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表現得聽話、不鬧騰,家長認為的懂事很可能是孩子自卑的表現

2020-08-20 艾米麗育兒小達人

每個孩子的心裡都有一個自卑的角落,裡面裝著對自己的不滿,而他所有的不滿都來自他們的父母。我曾經聽到一位家長抱怨:現在的孩子真是太矯情了,一點不順心就要死要活的,我看全是家長慣得……

《少年說》中有一個小姑娘,站上勇氣臺吐槽媽媽總是用&34;來教育她,其實這已經對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和壓力,小姑娘希望媽媽能夠看到自己的優點,不要一味地打擊自己。但是女孩的媽媽卻表示自己覺得不打擊孩子會有點&34;,也就是說自己這樣做是為了她好。

小姑娘說出自己埋藏已久的話:我說了我不適合打擊,你越是打擊我我就覺得自己很差。母親依舊在為自己辯解,最終女孩沒聽完哭著跑下臺。表面上,孩子的母親贏得了這次辯論,但卻從心底輸掉了孩子的信任。令人心寒的是,這種教育存在於很大一部分家庭,家長用自己的想法對待孩子,卻忽略了他們的內心需求,以至於孩子出現自卑的性格。

想要改變這一現狀,家長要知道自己的哪些做法需要改變:

1、過度勤儉

自古以來,中國便以勤儉節約為美德,家長為了培養小朋友勤儉的習慣,很可能放大自家的情況&34;&34;,殊不知這種做法其實在無形中給孩子灌輸了&34;的觀念,從而從心裡感到自卑。

2、父母爭吵

只有在家庭中感覺到幸福的孩子才會自信,健康的成長。相反,如果家長經常吵架,尤其是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整日生活在父母&34;中的孩子,會從心裡感覺到自卑,覺得是因為自己爸爸媽媽才會吵架,從而否定自己,變得自卑。

3、家長強勢

有的家長會借著自己的&34;對孩子的一切事情進行幹涉,小到今天穿什麼衣服,吃飯吃多少,幾點上床睡覺,大到交什麼朋友,上什麼輔導班,甚至成人之後也不肯放手。長此以往,孩子會覺得父母對自己不信任,自己做什麼事情都是錯的,長大之後也總是想著依賴父母,什麼事情都需要父母幫忙做決定。

如果你是上面所說的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請及時做出改變。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出現了自卑的情況,不妨試著這樣引導:

1、對孩子減少要求

孩子之所以會產生自卑,與家長對孩子的嚴格要求有著很大的關係。家長總是要求孩子做他們做不到的事情,總是面對失敗的小朋友自然會感到自卑。所以,身為父母要學會減少對孩子的要求,遵循他們的發展規律,按照其自身的發展水平進行適當的引導,這樣才不會打擊到孩子,從而減少自卑的可能。

2、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我不是很能理解有的家長,面對孩子的錯誤時,第一反應不是安慰也不是原諒,而是冷嘲熱諷。前幾天,在小區樓下看到一位奶奶帶著小朋友,小朋友在水坑裡蹦蹦跳跳,臉上燦爛的笑容吸引著路過的每一個人,但是孩子的奶奶確實一臉不悅。

小朋友不小心摔倒在地,手上劃了一道不小的口子,奶奶趕緊跑過去看,一邊擦拭一邊說著:&34;原本忍著痛沒有哭的小朋友大聲地哭了起來。

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家長要做的是關心、體諒,而不是冷嘲熱諷,打擊孩子。

3、教會孩子揚長避短

自卑的孩子往往會鑽進牛角尖中,他們總是認為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什麼都做不好,從而忽略自身的優點,家長要做的就是教會他們揚長避短,發現其身上的閃光點並將其放大。孩子在這一方向上盡情的發揮自己,慢慢的趕上別人就能將自卑化為動力,在前進的路上重獲自信。

自卑從不是一件小事,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在生活中觀察孩子的反應,多陪伴他們,幫助他們從心理上消滅自卑。千萬不要為了所謂的&34;,而忽視了孩子內心的感受,毀掉了母子親情,最終只會過猶不及,事與願違啊!

