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 我在普度大學的第一年·下

2021-02-18 哈工大校友總會
本文作者胡安仁校友,是工程力學系66屆畢業生,改革開放以優秀成績考入哈工大研究生,隨後又以哈工大第一名的成績成為教育部首批赴美博士生。1987年起在美國航天工業屆工作,1996年至2015年作為Orbital資深計算機軟體工程師為NASA服務。今天這篇文章,是作者回憶自己在普渡大學第一年的經歷,希望能多少反映一些文革後我國早期留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本文作者胡安仁校友,是工程力學系66屆畢業生,改革開放以優秀成績考入哈工大研究生,隨後又以哈工大第一名的成績成為教育部首批赴美博士生。1987年起在美國航天工業屆工作,1996年至2015年作為Orbital資深計算機軟體工程師為NASA服務。今天這篇文章,是作者回憶自己在普渡大學第一年的經歷,希望能多少反映一些文革後我國早期留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本文作者胡安仁校友,是工程力學系66屆畢業生,改革開放以優秀成績考入哈工大研究生,隨後又以哈工大第一名的成績成為教育部首批赴美博士生。1987年起在美國航天工業屆工作,1996年至2015年作為Orbital資深計算機軟體工程師為NASA服務。今天這篇文章,是作者回憶自己在普渡大學第一年的經歷,希望能多少反映一些文革後我國早期留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本文作者胡安仁校友,是工程力學系66屆畢業生,改革開放以優秀成績考入哈工大研究生,隨後又以哈工大第一名的成績成為教育部首批赴美博士生。1987年起在美國航天工業屆工作,1996年至2015年作為Orbital資深計算機軟體工程師為NASA服務。今天這篇文章,是作者回憶自己在普渡大學第一年的經歷,希望能多少反映一些文革後我國早期留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上篇:校友故事 | 我在普度大學的第一年·上

文 | 胡安仁

兩大影響學習的實際問題雖然解決了,但仍有一攔路虎等我去降伏,那就是我必須迅速掌握計算機軟體的使用方法。第二學期孫景德教授開設複合材料課,對於推導偏微分方程公式我並不擔心,但課外作業需用 Fortran 程序計算卻使我提心弔膽。以現在的眼光看,那程序不值一提, 若用 C、C++ 語言或者 Matlab 我20分鐘左右便可手到擒來,但那時候如果我獨自奮鬥,即便費上四五個小時,還未必能攻克堡壘。要知道80年國門初開,計算機專業出身學生的不算,軟體是大部分留學人員的軟肋。出國前我雖在哈工大學了計算方法和 Basic 語言的初步知識, 但編程我還只能應付簡單例題。事實上作為早期的高級計算機語言,Fortran 有許多限制,用起來並不方便。如今我馬上要用 Fortran 按時完成課程大作業,遠非探囊取物那麼簡單。從初步編出程序提綱,到句法檢查,到實際計算,再逐步找出關鍵性錯誤,到最後全部完成交差,對初學者可以說是一步一坎,步步陷阱。

為了完成作業,我在計算機房常常熬到半夜一兩點,若無人出手相助,我會被死死卡在那裡,幹瞪著計算機屏幕莫衷一是,心煩意亂,直到天明!幸而同系的臺灣同學幫忙,特別是韓愛東同學主動提供幫助,就像及時雨一樣。在這個學期,我很快掌握了 Fortran 基本知識,為以後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嘿!自幼以來,這是本人第一次在學業上竟然會離不開別人幫助,現在想想還真感謝韓同學當年慷慨相助。

 

順便提一下,在普渡大學求學期間, 我有幸結識了幾位來自國內的優秀人才:劉西拉和陳陳夫婦以及韓大建,他們來美的時候都是訪問學者,後來都拿到了博士學位。劉西拉是清華文革前的研究生,陳陳57年考取清華時,三門成績均為100分, 是當年華東地區高考狀元。劉西拉和陳陳夫妻兩位還都多才多藝, 一位演奏小提琴另一位彈奏鋼琴,都具專業水平。韓大建是北大數學力學系的高材生,也非常優秀。

這張照片是1982年夏天韓大建、陳陳、我以及劉西拉在普渡大學的一個教堂前的合影,當時韓、 陳和我各自獲得了普渡大學碩士學位。

 

在第一學期我修的4門課中,彈性力學的那個A實在得之不易。學科最後成績取決於三次考試外加平時作業, 90%以上便是A。第一次考試我得90%,  但中考只有85%,這樣大考我務必獲得95%以上才能得A,就好像桌球賽三戰兩勝中我一贏一輸,第三局勢在必得,不成功,便要成仁。通常考試時間為一個小時,大都有4道考題,既有公式推導證明,又有詳細計算。要得95分以上,需要一看試卷就胸有成竹,立刻「馬不停蹄」,一刻不停地飛寫,既不容琢磨推敲,具體計算也不能出錯。要做到這一點, 複習時就不許有僥倖心理,而要每章每節踏踏實實, 認認真真地搞懂吃透,同時還要反覆練習,提高熟練程度。

