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濤的育學園
常見的疾病問題這裡都有答案,點上方藍字關注。
懷胎十月,每一位準爸媽都對未來的寶寶有滿滿的期待,希望寶寶能夠聰明活潑,善解人意;更期待自己跟寶寶有更多交流,能夠心靈相通。
什麼方式能夠幫助我在孕期的時候與寶寶心靈相通呢?音樂就是最好的連接紐帶啦!有科學研究證實:胎兒的聽力發育開始較早,孕4周神經系統就開始形成,到孕17周時基本完善,這時胎兒能夠接收到子宮外的聲音信號,通過接收-儲存-反饋,最初的記憶開始形成。這也就是,為什麼寶寶出生後很喜歡、也很依賴熟悉的聲音的原因。所以孕期聽音樂,既能舒緩懷孕時的情緒,還能夠增強和寶寶的親密關係。當寶寶出生後,再次聽到在媽媽肚子裡聽過的音樂,會倍感安全。既然音樂如此重要,那麼準媽平時要怎麼聽音樂,聽音樂時要注意什麼呢?準媽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目的是讓自己放鬆和心情愉快。這樣胎兒也能夠通過媽媽的反應,感受到舒服、快樂的情緒。胎兒發育逐漸穩定,胎動活躍。胎兒不僅能聽到聲音,還能「分辨」出聲音中的更多信息了。所以我們可以聽多種多樣的音樂,不僅僅局限於「莫扎特音樂」,也可以聽帶歌詞的中英文兒歌, 此外,大自然中的蟲鳴鳥叫,也是很好的「音樂」哦!我們在給胎兒播放音樂時,一定要在輕鬆舒適的環境中進行。準媽媽也不用保持同一個坐姿或站姿,尤其注意不要讓自己太累。可以選擇每次聽一會兒,一天多次聆聽。尤其要注意的是,無論用什麼設備播放音樂,千萬不用將音響對著肚子,同時音量以我們正常交談的聲音為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40-60分貝。胎教音樂不光是我們去聆聽優美的旋律,準爸爸和準媽媽們的歌聲也是胎兒們最喜歡的聲音,每天聽著溫暖和充滿愛的的聲音,胎兒在這樣的氛圍中,也會發育的越來越好!
![]()
另外,如果孕媽認為自己每天聽音樂,很難堅持下來,那麼我們完全可以想換個方式做音樂胎教,聆聽適合小月齡寶寶的音樂故事也是很好的方法哦!這樣,等到寶寶出生後,我們再聽到這些故事,寶寶一定會給你意想不到的反應。無形中還增加了父母與寶寶間的親密關係呢?如果準爸爸準媽媽們想找到好聽又有趣的音樂故事,可以從育學園教育的音樂課程
《古典音樂童話之旅》中收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故事。我們從古典音樂的圓舞曲、芭蕾舞劇音樂選段、經典爵士樂、交響曲中,精選出了10首風格多樣、旋律性較強的作品,並根據旋律變化加入了唱段,能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記住這些旋律,更好地體驗古典音樂。
為什麼要選旋律性強的音樂呢?就好比我們給孩子講故事,情節豐富,趣味生動的故事,是不是更容易讓他們印象深刻?孩子對音樂的感受也一樣,比如莫扎特的《小星星變奏曲》,主旋律單純質樸,後來該曲被改編為童謠《小星星》,才被廣泛傳唱。
![]()
根據音樂節奏彙編的童話故事,能讓孩子更直接地體驗音樂情緒與情感,感受音樂故事中快慢、強弱、音色等音樂基本要素。 聆聽音樂的方式很重要,讓孩子
聽音樂的同時得到形象、場景環境的支持,才能對音樂產生更好的共鳴和感受。因此,我們為每一首音樂編創了輕鬆有趣的童話故事,讓孩子們在音樂無邊無際的想像空間中暢遊。
![]()
舉個例子:孩子們對自己喜歡的動畫片中的音樂尤其容易留下印象,甚至常常在嘴邊哼唱。同樣是古典音樂~它們被放在了動畫片《貓和老鼠》中,孩子一下子就記住了。下次聽到這首古典音樂時,馬上能想起來動畫片中的劇情。
![]()
聆聽有趣的音樂故事的同時,寶貝可以通過故事中好玩兒的樂器互動,與家長一起跟著音樂節奏演奏樂器。親身參與並有父母陪伴,增強了寶貝自身對音樂的感受。
為了給讓孩子們一個自由探索樂器的空間,通過學習使用一些簡單易操作的小打擊樂器,打開寶寶對「聲音」的想像,我們在聆聽音樂故事前設置「樂器加油站」。通過小打擊樂器互動遊戲,用生動的視頻演示,教寶寶輕鬆玩轉樂器,演奏樂器聽辨音色,在遊戲中認識樂器、掌握節奏。
![]()
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等著名院校的教師團隊,教學經驗豐富,熟知寶寶音樂早期發展規律,為寶寶音樂啟蒙打牢基礎。
![]()
7節奧爾夫樂器先導課:幫助寶寶認識樂器、了解音色、探索節奏。
10段古典音樂童話旅程:聽故事-玩樂器-聽音樂,循序漸進帶領寶寶聆聽音樂故事、利用小打樂器邊聽邊玩、賞析古典音樂。
孕期:作為胎教內容使用。孕媽媽和孕寶寶一起收聽,感受音樂的美妙,幫助胎兒更好的發育。
0-1歲:安撫情緒,獲得豐富的聽覺刺激,感知音樂和樂器的美妙。
1-3歲:聆聽故事,鍛鍊感受音樂情緒,初步探索樂器。
3-6歲:賞析古典音樂,理解故事,使用樂器參與互動,帶寶寶認識古典音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