相關焦點

  • 3個行為說明你的孩子正在自卑,一些家長還以為是「懂事」的表現
    有的孩子相對內向、有的孩子善於思考、有的孩子不太愛說話,但並不能說這些孩子性格有缺陷。 但是家長們要注意一點,不要把孩子的自卑當成懂事。生活中有一些孩子,他們平時表現出了沉穩和內斂,看上去非常懂事。但是倘若你的孩子有這樣3個舉動,那就要引起重視, 這可能說明你的孩子正在悄悄自卑。
  • 孩子的這三個「懂事」行為,其實是情商低的表現,家長先別瞎高興
    因為一個人的行為表現能夠反映他的個性特徵,所以家長也確實應該多多觀察孩子。但是孩子的三個行為往往會讓家長誤以為他是懂事的,但其實這個懂事是打引號的&34;,這個&34;暗示孩子情商低。1、不會反抗教育孩子往往要採用觀察法,家長要學會觀察孩子的在生活中的行為,尤其是一些細節上的或者是一些長期的習慣。這些行為都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個性特徵,以及他日後的發展方向。如果一個孩子永遠都是聽話的狀態,不會反抗,那麼有些家長就會認為孩子很懂事,反而會覺得特別的放心。
  • 三種表現說明孩子有自卑傾向,家長別沾沾自喜,及時引導還來得及
    執筆:張蒙定稿:蘇子後聽話懂事的孩子確實更容易受大家歡迎,也能讓父母安心不少,但有些孩子表現出來的都乖巧行為並不是真正的懂事,反而是一種自卑心理的體現。但他看起來似乎並不開心,很多時候甚至有一種畏畏縮縮的感覺,父母問過幾次,他也不願意說真心話。實際上,樂樂內心可能已經出現自卑傾向,因為他內心知道父母喜歡懂事的孩子,所以被迫去迎合他們的喜好,這一切都只是為了掩飾內心的怯懦。
  • 以下類型的孩子乖巧懂事,卻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家長應重視
    文|秘籍君不久前,閨蜜文文要出差,就把孩子送到我家一周,說是老人身體不好,只能拜託給我了,孩子聽話懂事不淘氣,讓我安心帶。話說完,拉著箱子就直奔機場了,留下我和小朋友相對無言,只能大眼瞪小眼。文文兒子今年七八歲,正是人嫌狗不待見的年齡,我本以為會很難帶。誰知道小傢伙吃飯穿衣玩耍都不用操心,自娛自樂有一套,一點不用麻煩我。
  • 你以為自己的孩子性格安靜是乖巧,其實有可能是自卑,家長別忽視
    有句話說,老婆都是別人的好,孩子都是自家的乖。前一句有些粗俗,不過後一句卻是很多家長的內心寫照。為人父母,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家的乖巧懂事,而在大家的眼中,乖巧懂事型的孩子,似乎都是性格比較安靜的。因為對比鬧騰搗亂的熊孩子來說,乖巧懂事的孩子的確多是安靜性格的。乖巧懂事的孩子,往往都是安靜地看書學習、安靜地做作業,也很少會跟別人爭論這爭論那的。
  • 家長注意:孩子自卑的表現
    自卑的孩子內心缺少陽光、溫暖和愛,他們可能存在交友困難、心理疾病、職場坎坷、感情受阻等問題,而家庭往往是孩子自卑的源泉,如果您的孩子出現這些跡象自卑兒童往往會表現出以下早期徵兆1.常年情緒低落自卑感強的兒童,往往伴有不安、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還會呈現出一種病態的自我保護心理,對別人的批評或者建議,會作出過度的反應,如大哭大鬧,極度消沉等。
  • 孩子在9歲之前,若有以下表現暗示自卑了,請家長及時拉一把
    尤其是當別人誇這類人的時候,他們往往顯得更慌張,認為別人高估了自己。這其實就是自卑的表現,這類人錯誤的認為,只有各方面優秀才有資格自信,但自信並非用能力來衡量的。而造成這種自卑的狀況,要追溯到童年時期,9歲之前就能看出來!為什麼說是9歲前呢?
  • 孩子特別懂事聽話,家長要陪伴、開導他,這是孩子違背天性的表現
    如果你的孩子特別懂事,那你一定要小心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想要一個懂事聽話的乖寶寶,但是孩子往往調皮搗蛋,特別的有活力,因為這個才是他們的天性,如果你發覺你的孩子特別懂事聽話,那你一定要很耐心的去陪伴去開導他,這是孩子違背天性的表現。
  • 孩子有這3種"懂事"的表現,其實就是情商低,家長別再沾沾自喜
    家長固然之都想塑造孩子懂事的形象,這樣在外出的時候也不會給自己惹來麻煩,跟其他孩子相處的時候還可以安心一點,在學習上也不懂家長太過於操心。其實很多時候孩子表現出懂事的行為,並非孩子真的本意上的懂事,而是孩子存在一種自卑的心理,如果家長沒有及時去開導孩子,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 孩子有這些表現,說明他在變得自卑,很多家長都不在意
    當孩子有這些表現的時候,就說明他在變自卑,一定要注意啦~一、習慣遠離人群孩子由於擁有自卑的心理其實,每個人都有缺點,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有自卑心理的孩子,不能客觀看待自己的缺點。孩子面對自己的缺點不能接納,覺得別人會不喜歡,會試圖去掩蓋,向別人證明自己是完美的。在這種掩蓋自己缺點的過程中,孩子有時候可能會更受打擊,讓自卑感更強烈。因此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正確看待事物,坦然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變得自信。
