;第三,基於統計的翻譯方法。
  • 專欄| AI翻譯引進NMT技術,就能精準識別「語境」嗎?
    AI翻譯真的是塊肥肉嗎?惹得誰也不願意掉隊。據統計表明,全球一共有73個國家,超10億人以英語為官方語言,而漢語則是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因此,中英互譯本身的用戶基數市場就能引起巨頭們足夠的注意力了。為什麼要發力NMT,這得從AI翻譯人類語言的方式說起,包含三種:第一,基於規則的機器翻譯方法;第二,基於實例的機器翻譯方法;第三,基於統計的翻譯方法。
  • 翻譯中的認知功能語境模式
    【摘  要】翻譯是一個主客體互動體驗的過程,翻譯的語境理論應充分考察相關主客觀語境因素及其互動。結合功能語境理論和認知翻譯模式,我們提出翻譯中的語境因素應包含社會文化、交際情景和語篇上下文等客觀語境要素和社會認知與個人認知等主觀語境要素。
  • 中國社會治理:語境、演進、特徵和展望
    基於對中西社會治理語境異同的比較分析,梳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社會治理的演進軌跡,總結中國社會治理的主要特徵,並對中國社會治理體制機制的創新、中國社會治理公共性的建構、中國社會治理風險的防控等進行了展望思考。
  • 量子力學的實在論
    量子力學的實在論可以從四個方面考察:一是圍繞量子力學理論實在性的爭論;二是量子力學形式體系的實在性;三是量子力學所描述的世界特性;四是量子力學對實在論理論的推進與發展。對量子力學是否具有實在性的爭論主要發生在量子力學理論誕生之初,尤以愛因斯坦與玻爾的爭論最令人稱道。
  • 新教育語境中玩教具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教育語境中,玩教具對於幼兒教育整合提高顯得尤為重要。幼兒教育 工作 者當前必須面對這樣一個語境: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跨入了一個全新的 歷史 階段,幼兒教育的理念較之以往,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這幾個轉變要求幼兒教育工作者必須將以往統一模式下的傳統教學,整體轉變為從每一個孩子的現有水平、個性差異為基點出發,尊重孩子的差異與個性,進而有效地引導、促進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現有水平的基礎上獲得最大發展與提高。在這種新教育的語境中,有效運用玩教具,就可以幫助孩子培養創造力、動手能力和主動學習的能力,就可以促進孩子綜合能力的提高,為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乃至一生發展奠定基礎。
  • 低語境文化下的當代中國高語境文化交際傳播
    美國人類學家霍爾在《超越文化》一書中首次根據交際時依靠語境程度的不同,把文化分為高語境文化和低語境文化。但是隨著國家間接觸日益頻繁,兩種語境文化之間相互影響加深。語境這個概念最初是由德國語言學家Wegener[1]提出的,他指出,語境包含三個方面:一是說話時的客觀情景,二是聽話者能夠直接聯想到的各種成分或因素,三是交流雙方對各自身份的感知。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尤其重視文化語境在交際中作用的體現。正如他(1988︰17)[2]所言「文化即交際,交際即文化。」他還提出了文化具有語境性,並將語境分為高語境和低語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