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校友故事 | 我在普度大學的第一年·上
文 | 胡安仁
兩大影響學習的實際問題雖然解決了,但仍有一攔路虎等我去降伏,那就是我必須迅速掌握計算機軟體的使用方法。第二學期孫景德教授開設複合材料課,對於推導偏微分方程公式我並不擔心,但課外作業需用 Fortran 程序計算卻使我提心弔膽。以現在的眼光看,那程序不值一提, 若用 C、C++ 語言或者 Matlab 我20分鐘左右便可手到擒來,但那時候如果我獨自奮鬥,即便費上四五個小時,還未必能攻克堡壘。要知道80年國門初開,計算機專業出身學生的不算,軟體是大部分留學人員的軟肋。出國前我雖在哈工大學了計算方法和 Basic 語言的初步知識, 但編程我還只能應付簡單例題。事實上作為早期的高級計算機語言,Fortran 有許多限制,用起來並不方便。如今我馬上要用 Fortran 按時完成課程大作業,遠非探囊取物那麼簡單。從初步編出程序提綱,到句法檢查,到實際計算,再逐步找出關鍵性錯誤,到最後全部完成交差,對初學者可以說是一步一坎,步步陷阱。
為了完成作業,我在計算機房常常熬到半夜一兩點,若無人出手相助,我會被死死卡在那裡,幹瞪著計算機屏幕莫衷一是,心煩意亂,直到天明!幸而同系的臺灣同學幫忙,特別是韓愛東同學主動提供幫助,就像及時雨一樣。在這個學期,我很快掌握了 Fortran 基本知識,為以後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嘿!自幼以來,這是本人第一次在學業上竟然會離不開別人幫助,現在想想還真感謝韓同學當年慷慨相助。
順便提一下,在普渡大學求學期間, 我有幸結識了幾位來自國內的優秀人才:劉西拉和陳陳夫婦以及韓大建,他們來美的時候都是訪問學者,後來都拿到了博士學位。劉西拉是清華文革前的研究生,陳陳57年考取清華時,三門成績均為100分, 是當年華東地區高考狀元。劉西拉和陳陳夫妻兩位還都多才多藝, 一位演奏小提琴另一位彈奏鋼琴,都具專業水平。韓大建是北大數學力學系的高材生,也非常優秀。
這張照片是1982年夏天韓大建、陳陳、我以及劉西拉在普渡大學的一個教堂前的合影,當時韓、 陳和我各自獲得了普渡大學碩士學位。
在第一學期我修的4門課中,彈性力學的那個A實在得之不易。學科最後成績取決於三次考試外加平時作業, 90%以上便是A。第一次考試我得90%, 但中考只有85%,這樣大考我務必獲得95%以上才能得A,就好像桌球賽三戰兩勝中我一贏一輸,第三局勢在必得,不成功,便要成仁。通常考試時間為一個小時,大都有4道考題,既有公式推導證明,又有詳細計算。要得95分以上,需要一看試卷就胸有成竹,立刻「馬不停蹄」,一刻不停地飛寫,既不容琢磨推敲,具體計算也不能出錯。要做到這一點, 複習時就不許有僥倖心理,而要每章每節踏踏實實, 認認真真地搞懂吃透,同時還要反覆練習,提高熟練程度。
為複習功課, 我經常出沒之處是普渡大學工學院圖書館地下室,在那裡每幾排書架之間的「寶地」置有書桌和椅子,十分偏僻且優雅,很少有人問津,靜悄悄地除了翻書聲和偶爾咳嗽聲之外,聽不到其他動靜。在圖書館學習最大優點是和誰都不認識,盡可一心一意,仔仔細細且認真地「摳」書本而不受任何幹擾。我常常複習到閉館為止。到圖書館閉館前半小時、十五分鐘、十分鐘時,擴音器裡便傳來服務員的柔和且悅耳的聲音:「The library will be closed in ... minutes, please ...」然後電燈一排一排地被關熄,十分巧妙地「請」我們及時離開。
毫不誇張地說,那次彈性力學大考成績對我攻讀普渡大學博士學位成功與否有很大影響。為不出意外,臨考前好幾天下午和晚上, 我便一頭扎進工學院圖書館地下室,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一意迎考試。我把考試範圍內的所有定理公式都逐一推導,把所有的例題都逐一解答,把所有做過的練習都逐一複習,此外我還自己變更題目條件,設想新的可能性。
記得那次大考是「半開卷"的,考場上可隨身攜帶16開「提示紙」一張,美國人稱之為 Cheat Sheet,上面可以寫下任何公式或材料。為此,我就用最小但仍可辨認的字體,在正反兩面密密麻麻地記錄下全部有用資料。那張 Cheat Sheet 我保留了很久很久。幾天後包括彈性力學在內的考試我終於都得了理想成績,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通常情況下,攻讀博士學位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是畢業論文的學術水平,沒人在乎你修課是否獲得全A。但當時航空航天系內好幾位好心人都關注著我,都想知道這位文革後從中國大陸來的研究生的基本功和學習能力究竟如何。幸而,由於我態度端正, 準備充分,當然運氣也比較好,第一學期我修的四門課均得了A,其中包括上面我喋喋不休提及的「彈性力學」,不但使得第一場"戰役"順利結束,而且最終為我以全A的成績獲得普渡大學的碩士學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記得第一學年結束後的一天,航空航天系主任,美籍華人楊祖佑教授找我聊天。談話臨結束時他說,一年來他觀察了好幾個包括我在內的大陸來的研究生,發現我們的天資都非常不錯,都是可造之材。在之後的研究生涯中,我有幸和楊祖佑教授一起在國際的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幾篇學術論文,教授曾給予我的關注與鼓勵,現在回想起來仍是感動又感激。
最後提一句,楊祖佑教授後來晉升為普渡大學工程院院長,1994年起他被任命為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校長,同時也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作者更多文章:
60年代在哈工大學習英語
1961年,我來到哈工大,入讀那個由警衛戰士日夜守衛的專業
長按二維碼,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
「聯繫我們」
電話 :0451-86403650
郵箱 :hitren@hit.edu.cn
地址:哈爾濱工業大學行政樓219
編輯 : 肖美娜
歡迎校友們賜稿,分享你的經驗、故事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