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央視熱播的歷史正劇《大秦賦》成功「彩」出圈,引發全網熱議,也激發了觀眾們對大秦歷史的濃厚興趣。
《大秦賦》改編自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劇情延續前三部《裂變》、《縱橫》和《崛起》,講述了一代始皇嬴政的成長曆程,以及率領秦國滅六國、統一中國的恢弘故事。
與很多架空的歷史劇相比,《大秦賦》的人物角色、服飾造型、情節等都高度還原了史實。所以大家在追劇時「考古欲」滿滿,經常是一邊追劇一邊百度惡補歷史。
與此同時,這部劇也讓很多人想起了初高中時代那些怎麼也記不住的歷史知識點。歷史難背又費記憶力,令很多學生都頭疼不已,那究竟有什麼方法來幫助記憶呢?今天,就和趣記憶精英講師、世界記憶大師教練蘇李庭老師一起學起來吧~
記 /憶 / 法 / 分 / 享
歷史知識點太難背?用它!
配對聯想法
配對法是一種簡單靈活、方便快捷的記憶方法。在歷史學習中,經常需要學生記憶很多一一對應的簡訊息。針對這類信息,我們可以把一些已知的信息和一些新的信息匹配記憶、以熟記新;也可以把一些毫不相關的信息通過想像聯繫在一起記憶。如:
①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元謀人。
可以通過配對聯想法記憶為:最早的人類是長得像猿模(元謀)樣的人。
②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山頂洞人。
可以通過配對聯想法記憶為: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人擠在山頂洞(山頂洞人)裡烤火。
諧音+編碼法
歷史年代記憶是歷史學習中的一大難點,記憶時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整體諧音法,或者有規律的,這類可以直接聯想記憶。第二類無法輕易諧音的也很難找到規律的,可以使用編碼記憶。如: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間是前221年。
首先將「前」諧音成錢,數字「2」按外形編碼為「鴨子」,「21」按諧音編碼為鱷魚。由此,該歷史年代可記作:秦始皇統一中國花錢(前)買了很多的鴨(2)子去餵鱷魚(21)。
標題定位法
在歷史學習中,有很多解釋說明或者具體內容的長信息需要記憶,對於這一類,我們可以根據材料靈活使用方法。在這裡我們主要介紹標題定位法的運用。如: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廢井田、開阡陌;獎勵軍功;建立縣制;獎勵耕織。
解析:我們可以觀察發現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是四條,正好和商鞅變法四個字進行對應,可以使用主題定位法。具體方法如下:
商:聯想到商人。商人承包了廢井田開阡陌的工程。
鞅:鞅諧音成秧。把秧苗獎勵給有軍功的戰士,即獎勵軍功。
變:諧音成編。編撰全國各地縣的花名冊,即建立縣制。
法:聯想到法律。法律規定獎勵耕織。
科學記憶法的加持
讓歷史記憶更輕鬆
但除了歷史,孩子們需要
記憶的學科還有很多
如何熟練記憶不同學科?
如何掌握更多的記憶方法?
關注【趣記憶】
獲取更多科學記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