 

為複習功課, 我經常出沒之處是普渡大學工學院圖書館地下室,在那裡每幾排書架之間的「寶地」置有書桌和椅子,十分偏僻且優雅,很少有人問津,靜悄悄地除了翻書聲和偶爾咳嗽聲之外,聽不到其他動靜。在圖書館學習最大優點是和誰都不認識,盡可一心一意,仔仔細細且認真地「摳」書本而不受任何幹擾。我常常複習到閉館為止。到圖書館閉館前半小時、十五分鐘、十分鐘時,擴音器裡便傳來服務員的柔和且悅耳的聲音:「The library will be closed in ... minutes, please ...」然後電燈一排一排地被關熄,十分巧妙地「請」我們及時離開。

 

毫不誇張地說,那次彈性力學大考成績對我攻讀普渡大學博士學位成功與否有很大影響。為不出意外,臨考前好幾天下午和晚上, 我便一頭扎進工學院圖書館地下室,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一意迎考試。我把考試範圍內的所有定理公式都逐一推導,把所有的例題都逐一解答,把所有做過的練習都逐一複習,此外我還自己變更題目條件,設想新的可能性。

記得那次大考是「半開卷"的,考場上可隨身攜帶16開「提示紙」一張,美國人稱之為 Cheat Sheet,上面可以寫下任何公式或材料。為此,我就用最小但仍可辨認的字體,在正反兩面密密麻麻地記錄下全部有用資料。那張 Cheat Sheet 我保留了很久很久。幾天後包括彈性力學在內的考試我終於都得了理想成績,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通常情況下,攻讀博士學位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是畢業論文的學術水平,沒人在乎你修課是否獲得全A。但當時航空航天系內好幾位好心人都關注著我,都想知道這位文革後從中國大陸來的研究生的基本功和學習能力究竟如何。幸而,由於我態度端正, 準備充分,當然運氣也比較好,第一學期我修的四門課均得了A,其中包括上面我喋喋不休提及的「彈性力學」,不但使得第一場"戰役"順利結束,而且最終為我以全A的成績獲得普渡大學的碩士學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記得第一學年結束後的一天,航空航天系主任,美籍華人楊祖佑教授找我聊天。談話臨結束時他說,一年來他觀察了好幾個包括我在內的大陸來的研究生,發現我們的天資都非常不錯,都是可造之材。在之後的研究生涯中,我有幸和楊祖佑教授一起在國際的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幾篇學術論文,教授曾給予我的關注與鼓勵,現在回想起來仍是感動又感激。

最後提一句,楊祖佑教授後來晉升為普渡大學工程院院長,1994年起他被任命為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校長,同時也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作者更多文章:

