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醫生上野雅資呼籲:主動早篩,千萬不要等出現症狀再去醫院檢查

2020-12-22 齊魯晚報網

  在日本第四屆癌症根除峰會舉辦前,著名結直腸癌醫生上野雅資就腸癌預防向日本民眾進行了呼籲。

  結直腸癌在2014年的癌症發病人群調查中,超過胃癌成為日本發病人數第一的癌症。

  針對結直腸癌的早期症狀,上野雅資解釋說,「結直腸癌始於覆蓋腸內表面的黏膜。因此,當癌灶變大時表面會塌陷並流血,導致大便帶血。此外,癌灶越大腸管腔越窄,排便就越困難,這兩種(血便和排便紊亂/腹痛)是結直腸癌的主要主觀症狀。」

  他同時強調,「但是,這種症狀只有在癌腫大到一定程度後才會出現,因此,最好是在醫院進行早期檢查,千萬不要想:等出現症狀後再去醫院檢查吧。」

  上野雅資認為,「癌症預防分一級和二級預防。一級預防是改善生活方式,對大腸癌有效的方式是限制飲酒、適度運動和預防代謝症候群、避免飲食不均衡、多吃蔬菜和水果。二級預防是指體檢,在市町村進行團體檢查時會進行大便隱血檢查,尤其是大腸癌高風險人群,建議從一開始就進大腸鏡檢查。」

  另外,上野雅資還向大腸癌患者家屬說道:「雖然結直腸癌的患者本人感到非常不安,但也強烈希望不給家人增加負擔。他們嘴上說『可以自己一個人,不需要家屬陪同』,但實際上沒有什麼比有家人陪伴更令人鼓舞的了。」

  因此,上野雅資建議,家屬應該「直到患者本人接受患有結直腸癌的事實,了解了自己的病情並能完全把自己託付給主治醫為止,請一直陪在患者身邊。」

  如上所述,日本的結直腸癌現已超過胃癌,躍居首位。上野雅資呼籲民眾,應像通過各種努力來減少胃癌一樣,儘早發現和預防結直腸癌。而早期發現對將來是否能夠提供根治性的治療至關重要。

  上野雅資說,「同樣是結直腸癌,具體情況也有千差萬別,例如發生的部位和程度、除癌症以外是否存在併發症,以及患者所處的社會環境等。我們這些腫瘤專科醫生的任務是考慮最佳治療方案,與患者一起執行,並驗證結果。」

  「幸運的是,自2005年以來,結直腸癌的治療效果有了顯著改善,患者可以切實感覺到治療效果正在穩步提高。」上野雅資說。

  據了解,日本的結直腸癌5年生存率已經達到76.5%,即100位結直腸癌患者中,超過76人可以達到臨床治癒。如果能夠早期發現,如I期結直腸癌,日本各大權威醫院的5年生存率基本都達到99%以上,不會威脅到患者生命。

  作為與日本相鄰的國家,中國的結直腸癌發病率也在逐年遞增,目前僅次於肺癌和胃癌,排名第三。日本的腸癌防治經驗,對中國來說也具有非常寶貴的借鑑意義。因此,國內民眾也需要注重結直腸癌的預防和篩查。

