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有句話大家一定不陌生:「讓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往小了看,這句話說得是每個家庭為了孩子獲得更好的成長,無不希望縮短孩子距離優質教育資源的距離,從而付出各種投入和努力。
宏觀來看,這主張的是實現受教育權的公平,需要政策的出臺來破除各種入學限制,讓更多孩子擁有更平等的受教育資格。
這些年,國內的部分家長應該已經趕上了針對全國小升初的改革——「公民同招」:公辦民辦學校同步招生,超出招生計劃的生源需要通過搖號入學。
雖然伴隨一些爭議,但這樣的教育改革確實是教育均衡化的重要一步,也推動扭轉了片面應試教育、唯分數、唯升學的傾向。
畢竟在小升初的壓力下,很多家長們在孩子剛上小學就開始焦慮了,因為教育資源有限,惡性競爭也層出不窮,你推我趕地節奏下沒人能輕易放鬆。
尤其小學的孩子,身心都還處於發育階段,對很多複雜事物都不能形成完整的認知,常常被這種殘酷的競爭壓得喘不過氣來,很容易產生厭學,叛逆,自暴自棄等問題。
教育大師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裡說過: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和引導他們的自我發展之路。
取消了小升初的選拔、改革為全民同招以後,孩子的成績在升學這一階段的決定作用會減小。當成績不再決定一切,對於孩子全面發展的培養其實也是一種新的挑戰。
同時,在「公民同招」之後,學校對很多孩子尤其是精英階層孩子的成長作用一定程度上會下降,所以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機構的彌補也變得不可或缺。
政府應該也看到了這個現象,於是在19年出臺的義務教育新政中提到要加強家庭教育,這也留給爸爸媽媽們一個需要從長計議的命題。
總的來說,回頭看這次教育改革,至少有2點覺悟值得大家參考:
01 家庭教育需要被更加地重視
教育不只在學校。
不是將孩子扔在「名校」,就可以美曰其名給了她最好的教育。
教育在於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富裕的家庭不一定會出精英,但「貧困」的家庭也可能教出富足的孩子。
聰明而有遠見的家長們,是從來不會懈怠的。「不懈怠」不是指鞭策孩子,而是鞭策自己。
長期的規劃,明確的目標,高質量的陪伴,持續的自我成長,對孩子的指導和影響,都應該是養育過程中一以貫之的方向。前路漫漫,為人父母,唯有互勉。
02 尊重孩子的選擇,父母做好輔助
這次的小升初改革,出現了幾種不同的父母:
1、依然焦慮,孩子小學四五年級就要開始「打基礎」,不管能搖到什麼樣的初中,都要爭做學校的尖子,然後再躍上優質高中、大學;
2、抓緊落實學區房。「全市民辦學校統一公開搖號,但片區內的公辦學校還是有區別的,有了學區房,就有一定優勢了!」
3、放棄逼迫,反正升學不看成績,轉而讓孩子開始自由發展興趣愛好,等上了初中再決定是否專注在學業上。
……
無論是哪種父母,給予孩子引導和鼓勵是必要的,但是否能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的選擇,相信我們都有過掙扎和糾結。
喜歡學習的孩子當然可以報班學習,但喜歡畫畫的孩子能不能花更多時間去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呢?