 60年代在哈工大學習英語

1961年,我來到哈工大,入讀那個由警衛戰士日夜守衛的專業

長按二維碼,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

「聯繫我們」

電話 :0451-86403650

郵箱 :hitren@hit.edu.cn

地址:哈爾濱工業大學行政樓219

編輯 : 肖美娜

歡迎校友們賜稿,分享你的經驗、故事和生活

相關焦點

  • 普度的由來及傳說
    七月十五這天叫做「中元節」,而從前盂蘭會的舉行也在這天,如今先把「中元節」的起源,寫在下面:考《修行記》云:「七月中元乃大慶之月」,《道藏經》云:「七月十五太上老君同元始天尊會集福世界」,《道經》云:「七月十五九地靈官下人間,校定罪福」又云:「中元作元都大醮於玉京山,採諸花果幢幡寶蓋,獻諸聖眾。」
  • 閩南「吃普度」的源起
    普度種種不合理外殼下,必定有合理內核,值得深入研究,重新認識。  普度是由「七月半」發展而來的。農曆七月十五日,是道教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後來成為一種民間習俗,佛道合一,俗稱「七月半」、「鬼節」,人們祭祀祖先和孤魂野鬼。過「七月半」的習俗流行於整個漢文化地區,時間不限於一天,猶如清明前後上墳都算過清明一樣,七月十五前後,祭祖宴客都是過「七月半」。
  • 美國普度大學教授莊欠來訪問青藏高原所
    美國普度大學教授莊欠來訪問青藏高原所 2017-06-06 青藏高原研究所 【字體:   5月31日,應高寒生態學與生物多樣性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生態實驗室」)研究員羅天祥邀請,美國普度大學教授莊欠來訪問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復旦大學校友故事
    【MBAChina中國網訊】卷首語:「我在復旦S3 Asia MBA的2年無比充實又滿是正向激勵,讓我遇見更好的自己,讓我的生命充滿著光。」畢業3年後,2014級復旦S3 Asia MBA項目校友李潔再度回到復旦,這樣感慨道。
  • 維吉尼亞加時險勝進最終四強 普度當家10記三分42分
    騰訊體育3月31日訊 北京時間3月31日,NCAA錦標賽精英八強賽開戰,南區1號種子維吉尼亞歷經加時賽苦戰最終以80-75險勝3號種子普度大學,成功殺入最終四強。這是維吉尼亞隊史第3次進入最終四強,上一次是在1984年。
  • 《校友》主打"青春勵志" 展現明星成長故事
    對於與電影《同桌的妳》的「聯姻」,《我的校友是明星》總導演霍剛笑稱,「雙方的合作是順勢而為,《我的校友是明星》主打「青春勵志」,將視角放在明星與小校友的代際互動上,展現大明們星童年時可愛純真的成長故事以及師生之間溫馨感人的真摯情感。」
  • 清華校友故事丨張竹新:做為祖國燃燒的星星之火
    「清華對話100+10」校友訪談系列實踐活動,「星星之火」支隊積極響應號召,聯繫並訪談活躍在基層、脫貧攻堅等一線崗位上的校友。公共部門工作的校友提供學習經驗,感悟校友故事中的清華情,啟發同學們在職業選擇、學術科研等方面有所作為。
  • 優秀校友黃志偉:我在蘭理工的成長故事
    「這張照片是我和朋友在學校舊工程訓練中心拍的,仿佛過往的點點滴滴就在昨天,我十分懷念一號教學樓旁邊的一棵樹,當時的我在上課之餘時常看著他,我在想為什麼這棵樹可以在如此貧瘠的地方生長這麼多年,我忍不住讚嘆自然的力量與生命的偉大。」
  • 要普度眾生,得先普度自己
    當然這是佛法高深的人才能將眾生給普度了如果沒有那個能力卻攬著這個活又將是怎麼樣呢?一直流傳著,自己沒有把握就不要去度眾生,否則反而是自己被眾生給度走了。很多進入紅塵普度的人,就是弄來弄去被皈依徒弟給拉走的,今天跟著這個在一起明天跟著那個在一起,造成了不是徒弟皈依你,是你皈依你徒弟,可有什麼辦法呢?
  • 2021屆四星大前鋒特雷-考夫曼承諾NCAA普度大學
    北京時間10月31日:2021屆四星大前鋒特雷-考夫曼(Trey Kaufman)宣布承諾NCAA普度大學,身高6-8,體重210磅,就讀於印第安納州Silver Creek高中。特雷-考夫曼247官網大前鋒位置排在第12位,考夫曼拒絕了印第安納大學、北卡、維吉尼亞大學和印第安納州立。
  • 同濟大學舉辦校友創新創業大會 成立校友產業創新聯盟
    111周年校慶·校友創新創業大會20日在同濟大學嘉定校區國際會議中心舉行,600餘名同濟校友濟濟一堂,聆聽創業故事,聚焦未來機遇,為新時代同濟人的HOPE創新創業精神喝彩。據介紹,聯盟以同濟校友企業為主體,縱向上按產業分成智慧城市、綠色出行、數據智能、健康醫療、金融投資等板塊,橫向上以企業不同發展階段,形成創業者俱樂部(TJSTARTX)和上市企業俱樂部,將依託同濟大學科研優勢、整合校友企業產業資源,支持校友創新創業,推進學校科研成果產業化,構建「環同濟」的創新創業生態,致力於成為具有全球視野和一流影響力的產業整合創新平臺。
  • 校友故事匯 │ 馮凱:一路選擇,初心無悔
