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基礎到底怎麼樣,實際來測試一下就知道:
1) 你認為entrepreneur是「企業家」還是「創業者」?你能區分二者含義麼?
2) manufacturing的製造是指什麼的製造?
3) wages和income都是收入,但是你認為二者相同麼?
這三個測試,如果你不能馬上說出答案,你的英語可能面對以下三個問題。
1) 我們只是記住了一個英語單詞對應的中文詞組,但是一個單詞背後,往往有一組相互關聯的含義,如果只抓到一個,就無法靈活使用。
舉例。看到「expose」,你可能只會想到「暴露」,但你看到「Some children are never exposed to classical music.」你會迷惑,「暴露於古典音樂」是什麼?靡靡之音麼?
而expose有一個英文釋義是「to make it possible for someone to experience new ideas, ways of life etc」,其實是描述的「體驗新想法、新生活等的可能」這層含義,其實就是「接觸」。
再對應到暴露本身的英文解釋,其實是show sth hidden。如果抽象來看,都是「從不知道」到「知道」的狀態變化。所以下次你在想表達類似意思的時候,expose就可以派上用場。
再舉例。「answer」一詞,可能學英文的頭幾天,你就見到了,意思就是「回答、答案」。但看到「Alibaba is China’s answer to Amazon.」能理解嗎?「answer」在英文裡,有「Something markedly similar to another of the same class」(堪稱相當的事物)這層含義。
所以這裡說的是,阿里巴巴是中國的亞馬遜。而我們再看一下answer的「回答」一詞的含義something that you say, write or do to react to a question or situation。這個意思其實和前面的意思,抽象來看,也是類似的:有問才有答,有你才有我。當出現兩個對等的實體,你想表達二者的相互關係,就能用上answer.
有沒有發現,你多看看英文解釋,就會對單詞的理解,更立體?
2) 由於我們只記中文解釋,以至於表達中文意思的時候,只能尋求漢英字典,而漢英字典查出的英文,並不完全切合語境。
舉例。如果要表達「隨份子」、「湊錢」你能想到什麼樣的英文?很多人第一反應是網上搜索,「中文+翻譯」。在「有道」上輸入「隨份子」,得到的結果是「with element」。這根本不是英文啊。而且更有意思的是,越來越多的人用同樣的漢英字典,以致我們經常在不同的人的翻譯作業中,就能看到同款表達。
但是如果你會有一定量的英文「接觸」或者「暴露」(就是我們上文的expose),你會發現,在英文表達中,會遇到和「隨份子」這個意思的很相像的英文,而且,你用漢英字典查不出。
比如我會讀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發言,裡面就有這樣一句話:
So one of the things that I think, medium and long term, we』ll have to examine is whether everybody is chipping in. And this can’t just be a U.S. exercise or a British exercise or one country’s efforts. Everybody is going to have to make sure that they are engaged and involved.
這裡歐巴馬說的意思是,不能只是美國或者英國參與,要確保所有各個國家都參與,這裡明顯就是要拉所有人入坑的感覺。這是歐巴馬當年在歐盟時的講話。想想當你公司有人結婚的時候,見人就發請帖的架式,哪怕你們並不熟悉,也會收到。你會感覺很尷尬,但是又不得不給錢,這就叫隨份子。這種場景,用chip in表達,是不是很相像?
我們再查下「chip in」的英文解釋「each person gives some money so that they can pay for something together」(每個人都拿出一點錢)。而如果你再去查英漢詞典,你會發現,又回到了我們前面的第一條的問題,中文無法精準表達含義。這個表達真正有生命力的使用方式,未必見得就在字典上能直接查到。
3) 每個英語高手,都要重新學一遍英語基礎詞彙。
英語能力越提升,越需要回頭看,梳理已經打下的英語基礎。你會發現,在自己剛剛起步的時候,由於條件所限,基礎是並不牢固的,裝備未必是最精良的。而你越往上走,越要紮實那些你「自以為是」的知識點。
我是在高三的時候意識到自己英語學習上的問題。那個時候還是用中文來強記單詞,到後面發現,英語再努力已經不能像以前那樣產生好好的邊際效果。於是我開始抄寫單詞的英文釋義,把基礎常用詞,一個一個地記下,理解,然後應用。之後,我對英文的理解,上了一個大臺階,成績也更穩定了。
之後我就記得一句話,樹要長得越高,根要扎得越深。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意識到這個問題,而是看到簡單的詞,就馬上感覺自己都會了。所以挺可惜的。
鑑於此,我們回歸基礎,回歸本原,從單詞的英文解釋開始積累下手。
2019年春節期間,我們推出了第1期詞彙訓練營,好評如潮。時隔半年,我們忙裡偷閒,計劃於7月20日啟動第2期英語詞彙基礎訓練營。
本期暑期詞彙訓練營的主題是「故事」,我們通過幾則經典故事學習用英文理解含義。以此為突破口,慢慢學會用已有知識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
同時,在這期訓練營,你會學習到以一當十的詞彙拓展技能,這樣你可以通過一個單詞,生長出一堆單詞的網絡。當單詞網絡生長起來,就有了生命,你的表達也會富有張力。
你接觸到的不是孤零零的詞,也不是沒有情境、沒有內涵的例句,而是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有可能是主播字正腔圓的播報,有可能是歷史事件親歷者娓娓道來的講述,也可能是一個你想像不到的奇聞異事。但不論是哪一種形式,都是都這些詞彙真正根植的土壤,通過接觸這些材料,你可能會感嘆,竟然還可以這樣講,也可能會發現很多曾經視而不見的好寶貝。
一點一點把它們拾起來,讓自己的語言漸漸豐富起來。我們在課前、課後都會設置小測試,讓你看看經過這次學習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改變。
一、訓練營目的