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第四屆癌症根除峰會舉辦前,著名結直腸癌醫生上野雅資就腸癌預防向日本民眾進行了呼籲。
結直腸癌在2014年的癌症發病人群調查中,超過胃癌成為日本發病人數第一的癌症。
針對結直腸癌的早期症狀,上野雅資解釋說,「結直腸癌始於覆蓋腸內表面的黏膜。因此,當癌灶變大時表面會塌陷並流血,導致大便帶血。此外,癌灶越大腸管腔越窄,排便就越困難,這兩種(血便和排便紊亂/腹痛)是結直腸癌的主要主觀症狀。」
他同時強調,「但是,這種症狀只有在癌腫大到一定程度後才會出現,因此,最好是在醫院進行早期檢查,千萬不要想:等出現症狀後再去醫院檢查吧。」
上野雅資認為,「癌症預防分一級和二級預防。一級預防是改善生活方式,對大腸癌有效的方式是限制飲酒、適度運動和預防代謝症候群、避免飲食不均衡、多吃蔬菜和水果。二級預防是指體檢,在市町村進行團體檢查時會進行大便隱血檢查,尤其是大腸癌高風險人群,建議從一開始就進大腸鏡檢查。」
另外,上野雅資還向大腸癌患者家屬說道:「雖然結直腸癌的患者本人感到非常不安,但也強烈希望不給家人增加負擔。他們嘴上說『可以自己一個人,不需要家屬陪同』,但實際上沒有什麼比有家人陪伴更令人鼓舞的了。」
因此,上野雅資建議,家屬應該「直到患者本人接受患有結直腸癌的事實,了解了自己的病情並能完全把自己託付給主治醫為止,請一直陪在患者身邊。」
如上所述,日本的結直腸癌現已超過胃癌,躍居首位。上野雅資呼籲民眾,應像通過各種努力來減少胃癌一樣,儘早發現和預防結直腸癌。而早期發現對將來是否能夠提供根治性的治療至關重要。
上野雅資說,「同樣是結直腸癌,具體情況也有千差萬別,例如發生的部位和程度、除癌症以外是否存在併發症,以及患者所處的社會環境等。我們這些腫瘤專科醫生的任務是考慮最佳治療方案,與患者一起執行,並驗證結果。」
「幸運的是,自2005年以來,結直腸癌的治療效果有了顯著改善,患者可以切實感覺到治療效果正在穩步提高。」上野雅資說。
據了解,日本的結直腸癌5年生存率已經達到76.5%,即100位結直腸癌患者中,超過76人可以達到臨床治癒。如果能夠早期發現,如I期結直腸癌,日本各大權威醫院的5年生存率基本都達到99%以上,不會威脅到患者生命。
作為與日本相鄰的國家,中國的結直腸癌發病率也在逐年遞增,目前僅次於肺癌和胃癌,排名第三。日本的腸癌防治經驗,對中國來說也具有非常寶貴的借鑑意義。因此,國內民眾也需要注重結直腸癌的預防和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