    為進一步凝聚增強學院師生、校友對學校的歸屬感,充分展現校友在求學、工作和生活中的珍貴記憶和心得感悟,特別是生動呈現校友在畢業後紮根基層、勵志圖強、創新創業的感人故事。黨委組織宣傳部值學院20周年院慶即將來臨之際啟動校友系列訪談主題宣傳,推出【校友故事匯】專欄,尋找20年最美的元培記憶,旨在展示廣大優秀校友成長成才故事,樹立典型、匯聚人心、傳遞力量,鞭策和引導今日學子學習先進、揚名爭先,踐行元培精神。 「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不僅需要倚靠自身的能力,更多源自於我們的選擇。
  • 清華校友故事丨盧庚戌:我的生命不過是瘋狂的溫柔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及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之際,結合「清華對話100+10」社會實踐主題,「致敬前浪」——清華大學社科學院校友訪談支隊通過訪談,了解校友的人生故事,學習校友的人生感悟,向「前浪」致敬,並激勵「後浪」堅守清華精神、樹立遠大理想、不斷奮鬥拼搏
  • 校友走訪故事 | 陳瑞山:踽踽獨行的栽樹人
    八月盛夏,在清晨陽光的沐浴下,我與另一位採訪的同學準時到達了陳瑞山校友擔任校長的陳埭民族中學。之前與陳校長在一次校友見面會上已有些許接觸,其落落大方的言談舉止,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一次採訪,讓我有點期待又有些緊張。步入陳埭民族中學,陳瑞山校友已在校長室等候多時了。當我們坐在茶桌之前,他的一句「我們先聊聊吧,採訪也是聊天」稍稍放低了我高懸的心。
  • 中元普度怎麼拜?
    道教經典記載,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赦罪地官二品清虛大帝地官聖誕之日,這一天也是地官大地帶領九地諸位靈官、各路名山洞府神仙兵馬同下人間,校錄罪福...因此古人在中元這天〈上元、下元亦然〉都不敢殺生,各種刑罰也暫停,並且齋戒沐浴到寺廟去祈福;而農曆七月三十日是地藏王菩薩生日也是鬼門關閉的日子,地藏菩薩過去曾發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是統領十殿閻羅的「幽冥教主
  • 【微風俗】從小吃到大的普度,你知道普度的由來嗎?普渡(中元節)閩南風俗裡堪比春節的重要節日/為啥普渡要「起燈腳」和「倒燈腳」?
    然而,令人深思的是普度習俗禁而不止,一直延續到現在,雖不能說愈演愈烈,但熱鬧、靡費程度一如先前。這是閩南文化的一個汙點,或是一個「光點」,見仁見智,各有論據。但總體上看,認為是汙點者居多。存在決定意識,閩南的獨特歷史地理環境,決定了民俗節慶的內容和形式。普度種種不合理外殼下,必定有合理內核,值得深入研究,重新認識。  普度是由「七月半」發展而來的。
  • 中國人民大學北美校友會「北美明德論壇」2020年會舉辦 聚焦「後...
    中國人民大學1978級校友、美國景順基金公司高級投資組合經理李山泉,中國人民大學1989級校友、MacKay Shields董事總經理朱寧,中國人民大學1995級校友、美國聯博資產管理公司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紀沫,中國人民大學1997級校友、Vassalou Capital Management投資策略主管岑鳴等4位金融投資界高管對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前景和資產配置進行了深入分析。
  • 南京大學蘇州校友給母校的隆重獻禮
    ,當謝慧新會長和我走訪這些校友,聆聽他們娓娓道來的故事時,都深受感動。  此外,促成編輯出版此書動議的還有另外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南京大學110周年校慶也將來臨,蘇州校友會這一次如何向母校獻禮?自身有很大壓力。在100周年校慶時,在時任蘇州市委書記陳德銘校友的支持下,我們創作設計了大型歷史題材人物群像繡屏《高山流水校友情》,請刺繡家和雕刻工藝師合作,進行刺繡和雕刻屏風圖案,最終製成精品禮品,獻給母校,現存放在校史博物館內,成為鎮校之寶。
  • 時光倒流四十年 復旦大學77-78級校友返校
    主題視頻《復旦人與大時代》拉開大會序幕,12位知名校友回憶燕曦歲月,講述時代成就人生的故事。  大會伊始,全體與會人員起立,為三天前不幸離世的鐘揚教授默哀。  1977年高考準考證、在教學樓外的路燈下看書、八本新聞學筆記……三張早已泛黃的黑白老照片呈現77-78級校友如饑似渴學習的真實場景,講述復旦改變人生的故事,傳遞珍藏在每個復旦人心中的母校情結。40年前的師生緣分來之不易,29位授業恩師登臺,由校友代表敬獻鮮花,以表師恩難忘。  「復旦的日日夜夜由你我同構,復旦的學海浪潮由你我掀起。得入此門,不負此生。
  • 校友故事 | 中山大學MBA校友蘇曼:工作和生活不能兼顧,這是個謊言!
    「這不是突發奇想,教師這個職業,在當時是最適合我的。由於行業特殊性,你有寒暑假,除了上課之外你不需要坐班,這對帶孩子的女性來說是極其適合的。工作生活不能兼顧,這是個謊言。永遠選擇最適合你的工作就對了。」蘇曼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孩子和工作,她希望兼顧,「要想時間自由,除了當教師,自由創業也是一條不錯的路。」在這種思想下,她迎來了第三次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