其實縱觀整個人生歷程,父母的角色,應該是陪伴、輔助孩子成長,而不是左右孩子的成長。
父母要做好這個輔助,除了言傳身教的教導,更現實的層面必然是教育財務資源上的支持。
無論你的孩子想要的是輔導班、興趣班,還是學區房,都不可否認教育費用的支出並不低。
小學1對1課後輔導都是200元左右,按小時計算,年級越高越貴;班課幾千至幾萬不等,即使是線上課程也要100元/小時;
藝術類的興趣班更是燒錢,除了本身不菲的課程費用以外,還得大把地燒錢買器材,幾萬塊錢買鋼琴、小提琴等;如果是騎馬、擊劍等運動類興趣培養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月薪3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這樣算來一點也不誇張。
學區房就更不用說,幾百甚至上千萬的投入,只為了一個學位。
再遠到國外留學、國內考研讀研,都需要父母有一定的財務支撐能力。
有遠見的家長們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了給孩子的教育金儲備,為的就是將來不管孩子的選擇是什麼,有底氣去支持他。這個底氣,不僅是精神上的,更是財務上的。
可惜,也有很多父母,要不就完全忽略了教育金儲備這件事,要不是就是用錯了方法,比如:
誤區一:
覺得自己沒多少錢,怎麼樣也比不上富豪,乾脆就不準備教育金儲蓄了。
他們覺得:我們不都是這樣過來的嗎?反正總會念完大學的。
其實我們可以算一筆帳:
只要你在孩子出生後,每個月存4200元,以8%的年化收益率複利滾存,那麼等到孩子上大學的時候,就會有208.9萬元!可以在澳洲留學了。
即使每個月只存2500,那麼等到孩子18歲時,也會有134.2萬元!足以在新加坡留學四年。
每個月存2500元,相信還是有不少家庭擠一擠還是可以做到的。
不要小瞧每個月存的那一點點錢,堅持下去,就是在為孩子的教育添磚加瓦。
不管每個月能為孩子存下多少教育金,總比什麼都不準備要強。
誤區二:
只會存錢,不會投資理財。
喜歡存錢是個好習慣,但只會存錢卻不會理財是真的有點虧。
所謂錢生錢,也正是富人越來越富的原因,理財的收益不容小覷。
可以說不會理財,相當於每一天都在浪費錢。
越早開始理財,教育金儲備壓力就會越小。
誤區三:
買了教育金險。
其實教育金險是解決不了教育金問題的。
目前國內的教育金險,都是以分紅險為主,再配以固定的返還。
但只要你仔細計算就會發現,它實際的年化收益率非常低,低到大概和支付寶的餘額寶差不多!
連通貨膨脹都抵抗不了,更別指望它保值升值了。
誤區四:
忽視保障。
很多人理財時都不重視先買好人身保險。
父母一旦倒下了,孩子還談何教育?
沒把多年來辛苦存的一點教育金全拿去治病就不錯了。
這些坑應該不少人都踩過。
所以這次橙子又把老朋友孫明展老師請來了。孫老師是中山大學金融系、統計系的碩士導師,國際金融理財師、北美候選精算師,在保險和理財投資方面都頗有見解。
據他所說,按照國際理財標準,正確的教育金方案規劃應該是這樣的:
1)確定目標,釐清未來需求;
2)了解費用現狀及學費走勢;
3)梳理家庭財務狀況,收入及支出;
4)制定合理的家庭風險保障方案;
5)對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確定合理收益率;
6)根據家庭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合理的資產配置;
7)在家庭財務狀況與風險承受能力之間調適出一個合理的方案;
在他們的幫助下,相信大家能更好地規劃好孩子的教育金儲蓄方案。
孫明展老師團隊,專門做保險和理財諮詢,不隸屬於任何一個保險和理財公司。之前給大家推薦過幾次他們團隊的服務,體驗過的朋友都說很不錯,專業又中肯。
今天,為大家送出限量的粉絲福利:讓大家免費體驗孫老師團隊提供的價值1600元的教育金規劃服務(含家庭保障規劃)!
這個定製化的服務包括:
孩子教育目標梳理
家庭成員保障責任綜合評估
現有保險產品的性價比分析比較
基於家庭狀況和需求的
綜合教育金規劃和保障規劃構建
這一份教育金規劃是免費的,只有限量200份。
只要你希望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教育與未來,都可以去免費諮詢一下。
免費教育金規劃服務
限量200份
掃描二維碼
即可免費報名領取
👇
即使你覺得自己目前的財務資源有限,也不妨礙你提前了解一下,有益而無害。
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本內容由孫明展團隊贊助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