  • 孩子的這幾種懂事表現,其實是缺愛,家長別再不自知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聽話、懂事,同時也希望孩子能夠&34;,這樣就可以讓做父母的少操一些心。不論父母怎樣養育、教育孩子,最後都是希望孩子能夠變得懂事。可是,當有些孩子突然變得聽話懂事的時候,做父母的卻忽視了孩子一些內心的想法。曾經看過這麼一個事情,一對父母常通過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也時常忽視孩子,確實,孩子相比同齡人變得更加懂事了。
  • 孩子太懂事並不是好事!背後是被「心窮」毀掉的人生,家長要重視
    文/天意媽媽談育兒在家長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聽話懂事,就是因為這樣父母能夠稍微省心一些,甚至認為一個懂事的孩子才能變得更加優秀。生活中的例子就會告訴家長,其實越懂事的孩子反而越不幸福。
  • 家長不可忽視!孩子說出這三句話,是自卑的表現
    1、對不起、我錯了當孩子被批評的時候,總是第一時間道歉認錯,覺得自己做得不對。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已經出現了自卑的情緒,因為自信和樂觀的孩子往往會據理力爭,希望能夠說服對方,為自己爭取應有的利益。而自卑的孩子卻會輕易地相信對方的指責,真的認為自己身上存在錯誤,所以第一時間就會草率地認錯。
  • 孩子很懂事,很可能是隱藏情緒,4個小妙招讓孩子合理宣洩情緒
    文丨大白奶爸plus(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夠懂事聽話,並且能為自己減輕一些負擔,但父母真正擁有一個懂事的孩子時就是好事兒嗎?您知道孩子懂事的背後有哪些原因嗎?
  • 「這個玩具我不愛玩,讓妹妹玩吧!」太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
    導語:孩子懂事聽話,在別的家長眼中這是優點,但是孩子懂事真的就那麼好嗎?一個表妹的鄰居,是一個重組家庭,媽媽和爸爸離婚後帶著孩子改嫁到此家,孩子也不大,但是表現出來的確實高於年齡段的成熟。比如有人去他家,孩子對於大人們待人的客套孩子也會,特別懂事,幫著端茶倒水,但是你若仔細瞅他,你會發現他的眼神不適地瞄一眼後爸。
  • 孩子自卑不自信?嘗試這兩個方法,幫孩子走出自卑的心理陰影
    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自信陽光的,但是有很多小孩子的心裡其實都特別的不自信,甚至有自卑、孤僻的心理。有很多家長覺得可能是孩子小時候比較內向,認為這是孩子自身的性格,所以便沒有重視起來,殊不知孩子在小的時候有自卑的性格,對孩子的未來也沒有好處,還有可能會因為孩子的心理自卑而導致一直平平無奇。
  • 注意了,孩子有這幾點表現,說明有自卑情緒
    孩子有這幾點表現,說明你正養育一個自卑的孩子。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就是自卑的表現。而有的孩子還沒挑戰,心裡就已經放棄了,他一直在對自己說:我不行,做什麼都不行。這就是自卑,不管結果如何,孩子自始至終都認為自己不行。雖然有的孩子渴望在考試比賽中,嶄露頭角,但又無一例外地給自己暗示,我可能做不到。
  • 心理學:太聽話、懂事的孩子,沒有未來
    可是當他們真正進入社會之後,長時間的自我壓抑,就相對於自我攻擊,這是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此外壓抑會讓一個人變得不真實,不真實就會得不到好的人際關係。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心理學派的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認為凡是壓抑的都會以更醜陋的形式表現出來。
  • 懂事的孩子並不快樂,只要有一次「不懂事」,就會被念叨一輩子
    」,結果霖霖回道「可不嘛,懂事的孩子才有糖吃」,對於這個結論蘭媽認為可解也可不解!當有一個孩子不鬧、有一個孩子非常鬧騰時,我們又是否真的能做到把糖給不鬧的那個懂事小孩?相信很多人都選擇給鬧騰厲害的那個孩子,為什麼呢?因為給了糖就可以止哭嘛,最重要的是父母還單方面地認為懂事的那個孩子聽話可以理解,所以把糖分給不懂事的那個孩子時往往還表現得理所當然。
  • 孩子的這3種表現明明是缺愛,可悲的是,家長卻以為是情商高
    文/小熊育兒日記隨著教育理念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不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也非常在意孩子的情商是否足夠。人們普遍認為圓滑會說話的孩子就是情商高,在今後能夠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更容易取得成就。事實上,在幼兒時期,有些孩子的圓滑表現並不是情緒高,而是缺少愛,如果家長不能夠及時地進行引導,將會給孩子造成非常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