相關焦點

  • 日本著名腸癌醫生上野雅資呼籲:主動早篩,千萬不要等出現症狀再去...
    在日本第四屆癌症根除峰會舉辦前,著名結直腸癌醫生上野雅資就腸癌預防向日本民眾進行了呼籲。結直腸癌在2014年的癌症發病人群調查中,超過胃癌成為日本發病人數第一的癌症。針對結直腸癌的早期症狀,上野雅資解釋說,「結直腸癌始於覆蓋腸內表面的黏膜。因此,當癌灶變大時表面會塌陷並流血,導致大便帶血。
  • 經常放屁是得了腸癌?醫生:4大症狀才是腸癌信號
    1、 大便習慣和性狀改變如果大便習慣以及性狀突然發生改變,可以懷疑是患上了腸癌。當腸癌發展到嚴重的程度,腫瘤較大並且糜爛,潰瘍和出現感染的情況時,還容易出現便秘和腹瀉。2、 貧血貧血也是腸癌的症狀之一,所以建議腸癌的高發人群定期去進行血常規檢查。腸癌會引起腸道黏膜破損,引起慢性失血。
  • 不做腸鏡也能居家早篩腸癌
    醫學指導/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結直腸科主任潘志忠教授結直腸癌(CRC)是世界第三大常見惡性腫瘤,在全球每年有約150萬的新發病例,其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在迅速增長,早篩早診是有效防治腫瘤的根本之道。一提起腸癌篩查,很多人立馬想起了痛苦的腸鏡,禁不住開始打退堂鼓,但如果告訴你,初篩時不用做腸鏡,無痛無創,你的篩查欲望是不是馬上提高了?是的,廣州已有多家醫院提供這種檢測。只有檢測結果呈陽性的,才需去醫院進一步做腸鏡來確診。
  • 早期腸癌症狀不明顯?若出現這6種信號,需提高警惕,早做檢查
    在我國大多數患者都等到有明顯症狀才就醫,此時往往都是中晚期,導致了大腸癌的死亡率增高。如果能夠早期發現大腸癌,早治療,可以大大地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有的腸癌患者在綜合治療後甚至有治癒的可能。因此,早發現顯得特別重要。早期腸癌不痛不癢,沒有明顯症狀,發現就是中晚期?一旦身體出現這6種症狀,要儘早去醫院,越早檢查越好。
  • 便血是腸癌的警示嗎?醫生提醒:出現2種顏色,抽空去趟肛腸科
    家人知道後,不敢大意,趕緊帶李阿婆到了醫院就診。 經過腸鏡檢查,醫生在離李阿婆肛門不到5cm的腸道內發現了腫瘤,確診為中 最近幾個星期,68歲的李阿婆排便總是不通暢,有時候大便還會帶血,肚子有隱隱痛感。家人知道後,不敢大意,趕緊帶李阿婆到了醫院就診。
  • 康立明生物創始人鄒鴻志談腸癌預防與早篩
    近年來,腸癌發病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如何預防腸癌也成了人們關注的重點。那普通人預防腸癌的方法有哪些?腸癌早篩有多重要?康立明生物創始人鄒鴻志在接受媒體訪談時分享的看法,或許能給出答案。
  • 醫院兒科爆棚!近期流感高發 醫生呼籲普及快篩手段
    原標題: 醫院兒科爆棚!近期流感高發 醫生呼籲普及快篩手段  呼籲普及快篩手段  流感主要以發熱、頭痛、肌痛和全身不適起病,體溫可達39℃~40℃,多伴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咽喉痛,可有鼻塞、流涕等。在臨床上為了輔助診斷通常醫生都會用「鼻/口咽拭子」作為快速篩查手段。在流感季,醫生結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病原學檢查,即可得到更準確的診斷。
  • 經常放屁是腸癌的警示嗎?腫瘤科醫生說:這4個症狀才是腸癌信號
    「要不是尷尬,我都不會去醫院檢查。」出院後的張女士這樣對看望自己的親友說。 莊河的張女士今年50歲了,平常身體硬朗的很,每周沒事還會跟朋友去公園舞舞劍、跳跳舞,但是1個月前,張女士的身體有了些變化,開始頻繁的打屁,多則三十幾個,少則二十幾個。
  • 出現無痛性腹瀉提防腸癌 腸癌的早期症狀
    孫彩珍一聽,心裡「咯噔」一下,又搭了搭病人的脈,勸病人趕緊先去醫院肛腸科做個檢查。後來,忐忑不安的孫彩珍,還是接到了這個病人家屬的電話,說確診是腸癌。孫彩珍提醒這種情況就要當心了,抓緊去醫院檢查一下,因為很有可能就是腸癌。  大腸癌分直腸癌和結腸癌,結腸癌引起的腹瀉往往沒有痛感,如果病灶在直腸部位壓到腫瘤時,就會有疼痛感,但它們有個共同點就是大便次數增多。  「很多人會把這種出血當腸炎或痔瘡出血,其實只要仔細辨別,是不一樣的。」
  • 放屁太多就是腸癌?三個症狀出現需警惕,很危險!
