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10月27日訊(通訊員 向瑤瑤 蘇小莉)傳統文化,是我們最珍貴的寶藏,也是我們要一直吸收的文化精髓。對於中國孩子,學習英語,並不只是為了學會一門外語,而是為了在全球化的環境中,用世界聽得懂的語言,有效傳遞自己的聲音。10月25日,i國際私塾聯合雨花非遺館與長沙師範學院附屬小學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
作為全外教少兒英語教育的踐行者,i2國際私塾致力於培養孩子的雙語能力和全球勝任力。觀察現英語教學實踐中,中國傳統文化缺失現象嚴重,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英語教學勢在必行。社會的發展與企業社會擔當,促使機構在進行英語教學時融入優秀的傳統文化,以穩固傳統文化地位。
竹編、拼布、湘繡、年畫、女書油紙傘……活動現場來自雨花非遺館的楊佳美老師帶來了多項非遺作品,並向大家介紹了每項非遺作品的傳承故事。200餘名學生與家長一起,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歌」、進行非遺傳承守護宣誓。8名同學在展示環節中還主動當起了小模特,為大家展示每項作品,讓大家近距離感受非遺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平和堂校區外教Tai與非遺老師一起,現場與同學們進行蘿蔔蹲互動小遊戲,從英語學習的角度講述每項非遺文化作品故事,通過打造生動有趣的課程內容,為孩子們帶來沉浸式英語學習體驗,讓孩子們不僅對課程中出現的Fan(扇子)、painting(畫作)、pillow(枕頭)、umbrella(傘)等核心詞彙充分掌握,還可以從英語學習的角度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新的認知和思考,培養發散思維,從多個角度觀察中國文化,提升文化認知能力。
i國際私塾負責人介紹,了解全球思維、了解全球性的語言,就應該從了解我們中國自己的文化開始。英語作為溝通的橋梁,一個語言工具,未來讓我們這一批批「小小外交官」得以承擔傳播的使命;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長師附小副校長張國慶表示,學校鼓勵通過探究性學習,進行公開課進校園活動,讓同學和家長與非遺傳承人面對面交流,親身感受非遺和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能在同學們心裡種下一顆有愛的種子,讓大家了解非遺,愛上傳統文化,未來更好的傳承傳播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