    這可嚇了王女士一跳,感覺來到醫院檢查。醫生在王女士接受了腸鏡、CT等各種檢查後表示,王女士的直腸上有一個腫瘤,但是幸運的是,王女士病情發現得早,腸癌是早期,經過一系列治療,王女士順利出院。醫生介紹,像王女士這樣情況的腸癌患者很多,一般情況下,如果在早期沒有發現腫瘤,錯過最佳手術期,那樣,患者很可能要接受大創傷手術,無法保住肛門。
  • 可能是腸癌嗎?早發現早治療
    放屁是正常的,但是放屁次數突然增多那就不一定是正常現象了,可能很多人沒有留心觀察過自己的放屁頻率,甚至還有人說,放屁次數過多,就是得了腸癌的前兆,這個說法到底正確嗎?什麼是腸癌,在得了腸癌之前會有什麼症狀?
  • 無論有無症狀,一定要做一次腸鏡,尤其是這5類高危人群!
    另一個是中晚期患者偏多,很多人沒有早篩習慣,不知什麼時候要做腸癌篩查,做什麼檢查能查出早期癌,再加上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等出現腹瀉、腹痛、便血再來就診,病情多已進展到中晚期。腸鏡沒症狀也要做,尤其是5類高危人群結直腸癌是為數不多可以預防和早期篩查的腫瘤,篩查的方式有大便潛血檢查、腸鏡檢查、膠囊內鏡、糞便DNA檢查等。
  • 出現黏液便是怎麼回事,真的是腸癌的「信號」嗎?聽聽醫生怎麼說
    你知道醫生在問診時,最不願意聽到的話是什麼嗎?恐怕很多醫生會投「我在網上查了一下,說我這是……」一票。沒錯,現在我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是越來越便捷,但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很多科普成為了「科唬」,讓很多不是醫學專業的人看了之後人心惶惶的。導致很多人不敢網上查症狀,一查就是癌。
  • 50歲阿姨便血半年,查出晚期腸癌!出現這5個症狀要警覺
    消化道腫瘤早期沒有症狀研究表明,結直腸癌約有80-95%是由腺瘤性息肉發展而來;而腺瘤在長大、癌變之前,幾乎沒有任何症狀。千萬不要等到有了明顯的症狀才去檢查,正如上文的病例,當出現消瘦、貧血、便血、腹痛、包塊等的時候,往往已經是進展期或晚期腸癌了。
  • 別把腸癌當成痔瘡!大便出現四個特徵,可能是腸癌「找上門」
    60歲的老鄭出現便血已經整整三個月了,但他卻始終認為自己得了痔瘡,到藥店裡購買了很多痔瘡藥,一直塞肛用,遺憾的是,老鄭的症狀並沒有緩解,在家人的勸阻下,老鄭同意到醫院檢查,通過檢查
  • 腸癌的症狀有哪些 了解腸癌的早期症狀
    腸癌初期表現,以無痛便血為主,血液呈紅色或鮮紅色,與早期內痔的症狀非常相似,後期便血多為暗紅色,混有糞便之粘液血便或膿血便。2.其次大便習慣改變是腸癌中晚期的典型表現,由於直腸腫塊及其產生的分泌物,可產生腸道刺激症狀,導致患者出現便意頻繁、排便不盡感、裡急後重等症狀,但排出物多是粘液膿血狀物,此時糞便形狀也發生了改變,大便越來越細。
  • 腸癌早期不痛不癢,發現就是晚期?大便出現這些異常,就該去醫院了
    腸癌的主要症狀有便血,腹瀉,腹痛等,但這些症狀很容易和痔瘡、痢疾相混淆,再加上我們的結腸幾乎沒有痛感神經,導致近80%的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5年生存率僅有5%至40%,這和早期腸癌
  • 57歲女子,確診腸癌,已到中期,出現4個異常,早檢查,不能拖
    李嬸知道,這或許不是什麼好兆頭,但還是沒有到醫院去檢查。 直到上周,李嬸才到醫院檢查,說自己平時體檢,並無異常,這次想求個心裡安慰。
  • 早篩早診早治!這家醫院乳腺中心的原位癌早篩率達20%
    原位癌指癌細胞局限性生長,癌灶沒有向鄰近乳腺組織侵犯,沒有明顯的症狀,處於早期階段。王坤教授指出:「我們經常說癌症不可怕,前提條件就是要做到早篩。」實際上,篩查出這類患者,需要體檢中心和乳腺中心的共同努力。王坤主任說,省人民醫院體檢中心每年有大量的體檢人群,通過B超、鉬靶等檢查發現乳腺異常結節的人群,便由體檢中心轉介到乳腺中心。
  • 腸癌早篩很重要!常衛清,在家就能自己檢測!
    一期病人的五年生存率是90%,二期降低到70%,三期降低到40%,四期就接近晚期,五年生存率銳減到5%,這意味著95%的晚期腸癌患者基本活不過5年。所以早期腸癌九成可治,晚期腸癌九死一生。  在2019年剛剛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到:我國受癌症困擾的家庭以千萬計,要實施癌症防治行動,推進預防篩查、早診早治和科研攻關,著力緩解民生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